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最可贵的品质,从来不在明星权贵那里,而在普通百姓身上。
看了被清华、北大、人大3所名校争抢的“鹅腿阿姨”的故事后,我再次相信这一点。
鹅腿阿姨,是在北京海淀名校门口卖鹅腿的陈阿姨,给自己起的微信昵称。
老家江苏连云港的陈阿姨和丈夫梁先生,京漂多年,卖过水果和烧烤,最近几年以在大学门口卖鹅腿为生。
因为他们秘制的鹅腿,有着入口奇香、回味无穷的美味,深受清华、北大、人大等著名学府学子们的喜爱。
无奈陈阿姨夫妇是小作坊制作,还由于他们住在五环外骑着电动车送货,所以他们每天只能去一所高校,每天只能卖200来个鹅腿。
而要想吃到他们家的鹅腿,还需要提前在微信群里预定。
于是乎,“鹅腿阿姨今天来不来咱们学校门口”,成了几所名校的吃货们,除了上课睡觉谈恋爱,最为关注的事情。
为了把“鹅腿阿姨”抢来,名校吃货们甚至拿出当年高考时过五关斩六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杀伐果决,在网络上展开了你输我赢、你死我活、你退我进的明争暗抢。
甚至,连“清华大学真是混蛋”这样的话,北大人大的学子都冲动之下,说出了口。
清华北大学生都要抢的“鹅腿阿姨”,做的鹅腿到底有多好吃?
这激发了那些当年累死也考不上清华北大,但不妨碍今天和清北的学生们,抢条鹅腿吃吃的其他吃货们。
于是,有吃货骑摩车绕大半拉北京城,来到清华北大门口抢鹅腿。
更有吃货不顾天寒地冻,从遥远的哈尔滨来到北京,又转乘几趟地铁来到清华北大门口,只为在寒风呼啸中排着长长的队伍,抢到陈阿姨电动车后座保温盒里,那最后一条热乎乎的鹅腿。
但凡懂点儿心理学的人都知道:
有些人不远千里进京,吃的哪儿是清华北大门口的鹅腿,分明就是他这辈子都充满遗憾的清北梦。
加上,“鹅腿阿姨”总是在夜间9时抵达学校门口,全程戴着安全帽和大口罩,一副朴素无华且不露容颜的打扮,让这桩全中国最著名学府“抢鹅腿”事件,充满了低调奢华的神秘感。
鹅腿阿姨,就这样走红,被频繁推上热搜,拥有了多少网红和大V,做梦都想得到的爆红热度和顶级流量。
万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泼天的富贵和流量,“鹅腿阿姨”做出了比清华北大学生还理智的“教科书级别”的选择:
第一,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陈阿姨只说一句话:
“我不希望走红,更不想当网红,只想和以前一样简简单单地给学生们做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而后,陈阿姨和丈夫卖完鹅腿后果断离开,不贪恋聚光灯下的欢呼,更不留恋流量池里的诱惑。
第二,为躲避流量的高峰,陈阿姨决定停工几天,暂时让鹅腿和阿姨一起消失,降一降热度。
11月29日,“鹅腿阿姨”说起意外走红,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忐忑哽咽:
“最近关注度和人流量太大了,压力太大了,我希望这件事儿赶紧冷却下来,我只想平平安安地做烧烤,这两天不干了,避避风头。”
看着摘掉口罩、戴着布帽、穿着红袄的陈阿姨,在镜头前拘谨的样子,我想起了老家那群憨厚淳朴的乡亲。
我更深的感触是:
果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陈阿姨这几年在清华北大门口卖鹅腿,真不是白卖的。
她比一般父老乡亲更知道急流勇退,而不是头脑发热地冲动而上。
她也比一般俗世之人,更懂得天上馅饼的背面,都写着“人间陷阱”。
她面对汹涌的流量时有定力后退,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有清醒说不,面对众人的吹捧时有勇气转身,面对人人趋之若鹜的网红、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要的变现时,有意识选择冷却远离裹挟……
这是因为她知道,就算再红再火,鹅腿要想好吃,也要慢慢煎烤,缓缓出炉;就算再吹再捧,日子要想安稳,也要一日一夜地过,一年一岁地熬。
当跟风流量和冲动关注,被淹没于热闹喧嚣的北京街头,她和爱人还要退守到五环外的出租屋里,成为那个靠手艺和人品撑起一方烟火的小商贩,供养在老家读大学的儿子,赡养年迈病痛的父母。
而这场从天而降的爆红,若沉迷其中,过度消耗,稍有不慎,被人盯上,贴上了“鹅腿不好吃”“火了就飘了”的标签,她就被放到舆论的火炉里反复煎烤,连她电动车后座保温箱里的鹅腿,可能也没法卖了。
阿姨虽然没有进过清华北大的课堂,但54年悲欢跌宕的人生大课,早已告诉她:
与其早晚要从云端跌落土地上,那不如从头至尾都脚踏实地站在泥土里,安安静静,朴朴素素、默默无闻。
让清北的归清北,让阿姨的归阿姨,让鹅腿的归鹅腿,让流量的归流量。
北京城见识了很多兴衰成败,清华北大出过众多仁人志士,但急流勇退的鹅腿阿姨,用骑着电动车在夜色中远去的背影告诉我们:
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钱。
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有多少鲜花和掌声,卖鹅腿的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卖的是鹅腿,而不是天鹅肉。
这样,不管是在清华北大门口卖,还是在老街胡同卖,都做得好吃干净,都卖得公平实在,都坚持一如既往。
这才是生存根本,也是自保之道。
这道里,藏着我们这个熙熙攘攘为名利的时代里,最匮乏的品质:
舍得。
从这一点儿上说,“鹅腿阿姨”是高人。
她最高明的地方,不是她和相濡以沫的爱人,烤出了天下独一无二的鹅腿,而是她在日复一日的烤鹅腿中悟出了:
唯有舍弃不该贪恋的,才能得到本该得到的。
恰如佛陀住世时,有个小孩来到佛陀面前讨要东西。
佛陀说:“你说一句‘我不要’,我就给你。”
小孩很怕一说“我不要”,就得不到东西,怎么也不肯说。
几次三番讨要后,见佛陀依然坚持,小孩只好勉强说了声“我不要”,结果立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在世,一世修行,不过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有时候,果断地失去和离开,才能更好地收获和归来。
向“鹅腿阿姨”学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