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更新」
撰文:徐弢
编辑:王杰夫
Key Points
首款AI原生硬件,没有屏幕,来自Sam Altman投资的公司;
英伟达计划向中国市场供应定制版AI芯片以规避美国限制;
三星自研大模型「高斯」,明年可能推出AI手机;
OpenAI昨日严重宕机,可能是遭遇了黑客攻击;
微软计划将Copilot引入Windows 10。
首款AI原生硬件,没有屏幕,来自Sam Altman投资的公司
11月10日,Sam Altman投资的初创公司Humane正式推出旗下首款AI硬件产品Pin。用户可以通过敲击、手势和语音命令来控制Pin,实现拍摄照片、播放音乐、询问问题等功能。
AI Pin看起来有点像曾经的iPod shuffle
Pin计划于11月16日发售,产品起步售价699美元,此外用户还需要订阅24美元/月的服务才能实现通话、短信以及数据传输。
Pin是个独立设备,但没有屏幕
在Humane的设计理念里,Pin会是一个独立于智能手机的AI设备,它不像手表或者手环那样需要与手机配对。但与其他设备最大的不同在于,Pin没有屏幕。
AI Pin通过磁吸的方式挂在衣服上
Pin的主体是个重约55克的方形装置,主要由主机机身和外置电池组成。主机机身上搭载了骁龙处理器、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激光投影仪、麦克风以及扬声器。机身与外置电池通过磁吸方式连接,因而可以吸附在用户的衣服或其他物品表面。Humane团队没有披露外置电池的续航时间,但表示可以支持Pin全天使用。
用户的手指捏合控制显示内容
通常情况下,由于缺少屏幕,你与Pin的交互大部分时候是没有视觉的参与的,当然硬要「看」的话,Pin内置的激光投影仪可以将信息投射到你的手上,比如时间、地图、温度,甚至是一个小键盘——你可以通过倾斜手掌再捏合手指来输入指令。这些图像都是绿色的,分辨率也不高,看起来Humane有意让你减少用眼。
用户通过摄像头识别图书和价格,并通过语音下单购买
用户通过摄像头识别食物并告知卡路里含量
在Humane看来,有了AI之后,语音、敲击或许是更加直觉的交互方式。用户点击并按住Pin即可与语音助手Ai Mic对话,查询信息、翻译语言或者播放特定音乐等,未来可能增加导航和购物功能。此外,用两根手指在设备正面的触摸板上轻按两次即可拍摄照片,双击然后按住该位置即可录制视频。
Humane团队没有披露语音助手Ai Mic所使用的大语言模型。Humane的新闻稿中的表述是「Humane与微软和 OpenAI 的独特合作,使AI Pin能够访问一些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平台」。
在线查看AI Pin记录的内容
用户在订购Pin的配套服务之后,需要登录Humane.center网站同步联系人信息、注册音乐账号,以此绑定所使用的产品。用户通过在线账户可以访问录音、照片,以及通话和消息历史记录。Humane团队表示,用户的数据不会被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Humane的团队主要来自苹果
Humane创立于2018年,创始人Bethany Bongiorno、Imran Chaudhri是对夫妇。他们在创立Humane之前在苹果公司工作,Bethany Bongiorno在苹果公司工作了8年,负责iOS、macOS软件工程项目。Imran Chaudhri在苹果公司工作了21年,担任人机交互团队的设计主管。两人都在2016年年底离开苹果公司。
白色的AI Pin看起来更苹果了
除了创始人夫妇,Humane团队大量员工来自于苹果公司,例如公司CTO Patrick Gates曾在苹果担任工程总监、产品工程主管Ken Kocienda也曾在苹果担任同一职位等。Humane团队目前大约200人,累计有大约90名原本的苹果公司员工在Humane工作或者曾经工作过。
目前,Humane团队已经完成2.3亿美元融资,最大一笔融资是今年3月完成的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OpenAI CEO Sam Altman、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微软,以及LG、沃尔沃和高通的风险投资部门。其中,Altman持有该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份,持股比例近15%。
Sam Altman广泛下注AI硬件
在这之前,Sam Altman投资的AI初创公司Rewind已经推出了售价59美元的AI硬件Rewind Pendant,能帮助用户记录对话、转录以及分析。但这款形似吊坠的硬件产品需要配合智能手机使用,两者通过蓝牙连接。
今年10月《华尔街日报》举办的Tech Live会议上,Sam Altman承认在思考围绕人工智能构建的新型硬件,但想法还处于萌芽阶段。「我认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对于我们如何在新计算平台上利用这项新技术的想法都非常糟糕。」
AI Pin发布视频
参考链接
https://hu.ma.ne/
英伟达计划向中国市场供应定制版AI芯片以绕过美国限制
11月9日,《科创板日报》援引产业链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已经开发出3款针对中国区的改良版芯片,代号为H20、L20以及L2,这3款芯片均改良自H100。芯片咨询公司SemiAnalysis称,「英伟达这些新的芯片完美地跨越了峰值性能和性能密度的限制,使其能够通过美国的新法规。」
