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中美关系工作……”他发表讲话,语速极慢。他表示,美中拥有和平、合作的关系非常重要,他呼吁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全场给予了他热烈持久的掌声。
2015年1月29日基辛格在美国华盛顿出席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鲍丹丹 摄
丨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丨陈晓舒
‍‍‍‍‍‍
 校对丨赵琳
本文5306阅读11分钟
“亨利·基辛格仍然健在,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新闻。”2023年5月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对基辛格的采访,旁白这样说道。
对谈时,即将100周岁的基辛格自述每天工作约15小时,尽管他听力下降,一只眼失明,并接受了多次心脏手术。
1923年,基辛格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附近的一个巴伐利亚小村落。1938年,为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他与家人移民美国。1943年,基辛格在服兵役时归化入美籍。退伍后,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先后获得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
1968年,基辛格担任了时任美国共和党总统提名人理查德·尼克松的顾问。尼克松当选后,基辛格成为美国总统顾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1973年至1975年,他兼任美国国务卿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上世纪70年代,在基辛格的斡旋下,促成了尼克松访华。自此,在二战后断绝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7年,基辛格离任国务卿职务,离开白宫,继续游走于政商之间,参与政治顾问、演说及书本写作。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基辛格依旧积极地参与公共活动。2023年10月,他接受新闻机构POLITICO的采访,谈论哈马斯袭击事件。10月底,他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晚宴为他颁奖,表彰他为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
领奖时,基辛格坐着轮椅,下巴垂到胸前,穿件带袖扣的衬衣和黑色礼服。
“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他发表讲话,语速极慢,声音也非常沙哑。他表示,中美拥有和平、合作的关系非常重要,他呼吁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全场给予了他热烈持久的掌声。
据公开资料,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基辛格已访华上百次。新京报选取梳理了其中几次,以呈现这位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昔日在中国的几个片段。
最后一次访华
2023年7月,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那时他刚刚度过100岁生日。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会面中,习近平指出,基辛格博士刚刚度过百岁生日,你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你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
基辛格表示感谢,他坐在扶手椅上,前倾着身体,在倾听时习惯性地交握双手;开始讲话后,他的语速缓慢但平稳。
会面结束后,基辛格受到一场特别午宴的款待。据央视新闻介绍,餐桌是长方形的,中间摆放鲜花铺就的中国卷轴,有山水意象,还有钓鱼台国宾馆的标志,一座五孔桥。卷轴周围以糖衣作品点缀,仿仙鹤、金鱼、如意等形。餐巾上的小扣也别有用意,是一枚木雕的葫芦,寓意福寿。菜单里则有北京烤鸭、西湖醋鱼、两吃大虾等菜品,与1972年,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时一致。
还有一份“中国的蛋糕”——寿桃。摆盘中央放一颗大寿桃,周围九颗小寿桃,各有寿字在上面。如把大寿桃搬起,内里还有九十颗小寿桃。对照100周岁的基辛格,总计放置了一百颗寿桃。
在这最后一次访华期间,基辛格多次提到,美中保持稳定关系,事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福祉。无论如何困难,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我此访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基辛格说。
他尤其感谢中方将会见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那也是他第一次访华时,与周恩来相谈的地方。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中)出席在纽约举行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第一次秘密访华
