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广灵  1974年初进入外交部,先后在驻日本使馆、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驻泰国使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驻牙买加使馆、驻苏里南使馆和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任职逾20年。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有事先行走马前,
外交善用先锋官;

安排就绪铺平路,
关注细节想周全。
为代表团的迎接、送行打前站
很多时候,驻外使领馆除了忙于外事工作外,还要不时地忙于接待国内来访、考察的代表团(组)。这其中有高访团,也有较低级别的代表团(组),有为增进两国关系而来的外交访问团,有政府部门或公司间的商贸团,还有文化、科技、体育、军事等方面的对口交流、专业考察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与各国间的往来日趋频繁,商贸活动越来越广泛,政府间的代表团也较之过去有明显增加。因此,根据出访代表团的级别,驻外机构或多或少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协助。除了一些联络事宜外,机场的迎来送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这种情况在一些发达城市或交通枢纽,诸如纽约、巴黎那样过往频繁的转机大码头,已成为着实不轻甚至是不堪重负的负担。一些由较高级别领导人率领的代表团,往往大使会亲自到机场迎接、送行。在这种情况下,驻外机构的办公室主任或礼宾官,免不了要陪同大使一同前往,通常不会让大使自己单独去机场接、送。必要时还会派人提前到机场打前站,探路并摸清行动路线,排除可能遇到的麻烦,做一些联系安排。
笔者在某馆当办公室主任期间,经常充当这个打前站的角色。每每大使参加机场礼节性的迎、送活动,我都会提前办理好进机场内的相关证件,并陪同前往、一路随行,联系贵宾室、进机场、过边防,直至将代表团平安接回并送到下榻宾馆,或将代表团送离驻在国。
在对外活动中,大使有大使的身份,我有我的角色,这个谱儿是不能不摆的。在这些具体事情上,把工作做在前头是我们具体办事人员的职责,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这些活动,体现着外交人员的基本素养。
使馆里各有各的分工,当然不能所有事情都让大使亲自去做,在外交上更是讲究礼宾身份和对等原则。驻在国领导人访问中国时,为他们送行、迎接,也同样需要我们这些小人物先去打前站,安排好礼宾事宜,使大使得以体面地在外宾面前展现中国外交官彬彬有礼的风姿。
大使未到,礼宾先行
在对外活动中,无论是外事活动,还是侨团活动,大使都有必要体现身份,因为大使代表的是国家,体现着国家的尊严。这不是为了摆谱儿,而是对外场合的需要。在使馆内,我们都是同志,可以有节制地随意一些,和谐气氛好的使馆,上下级之间甚至在一起调侃打闹、娱乐玩笑,一起打球,一起玩牌,对外则不然,必须维护大使的尊严,一定要内外有别。
大凡有些许外交常识的人都知道,大使的头衔前面都冠以“特命全权”几个字,表示他是全权代表派出国履行职责;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印的国书,便是最高“委任状”。而这个特命全权大使的工作交接,只能在其驻在国之外进行,不能前一个尚未离开该国,新大使就到任。道理显而易见,不能两个特命全权大使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驻在国。此种做法为国家间的约定俗成,各国都这样做。因此,围绕大使的离任、到任,使馆分别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本人在外常驻多年,赶上过多个大使的轮换。
2010年2月2日,中国驻朝大使刘晓明同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崔泰福、金己男辞行拜会。
接到国内调令后,大使便着手办理离任手续,照会通知驻在国外交部和外交使团(驻在国外交使节的总称),礼节性地辞行拜会国家和政府首脑,以及各界政要,其间往往还要举行一场或多场大型辞行招待会及一些小规模的告别宴会,为那些不能一一辞行的各界友人提供告别款叙的机会。
当地时间2023年6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谢锋递交国书。
新大使的到任同样有一些程序性的事情要做:递交国书,拜会国家和政府首脑,与重量级人物一一见面。从大使到任的那一天起,对外活动便接踵而来,而且往往最初阶段大都有一个小高潮。