消息称,英伟达可能在11月16日之后发布这3款新的芯片。英国《金融时报》也报道了该消息。
英伟达与美国商务部的芯片出口博弈史
  • 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对中国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新规则》,其中对峰值算力(TOPS)超过4800、双向传输速率达到600 Gbyte/s的高性能芯片实行出口管制,主要涵盖英伟达的A100、H100等训练大模型常用的AI芯片。
  • 2022年11月9日,英伟达通过降低H100、A100双向传输速率指标的方式,推出替代型号A800和H800绕开了美国的出口管制。
  • 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发布《先进计算芯片更新规则》,其中关键的更新在于删去了此前对双向传输速率的限制的表述,改为引入性能密度作为新的限制标准。在这个标准下,英伟达A800、H800也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 2023年11月9日,多家媒体爆料称英伟达将再次推出3款改良芯片H20、L20以及L2 ,绕过美国最新设下的限制。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为中国开发的3款新的芯片制造工艺没有A800、H800复杂。但SemiAnalysis表示,其中一款芯片在大模型推理时的速度比H100还要快20%,并推测它可能采用了英伟达的最新芯片技术。
中国厂商开发替代方案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中国竞争者,包括阿里巴巴、华为、寒武纪和壁仞科技也在开发AI芯片的替代选择。其中,华为近期的进展更多。
今年8月,科大讯飞发布与华为合作的国产算力集群「星火一体机」,面向大模型训练,搭载了没有正式商用的华为昇腾910B芯片。今年10月,科大讯飞董秘、副总裁江涛在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已与华为昇腾(Huawei Ascend)启动专项攻关,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基本对标英伟达A100芯片。此外近期路透社爆料称,传闻百度向华为采购了华为昇腾910B芯片,以减轻对于英伟达AI芯片的依赖。 
参考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045878a7-a75a-47b9-bc7f-115ea1025c5b
三星自研大模型「高斯」,明年可能推出AI手机
在11月8日的2023三星人工智能论坛上,三星电子推出了三星研究院开发的生成式AI模型「三星高斯」,以19世纪知名数学家高斯命名。
「三星高斯」由3种子模型构成,包括语言模型、代码模型和图像模型,可以分别实现电子邮件撰写、代码生成以及创意图像生成等功能。目前,「三星高斯」主要用于提升三星员工生产力,未来计划扩展至三星旗下产品和服务。
「三星高斯」以及「Galaxy AI」
「三星高斯」此前就有迹象。今年5月,三星电子宣布与韩国公司Naver合作开发生成式AI平台,计划今年10月上市。按照计划,三星将获得一款内部人工智能工具,用于提升公司员工生产力,同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
最初,该AI平台计划面向三星半导体业务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开放,而后覆盖范围扩大,包括三星手机业务在内的设备体验(DX)部门也能使用该AI平台。这很可能就是「三星高斯」的前身。
在宣布推出「三星高斯」的同时,三星移动体验业务还披露了未来搭载智能手机的AI服务「Galaxy AI」,计划明年年初上市。其中有一项功能通话转录功能「AI Live Translate Call」,未来将集成至手机通话中。当用户在通话时,三星手机将实时显示音频和文本翻译内容。移动体验业务执行副总裁兼研发主管Wonjoon Choi表示,「Galaxy AI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智能产品,它将永远改变我们对手机的看法。」
目前暂不清楚「三星高斯」与「Galaxy AI」之间的关系,「三星高斯」可能是驱动「Galaxy AI」服务的底层模型。
智能手机AI化
最先搭载「Galaxy AI」的可能是2024年年初发布的Galaxy S24机型。今年10月,市场传闻三星在其下一代旗舰产品Galaxy S24上全力投入人工智能。
中国手机厂商也在推动手机AI化。今年8月,小米表示,自研的13亿参数模型已经能够在手机上本地运行。11月初,vivo推出蓝心大模型,包含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在此基础上,vivo开发了生成式对话机器人蓝心千询,同时在vivo手机以及手机应用市场发布。
参考链接
https://news.samsung.com/global/samsung-ai-forum-2023-day-2-discussing-technological-trends-and-the-future-of-generative-ai
OpenAI昨日严重宕机,可能是遭遇了黑客攻击