1971年7月9日下午3点,外交官张颖陪同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5号楼门前见到48岁的基辛格——那时的基辛格有一头黄色卷发,戴副黑边玳瑁眼镜,还未发胖,显得年轻且精力旺盛。张颖后来回忆,握手寒暄后,几人进入会客大厅,基辛格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发言稿,足有三英寸厚。
那是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进行的、代表尼克松政府的首次访华。
前一年的12月9日,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利在白宫向基辛格展示一封手写函件。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是周恩来委托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发的、给尼克松的权威性的个人信息,“周恩来宣告,中国‘一直愿意并且在设法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谈判……为了讨论撤出中国领土台湾问题,尼克松总统的一位特使将会在北京受到最热忱的欢迎。”而后,基辛格立刻前往尼克松办公室与之交谈,“我们一致欣然接受邀请。”
半年后的6月30日,白宫例行发布会发表简短公告,基辛格将出访南越、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与法国。然而,中途访问巴基斯坦时,基辛格称病避世,于7月9日中午12时15分,悄悄飞抵北京南苑机场。
基辛格在后来撰文描述,他与周恩来面对面地在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桌旁坐下,一口气谈到夜里十一点多钟。在这次访华中,他停留了四十八小时,除参观故宫以外,紧锣密鼓地与周恩来共计会谈了十七个小时。他评价,那次对话是“哲理性的,饶有趣味的,富有启发意义的。”
7月15日,中美联合发表公报:“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到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临走前,基辛格及随行人员将特意放在国宾馆客房里的香烟、糖果等悉数带走。张颖在回忆文章里描述,中方接待人员为此都很高兴,“他们把中国的东西带回去是赠送亲友,因20多年几乎没有美国官方人士到中国来过,他们带了回去,亲友都感到很新鲜,而且非常高兴得到几块从中国带来的糖。”
次年2月,尼克松开启首次访华行程。2月21日上午9点,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抵达上海。又于同日中午11点30分到达北京。
除了政治会见,此次访华,尼克松、基辛格等人频频去体育馆观看体操和乒乓球表演,并多次参加中方操持的宴会。
基辛格回忆,宴会的气氛十分欢快,“每个中国人都按照中国的习惯注意使每个美国人的碟子里随时堆满了食物。”他还喝了一种让他印象深刻的烈性酒,茅台。
2月22日,“基乔会谈”展开,为商讨即将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文本,基辛格与乔冠华连续几天几乎无眠。基辛格形容,谈到台湾问题时,他与乔冠华“针锋相对,争吵激烈”。一次,争论正激烈时,乔冠华呷了一口咖啡,玩笑道,“博士,你是出生于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康德,这也许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基辛格听了哈哈大笑。二十年后,他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提到自己与乔冠华有着“很坦率、很良好的关系。”
1972年2月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并于次日发表。新华社发文评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2019年11月21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左)在北京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戴天放 摄
与华交往五十年
1977年,基辛格辞去国务卿职务,离开白宫,继续游走于政商之间,参与政治顾问、演说及书本写作,并仍着力维持与中国的交往。
1987年3 月 24 日,64岁的基辛格在纽约创立美国——中国协会(下称美中协会),旨在推动中美双边关系发展,加强双方在文化、经济、社会、科学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9月,美中协会收到中国外交部邀请,基辛格带团访华。
据人民日报报道,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基辛格,他赞扬基辛格建立了美中协会,评价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的目标是明确的,相信它会为推动中美友谊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基辛格也表示,成立美中协会的目的是促进美中友好,推动美中关系的不断发展。
与中国交往五十余年间,基辛格还去往了包括西安、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等许多中国城市。他五次参观兵马俑;曾在武汉观看编钟表演,拜访神农汽车城和百事可乐饮料厂;他还在深圳登上了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眺望彼时新生的城市;在广州自寻饭店,品尝了生冷拼盘、八宝冬瓜盅等粤菜,并在店里留下“感谢你们的精美佳肴,比在纽约时的更佳”的赞语。
1996年9月,是基辛格第30次访华,他出席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发起并举办的“21世纪论坛”首次会议。结束论坛活动后,基辛格夫妇及随行八人,乘专机从北京飞抵重庆,赴水利专家王儒述的邀请,再访三峡——1982年,两人就曾同游三峡,基辛格还特为游览了中堡岛和葛洲坝。
