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全球公域治理国家法律与政策研究所主办的“新时代全球公域治理国家法律政策挑战与应对”研讨会暨华东政法大学全球公域治理国家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成立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顺利举行(线下会场为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明镜楼第五会议室,线上会场为腾讯会议平台)。来自香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全国十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与会。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全球公域治理国家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蒋圣力主持。
开幕式嘉宾致辞环节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许凯教授向全体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欢迎和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举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所成立的重要意义。许凯表示:当前,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思想引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促进世界各国超越个体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保障全球公域治理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笃定前行。在此现实背景下,华东政法大学全球公域治理国际法律与政策研究所的成立将以高质量、深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促进实现全球公域治理及其国际法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及为切实保障中国在探索、开发和利用全球公域中的国家利益提供智识。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表示:国内外学界围绕全球公域治理的国际法律与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过其中仍不乏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这正是研究所成立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目标。例如,针对“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法律概念及相关制度规则,应当首先厘定其核心要旨在于倡导公平共享对相关领域及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非单一地对占有主张加以禁止;在此基础上,应将其切实纳入全球公域治理的规则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妥善治理全球公域的作用。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赵云教授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传统疆域之外的深海、极地、网络、外空等新疆域的战略价值和经济利益价值越发凸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全球公域的开发和利用应在为和平目的的基础上,真正落实为全人类利益原则,即不仅为实际开展全球公域开发、利用的(发达)国家利益,也应为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发展中国家)利益,不仅为当代人类之利益,也应为后世人类之利益。这或许可以作为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成果的一项理念指引。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志雄教授表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在全球公域治理领域的个体国家利益保障和国际共同利益维护(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日益突出,从而引发了诸多更加紧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例如,网络空间在具有一定的“全球公域”属性的同时,也是世界多数国家主张主权的对象,这就使得对网络空间法律地位的明确之于完善网络空间治理至关重要。就此,研究所作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基于国际法律与政策视角对全球公域治理进行专门性的、整体性的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应积极尝试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金永明表示:为更好地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完善全球公域治理,应开展更加充分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工作。这或正是研究所成立的一项重要使命。以海洋秩序的全面构建和顺利运行为例,健全的规则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是基础性的、更是关键性的——在国际海洋法领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规则体系着重就不同海域的法律地位及国家在其中的相应的不同权利做出了规定,并为其中(尤其是特定海域)资源开发和利用产生的国际争端提供了解决方案。不过,虽然已在实践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施和发展,《公约》规则仍不时引发国家间的分歧和争议,这边依赖于更加丰富的国家实践和国际立法予以应对。
“外层空间治理的国际法律政策挑战与应对”

专题研讨环节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教授分享了关于外层空间治理国际法律政策架构的搭建及其作用的认识:基于外空科技的扩散效应和国家对外空领域发展的旺盛需求,国际社会外空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引发外空科技转移增速、商业航天产业活跃、软法功能显著加强、国家间伙伴性合作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除了国家应继续在外层空间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之外,全球性、区域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学界也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空天与法律研究院院长王国语副教授分享的主题为“外空安全治理国际法律政策挑战与机遇——刺破话语权之争的面纱”。王国语表示:鉴于当前外空安全治理现状,世界各国实则都期待、同时也都迫切需要通过共同的规则以避免误解误判、避免矛盾冲突的产生或升级;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在硬法层面还是在软法层面,世界各国都难以达成共识。造成外空安全治理困境的原因可归结于认知层面和机制层面,前者主要为军控谈判范畴的话语权之争、软法或硬法路径的话语权之争和具体规则条文表述的话语权之争,而后者则主要为联合国框架下机构职责划分不明、军控谈判与法律制定各行其是。对此,应把握大势所趋,紧抓历史机遇,树立正确认知,明确国际法治理的具体路径。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何奇松教授围绕太空治理问题进行分享。何奇松表示:导致太空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太空承载地缘政治载荷,其本身就是军备竞赛的产物;并且,空间技术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仅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声望的展现,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当前,太空治理的难点主要包括太空武器化问题、卫星频轨资源问题、太空商业化问题、卫星星座碎片处理问题、国际规则竞争加剧问题等。对此,仍应坚持“太空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加快规则体系的构建以完善太空治理。
