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封面截图自电影《失控玩家》,电影讲了游戏里一个背景角色觉醒成为真正玩家的故事。全文约4200字。】 

前言:

前几天知乎后台收到一条私信,说我写的东西里边,关于人性和社会底层逻辑的认知,跟他在学校里学到的完全不同。
然后大概是他觉得他在学校里学到的认知是错的,问我怎么改变,怎么获取正确的认知。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一直以来总想吐槽的事情:教育与社会的严重脱节。这其实是顶层故意设计的。
以我自身为例,来聊聊这个事。
1.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是:合作、交换。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基础本质:利益交换。
2.人类社会运行的高级逻辑是:共赢。为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维持社会稳定,学校只教高级逻辑而不教基础本质
3.人类社会:顶层的游戏,底层的悲哀。顶层人玩游戏,底层人当NPC。
4.跳出底层怪圈的方式:多读书,多向长辈请教经验,传下去!
Part.1
大学毕业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无法融入社会。时至今日,大学毕业快十年了,我还会跟朋友和父母说,我是个社会化非常失败的人。
究其根本,我认为原因出在我的家庭教育上:过于注重道德品质等表面东西的教育,而完全无视了人类社会基础本质的教育。
无论我们承不承认,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本质是:合作、交换,简单总结成一个词:利益交换
假设回到原始社会,我一个人生存的话,我既要管理维护自己的住所,还要保障日常食物供给,又要自己编织衣物御寒等等。
打猎不能走太远,否则就没有时间编织衣服,冬天没有衣服穿。编织衣服不能花太多时间,否则就没时间维护管理住所,容易遭到野兽袭击······
生活中所有事情都需要我一个人去做,每天非常忙碌却还是仅勉强维持生存。
要是多几个人呢?一个人专门负责住所管理维护,一个人专门负责编织衣物,我专门负责打猎。
这样下来,我们三个人都会有舒适安全的住所、保暖的衣物、可口的食物,远比我一个人的时候生活质量高。
如今的社会就是以上合作的超级扩大版,我一个人造不出冰箱、电视、微波炉、洗衣机······但是在一群人的合作下,我们能造出一大堆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生产出更多食物、工具。
这就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合作、交换。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基础本质利益交换
我与你合作,肯定是双方都各有所需,合作才能进行下去。
不光合作讲利益交换,交朋友不也讲利益交换么?两个人特别聊得来,成为了好朋友,其本质是认知和情绪价值的交换。
我跟你聊天我觉得愉悦、开心、排解了我的郁闷情绪、让我觉得安心等等,这是我获得的利益;你跟我聊天,你觉得打开了另外一个视角,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你获得的利益。
只不过当今社会一般不把这种利益交换说成是利益交换,而说成是“友谊”、“良师益友”之类的。
如果一个人,既不能带你赚钱,认知又十分低下,你还很厌恶他的言行,那你一定不希望跟他有任何瓜葛。
为什么?因为他给不了你任何“利益”。他对于你而言,个人价值太低,低到甚至连你一个微笑都交换不来。
Part.2
现在我们有了个基本认知: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本质是利益交换
可是学校教育会告诉你要让自己有价值,以方便出社会后与其他人进行利益交换吗?不会!家庭教育呢?绝大部分也不会!
