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
青浜岛上的夕阳
文|王利兵

青浜岛,一个“远在天边”的小岛,它隐没在靛青色海水之中,神秘又孤独。如果不将地图放到足够大,你很难发现它。即便这么做了,你还是需要在现实中靠近它,才能真实感受到它的存在。在行政管辖上,青浜岛隶属于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岛屿面积仅1.41平方公里,岛上现有常住人口仅300余人。
在过去,岛屿和海洋自成一体,岛民的世界就是海洋,岛民借助船只自由行走在广阔的海洋之上,其流动性远超陆地社会,因此他们并不会感受到交通上的不便。今天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岛民眼中的世界不再是“群岛之洋”,岛屿也不再被看作是海洋上的岛屿,而更多地被视为陆地的附属,因此无论是前往青浜岛或者是从青浜岛出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过来的游客需要先乘坐汽车或飞机抵达舟山本岛,然后再搭乘从朱家尖蜈蚣峙码头出发的渡轮,航行一个半小时,途经庙子湖岛,而后再航行二十分钟左右,方才能够抵达这座小岛。如果天气不理想,大有可能无法上岛,或者是上岛之后下不来。虽然交通上需要大费周折,但是这种体验倒是很符合人类学对于“遥远的他者”的想象。
别号“海上布达拉宫”的青浜岛
对于偏居一隅的青浜岛,封闭和狭小是相对而言的。就好比青浜岛的日出会更早,历史上的青浜岛也更先接触到外来文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它同样可以借由海底电缆与外界保持及时联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与重组,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社会中的人们,对于流动性和开放性早已习惯,反倒是空间上的独立性在当下会显得更加珍贵。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疲惫的年轻人之所以喜欢到小岛上度假,不就是因为岛屿四面环海、“与世隔绝”的环境吗?舟山市于2022年6月启动的“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想必也是为迎合城市人对岛屿的这种想象和向往。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岛屿社会的空间独立性还有一个重要价值,那就是它可以成为各种社会实验的理想对象。早期人类学家偏爱前往岛屿做田野调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开展民族志实验的理想实验室。在青浜岛上,现今就正在进行着一场颇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会实验,即零废弃岛屿的建设。
零废弃青浜岛标语
青浜岛上的一处废弃房屋
零废弃概念的推广与早期的“邻避运动”密切相关,它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于废弃物生产利用的关注。零废弃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可以是指政府倡导下的减塑运动,也可以指民间组织发起的垃圾分类和捡拾活动。之所以会在青浜岛发起一场零废弃岛屿建设行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垃圾日益成为影响岛民生活和岛屿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从工业化时代以来,海洋就被城市社会当作倾倒垃圾的主要场所,而大海的潮汐和洋流又会将大量海漂垃圾运送至岛屿周围,形成一种“垃圾围岛”的岛屿景观。与此同时,现代旅游业和渔业的发展也让岛屿自身的垃圾产量不断增加,而岛屿自身的空间狭小和交通不便又使得垃圾清理变得异常困难。然而,这些劣势在零废弃岛屿的口号下却可以转化为诸多优势,比如岛屿面积狭小反而利于活动的推广应用;岛屿人口总数少、产生的垃圾总量也不会太多,运输成本高可以倒逼岛民减少垃圾总量;岛屿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开展自然科普和环保教育;民宿主的情怀以及以青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游客群体等人文环境也可以成为零废弃岛屿建设的重要条件。
(青浜岛)海边的垃圾堆积场
