咪蒙又要被封杀了?
前阵子,付费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爆火出圈,上线24小时,收益2000万,好评连连。
有人赞它是良心剧,是真正的大女主。
有人夸演员演技不错,道服化都靠谱。
不少评价里说这剧情就像《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的混血版,酸爽十足,120集看完还意犹未尽,恨不得立刻充值再来个120集。
很快,有人挖出这剧的出品方和咪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法人张静思是她的深度合作对象,注册时间也恰好是她告别自媒体的那年。
这剧也被认为是咪蒙沉寂多年的再成功。
这边,挺多人还在感慨呢,怎么人家咪蒙就这么会赚钱呢,搞啥都能搞在风口上。
那边,转折出现了。
这剧在好几个平台上被下架,原因是该剧“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否观念”,带来不良的价值导向。
接连下架的,还有同一团队制作的《腹黑女佣》《李特助如此多娇》,据说分别涉及极端复仇和色情低俗擦边的问题。
紧随其后的是一波抨击。
说咪蒙做的短剧拉低行业下限,都是在套路化炮制矛盾,纯属消费大众情绪
一眨眼,好像她又成了必须封禁的“行业毒瘤”
看到这些对咪蒙的抨击,总觉得似曾相识。
仔细想想,几年前她因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发全网舆论的时候,大众似乎也是这么评价她的,“钻营人性”、“贩卖焦虑”、“激化矛盾”,卖的都是别有用心的“毒鸡汤”。
包括这部已经网盘见的《黑莲花》,也隐约被贴上了“消费女性负面情绪”的标签。
挺多人都觉得这次挺冤的,感觉《黑莲花》也没啥特别出挑的点,尺度比《甄嬛传》差远了。
看剧情,这就是部典型的大女主古装爽剧。
女主一路升级打怪,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绝不当心慈手软的圣母,对乳腺很友好。
包括他们团队做的另一部《腹黑女佣》,成绩完全不输黑莲花,也是同样的复仇者模式。
每一集标题都称得上“触目惊心”,确实很咪蒙。
其实这内容,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啊。
往近了说,韩国才拍了《黑暗荣耀》,讲的是高中生文东恩经历校园暴力被迫退学后,隐忍十八年,跨越阶级逆袭复仇的故事。
往远了说,前几年于正拍的《延禧攻略》,女主魏璎珞为了帮姐姐复仇而进宫,凡是惹了她的都得做好被报复的代价。
都是一个套路,复仇、逆袭、当上赢家。
换句话说,这种爽剧的成功是已经得到验证的。而短剧在做的,就是把这些经受过观众考验的内容换一种播放形式,变得更爽。
平时电视剧里要铺垫一两集的剧情,放在短剧里两三分钟就演完了,高潮一个接一个地怼上来,分不清看的是剧集还是大纲。
不仅仅是咪蒙团队在这样做,可以说整个短剧行业都在流行这一类的题材。
比如之前出圈的最强赘婿系列,就是贡献了大量歪嘴龙王表情包的那个,也是这套模板。
虽然男主身份被设定为各种龙王、战神、人上人等等,偏偏要隐藏自己,上门当个赘婿。
然后就是被老婆嫌弃、被岳父岳母看不起、被家里各种人欺负的连环剧情。
直到最后,皇帝不急太监急,男主手下终于看不下去自己老大被欺负了,才乘着直升飞机闪亮登场,助力歪嘴老大开始翻盘之路。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用钱羞怒、用身份碾压等等狂帅酷拽吊的标准逆袭剧情。
有媒体整理过目前短剧最常见的爆款元素,拍必有复仇、逆袭等热门剧情。
最近这段时间涉嫌违规的短剧已经高达443部,大多也是这些元素的集中体。
这就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而咪蒙团队只是其中更有代表性的一个罢了。
所以非要说是她拉低了短剧行业的下限,也挺没道理的。
这么多剧不都一样踩在边缘恰饭吗,要说拉低,那也是大家一起拉低的吧。
话说回来,这些内容受欢迎自然也有它的道理。
现实里大家上班累了只敢偷偷抱怨,剧里的主角累了却能开掉老板、买下公司。
现实里人们受了委屈、被不公平待遇大多默默吐槽、逆来顺受,剧里的主角却能迎难而上,大展拳脚,在金手指的指点下逆袭成人生赢家。
现实里,人们总有太多求而不得;而在爽剧里,犯罪的人会受到惩罚,正义总会战胜邪恶。
当故事主角做到了现实中人们做不到的事,充当了大众的宣泄口,自然会得到欢迎。
当然问题也存在,大多数角色都挺脸谱化的,总是“非黑即白”,和现实多少有些割裂,单纯地为了爽而爽,没有太多人物逻辑。
我们可以说这是“奶头乐”,可以对它嗤之以鼻,但也没法否认它确实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满足了一些没被满足过的情绪价值。
于是,正中下怀。
这么看来,说咪蒙消费情绪也没错。
也有人说,咪蒙团队做的短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她以前的文章具象化了。倒也不无道理。
实际上,从公众号转移到短剧赛道,好像反而给了咪蒙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她能以一种更精准的方式去迎合观众的喜好。