11月9日,OpenAI旗下聊天机器人ChatGPT出现90分钟宕机,API接口同样受到影响。OpenAI当天给出了调查结果是, 称ChatGPT此次宕机是受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攻击所致。据技术博客TechCrunch查阅到的加密通讯服务Telegram消息,黑客组织「匿名苏丹」声称对此次攻击负责。
宕机原因
最初,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将此次宕机问题归因于用户对于新功能的兴趣高涨。在社交平台X(前身为Twitter)上,Altman表示:「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新功能的热度远超我们预期」。因而,过多负载导致OpenAI服务在短期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但在当晚给出的调查结果中,OpenAI表示,公司旗下服务周期性中断是受到DDOS攻击导致。
OpenAI在官网上披露公司服务的稳定情况显示过去数月间服务持续稳定。此前,ChatGPT曾经两次发生大规模宕机事故,分别是在今年3月和8月。针对3月宕机事件,OpenAI给出的解释是数据库迁移失败。
合作方微软从外部租借算力
当然,OpenAI的算力也确实紧张,其算力供应方微软本身也在寻求外部算力支持。11月7日,微软与甲骨文达成多年协议,计划同时使用甲骨文和微软的AI基础设施来推理AI模型,目标是支持微软Bing Chat的日常会话式搜索。甲骨文早在2022年10月就购买了数万块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
双方合作此前就有迹象。技术媒体The Information在今年5月中旬爆料称,微软和甲骨文协商,一方没有空余服务器时可以租借对方的服务器。很多人工智能行业人士认为,GPU短缺将至少持续至2024年。2022年7月,微软、甲骨文达成合作,甲骨文的数据库服务直接连接到微软云服务Azure上,优化了客户在两方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
参考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3/11/09/openai-blames-ddos-attack-for-ongoing-chatgpt-outage/
https://www.oracle.com/news/announcement/oracle-cloud-infrastructure-utilized-by-microsoft-for-bing-conversational-search-2023-11-07/
Bonus
微软计划将Copilot引入Windows 10
11月9日Windows Central报道称,微软计划在下一次系统更新中将最先进的AI助手Copilot带给Windows 10的用户——目前只有Windows 11用户可以使用它。据了解,两个版本的Copilot体验和功能都大致相同,插件也可以互通使用。目前Windows 10仍有约 10 亿月活跃设备,而Windows 11 的月活跃设备数量为 4 亿台,微软此举自然是为了让更多用户体验AI大模型的能力。
阿里巴巴即将开源国内规模最大的720亿参数大模型
在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董事长CEO吴泳铭透露,阿里巴巴即将开源720亿参数大模型,这将是国内参数规模最大的开源大模型。此前,阿里巴巴已经开源了通义千问140亿参数模型Qwen-14B和70亿参数模型Qwen-7B。开源策略有助于阿里巴巴吸引开发者,推动模型优化,最终留住客户。截至今年7月底,阿里云旗下的魔搭社区已经集聚了200多万开发者、1000多个AI模型。
极氪准备美股IPO
吉利旗下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今日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ZK」。早在8月下旬,中国证监会就已发布关于极氪与WeRide Inc.(文远知行)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招股书显示,极氪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31.85亿元、65.28亿元、319亿元;毛利润分别为8.5亿元、10.38亿元、24.7亿元;运营利润分别为8310万元、-43亿元、-71.5亿元。从中可见虽然收入和毛利润在快速增长,由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费用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公司还处于亏损。
极氪董事长为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重要投资人包括宁德时代、英特尔等。一旦上市成功,包括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汽车,A股上市公司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股份,美股上市公司亿咖通科技、极星汽车,瑞典上市公司沃尔沃汽车在内,吉利旗下的上市公司总数将达到8家。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以下是最近发生的其他智能资讯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