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变天了!
简中自媒体又嗨了,年初把阿根廷当做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现在黑不提白不提了。Pink们都在嘲笑阿根廷要倒大霉,说米莱当选是“阿根廷的特朗普”,他的政策就是效法前苏联的“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阿根廷人要吃二茬苦,遭二茬罪。
哈哈哈,基本上,就如同当初他们说人民币颠覆美元霸权,没一句说准的,没一句说对的。
米莱不是特朗普,只是看上去比较相似,从政治谱系上同属于右翼。但特朗普是商人,实干家,保守主义加实用主义,其实没啥理论,什么有用就来什么,像贸易保护、政府大基建这些措施都是真正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排斥的。米莱则是纯正的奥地利经济学传人,知识分子,理念先行,其政策有一套完整而自洽的奥派经济学体系。

米莱的政策与休克疗法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休克疗法的制定者是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他是IMF的专家,也不信奉奥派经济学。休克疗法重点在激进的私有化闯关,却不注重培育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秩序,主要用在苏东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疗效争议较大,俄乌闯关失败,东欧却转型成功。而奥派强调的是社会自治,拓展自发秩序,并不相同。
米莱自称“无政府资本主义”,可能定位更准确。对于苦难深重的拉美国家来说,显然最大的恶就是无节操的政府,米莱应运而生,对症下药,可以说是人民受尽磨难后的无奈选择。
与其烂政府,不如无政府,完全由市场说话,开出人类文明的一条新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第一次治国。市场的反应是最灵敏的,阿根廷股市当天暴涨,庆贺大神米莱的登场。
一、失败国家的典范:阿根廷