王儒述记得,1996年再见时,时年73岁的基辛格精神抖擞,远远地向他挥手致意。他带着基辛格游览了重庆市内的桂园、毛泽东故居、史迪威将军纪念馆和鹅岭公园,基辛格还专门问起周恩来曾住哪里。
那年9月9日早晨,基辛格夫妇在王儒述的陪同下,从朝天门码头出发,乘坐“东方皇后”游轮开启三峡之行,游历涪陵、丰都、巫山等,又去了仍在施工的三峡大坝。三峡总公司向他赠送了一幅绣有三峡鸟瞰图的挂毯。
2023年10月24日,基辛格在纽约举行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上讲话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成为中国的常客


“我们知道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对于世界和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那个时候就为自己确定了任务,就是决心向着关系正常化,向着确立美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前进。”基辛格曾回忆。有西方媒体将他在上世纪70年代的秘密访华称为他“最卓越的外交成就”。
2001年3月21日,新华社记者车玉明、谭国器在基辛格下榻的中国大饭店三楼采访了当时78岁的基辛格,“从眼镜片后透出的目光熠熠有神。”两位记者在手记中回忆。
这一次,他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再率美中协会代表团飞抵北京,出席由中国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也参加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纪念活动。
当年3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钓鱼台国宾馆与基辛格共同举杯庆贺,观看了中美两国中学生乒乓球表演,而后两人亲自上阵,挥拍切磋。基辛格在受访时玩笑道,他要感谢中国的电视台,“没有播放我没接住(乒乓)球的镜头。”他自评乒乓球技在中国一般,但在美国是“中不溜”。只是他的右眼已不大好,所以平时并不太常打球。
“30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街道上几乎没有汽车,也很少见到商店和宾馆,而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富裕的国家。”基辛格说,他希望在未来有更多机会访问中国。
基辛格曾表示,自首次踏上中国土地起,他访问中国一百余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他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据人民日报报道,邓小平曾在1987年的会面时对基辛格说,我们是老朋友,是真诚的朋友,你是重新打开中美友好之门的先驱者之一。
基辛格多次表示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他在88岁时出版《论中国》一书,《纽约书评》称此书表现出“一个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毫不掩饰的认可。”
2018年11月7日,95岁的基辛格再度访华。在这一次访华途中,他访问了北京大学,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二十余名学生举办座谈会。在学生们提出“如何突破由于政治问题过于宏大而产生距离感”等问题后,基辛格分享了自己移民与参军的过往,并说明,正是由于自身复杂的人生经历,才使得其能够见到国际关系的多面性。
基辛格还说,成为中国的常客,与中国朋友共事,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百岁基辛格,跨世纪的外交传奇》《基辛格: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老朋友”基辛格的对华交往》《乔冠华传》《白宫岁月》《基辛格传》《与基辛格博士的缘分》《采访基辛格》《基辛格再访三峡》《一次神秘的外交使命》《江泽民主席会见基辛格 强调中美关系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非传统外交视阈下的基辛格对华活动研究(1979-1992)》《习近平会见老朋友基辛格》《基辛格访华将为中美关系带来什么?》《这几天,北京和华盛顿同时酝酿大动作》《Henry Kissinger on a potent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ms race》《习近平会见基辛格:我们不忘老朋友》《百岁生日、访华百次......习主席与基辛格的午宴有哪些特殊布置?》《“我喜欢深圳”——访基辛格博士》《基辛格与重庆订“百岁之约”15年后或将再访重庆》《四个瞬间,带你回顾基辛格的广州足迹》《基辛格访问北京大学并与学生座谈》《基辛格率美中协会代表团抵京》《纪念中美“乒乓外交”30周年招待会举行》《基辛格说美中和平与合作对世界至关重要》《基辛格:一个很懂中国的美国人》
━━━━━━━━━━━━━━━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剥洋葱people”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
洋葱话题
你对此事怎么看?
后台回复关键词“洋葱君” ,加入读者群
推荐阅读
从“堡长”到电诈头目,起底明学昌和缅北“第五家族”
争议“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这不是青春叛逆,这是青少年抑郁,专家呼吁及早干预

有你“在看”,我们会更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