青浜岛的零废弃试验是由一位在地岛民发起的,岛民和游客都亲切称他为“海叔”。海叔自小就在海岛上长大,成年后又长期从事远洋渔业生产。他那粗犷的声音和深棕色的手臂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大海的儿女”,他对我们说,他的一切记忆都与海洋有关。2003年,海叔结束远洋生活回到家乡,却发现岛上的垃圾越来越多,于是开始自己动手捡垃圾。2013年,海叔来到青浜岛开民宿,起初也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捡垃圾,但是慢慢吸引到了一些年轻人加入到他的捡垃圾活动中来。看到捡垃圾的人越来越多,海叔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捡垃圾这件事做的更大更好。2016年,海叔和岛上的另一位土著青年梁祝共同发起首届“clean东极岛,keep海岛蓝”公益净滩活动,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多。同一时期,海叔结识了专业从事海洋环保公益的刘永龙,并成功申请到上海仁渡海洋的守护海岸线项目。海叔说,自从加入守护海岸线活动之后,他开始接触到更多海洋环保人士,也越来越肯定自己做的事。与此同时,海叔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要将捡垃圾这件事做得更专业。2020年,海叔成功申请到SEE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项目资助,“零废弃青浜岛项目”正式启动。借由这些公益项目,海叔不再只是单纯捡垃圾,他开始学会了写报告书、做PPT、做预算、策划和组织活动。2021年2月,青浜海岛环保公益发展中心注册成立,机构的使命是希望通过在青浜岛的实验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零废弃海岛模式。海叔说,现在他终于从一个野路子转变成一个专业捡垃圾人士。其实,很多公益组织都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如果没有海叔的野路子,没有他对墨守成规的拒绝和标新立异,没有他的特立独行和坚韧不拔,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今天的零废弃青浜岛。
前排中间着蓝色马甲者为海叔
青浜公益回收中心
自2021年以来,青浜海岛环保公益发展中心先后策划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海滩清理、垃圾回收、全岛垃圾调研、社区宣教、岛屿环境改造等。以2022年为例,中心全年组织净滩活动39次,共清理回收各类海漂垃圾1742.49公斤,其中透明塑料瓶402.28公斤、不透明塑料39.88公斤、其他污染塑料34.75公斤、塑料泡沫206.89公斤、浮漂浮球渔网363.28公斤、金属垃圾17.12公斤,此外还有各种无法回收的垃圾约3吨;在垃圾回收方面,中心人员全年从岛上商家及社区内部共回收垃圾2892.6公斤,其中透明塑料873.68公斤、不透明塑料154.84公斤、油瓶128.58公斤、铝罐167.42公斤、其他金属罐89.86公斤、纸壳1478.21公斤。除此之外,海叔还带领中心的各位小伙伴走进民宿、餐馆和渔民家中,调研和宣传垃圾分类,试验厨余垃圾堆肥和船舶垃圾不入海,等等。在海叔、梁祝、周冰等在地岛民和志愿者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岛民和民宿业主加入到垃圾回收和分类的队伍中,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岛外的志愿者和机构也慕名来到岛上,参加净滩活动,开展艺术创作,共同为零废弃青浜岛建设出力献策。
2021年青浜岛垃圾清理统计图
2022年青浜岛可回收垃圾回收占比图
2023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二届零废弃岛屿工作坊在青浜岛召开,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齐聚青浜岛。30日早晨,伴着最东边的日出,先行抵达的一群小伙伴一起来到沙滩上捡拾海漂垃圾,两个多小时下来,大家共清理出塑料瓶21.5公斤、浮漂垃圾53.2公斤、其他垃圾371.6公斤。也许有人会质疑垃圾根本无法捡完(事实也许如此),但捡垃圾这件事并不仅仅是为了清洁沙滩和海岛,捡垃圾的行为本身是可以治愈人心的。其实,有许多海滩垃圾根本难以清理和分类,它们自始至终都与人类交织缠绕在一起,完全无法分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还是海洋运动的结果。现代社会的垃圾就好比缠在渔网上的鱼,抑或是像位于大海之中央的岛屿,人与垃圾、渔网与鱼、大海与岛屿早已成为一体,无法分割。30日下午,由海叔带领大家环岛一周,大家一边徒步,一边捡拾垃圾,一边听海叔讲解青浜岛的自然和历史。走在山上,看着那一片黄一片蓝的海水,还有那满山的芒草、硕大坚硬的海石和即将落入地平线的夕阳,烦乱的心很难不被抚平。