中国人理解不了阿根廷,你想想内战期间的国统区金圆券就不难明白,阿根廷人民所经历的苦难。
阿根廷,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142.7%,创32年来新高。阿根廷央行今年内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33%,你没看错,利率是133%。
所以,阿根廷的货币比索基本就是废纸,老百姓现在流行以物易物。
而这却不是第一次!
历史上,比索每隔七八年就闹一次货币危机,来一轮废纸化,人民被洗劫一回。
1990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曾高达20000%,被迫实施“货币兑换”计划才重生;
2001年,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无力偿还外债,“国家破产”,直到2005年才缓过来;
…………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其实,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一百年前,阿根廷曾是一个非常成功、富庶、美丽的国家。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素质的人民、多元开放的经济,阿根廷曾经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一枝独秀,很早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当时欧洲甚至流行一句谚语,对暴发户叫“富得像个阿根廷人”。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二战前它是与美国并列的西半球发达国家,GDP全球第八;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领先于日本,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大致相等。
阿根廷历史上在全球的人均GDP排名变化,在二战前属于不折不扣的富户,常驻TOP10,此后便好像被下了降头,不断下降,最新数据是2022年的60名左右,人均1.36万美元,略高于中国。
二、失败的根源:贝隆主义
阿根廷的命运完美阐释了,一个国家是怎么成功地把自己搞失败的?
阿根廷的失败离不开: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首歌。
这首歌就是脍炙人口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我想改变一下,不想永远屈居人下!
我怎肯坐在窗边,渴望明媚的阳光又无能为力?!
于是我争取自由,大声疾呼,一切无足轻重,并非意料中事。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说句心底话,我从未离开大家…”
我是在90年代听到这首歌的优美旋律,还看了麦当娜主演的那部电影《贝隆夫人》,建议大家可以看看,歌剧还是优美动听的。
这部电影体现的是典型的好莱坞白左价值观,对贝隆夫人极尽赞美之能事,简直是弱势群体受苦难人民的圣母。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阿根廷毁于圣母。贝隆夫人出身卑微,是裁缝的私生女,15岁来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了“布漂”歌女,开始她的演艺生涯。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胡安.贝隆。
贝隆出身农民家庭,是一名职业军人,在二战后的1946年当选阿根廷总统。贝隆夫人从演艺圈跨界从政,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贝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访贫问苦,在劳动人民心目中人气飙升。靠着底层人气和顶层“枕边风”,夫人干政,她成为阿根廷政坛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堪称“影子总统”。
由于出身于社会底层,贝隆夫妇对底层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一心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阿根廷,维护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的利益。他一上任就强硬支持建立劳工同盟,增强工会的力量,并为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资,大派福利。他上任之后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得到了一年发放13个月工资的待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钱从哪来?当然是万恶的大公司和资本家喽!贝隆政府的做法是当时左派政府的典型套路——劫富济贫:没收了英美在阿根廷的资产,强行国有化;拒绝偿还阿根廷的外债,做老赖耍流氓;对国内有产者征收重税,搞福利国家;对外闭关锁国,关税高企,贸易保护……
违背市场规律,后果可想而知,外资跑路,企业倒闭,经济崩盘,大批工人失业,罢工此起彼伏,所谓工人阶级也是受害者,以前苦还有被剥削的机会,现在领到福利后没人剥削了,下岗了,高福利就是一锤子买卖!“公正”、“平等”、“独立自主”,空洞的口号解决不了空荡荡的口袋,为了挽回民众信任,贝隆政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选用了一个最愚蠢的方案:开动印钞机玩命印钞。
这是拉美流氓政权的必然走向,前有阿根廷,后有委内瑞拉,饮鸩止渴,恶性通胀。没有对应的物质财富和生产能力,钞票就变成了废纸,一夜之间,无论有产者还是无产者,国民财富被洗劫一空。
终于,全阿根廷人都变成了“无产者”,一个富裕繁荣的国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堕落成了一个流氓无产者的国度。 
1955年,军队出场了,贝隆被军事政变赶下台,然而,贝隆种下分裂的种子,在阿根廷的底层民众依然把贝隆当做偶像崇敬,贝隆主义像幽灵一样徘徊在阿根廷社会。
“平等”、“均富”,像美丽的罂粟花,永远充满致命的诱人魅力,甚至连白左横行的好莱坞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贝隆夫人》致敬。
三、贝隆幽灵与拉美化陷阱
不仅仅是阿根廷,在现代化过程中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是失败国家,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等。除了一个智利,依靠皮诺切特的铁腕改革走向繁荣之路。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拉美化陷阱”(The Latin America Trap)。
贝隆化,民粹化,拉美是怎么成为失败国家的?
第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与阶层固化
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基本上是土生白人的分离主义政治运动,殖民地时期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保留下来并得到加强。拉美传统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某一种农作物,依赖蔗糖、咖啡、可可等某一种或几种农、矿产品的出口。拉美独立后继续盛行的大庄园制和大种植园制,土地高度集中,大种植园主为自身的利益,与地方军阀、天主教会相结合,形成牢不可破的寡头政治。大庄园制和产品单一的国民经济体系扩大了社会和经济的两极分化,使种植园主成为土地和财富的最大拥有者。
第二,民选政客与军政府轮流坐庄
拉美国家的政治体制既有议会民主制的文人政府,也有威权主义的军人政权,经常是二者交替出现,政治动荡多于稳定。各国大都有军人干政的传统。阿根廷,从20世纪初期至今,除了“贝隆时代”之外,阿根廷政局始终不稳,处在军人和文人交替执政的混乱局面中,深受内忧外患之苦。
拉美人的政治思潮总是在两个极端来回:当威权主义横行时,社会普遍的政治冷漠,“求稳”心态盛行,普遍认同家长制政府;当民主体制回归时,社会往往陷入狂热,容易被“平等”、“解放”等宏大叙事所迷惑,陷入民粹主义的怪圈,又为下一轮军人干政和威权复辟埋下伏笔。
第三,伪市场与真管制
拉美国家大都奉行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但在运作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双重扭曲。当军人政权实行威权统治之时,政府以铁腕控制社会,在经济上尚能坚持市场经济的秩序,但经济增长背后是政府权力和市场机制的深度勾兑。一旦军政府过渡到民选政府之后,民选的文人政权往往迎合或被民粹势力所裹挟,公共治理恶化,违背经济规律。在政府的经济管制中,很难不产生权钱交易和腐败现象。当腐败成为社会的潜规则之时,最后出现的不是欧美式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出现东方式官僚与裙带资本主义,这就是著名的“拉美病”、“南亚病”。
因此,不是阿根廷偶然出了贝隆,而是应运而生,带有某种宿命,贝隆的出现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贝隆幽灵、拉美化陷阱,背后的根源是拉美社会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
贝隆代表的民粹主义,锁死了拉美的现代化进程,市场被权力扭曲,腐败无处不在,政府滥发福利,央行无锚印钞,最终恶性通胀,市场归零重启。
四、米莱,一个教科书式的圣人
穷极思变,既然贝隆主义破产了,不妨试试相反的解药。米莱就是贝隆的克星,一个极左,一个极右,一个大政府,一个无政府,处处反其道而行之。
米莱从何而来?阿根廷的奥派其来有自。1959年,奥地利经济学派一代宗师米塞斯,曾在阿根廷自由研究中心做过六次学术演讲,播下了自由的思想种子。米塞斯当时表示,“希望几年后在阿根廷和其他国家支持自由观念的人数大大增加”。60多年后,自由的种子在这片恶劣的土壤竟然发出新枝。
米莱的竞选纲领,简直是一部“奥派经济学”的教科书:


1)废除央行,废除比索,以美元为官方货币,取消外汇管制,资本自由流动。


2)国有资产全部私有化,产权分给国民,政府是唯一的“无产者”,公共服务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甚至监狱,统统交给市场公平竞争提供服务。


3)建立最小化政府,把25个部委包括教育部和卫生部裁撤剩下8个,只提供国防、外交、治安、司法等基本服务,所有的政府监管机构全部取消。


4)公共支出,能停尽停,取消绝大部分税收,藏富于民。


5)允许全民持枪,开放武器销售,承认公民自卫权。


6)性交易合法化、毒品交易合法化、器官交易合法化,明确个人的身体主权,我的身体我做主。


7)废除劳动法,劳资双方自由谈判,裁撤劳动监察部门。


8)放弃与英国有争议的马岛,把它送给英国。只要岛上的居民生活好,管它姓英还是姓阿?
这些主张,放到任何国家都是惊世骇俗,中国Pink听到这些大逆不道之言,恐怕吓破胆,听都不敢听下去,以为是个疯子、狂人。而在阿根廷,却有56%的选民支持他,选举他为总统。
MAGA,Make Argentina Great Again,让阿根廷再次伟大!

