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更新」
撰文:徐弢、江睿杰
编辑:吴洋洋
Key Points
华为车BU拆分,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达摩院剥离量子实验室
字节跳动组建新的人工智能部门Flow
英伟达延迟发布部分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
华为车BU拆分,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已与华为签署一份《投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显示:
  • 华为将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
  • 华为会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华为母公司原则上不再经营相关业务;
  • 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
  • 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新公司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未来将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这项合作意味着,华为正在将其汽车智能业务(简称车BU)剥离为一家独立公司,预计华为将持有这家公司60%股份,长安预计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
华为拆分车BU的传闻已久。早在8月,市场传闻就称,华为有意推动车BU独立运营,并正与重庆国资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华为当时否认了传闻。
上述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发布之前,11月23日,市场也曾有传闻称,华为车BU将以2500亿元的估值拆分,重庆国资委将成为第一大股东,长安汽车为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车企,拟出价375亿元获得华为车BU 15%股权。
这些传闻中的部分消息在这次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备忘录中得到证实。
华为造车模式变革
华为车BU成立于2019年5月,此前,它以3种模式与车企合作:

  • 零部件供应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
  • Huawei Inside(HI)模式:向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
  • 智选模式:介入产品开发和渠道。
车BU成立后,任正非曾声称华为将以零部件供应商身份进入汽车业,即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是一项面向车企的ToB业务,顶层战略是「不下场造车」,即不做华为品牌的车。
不过,2021年4月,余承东掌舵车BU后,华为就不断加大了在汽车领域的投入,深化了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试图在ToC领域施展拳脚。他大力发展了3大模式中的「智选模式」,与同样来自于重庆的赛力斯合作推出「问界」品牌。该品牌汽车由华为提供整车技术和分销,曾一度被认为是华为自营汽车品牌。今年3月,AITO汽车、华为终端微博发布的相关问界汽车内容中,采用过「HUAWEI 问界」的标签,但被紧急叫停。
华为3种造车模式中,智选模式是华为当前车BU的主要营收来源。不过它不是任正非最想要的,作为创始人,他更倾向于Huawei Inside。
新合资公司可能就是Huawei Inside
华为此次与长安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可以被视为Huawei Inside模式的展现。「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表明,华为大概率要在这家合资公司中大力发展的是「博世」模式,博世汽车是传统汽车时代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在此次合作之前,2021年,华为就曾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推出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在该品牌中,华为扮演的就是Huawei Inside角色,而非像「问界」那样介入产品的分销。
华为与长安的合作信息发布后,赛力斯回应称:「合作不影响华为对塞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也不影响华为为AITO问界车主和潜在用户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另外,赛力斯也已收到参与投资这家合资公司的邀请。
不过,此次华为与长安成立合资公司后,华为原有造车模式中的智选车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是留在华为内部,还是由新的合资公司打理,目前未知。
华为为何剥离车BU?
华为剥离车BU的原因既有财务上的,也有业务逻辑上的。
在华为,车BU是个烧钱部门。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公司汽车业务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但这一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仅有20.77亿元。要填上这个亏损,之前只能靠华为内部输血。但以独立公司名义运营、引入外部股东后,华为有望在造车业务上止血。
难以承受自动驾驶业务对资金消耗的公司不止华为。今年7月,小鹏吸引大众入股,目的之一也是获得资金注入。而愿意为此出钱的大众和长安汽车都属于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暂时落后的公司,它们都有获得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的需求。
业务逻辑上,任正非想要发展的Huawei Inside模式一直难以打开市场,因为「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国际巨头因某种原因也不会选,传统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失去灵魂」的意思是,传统车企无法接受未来汽车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系统掌握在供应商手中。
华为正在成立的合资公司有望打破这种困境。对于这家合资公司,华为计划引入多家车企入股,「新公司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未来将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其在备忘录中称。目前,赛力斯也已收到参与投资这家合资公司的邀请。
未来,华为和长安在这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被稀释到多少是个未知数。华为和长安的协议中提到,长安将等到华为母公司把车BU资产全部注入新公司之后才会注资,而整个流程预计将在今后6个月内全部完成。在这6个月内,华为和长安将最终确定长安汽车投资多少、持股多少,而这两个数字将受其他车企是否投资入股影响。
和长安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余承东称:「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言下之意,华为新公司的目标不是做供应商,而是要做平台,要做火车头。
达摩院剥离量子实验室
11月26日,阿里达摩院宣布,达摩院将把量子实验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实验仪器设备捐赠予浙江大学,并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取得过哪些成绩?
