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前两天,我去了数学名师胡小群老师的直播间。
有位读者问了一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
“磊磊,难道你中学的学习压力不大吗,为什么还能一直看金庸武侠这样的课外书?”
我还真的愣了一下,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也挺常见,但说实话我从来没认真琢磨过。
当然,我也可以敷衍地回答,诸如:课外书也是对学习有益的;只要注意平衡,就不会影响学习之类。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可能是避重就轻了。
想说一个真心实意的答案:在中学,乃至于在最紧张的高中,自己还能够看闲书,其实得益于一件事,就是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数学一直还凑合。
事实上,我当过所谓差生,全班倒数的那种。回顾当时的经历,自己能一直跌跌撞撞走过来,哪怕是成绩最差、最贪玩不懂事的时候,数学这块浮板还在,我就有游向终点的底气。
我的中学是江西省的一所县中,教学水平、条件无法和现在那些超级中学相比。
但事实上,它仍然是一所省重点,并不是那么差,就在前两年还出了省状元。老师也是认真负责的。
可惜到了高中之后,我只爱干两件事,看闲书、打游戏。那年头刚有网吧,我迅速迷上了网游,就连《三国群英传1》这种单机游戏我都能玩上瘾。
当时,经常是一下课就蹬着自行车往网吧冲,抢电脑。因为一台电脑只能存十个档,去晚了搞不好别人就把你上次存的档案洗了。
高二时我住在奶奶家,因为奶奶原来是老师,为人也比较严厉,家长以为更能约束我。但事实证明是错误的,祖辈根本管不住孩子。
我奶奶家住一楼,有一个后院,能直通外街,对面就是我同学家开的网吧。等夜里她睡下后,我就溜出后门,去同学家的网吧玩通宵,第二天一早冷水洗脸去上学。
这样的玩法,当然就成绩差,是全方位的差。当时全班五十多人,考试我基本在四十名开外,搞得隔壁班同学他爸听说孩子跟我玩,气得揪住他脑袋撞墙,一下撞在颗钉子上,后来很长时间他脑袋上都有个凹坑。
人设拉胯到这个地步,你说自己不难过吗?肯定也难过的。
但说实话,我隐隐约约总觉得对自己还是有信心,觉得想振作还是有机会。
因为千幸万幸,我没有完全放弃数学。
哪怕是最无心学习的时候,数学课我也在比较认真地听。心里也一直绷着一根弦:如果这一科完了,我就真的完了。
反之,数学还能跟上,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就基本啥也不怕。
相信当时的数学老师也还有印象:这个家伙虽然成绩滑坡,但是数学课却没有看闲书、分心捣蛋,基本的知识都是学到了的。
当然,这也得益于我遇到的几位数学老师都比较负责任。尤其初中教数学的汪老师,又是班主任,自然就管得比较严。除了不时扇我耳光之外(是真扇),她对我的成绩还是一直盯得蛮紧的。
这也给后来高中数学打下一个基础,没有太离谱过。
到了高三后半段,我这一点对数学最后的“不放弃”发挥作用了,成绩开始很快追回来。
因为还有不到两百天就高考了,我也用了一些粗蛮的办法。
很多文科生怕数学,尤其怕后面的大题,往往是不战先怯,未斗先降,就像金庸小说里,花铁干明明有一战之力,却直接给血刀老祖跪了一样。
但我是这么想的,打仗一定要先敢正视敌人,你不怕它,它就怕你。
大题再厉害,也无非就是六道。这六道题也不外乎是数列、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这么几个东西。
如果怕三角函数,那么就找三角函数的大题,先做它个五十道再说;同理,怕解析几何,就找解析几何的大题,先做它个五十道再说。
就好像郭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和欧阳锋搏斗,欧阳锋再厉害,几十天打下来,慢慢地两人也就差不多了。
到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我的数学算是文科班里最好的之一了。
后来我高考了两次,第一次不细说了,以后再聊。第二次高考,考英语时出了状况,但数学幸亏没怎么扣分。
最后虽然还是没考出想要的总成绩,但好歹靠着数学没拉胯,总分是江西省文科第四、五十名的样子。落榜之际,母校传媒大学觉得我分还不错,最后时刻录取了我,否则我怕是没有读一本的机会了。
某种意义上说,是数学救了我。
人渐渐长大,就会走出混沌,再回头看过去的事,会越来越清晰。
今天,我非常幸运地拥有了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解读金庸小说。
当被问到所谓“经验”的时候,我当然可以顺嘴就说:因为自己爱看课外书,爱看金庸武侠,从来不间断阅读……等等等。
但事实上,这也许都不是根本的。
能读金庸,是因为我学习成绩还不错,好赖最后上了大学;大学也还不错,所以才能赶上了新华社校招的机会,从而得到了锻炼,长了见识和阅历,这才能让自己所谓“解读金庸”能有特色。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放弃学习,尤其是没放弃关键的一门数学。假如高一、高二的数学课完全躺平,光靠高三后半段,是不可能追回来的。每每回想起来,总觉得幸运。
老话总说“贵在坚持”,其实,一个人坚持自己狂热喜欢的事,是容易的;真正难的反而是能坚持一些并不那么喜欢、但又很重要的事。
每一个有趣的梦想都需要做好很多你觉得“无趣”的事情来呵护
就像田伯光兴趣明显不在于刀法但他一直都在苦练快刀。
最后,也想很开心地说一件事,也是今天要郑重推介的主题。觉得文科好、理科差的同学们都可以关注一下。
我请到了一位数学名师,4号来做客我的视频号直播间,就是原复旦附中的胡小群老师。
他是凭真才实学火的,现在非常出圈。给尚不熟悉的介绍一下他的履历。胡小群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复旦附中做数学老师,负责带复旦附中的各种实验班(创新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等)。
后来他的数学课迅速在网上火了。注意他不是那种“主流口诀大招”,也不是鼓吹刷题打鸡血的套路,而是讲数学的底层逻辑,娓娓道来,各位可以去询问别的听过的家长,实力如何,一问便知。
啰嗦几句,一位名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老师能指点一下,也许就少走很多弯路。
金庸小说里,做题家刘瑛姑苦研数学十几年,却算不过黄蓉,因为黄蓉有名师——她爹。
这也是互联网的意义。很多孩子可能没有机会去复旦附中上实验班,也不会有那种全国拔尖的老师,但在视频号里,大家一样能够得到真传,哪怕是片言只语,我想也会有意义。
微信视频号官方对这场直播也非常重视,特意给我们安排了8点15板块。
有感兴趣的朋友,点这里,或者预约4号晚8点15的直播,免得错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