然而,当走近山腰上的渔村,看着那破败的房屋和满地的杂草,平静的内心又会再次被搅动起来。在山顶上,我们看到两座石屋小庙,一座叫观音堂,一座叫杨府庙,庙宇下方是一个叫做“南田湾”的渔村。看着眼前的渔村和小庙,我情不自禁地脑补出一幅渔民出海的热闹场景和渔妇们进庙烧香的景象,尽管现实中的渔村已经无一人居住。一路上,我们不时会看到艺术家创作留下的痕迹,这些艺术创作全部都是就地取材,主打环保和零废弃,让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共同交织在这个野性之岛上。
捡垃圾的伙伴
环岛
南田湾村
31日上午,首先是听取青浜海岛公益总结报告,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就接下来的零废弃岛屿建设提供建议和构想。因为参会代表多为从事环保公益的一线人员,所以讨论环节十分热烈,大家从各自专业和经验出发提出了许多具体而有建设性的想法,比如在进岛的船只上播放宣传片、在码头树立告示牌、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干预、为民宿提供宣传折页、不将游客设想为环保的敌人等。听着大家别出心裁的想法和激烈的讨论,坐在后排的我又一次陷入一种想象,我想象着自己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一座零废弃岛屿上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想象着零废弃岛屿是否可以成为旅游业的一种新形态,甚至成为地方转型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上午的第二个环节是2023年度青浜岛垃圾回收颁奖仪式,共有五位岛民获奖,颁奖标准是岛民回收可回收垃圾的重量以及打包质量,奖品分别是大米、食用油、洗洁精和奖杯。奖品并没有多么贵重,它代表的主要是一种肯定和赞许,同时也希望以此激励更多岛民和民宿业主参与零废弃岛屿建设。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是,颁奖仪式刚结束,立马就有两位民宿和餐馆老板前来向海叔提出异议,她们表示自己也做了垃圾分类和回收,为什么不给她们颁发奖杯和奖品。海叔对于两位阿姨的抗议不仅没有惊讶和烦恼,反而特别开心,他认为有人来争夺奖项说明这件事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也说明零废弃活动已经进入了岛民的日常谈资中。海叔礼貌地将两位阿姨请到台上,向她们耐心解释没有获奖是因为她们没有对回收物进行打包且没有主动将回收物投送到回收站,两位阿姨愉快地接受了海叔的解释,并表示以后会做好。31日下午的专题讨论内容是奶茶杯,议题原本是想讨论是否有可能将岛上奶茶店售卖的一次性奶茶杯升级为可回收的奶茶杯,然而因为受邀前来参加讨论的两位奶茶店老板提出了强烈异议,与会的伙伴们对此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这一议题只好作罢。
零废弃岛屿工作坊
第二届零废弃岛屿工作坊
对于一项环保公益活动,最为困难之处就是建立共识。如果无法在众人之间达成共识,那么它将永远只是少数人的志愿活动。周冰是青浜海岛环保公益发展中心聘请的一名全职人员,因为对“海岛”和“公益”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她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只身来到青浜岛工作,目前已经在岛工作超过半年,她也是参与零废弃岛屿项目时间最久的一位岛外人士。我曾问周冰,“你觉得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周冰的回答是,“沟通困难,不被理解。”海叔也多次说过,至今依然有部分岛民误以为他做的事情是一项能够发财的事业。周冰和海叔的困境告诉我们,是对于零废弃岛屿建设,关键之处并不在于如何将公共的责任转化成个人的事情,相反是要将个人的事情转变成一种集体意识,激发和唤起个人对于公共性的内在情感和参与意识。因此,零废弃岛屿试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仅仅在于塑造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它在探索一种摆脱集体困境的可能性。我期待着这种探索在未来能够成功。犹记得在工作坊结束时,主持人让每个人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在这次工作坊中的收获,话筒传递给我时,我只说了五个字,“我会再来的”。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责编:朱凡。
本期微信编辑:朱凡。
本文为思想市场原创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澎湃新闻网站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