这一离任一到任,两位大使的活动前后要持续好几个星期,特别是到任活动。更换大使对一个使馆而言是一件大事,牵动使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对外对内都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其中最忙的当属使馆的礼宾官。以上这些工作,几乎全部与礼宾工作有关。
其实,他们的工作从接到大使离任通知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大使的每一次活动,拜会、会见、会谈、宴请,走出去、请进来,礼宾官都必须一一落实到位,来不得半点儿马虎。日期、时间、地点、对方主要参加人,有什么礼节、习俗或禁忌,包括进哪个门都必须弄得清清楚楚。可能活动不过几十分钟,甚至只有十几分钟,礼宾官提前多少天就开始联系,不知要花去多少个小时的时间,有时可能要反复许多次。
大使的一场活动看似风光,风度翩翩、前呼后拥,其实不仅大使需要仔细品味国内的指示精神,熟悉我一贯的外交政策,做足会谈、会见前的功课,而且下面的参会人员和为活动提供保障的各方面人员,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做多少前期工作。礼宾官便是大使活动付出最多最辛苦的人,堪称“外事活动的马前卒”。为配合这些活动,办公室也有许多相应的工作要做,更不必说在一些使馆,礼宾本来就是办公室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9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江康(左一)按国际惯例登机迎接。(图源:《新中国老外交官影像集》)
如果到访者是国家领导人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或非最高领导人的次高级别代表团到访,就远不是大使离任、到任那么简单了,工作量不知要多上多少倍。倘若两国关系比较友好、到访国比较重视这次访问,国内提出的要求对方可能比较配合,或许不必太费周折就能搞定。即使这样,通常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要经过几个回合,反复协商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假使沟通不那么顺畅,到访国家出于某种原因主观上不肯配合,或客观上条件不具备,满足不了所提要求,比如想会见的人见不到、希望达成的目标无法实现、会见场所达不到国内的要求等,此时的礼宾官真的是伤透了脑筋,有时甚至大使出面做工作都未必能搞定。
我在某馆当办公室主任期间,有时候也同样充当这个马前卒的角色。大使参加活动之前,先去进行沟通,提前到活动地点,做好事前联系,敲定座位安排、是否需要正式发言、如何停车等。
事前为活动探路
笔者在某馆当领事时,还兼司办公室对外联络之职,经常为大使出席侨团活动充当礼宾官的角色。
接到侨团活动邀请后,根据了解到的侨团活动程序,安排好大使的活动细节,有时还要为大使准备发言稿,提出有针对性的讲话内容的建议;提前到活动地点与主办方或主要侨领进行沟通,约定大使到达的确切时间,然后通知大使到达活动场所最恰当的时间。
因为该国的侨团活动常常不能按时开始,有时甚至要比预定时间拖后一两个小时,总不能让大使提前那么长时间到达吧?就座时我还不能离大使的座位太远,以便随时处理突发情况,或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协助,或者向大使介绍他不曾见面的侨界活跃分子或热心侨务的人士。
一次,一位当地很有名望的老侨领在其家中举办圣诞节烛光晚餐,邀请大使和使馆所有外交官及夫人参加。他的家不在闹市区,也不在大路旁,而是住在离使馆很远的一处富人区,路径左弯右坡、七转八拐的,很不好找。使馆此前虽然有人去过,但都没有清楚地记住确切地点和具体路线(那时还没有GPS导航设备)。我于一年前曾经去那里参加过一次活动,只留下一点朦胧的记忆,记得大概位置。
为了不使这次活动走弯路,活动的前一天,我专门抽空开车探了一次路,进行了现场踩点儿,凭着记忆认清了其家门,摸清了行车路线。第二天傍晚,我开车在前头带路,大使的司机紧随其后,其他馆员开车鱼贯跟行,顺利地到达了活动地点。虽然我本人为此多跑了一趟,但心里却是踏实了许多。
大使到各侨团所在地参加的侨界活动或到不太熟悉的地点参加侨团举办的活动,作为领事,我都会提前探路,弄清活动地点、行车路线等,俗称“踩点儿”,以保证大使参加的活动不受影响、不出意外。如果大使参加的活动由于走错了路或因别的什么原因而出了差错,那影响多不好。
记得若干年前,笔者在某馆工作期间,一次,礼宾人员把时间记错了,到达活动现场后,一点儿活动迹象也没有。回来一查,原来是提前了一周,时间还没到。幸亏是提前了,倘若晚去了一周,因疏忽而漏掉了那次活动,带来的对外影响可大可小。
为了大使的各项活动能顺利进行,不仅是礼宾人员,也不只是办公室人员,使馆里很多人都在不同场合做出了大量的幕后工作。人们可否知道,在体面的大使活动后面,伴随着下面工作人员诸多无法量化的默默付出,多数情况年终总结中是体现不出来的。
- END -
转自 | 《大外交中的小角色》
作者 | 高广灵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