看她以前的代表作,譬如《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致low逼》、《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等文章,玩的也是爽文的套路。
背后的逻辑要么是“曾经你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要么是“我对得起你是情分,对不起你是本分”,都拿捏了人性。
而另一类牵涉到社会话题的,像《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则恰好是爽的反义词,是在调动更多真实人群对苦的共鸣。
都把情绪拉扯到了极致。
来自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但写文章不能靠杜撰。
想要聊现实的话题,就得建立在“非虚构”的真实案例上,否则就会被发现疑点,引发反噬。
而拍剧不同,这本身就是在讲故事,所以能更直白、更激烈地调动情绪,无论爱恨。
再加上她本来就深谙互联网法则,知道“金钱、性、暴力”这类话题天然就是人性乐于关注的,于是做短剧时也会靠这些元素吸引点击。
能又一次搞得风生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
你可以说不喜欢咪蒙的观点,不支持她的做法,但确实很难否认她有能力。
一方面,她知道用户想看什么。
以前看很多互联网公司搞招聘,都很爱补充一条很模糊的条件:有网感的优先。比较起来,咪蒙的网感可能就是那种天花板级别的吧。

一个能被写火的内容,前提一定是有非常多的受众愿意关注它。有人关注,有人写,双方才能一拍即合,你当我的嘴替,我当你的自来水。
而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大众的关注点,也是能力。等大家都开始讨论了才跟风,黄花菜都凉了。
来自咪蒙:《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
所以现在搞短剧,她其实也跑在了前面。
人监管都还没顾得上呢,她就把题材给做透了。现在监管力度上来了,行业规范建立了,说不定她已经开始准备瞄准下个赛道了。
另一方面,她能精准输出这些适配用户需求的内容。要做到这点,其实更难。
有些事情,有些观点,其实大家都在写,怎么偏偏只有她把话题写爆了呢?不仅仅因为写得早,也因为她写得好,或者说更深入人心。
以前看她文章,有几点印象很深刻。
一个是她逻辑很流畅,能自洽。通篇几乎看不到什么刻意的转折,都是一条线顺下来的,这会让看的人特别沉浸,很容易就读完了。
另一个,她很爱用短句。虽然这点常被人吐槽说有语病,但其实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体验更好,获取信息更轻松。
来自咪蒙:《我靠援交买了房》
而且,她用词是非常接地气的,甚至有时候会被评价“粗鄙”。这反而会让有些读者觉得,这个人确实和自己站在同一个战线上。
包括某些观点也会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却能引发底层人群共情的那种。
这点也挺让人佩服的。

很多搞文艺,或者自诩文艺工作者的人,多少都有些拉不下脸面的清高,看不起所谓的“下沉市场”。就算心里想赚钱,嘴里也不表现出来,总是说得冠冕堂皇,面子里子都想要。
咪蒙就不。
明明也是高校出生,也在传统媒体干过,也写过那种正儿八经的文学文章,但她想要“搞钱”的时候,就能完全抛下那些东西。
一心向利。
与其说咪蒙是创作者,是媒体人,不如说她更像是个敏锐的商人,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热点,并且将这种热点化为己用。
你说她真相信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吗?
并不。
但她肯定相信这样写能带来收益。
这些年,咪蒙其实一直有“效仿者”。
还在做公众号的时候,我身边就有很多同行会把她的文章拿出来当学习案例。
要么是学她的经验,开一两个小时的会,就为了选出一个看起来点击率更高的标题。
要么是总结她的行文风格,试图模仿。
现在她搞短剧,也有人拉片总结成功经验,想要炮制出下一个爆款短剧。
这次《黑莲花》下架后,很多人说她又栽了。
我倒不这么觉得。
本来嘛,她搞短剧也还没搞到头。
公司的达人账号都在正常运营,人设也是非常时髦,可以归纳为都市职场女性逆袭成为人生赢家,和咪蒙的风格很适配。
更重要的是,感觉互联网这一块,已经被她玩明白了。
所以写文章被封了,她可以靠短剧焕发第二春;现在就算现在搞网剧被封了,她也完全能发现新的玩法,可能根本不影响她赚钱。
更何况,现在短剧行业这么卷,也说不定咪蒙已经开始物色下一个赛道了呢?
比如说什么互动视频,或者干脆去搞游戏。
反正这些东西都只是内容的不同载体,表达和承载的情绪也差不多,用户的诉求也是共通的。
搞起来有点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
感觉只要这类内容行业还存在,还会升级,咪蒙就总能在行业一次次成功。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