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身为一个 KTV 狂热爱好者,最近我格外落寞。
起因是看到这样一条数据:
全国一共 6 万多家 KTV,真正营业的只有30%。有 4 万家已注销或解散。
新 KTV 当然也在开业,只是少得可怜——最近一年,新注册的仅 125 家,四散在全国。

怎么办?我的精神老家 KTV,好像真的过时了——
人少了。周末夜晚的黄金时段,一整层楼只有四五间房里有人,服务生比唱歌的人还多。
唱得也不投入了。朋友抱着电脑改方案,拿着手机回信息,麦都空着。
没什么年轻人了。演唱会是他们的 KTV,剧本杀是他们的 KTV,去年最流行的是一群人随机地在街头合唱,你看,连街头都能代替 KTV。
我真心感到,一个人与人渴望紧密联系的时代正在远去。
曾经的 KTV,是城市分贝最大、情绪最外露的自由领地,是全中国爱情浓度、友情浓度最高的欢聚地标。
在这狭小的几平米空间里,人们暗恋相恋失恋,相识告别重逢。
所有情绪都能被共鸣,所有孤独都能被冲淡,我们大声欢闹,从不静音。
我的青春,关门大吉。
KTV 曾经有多火?
订过房的人肯定最有话语权
在 10 年前 20 年前,要订到 KTV 的包房,是需要找关系的。
过生日的要去唱,同学聚会的要去唱,毕业告别的要去唱,公司团建的更要去唱。
常常下午场还没完,大厅里就站满了包夜场的,夜场的才出来,通宵的已经在排队了。
因为 KTV 少吗?不。
就说北京,朝阳门有“钱柜”,神路街有“麦乐迪”,团结湖有“同一首歌”,崇文门有“乐圣”。
当时最火的钱柜,短期内全国开了18 家门店,光是免费的饮料就有 32 多种。青春时代最奢侈的梦想,就是能在8点-24点这个时段去钱柜开个大包。
哪怕 KTV 满街都是,也要提前两天才能预订到,要是遇上过年过节,电话提前一个星期就得打。
据说因为太火爆,北京文化局不得不拉长营业时间,将歌厅的营业时间从 0 点放宽到凌晨 3 点。
昆明的量贩 KTV 温莎开业的时候,交警经常要来门口疏导交通才行。
甚至,连如何 K 好歌也变成了一门学问。
读者@snow 为了在 KTV 唱好歌,拉着同事报名了专门的唱歌课,2000块钱10节。
有人还专门出了书:《如何在 KTV 出人头地》,出版于 2005 年,评分高达 9.7(虽然只有 171 个人评价)。
来 K 歌的明星也不少,毕竟在当时,验证歌火不火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 KTV 转一圈,看大家唱的多不多。
读者 @ IT民工 就在朝阳门钱柜门口见过佟大为。
张学友也爱去,待在角落里唱歌,但备受“冷落”,上《康熙来了》,小S夸他,如果在 KTV 唱歌,那大家应该都会静下来认真听吧?
他一句话揭露真相:哪有人管你啊,去到那边大家都在各自high的啦。
韩寒以前也是钱柜 KTV 的常客,他带好朋友去,最爱唱陈绮贞。
2014 年复兴公园的钱柜 KTV 关门时,韩寒还专门发了条微博,怀念一去不复返的 K 歌日子。
@叶子 4、5岁就唱着《数鸭子》跟妈妈“混迹”KTV,《姐姐妹妹站起来》《星语星愿》,一众的disco舞曲,都是她的KTV启蒙曲目。
@Violet 更小,2岁,汉字认不全的时候,已经被教着模拟粤语的发音唱《上海滩》。
夕阳红的在唱,正年轻的在唱,上一趟厕所,能遇上好几个朋友,被拉着串一圈儿包厢,发现:熟人都在,大家都认识。
高浓度的狂欢,发生在每一个普通的、不普通的人身上。
难怪《时代周刊》在当时说,KTV “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我常有一个感受,东亚人恐惧一切才艺表演,除了在 KTV。
氛围灯一打开,快歌前奏一响,带铃儿的手鼓摇起来,一个包间就是一个游乐园。
每个来这儿的人,不管唱不唱,绝对都有自己的保留曲目。唱的人在上面动情,听的人在下面摩拳擦掌,都等着露一手。
——展示高音,《死了都要爱》真的会唱出一种濒死的感觉。
@月白白 当初为了把这首歌飙上去, 用力过猛,结果话筒磕到茶几,当场就磕破了嘴去了急诊。
——展示粤语,《月半小夜曲》《红日》《浮夸》《K歌之王》,没有人会放过秀语言的机会。
虽然长大去过广东才意识到,KTV里的的粤语,都是注音学的,各有各的蹩脚。
——展示模仿能力,每个包间都有属于自己的小陈奕迅、小刘德华。
学张学友的颤音,学周杰伦咬字不清楚,唱《十年》的时候永远插兜。
在 KTV 唱歌,好听永远不是第一位的,但感情一定要足。
独唱要深情,对唱要有眼神互动。必要的时候要招手,“一起大声唱好吗?” 