再特别解释一下“价值”,包括:比较直观的金钱价值和权力价值等,能从物质上给予别人帮助。隐形的情绪价值、精神价值等,拍马屁厉害就是在提供一种情绪价值,许多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情绪价值。还有不能放到台面上说的性价值等,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很小就知道高颜值的优势,比如人们对漂亮女生的包容性明显比颜值一般的女性高。
【某网红图 并非隐私照片 】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都不会告诉学生们,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本质是利益交换,原因有好几个:
1.程度不好把握。学生心智没有成熟,不容易理解。
2.许多老师毕业即进学校教书,一直活在象牙塔里,老师自己压根都对真实社会不了解;家庭教育亦然,很多中底层家长自己都不懂。没法教。
3.为了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不能教。
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本质虽然是利益交换,但不能唯利是图。否则人人都想自身利益最大化,那必然导致合作无法进行。
还以原始社会为例子,负责编织的人想要利益最大化,编织的时候偷工减料,衣服质量不好,御寒功能差;吃东西的时候多吃多占,导致打猎的人总吃不饱。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猎人冻饿死在外边,而没有打猎能力的编织者,饿死在家里。
所以编织者和猎人都需要主动让渡一些自身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团队利益,即“共赢”
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本质是“利益交换”,而高级逻辑是“共赢”,不是只管自己,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完事了。如果人人都自我利益最大化,即“唯利是图”,那么社会就会崩溃。基础本质高级逻辑共同作用下的社会,才是一个长久稳定的正常社会。
基础本质与高级逻辑怎么共同作用呢?
先谈利益交换。我生产食物,有米有肉有酒;你有布来做衣服;他会盖房子。我们三者利益交换都过上了温饱且有房子住的生活。
再谈共赢。我不能趁着荒年,用食物把你的衣服和他的房子全换走,那样的话,你会冻死、他会被野兽袭击而死。你和他都死了,等我的衣服全穿破了,房子损坏了,我也会死。我必须让渡部分利益,保证你和他活着,我们三人才能一起都活下去。
为了降低社会崩溃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实现共赢,就要减少社会上唯利是图的思想,儒家就是因此而兴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德义勇等,都是劝导大家不能唯利是图,要有高尚的品德,何谓高尚的品德?其本质就是要主动让渡部分利益。
【其实“共赢”就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唯利是图”就是资本主义。】
学校里教的,全是高级逻辑里关于“共赢”的那部分,基础本质的“利益交换”部分闭口不提。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教育与真实社会脱节。
一个被灌输了近20年“仁义礼智信德义勇”的学生,毕业后出到社会,发现大家都是先谈利益。丝毫没有“利益交换”概念的他,必然是崩溃的,学校没有教啊,书上没有啊,不会啊,不懂怎么利益交换啊。
不懂利益交换,不知道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本质,自然就被社会排斥,当然无法融入社会。
Part.3
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顶层的人故意这么设计的。
国内的表现是完全不教“利益交换”的基础本质。出了社会,你能很快理解,或者家里有高人指点,那是你的本事和幸运。你不懂就一辈子当螺丝钉吧。
国外的表现是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分层,普通学校教点生活基本常识就完事了;精英学校先用推荐信制度,早早让学生知道“利益交换”,然后高强度学习,卷到飞起。我表姐在美国伯克利分校读书时,常常做功课到后半夜。
顶层人设计的规则不止在教育方面。绝大部分人从出生、读书接受教育、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抚养儿女赡养父母、到死亡,其实完全是被设计安排好了的。
九年义务教育仅仅是扫除文盲那么简单么?为什么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价值观?为什么不买房就不能结婚生子?为什么要“鸡娃”?
以上的任意一点都是为了让人生活在设计好的规则之内,规则既有法律规定的明面规则,也有道德要求的隐性规则,还有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规则是为了社会整体的稳定长久运行,但并不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对的。
顶层人设计的规则总的来说,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人群跟羊群非常类似,无论如何都会出现领头羊,然后大部分羊无脑服从跟随领头羊。
总有领头人需要为大众设计一套规则,让人群过上相对稳定安全的生活。能有一套相对合理的社会规则,大部分人无脑遵从社会规则过一辈子,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如果人人都遵从顶层设计的规则,好像也挺好。但是,顶层的有些人,在设计规则的时候,有的给自己留了个后门,有的给自己家留了个说明书。
比如汉朝的举孝廉和三国两晋的门阀政治,想要做官就要有人举荐,谁有资格举荐呢?还不是那些设计了规则的高官贵族才有资格举荐!这是典型的给自己留后门。
再比如隋唐以后的世家大族,代代有人考中科举,入朝为官。为啥?人家有家学(说明书)嘛。
人家祖上虽然没在设计规则时,直接给自己留后门。但是却留了本解读规则的说明书,告诉后代规则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怎么利用规则、科举时的考点是什么、为官之后要怎么治理、怎么在合理合法范围内跟其他同事“利益交换”等等。
这样的行为,我们没法说人家是作弊,他们只不过因为家长是出题的老师(规则设计者),比一般人更清楚考纲(熟悉并利用规则)。泄题?绝对没有,要杀头的!