结语:一场人类文明的试验
米莱这些石破天惊的主张,如果你觉得荒诞不经,只能说你孤陋寡闻,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本文也无法展开解释,哪怕读懂一条,都需要上百万字的专业阅读量。
每一条纲领背后都有上百篇专业论文的严肃探讨和论证,虽然颠覆常识,但逻辑上是成立的,只不过极少有政府愿意全面付诸实践。
例如第一条,阿根廷废除央行和本国法币,实行美元化,是治疗恶性通胀立竿见影的猛药,不是绝顶高手想不出这一招。本质上就是有锚印钞,与美元挂钩,禁止央妈滥发货币。熟不熟悉?港币不就是嘛!港币实行固定汇率制,绑定美元,港府每发行一元钱港币就必须外汇储备对应币值的美元作为担保。也就是,港币其实是美元的影子货币,美元化,而这就是曾经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
第二条,就不用说了,南美唯一一个摆脱拉美化陷阱的例外,智利,被认为世界上最激进的市场化国家,也只是做到了教育市场化,即学券制改革。传统的公立学校是政府直接拨款给学校,结果学校只关注教育部的KPI,根本不在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智利的学券制,是把钱以学券的方式直接发给家庭,由家长选择学校,支付学券,购买服务,学校再拿着挣到的学券到政府兑换成现金。如此,教育自主权完全在消费者一方手里,学校办不好学,迅速会被市场淘汰。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这么好的制度都没被采用,很简单,教育系统官僚的权力和资源就被剥夺了。
第三条、第四条……每一条的内容,都足以写本书。
总之,米莱是政治素人,他的专业是经济学。这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治国,而且是纯粹自由主义的奥派专家治国。
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政府最小化、市场最大化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这是一个自由意志论者(Libertarian)向往的乌托邦。
米莱总统承诺,35年后,我们将再次成为世界强国。靠不靠谱呢?
如果这条奥派道路能坚持35年,没有任何悬念,届时阿根廷的人均GDP估计比美国还富,阿根廷就是南美的瑞士。
但我估计,坚持不了35年,连3.5年都难,阿根廷人配不上这种泼天富贵,因为米莱不是皮诺切特。皮诺切特在智利搞市场化改革能成功,不是靠选举,而是枪杆子,不服就突突突。为给市场化扫清道路,皮诺切特将军清洗了几十万民粹分子和左棍。
智利,本来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一度民粹风潮抬头,70年代阿连德上台,这哥们儿与阿根廷的贝隆是一丘之貉。后果也一样,经济崩盘,恶性通胀,社会动荡,在危急关头,军队领袖皮诺切特发动兵变,解散了议会,冻结了宪法,以铁腕镇压左翼暴动。
曾文正云,施屠夫手段,怀菩萨心肠。皮诺切特甘当“屠夫”,他发誓,“将智利变成一个企业家的国度,而不是无产者的国度”。1975年4月,军政府任命考阿斯为财政部长,自由主义色彩浓厚的“芝加哥学派”智囊为其制定政策,减少政府开支,裁减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私有化,去除贸易保护。由此,智利取得了经济“奇迹”,至今也是拉美地区最自由、最开放、最富裕的国家。
将军晚年,国家步入正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他选择还政于民,结束军政府,安静地走开。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翻遍二十四史,找不到此等人物。
所以,米莱不是皮诺切特,他只是书生而不是军头,只有选票而没有枪杆子,这是最大的问题。
国外,奥派经济学治国,在全世界独此一家,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别以为美帝会支持,在拜登这些民主党人眼里,看米莱就跟看川宝差不多,欧洲更是一群白左横行。
注意,白左那种大政府自由派(Liberal)与奥派这种自由意志论者(Libertarian)是完全相反的。
国内,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精简三分之二的政府机构,那么多下岗的公务员和家属,还不天天捣蛋?国企私有化,几十万捧铁饭碗的官僚职工,能善罢甘休?取消各种管制和许可证,庞大的食利集团吃啥?
民意如流水,没有铁腕护航,市场化改革夭折才是常态。阿根廷的好邻居巴西,上回选民不也是选出个极右翼总统,号称“巴西特朗普”,结果干了没几年,啥事都没成,民心一变,老左棍卢拉又东山再起了。
米莱在阿根廷发动的“奥派经济学革命”,是一场特殊的社会试验,我乐见其成,但无论成败,它都将是人类文明的一笔重要遗产。
【粉丝福利】Winter is coming,气温突降,天寒地冻,冬天里的小火炉,给大家安利个好东东,贴身,暖心,舒适,我下单了,谁用谁知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