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莎士比亚,纯文学的东西很难有流量,但我还是决意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多走走。
一方面,希望这些分享为更多家长拓宽阅读边界,一方面,复盘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个沉淀过程。
要不要给孩子读莎士比亚,是之前读者给我留的“作业”,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从心理角度讲,莎士比亚是对成人世界的全面描写,孩子可能对人物、思想、情节有迷惑;
从文化角度讲,孩子的文化时空观没有建立,甚至不知道莎士比亚描写是什么时代,生活在什么环境下的人;
从外语角度讲,莎士比亚作品里有很多古英语,也不适合孩子阅读。
但即便存在这么多“可能、不适合”,每当孩子打开一本适龄莎士比亚书籍,还是会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这大概就是隐藏在人类基因里的“故事性”。
很早以前,古生物学家就发现,篝火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同时也是社群中心。现代英语中的focus(中心点),就源自拉丁语中的篝火,当人类还在智人时代,就喜欢围坐在火旁讲故事,听故事。
而莎士比亚显然是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就连故事大师金庸也曾表示,“如果有一天上太空,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基于人类共同的“故事癖好”,我想,不论你是否计划给孩子读莎士比亚,都可以看看今天文章,至少对他的作品有所了解,文章后面我也会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版本,供大家参考。
#1
莎士比亚凭什么能火400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听到这句话的你,脑海里是否会不由自主浮出画面,一个身着贵族服饰的英俊王子,面对如墨染般晦暗无光的现状,痛苦地自言自语: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来源:网络
这是哈姆雷特中经典的一幕。
从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至今已400多年,但它依旧被世界各个戏剧院校作为必读经典教材。
不只是哈姆雷特,后世很多戏剧和文学里,都能找到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子,仅我们熟悉的,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和朱丽叶》,《赵氏孤儿》与《李尔王》的对比。
因为莎士比亚作品基本都是在讨论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底层代码,永远从死亡,复仇,嫉妒,贪婪,背叛,爱情,财富这些永恒话题展开。
这就好比一棵树的根部,或者图灵架构之于现代电子芯片的作用。
他把最基本的东西创作出来了,后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从这个角度看,莎士比亚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来源:网络
我个人最欣赏莎士比亚作品里表现出的批判性。
比如,《李尔王》里有句台词特别有意思: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因为来到了全世界傻瓜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
这都不是批判某种思想某个阶层了,是批判整个人类。
人为什么生下来会哭,因为他生到了一个观众都是傻瓜的舞台上。
很简单很精炼的一段话,就把人生的荒诞性表现出来了。
还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里面也有一段非常值得朗诵,充满批判精神的独白。
朗诵前容我先简单介绍下《威尼斯商人》的情节,因为有的读者可能还没看过这部作品。
 来源:豆瓣电影
威尼斯是当时欧洲最繁华的海港,商业中心,名叫安东尼奥的大商人为了追一位小姐,找了个叫夏洛克的犹太人借高利贷。
夏洛克要求如果还不上钱,就要割一半肉给他。
后来安东尼奥破产,还不上钱,两人闹到法庭上,犹太人坚决不和解,要求对方必须割一半肉下来。
最后,被追求的小姐在法庭上化身法学博士,指出夏洛克借据上只写了要安东尼奥一半肉,但没有说要拿他一滴血,如果能割一半肉但又不要他一滴血的话,才可以执行判决。
来源:电影《威尼斯商人》
当然,这部作品本身是喜剧,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
但夏洛克作为负面人物,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独白:
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
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
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
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
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
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
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
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
那么在复仇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
就是 报仇!
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
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
报仇。
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
而且还要加倍奉敬!