量子实验室属于阿里达摩院成立之初就建设的诸多实验室之一。量子实验室负责人施尧耘200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研究量子信息科学。2017年9月,施尧耘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负责量子实验室的筹建与领导。达摩院成立之后,量子实验室归入达摩院旗下。
2018年5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成功模拟Google的随机量子电路后,证明Google并未取得「量子霸权」;
2019年9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完成第一个可控的量子比特研发工作;
2020年12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发布阿里云量子开发平台(ACQDP),开源自研量子计算模拟器「太章2.0」;
2022年3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设计并制造出两比特量子芯片;
截至2022年3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已建成Lab-1、Lab-2两座硬件实验室,后者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
阿里达摩院建立过哪些实验室?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由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花名行癫)担任首任院长,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探索前沿科技。1000亿元相当于阿里巴巴2023财年的全年净利润。
「达摩」来自DAMO的音译,全称为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探索、冒险、动力和远景研究院),武侠小说中,达摩院也是少林寺最高等级的武学研究机构。
成立之初共有5个板块和14个实验室,后来实验室总量增加至16个:
  • 机器智能:下设语音、视觉智能、语言技术、决策智能、城市大脑5个实验室;其中,语音实验室已更名为通义实验室语音团队,该团队基于「通义」基础模型开发了AI会议转录工具「通义听悟」。
  • 数据计算:下设计算技术、智能计算、数据库与存储3个实验室。其中,计算技术实验室孵化出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由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而成;
  • 机器人:下设自动驾驶实验室,该实验室已于2023年5月转入菜鸟集团
  • 金融科技:下设金融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3个实验室
  • X实验室:下设量子实验室、人工智能等2个实验室;2020年3月,该板块新增XG实验室,聚焦5G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发,为达摩院第15个实验室;2021年10月,该板块又新增XR实验室,聚焦探索新一代的移动计算平台,即XR眼镜以及基于新移动计算平台的互联网应用技术,为达摩院第16个实验室。
目前,达摩院官网已经不再公布现有实验室信息,以及相应的研究领域负责人。
在张勇执掌阿里云期间,他把达摩院从阿里云剥离,成为阿里「1+6+N」组织架构变革后的「N」之一。目前,云智能集团旗下还包括阿里云智能、钉钉、天猫精灵等业务。
「通义」大模型诞生的湖畔实验室,不在上述名单中
2022年9月,达摩院发布「通义」系列大模型,不过该大模型并不是达摩院既有16个实验室所开发。按阿里云副总裁刘湘雯的说法,「通义千问」基于湖畔实验室发布的「通义」大模型融合升级而来。
资料显示,湖畔实验室于2020年7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面向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该实验室计划5年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截至2021年年底,湖畔实验室共有全职研究人员和工程团队1170人。
与湖畔实验室同时成立的省级实验室还包括: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聚焦智能科学、生命科学等。
湖畔实验室发布的模型包括:
2021年4月,发布270亿参数的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PLUG;
2021年6月,发布多模态大模型M6。
字节跳动组建新的人工智能部门Flow
11月27日,36氪报道称,字节跳动近期成立了新的AI部门Flow,新部门的业务带头人是字节大模型团队的负责人朱文佳,技术负责人则是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洪定坤。
该部门主要面向C端开发App
新的AI部门Flow属于字节跳动旗下AI创新业务团队,主要聚焦AI应用。目前,该部门已经推出了「豆包」「Cici」两款产品,还在孵化多个AI相关产品。
「豆包」已经上架中国区苹果公司App Store,主打「抖音旗下AI智能助手」,可以实现语音交互、AI绘画,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定制AI智能体开发编程助理、与虚拟角色对话等。「豆包」也就是此前传闻字节内测的、代号「Grace」的AI对话机器人,今年6月开始测试。「豆包」开发商北京春田知韵科技由北京抖音全资持股。而在海外上市的「Cici」与「豆包」有很高的相似度。
字节跳动各事业部在11月初进行了业务和架构调整,飞书、抖音等BU部分员工被抽调至新的Flow部门、开发一款新的C端产品。
字节将陆续发布针对用户的AI产品
  • 今年2月,字节跳动已经在大模型上有所布局,聚焦语言和图像两种模态,其中语言大模型团队在今年组建,由字节搜索部门负责;图片大模型团队则由产品研发与工程架构部下属的智能创作团队负责,均向Tik Tok产品技术负责人朱文佳汇报。不过在当时,虽然技术中台有所探索,但还处于初期阶段。
  • 今年3月,阿里达摩院AI大模型M6的前主要负责人杨红霞加入字节跳动AI lab,参与语言生成大模型的研发,向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汇报。
  • 4月11日,飞书宣布将推出AI助手「My AI」,可以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撰写报告、润色文本,用户还可以通过与其对话,创建日程、搜索公司内部知识库;
  • 4月1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云计算平台「火山引擎」推出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引入百川智能、IDEA研究院、MiniMax、智谱AI等人工智能公司的大模型。
  • 11月,飞书发布「飞书智能伙伴」,定位「开放的AI服务框架」。「飞书智能伙伴」能够帮助用户提炼会议要点、总结未读消息,还能够在获取用户权限许可后,根据用户每天的会议、文档、聊天记录等信息生成总结。「飞书智能伙伴」已经支持百川智能、智谱AI等国内大模型,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底层大模型。
英伟达延迟发布部分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
11月24日,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告知其中国客户,由于服务器制造商在集成芯片方面遇到问题,基于H100开发的AI芯片H20的推出时间,将推迟至2024年第一季度,具体时间可能是2024年2月或3月。新皮层曾经提及,英伟达可能最早于11月16日推出3款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HGX H20、L20 PCIe以及L2 PCIe,以便绕过美国对于高性能芯片的出口限制,H20是这3款芯片中性能最强的。目前,另外2款AI芯片也没有确切的发布和交付时间。
参考链接: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nvidia-delays-launch-new-china-focused-ai-chip-sources-2023-11-24/
-END-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晚报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头条,请点击阅读往期头条新闻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