只要腔调拿的对,照样能获得包房里的掌声。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还真的唱着唱着就出道了。
高中吧当时好像,去的是朝阳门的钱柜。我们三个女同学组团SHE,在KTV练出了高中校园歌手,还去参加了华娱电视台“我是中华星”选秀。@青菜猴
我特喜欢外国网友对中国KTV的一句评价:“在这间没有阳光的包间里,徘徊着最光明的灵魂。”
要是东亚没有KTV,那可完蛋了啊——大家压抑的情感到哪儿释放呢?
《春娇与志明》里,春娇和志明大吵一架,春娇独自唱《别问我是谁》,志明在隔壁独自喝酒。
受了情伤的人,在KTV。
《漫长的季节》里,三个老头各自经历重创后,上演了一场舞王争霸赛。
人生失意的人,在KTV。
日剧《重启人生》里,KTV是一个出现多次、尤其重要的场所。
姐妹聚会在KTV,成人礼在KTV,痛骂负心汉在KTV,老友重聚在KTV。
麻美每一次重生,都会去KTV。
上班受的气,生活积攒的压力和疲惫,都需要吼两嗓子。
甚至连中医也会劝你:肝气不舒,多去KTV。
唱完笑完闹完,该发泄的发泄了,该表达的表达了。每个人出去,都是“最光明的灵魂。”
至于开心的秘诀,去KTV也能找到,庾澄庆在《欢乐颂》里也早就唱给你了:
“只要大家和我们一起唱
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 。”
要说 KTV 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的分量,一句话就够了。
每个人都在ktv里有一个被打开、被感染的时刻。
@苏魄 和朋友第一次去ktv,对方很隆重的给她唱了首《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给她感动得稀里哗啦。
“像是一种仪式感的告白:以后我们就是最好的朋友了。”
第一次学会告别,也在KTV。
@是瑶哥呀 大学毕业去唱歌,几个舍友最后哭成一团,差点错过毕业照,到现在大学毕业照上还能清晰看到没穿学士服的几个人,就是他们。
@咲兔
那些情窦初开的小心思,一半是在 KTV 萌芽的。
@li 唱周杰伦的《开不了口》,但眼睛总是不自觉地往一个人身上瞟。
@Cun 跟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挤在一个沙发上,喜欢的男孩在和周围人说话的间隙,会偷偷剥好花生从身后递给她。
在KTV里,最浪漫的双向奔赴,是情歌对唱。
懵懂暧昧的时候唱《小酒窝》。
情侣甜甜蜜蜜唱《今天你要嫁给我》。
当然,爱而不得也是常态,苦情歌还是占了KTV的半壁江山。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十年》
“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领悟》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红玫瑰》
“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过火》
我曾经看过一句写俳句的话:最好的短诗可以在高度局限的空间里,让心随万境转。
我们在 KTV 里唱的那些歌也是。一首也就短短 3 分钟,从前奏到结束,让你的心转了不止千百回。
你肯定见过刚失恋的人在KTV握着话筒的样子,他们的歌声写满了各种情绪:
比如狼狈,我其实知道你一直在骗我。
比如投入,第一次的喜欢注定要大动干戈。
比如不甘,离开的那个人,到底会如何回忆自己?