来源:电影《威尼斯商人》
听完这段独白,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你会觉得很有道理,确实基督徒就是一边满嘴仁义道德,一边欺压犹太人。
这段精彩的独白,让夏洛克这个负面人物产生了极好的让人同情的效果。
在莎士比亚作品里,有无数段类似具有复杂批判性、思辨性的精彩独白。它们反映出人物的立体,而负面人物和正面人物的立体设计,正是一部伟大作品基本的胸襟和质量所在。
莎士比亚的诗歌也特别美,比如大家熟悉的《十四行诗》,这首诗还有个很美的标题:
能否将你比作夏日
来源:网络
大家可以试着听英文原版,不懂意思也没关系,光韵律就很美。
它是由3个四行的小节(quatrain)加1个偶句(couplet)构成,每行5个抑扬格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一轻一重10个音节,朗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翻译成中文读起来也很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当我想到生长于世间的万物
繁荣鼎盛都不过在朝夕之间,
而这座巨大舞台上演的剧目
无不受制于星宿无声的褒贬;
当我看到世人像草木般蕃息,
甚至被同一苍昊劭励和惩戒,
少时气盛争荣,过盛而衰替,
靡丽纷华终成烟云被人忘却;
于是我对这无常浮生之领悟
便把正值绮年的你唤到眼前,
便看见无情岁月与衰颓共谋,
要把你青春的旦昼变成夜晚;
我要同时间抗争,为了爱你,
它把你摧折,我接你于新枝。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总体就表现了一个思想:
爱征服一切。
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赞颂人的尊严、个人的理性作用。
从文学、戏剧到诗歌一路读下来,你会发现,莎士比亚这个人真的是太厉害。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的作品故事性强,文字驾驭能力非凡,普通人都可以读得很丝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但又可以抵达很高的地步,你回头细品,对人性对历史对阶级都有深刻剖析,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孩子上了十岁,完全可以读读莎士比亚。
不过这个年龄也不绝对,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海淀妈,她家小朋友8岁左右就开始读莎士比亚,不是装逼,纯属孩子阅读能力积累到那个点了。
我家小孩也是9岁左右,开始跟我讨论《李尔王》。
来源:网络
虽然她的认知还到不了“揭露虚荣的人性弱点”这一步,但她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我觉得这就够了,就像埋一颗种子,长大后各种阅历增加了,再回头琢磨,自然又是另一番境界。
#2
推荐几个适合孩子阅读的版本
01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来源:当当)
它再现了莎翁的思想和语言风貌,成为文学史上为儿童改编经典作品的经典案例。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姐弟改编的这部莎翁作品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兰姆姐弟对经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这决定了他们的立场和态度;其次兰姆姐弟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弟弟查尔斯·兰姆是著名散文家,对莎士比亚戏剧颇有研究,姐姐玛丽·兰姆也有着当时妇女中罕见的文学素养;三是兰姆姐弟深谙儿童心理。
02 《孩子读得懂的莎士比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来源:当当)
跟上一本比起来,这套《孩子读得懂的莎士比亚》最大优点,是在保留莎士比亚作品精华的基础上,简化了纷繁的人物关系。每个故事前附了本故事人物关系图,剧中人物一目了然,让孩子读起来不至于头大。
同时收录了将近200幅,英国著名铜版画大师吉尔伯特专为莎士比亚作品搭配的插图,是难得一见适合孩子阅读的版本。
03 《The Shakespeare Stories》
出版社:Macmillan旗下Orchard 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注: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孩子)
(来源:当当)
之前分享好的童书,总会有海外读者或者原版娃家长,询问是否有英文版。所以今天特意多分享一套莎士比亚英文原版童书。
莎士比亚的原版童书其实是比较容易找的,因为在英国,小孩3-7岁期间,就会看、读、听一些莎士比亚故事,探索故事中人物的困境,通过扮演人物和即兴表演来演出莎剧故事或场景。
小学阶段,要观看和阅读莎剧的改写本;中学要学习至少一部完整的莎剧,深入探讨多部莎剧,并到剧院看莎剧,甚至参与剧团演出。
你可以理解为,英国人读莎士比亚,就跟我们读鲁迅一样普遍。
今天分享的这套在国外口碑非常好,作者 Andrew Matthews是英国畅销儿童作家,也是个超级“莎迷”,他改编的这套书符合现代孩子阅读习惯,简单易懂,重点是每本长度都控制到不超过2500词,基本算是原版娃的最优选了。
EASTWEST
之前有朋友开玩笑,说我需要专门买套房来装书。
其实没那么夸张,绘本阶段有点囤积如山的感觉,但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很多书都是共享的,像莎士比亚,她读我也读。
你要问我这个年龄还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还真答不出来。
因为在我看来,读书跟有用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你老抱着“有用”的想法去读书,往往也很难enjoy。
答案,可能就是林徽因这段话吧:
“这世上有两个我,一个躯壳喂日常,一个灵魂补岁月,一个在文字里白马春衫慢慢行,一个在生活里蝇营狗苟兀穷年。”
面带世俗微笑,然后把灵魂藏于深处。
读经典的价值,大概就是让我感觉到,我在这世俗里还活着,没有“死去”的一个个瞬间:
当我被事物外在迷惑时,他说: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当我困顿于情感的疼痛时,他说:
“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当我失去独立性时,他说:
“宁愿做一朵篱下的野花,不要做一朵受恩惠的蔷薇。与其逢迎献媚,偷取别人的欢心,毋宁被众人所鄙弃。”
——莎士比亚《无事烦恼》
当我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惧时,他说:
“世上本无所谓好和坏,思想使然。”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当我看不到出路时,他说: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麦克白》
......
文章封面:《莎翁情史》电影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