可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占据了绝对的信息优势。考科举,普通学子考上三五次才勉强能总结出一些出题规律,他们祖上早就把总结好的规律放在桌子上了;当官,普通人刚中举为官,啥都不懂,还在摸索,他们父辈早就告诉他们怎么治理百姓,怎么处理朝中关系、跟同事打成一片。
不少达官贵人传了几代十几代还是达官贵人;普通人除非后代基因突变生了个悟性极高的儿子,啥都不用教不用总结,自己就能琢磨透社会规则,否则永远翻不了身。
顶层人群设计好规则,强行把普通人拉进来一起玩。顶层人群对规则熟悉,社会就像是他们玩的高级游戏,而不熟悉规则的普通人则是他们的NPC和消耗品。
即便那套社会规则是对人类整体有益的规则,但那还是一套不公平的规则,不过也不存在完全公平的规则。
Part.4
怎么样才能不当顶层人的NPC和消耗品?
【NPC:non-player character,原意是游戏里的非真人玩家。在游戏里,可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背景角色等,总之就是为了服务玩家而存在的陪衬。】
首先要明白,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改变社会规则的能力,绝大部分人永远不可能跳出底层,所以我们也不要说什么解放全人类、改变社会之类的不切实际的话,先来独善其身。

以我自身为例,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读史书。17年,我发现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有问题,道德感过于强烈,完全忽视且不懂“利益交换”的基础本质。
我买了一整套《资治通鉴》,19年看完第一本。我发现历史上好多事情,别人做不成,只有他能做成,不是说他能力比别人强多少,而是他背后的家族势力有谈条件的资本,有足够的利益去与别人交换。对方出于互利共赢的考虑,相互妥协,最终把事情办成了。
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记载很周详,只要看的足够多,一定会看出些端倪,看懂些两三千年来社会是怎么运行的。
再者要多向长辈请教经验。我父亲有个很简单的与同事拉进感情的方式:他有事去其他科室的时候,会顺手装一口袋糖或者小水果,去了发给大家。一来花不了什么钱;二来同事们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吃了拿了,顺手帮忙快一点把公事办了,很合理吧?
没错,这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利益交换”。
不过挺讽刺的是,我父亲算是一个在社会上混得比较游刃有余的人。他却生怕教坏了我,在我三十岁之前,他完全没有教过我、告诉过我,社会运行的基础是什么,人与人交往的本质是什么。
直到我自己差不多搞明白了的时候,我跑去吐槽他,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早教我,他才开始跟我说一些。
如果父亲能早点教我社会运行的基础、人与人交往的本质,那我至少能少走几年弯路。人生有几个几年呢?尤其是年轻时候的几年。明明可以直接教,为什么非要浪费几年大好青春,去摸索那些并不是很深奥却很重要东西呢?
所以最后一点:传下去,非常重要。你摸清楚一个社会规则,就应该记录下来传下去,久而久之,你的家族也就有了那些设计规则的顶层人群的家学(说明书)。
如果你现在还一点都没摸清这个社会的规则,那么就应该去请教有经验的长辈,让他们把已经知道的规则传给你,让你少走几年弯路。
读史书、请教有经验的长辈、传下去,当积累的够多的时候,后代里边总有人能靠前辈的经验积累跻身顶层,成为社会的高级玩家,不再当顶层人的NPC和消耗品。
至于为什么说后代呢,因为如果像我一样三四十岁才领悟明白这些社会基础规则的话,就浪费太多时间了、太迟了,大概率这辈子是没机会了的。不过功成不必在我嘛,事情总要有个人开头的,结尾让后人去书写吧。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