比如无奈,原来情人们最终要各奔东西。
KTV是一个放大空间,给人的情绪染色。
喜悦的更喜悦,快活的更快活,悲伤的更悲伤,忧郁的更忧郁,洒脱的更洒脱。
我甚至觉得,在 KTV 里嚎啕大哭,应该是成年人最完美的告别仪式:
坐在震耳欲聋的小屋里,勇敢地陷入黑暗,将自己袒露在痛苦面前。
感受到最痛最可怕是怎么回事,心里反倒会得到一些奇怪的安全感——再痛苦也就是这样了吧。
一个充满困惑的时代,每个人心里都有无数痛苦、焦躁、烦恼、沮丧甚至恼恨。去一个密闭房间豁出力气唱几小时歌,未必能带我们逃离,但我们在欢乐的生活里好像暂时忘记了那些可怕的东西。
KTV 最具魔力的一点,是能快速拉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读者 @糖小亦 跟我透露过一个绝招:KTV是促进感情的利器,别管异性同性,都好用。
在一个狭小空间里,大家紧密地坐在一起,话也要凑着耳朵说,哪怕又吵又暗,但每个人都能感知到身边人的状态。
重要的是,人在柔软放松的情况下,最容易互相摊开自己,人与人的边界会被彻底打消。
昏暗的灯光里,总会激起人的一些勇气,比如拥抱了喜欢的人,比如借着游戏拉住了对方的手。
@惠惠 高三那年在KTV过生日,一起的朋友提出让她和喜欢的男孩子拥抱一下 ,“对我们来说,那是十八年来彼此的第一个拥抱。”
不用说话,就能共享一种情绪。
KTV也是最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地方。对方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对方喜欢什么样的歌?
我的同事有一个很奇特的体验,她前阵子人生第一次带着妈妈去了 KTV 。
她过往能很准确地听出妈妈的声音,在市场里大声砍价的声音,和爸爸吵架崩溃的声音,对一件事不满的声音……但她从没听过妈妈唱歌。
妈妈从 KTV 麦克风里传出的声音,是好听的,也是陌生的。妈妈点了一些刀郎,和一些很高亢的苦情歌,还有《漫步人生路》:
“路纵崎岖,亦不怕受磨练,愿一生中,苦痛快乐也体验。” 
当时她看着坐在身边的妈妈的脸,突然感觉到一种难得的亲密。不止是物理距离上的亲密,更是心理距离上的拉进。

这是一个所有人的情绪都可以共情和重合的地方。KTV 没有一米的社交距离。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去KTV了?”这个热搜上的问题,我想了很久。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回答是:属于KTV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早先一起唱歌的朋友已经散了,大半的年轻人都没有体力通宵玩了,之前一起唱歌的很多店,也早就关了一波又一波。
更强烈的感受是:我们好像不再那么需要欢聚了。
没有那么多的事需要庆祝,很多心情不需要去 KTV 也能自己消化。
像访谈集《无缘社会》里提到的那种状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里,成为一个个“个体”,彼此之间的联结消失,也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
在一个所有人都在社交降级的时代。即便每个人心里,都在悄悄怀念着一些热闹的和人群相处的记忆,但认真的、恳切的相聚并不多了。
其实大家怀念、期待和想要守护的,是那个前奏一响起,就能回到的那个有朋友、有重逢、有相遇的时候——
一起PK《死了都要爱》的两个人,破音但不尴尬的时候。
身边有很社牛爱跳舞的朋友,跳着完全不搭调的舞的时候。
大家鼓着掌笑着闹着,在还有 5mins 关机时,一起递着麦唱《情歌王》的时候。
重要的人都带去过 KTV,重要的聚会都在 KTV 里度过。
我们曾经是那样渴望相聚,也从不浪费相聚的每一秒。
前些日子,有一天我特别有空,于是约上我久未见面的大学同学,去公司旁边 KTV 唱了八个小时。凌晨时分,精神已经彻底涣散。
这时系统自动切到一首《爱江山更爱美人》,随着李丽芬的声音响起,像被施加了某种神奇的魔法,困倦的气氛一变,我们俩突然一阵忧伤。
MV的内容,是《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叶童演赵敏,周海媚演周芷若,集结了所有热闹、欢乐、情感冲突的高光片段。
少年在人群里横劈一掌,人人叫好。初出茅庐的小子意气风发,在街上游荡。少女情窦初开,露出微笑。恋人们流下眼泪,因为即将分别。
我当时看着屏幕,突然也想掉眼泪。
一部剧里最值得书写的时刻,不过一首歌的时间。而我人生里最年轻、最大起大落有情节的桥段,最快乐、最热闹的想哭,也早已在 KTV 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发生过。
成长,离别,相识,暗恋,分手,那些人生的抒情时刻,大结局一般的时刻,最值得记下来的瞬间,居然都浓缩在 KTV 里。
广大世界,处处相似。拿起话筒,人人不同。
那是一个身边有朋友,我们也都热衷聚在一起的时代。
所有情绪都能被共鸣,所有孤独都能被冲淡。那些日子,我们大声欢闹,从不静音。
撰稿:耳洞
责编:皮卡
 晚祷时刻:
承认吧,
你至少在 KTV 唱过 100 次《倒带》。
00后不做情歌王
90后已不再为爱掉眼泪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