“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法律政策挑战与应对”

专题研讨环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鲁传颖研究员以“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与国际法新进展”为题进行了分享。鲁传颖表示:当前,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多元化的特征,其典型例证为联合国框架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制定,同时包括“网络空间规范”、以“全球数字契约”为代表的综合性议程,以及数字平台信息完整性行为准则、数据隐私保护规则等。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领域,打击网络犯罪和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法律治理(例如数据跨境规则的制定)是重点内容;而国家间互信的难以达成使得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面临诸多挑战,有待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应瑶慧在分享中表示:鉴于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实践特征,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规则制定往往难以形成同其他领域一样的整体性规则体系。由此,网络空间对规则治理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例如大量倡议、宣言的非正式的国际造法问题。针对所谓的“非正式国际造法”,首先,非国家行为体越来越多地开始参与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制定,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如何平衡和吸收多元化利益诉求,以及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民主协商机制的问题;其次,由于客观上不具有法的“外观”,非正式国际造法在实际适用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并且,占据优势地位的规则“倡导者”可能利用其经验和影响力对规则的制定进行引导,从而引发一定的制度风险。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李欣玥的分享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时代,人类何保网络安全治理的‘江湖地位’?”李欣玥表示:当人工智能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形成更加强大的场域时,人类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的挑战成为一项重要问题。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带来了诸多网络安全风险,就此,可以将“量子理论”应用于网络空间治理,鼓励跨学科研究、建立多元治理模式,确立国家自主性作为治理基础,以及通过规则协调实现治理体系的内轮形态。此外,世界各国应积极开展对话、合作,界定新兴科技带来的各项理论和规则适用问题,进而建立更加健全优化的国际和国内数字智能安全管理规则体系。
“深海极地治理的国际法律政策挑战与应对”
专题研讨环节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芳明
在分享中表示:目前,俄罗斯和北约在围绕北极的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竞争态势正不断加剧,对此,气候变化议题应是有助于弥合各方分歧、推动国际合作的理想领域,并且,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特别关注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议题,以及气候变化议题作为北极治理中的一项优先项,具有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应当关注北极治理与深海治理、网络空间治理、外层空间治理的结合交叉问题,厘清各新兴空间治理之间相互嵌套的逻辑关系,进而探寻更加科学全面的完善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国斌以“国际海底全球治理与深海立法的中国方案”为题进行分享。张国斌表示:近来,国际海底资源勘探规则、深海海底区域开发规则及相关配套标准、准则(尤其是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制定取得了相当进展;在这之中,中国政府充分且深度参与,积极开展研讨并提交反馈,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主导了西太平洋海山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在技术能力培训方面,中国发起建成了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而就中国国内规则体系构建而言,深海立法是推进深海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深海战略的重要手段。就此,应当在立法层面统一思想,并加紧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具体办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黄炎分享了对于北极航道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的互动问题的认识。黄炎表示:由于冰封水域的逐步减少,北极航道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然而与此同时,北极航道的安全与环境问题,也应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对北极航道的法律地位的认定将会影响中国在南海U形线的历史性水域主张,故这应成为围绕北极航道治理问题开展研究的首要关切。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北极航道的国际治理主要表现出相关规则碎片化的特征,而国内治理则面临如何协调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关系问题。此外,在对北极航道的利用中,对于个别国家越发突出的基于国内立法推行单边做法的实践,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应对。
闭幕式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磊教授做总结发言。张磊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给予本次会议的支持和所做的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并表示:随着全球化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世界各国为探索、开发和利用全球公域而展开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此,囿于相关国际规则的模糊、滞后甚至缺失,全球公域治理正处于相对紊乱失序的状态,极易导致国家间的信任撕裂和摩擦加剧,并进而对全人类合理地、妥善地探索、开发和利用全球公域,以及公平地分享由此产生的惠益造成妨碍。是故,确有必要集结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基于法律与政策层面加快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全球公域治理机制。
--本文转载自全球公域治理说--
这是国际法人第2836条推送。
请为我们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