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 | 迷球
来源 | 梅娘说(ID:mns226)
杨绛先生说:
“男人不搭理你时,就当他病了;一个礼拜不联系你,就当他住院了;一个月不联系你,就当他没了。如果他爱你,他就会主动联系你。”
说得真好,简而言之就是:他如果爱你,就会联系你。
那么,当一个男人能够做到长久的不联系你时,不用怀疑,他对你已经没有爱了。

01

不联系你,就是不爱你

回想过去,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大四离校实习时,我结识了同事小A。
小A专业能力很强,工作时总是严谨认真,常常能够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所遇到的疑惑。
工作之余,聊天谈笑之间,他又总是最幼稚、活泼的那一个,能够很轻易的带动起大家的氛围。
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样反差感极大,又总是少年感满满的小A。
吃饭、逛街、看电影、登山、旅游、打麻将、玩密室逃脱、见双方的好友……
短短两个月,我们好像在体验所有恋爱活动的极速版。
然而很快,短暂的甜蜜结束了,一次接一次的争吵和冷战随之而来。
实习结束了,我们不再是能够天天见面的同事了,异地恋的到来使我们关系本身就存在的各种问题被无限放大了。
缺少共同语言、共同话题,错峰的工作时间也常常让我们几天都说不上一句话。不安感开始渐渐笼罩我。
沟通无果后,我开启了一次次赌气式的冷战,企图在断联中去试探他的真心。
然而,我们断联的时间开始慢慢变长。从几天,到一周,然后又两周。
但我总是在心里默默的为他开脱,“他是一个非常需要独立空间的人,他本来就不太喜欢总是回复消息”、“他这个星座就是不太擅长表达爱意”、“他现在生活不宽裕,不是不舍得给我花钱”……
直到那天深夜,我刷抖音时看到了他给一个同城美女的点赞、评论。那条擦边视频一共只有三条评论,他也正在其中。
我记得,那天的夜好像变得无比漫长,凌晨的卧室又变成汪洋,手机屏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好像要把我吞没。
原来,没有谁会忘记回复喜欢的人的消息,没有星座天生就不会表达爱,更没有人会忽冷忽热的让爱的人饱受煎熬。
真正爱我的人,也绝不会总是让我在寂寞中等待。
“男人断联”不是未解之谜,谜底从来就只有一个:他不爱你。

02

抛弃滤镜,看清男人的现实

某音热评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在期待着具象的爱,我想要他爱我为一只流浪猫蹲下时垂下的发丝,好奇我为什么看了这部老电影30多遍,把我写的东西翻到底,再问我那条情绪当天发生了什么。可是事实上,他们只会对我说,看看脸,看看腿。”
有人说,很多男人都是没有爱情,只有需求的。谁让他轻松快乐,能给他利益或者生活里的照顾,那就是优选。
是的,女孩们在言情故事中不断丰满着对另一半的期待,但现实却往往骨感又残酷。
没有能够一直漂浮的粉红色泡泡,冰冷的利益才是常态。
所以,女人们,请减少期待和认知偏差,要认清男人只会为自己认为的价值和利益而行动。
如此,你才能活得聪明又通透。
当一个男人让你总觉得他不爱你,那就是不爱。
你感受不到的,那就是没有。
答应你的事做不到就是不想做。
出现问题不解决就是不在乎。
永远不要听他嘴上怎么哄,而看他行动怎么做。
不要给他找借口,当他不主动联系你时,你也该清楚:他并没有什么难言之隐,只是认为你,并不值得他付出。

03

晓哥说

其实,从那一段感情结束之后,我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陷入自我怀疑和容貌焦虑的漩涡里。
坐着发呆时,我就会无意识地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复盘着我们的恋爱过程,从相识到第一次一起出去吃饭,从第一次争吵到第一次冷战。
我机械地将每一段对话剥离出来,逐字分析,企图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他早已不爱我了的证据。
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在情感中过度分析,会让自己持续处于“情感低位”中,那么无论你的另一半有多么细心可靠,你自己也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安全感。
所以,女人们想要在感情中成为“最离得开的那个人”,就要减少认知偏差,实现“情感高位”。
而想要实现“情感高位”,就需要有能力掌控主动权,这个主动不在于如何拿捏对方,而在于如何掌控自己。
女人们不必永远矜持,永远被动,等待被挑选,等待被宠成公主,我们可以为自己搭建安身立命的城堡。
你若,喜欢这个人,那就努力追求,不在乎自己是否“卑微”,而同时,你若不喜欢他,那就好聚好散,绝不拖泥带水。
尊重自己的内心,真诚付出,果断放手,这种掌控力,就是“我可以对你好,也能离得开”的主场思维。
是的,放弃对另一半的“依托思维”,将自己变成关系中的强者,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患得患失的心态。
不是每一段感情都可以有完美的结局,但你,可以在每一段感情中收获一小段完美的回忆。
记住:当一个男人长久不联系你时,就不必再为他浪费时间。
如果他爱你,就一定会主动联系你,不是因为他很空,而是因为他,真的很在乎你。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我们
江左梅娘 专栏作者 情感分析师。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微信公号:梅娘说ID:mns226
愿你的生活和爱情,如你所愿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