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多朋友都来附近拍“不扫落叶的街道”,以前我总想,又不像北方或北美那种铺成五彩斑斓的画面,枯黄树叶底下藏污纳垢,这到底有什么好拍的,街道干干净净有多好。
但我最近经常跟附近环卫工师傅聊天,对于“扫落叶”这事有了新认识。
这几个月经常跑附近新华路,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华路比观光客络绎不绝的武康路更美,我天天看着路上一堆人在拍落叶,拍拍拍!有啥好拍的,真要拍洋房和落叶还要去新华路那拍,实打实真正铺满那种,给你们感受一下。

事实就是,你们所看到的“不扫落叶”其实也不是真的不扫,那都是人工干预后的结果。
像武康路这类观光客多的路段,说落叶要扫嘛,环卫工师傅说“周末适度给留些叶子,给游客拍拍照”,然后下个时段再扫掉。
说不扫嘛,严格说起来是不去破坏落叶形成的自然风景,又不能让它脏乱,这就要靠环卫工精细保洁,通过人工捡拾把垃圾挑掉,并控制落叶总量。
即使控制落叶总量,还是有那么多要清
前几年秋天上海开始“不扫落叶”时,的确是有点脏,让我留下不太好的刻板印象,但最近我才知道,这几年“不扫落叶”一直在优化流程,比如精细挑垃圾,比如人工保持一定数量落叶不过多,还有落叶其实”不隔夜”,甚至是铺落叶前,都要先水冲一次路面。在你看到的自然美景下,藏着许多精细思路,甚至你从扫落叶这事里都能体会到某种“上海温度”。
新华路最近在办15分钟生活圈艺术季,这是条有趣又有生活味的街道,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产生对上海生活的想象,住在这街道任何一处,徒步15分钟基本能满足你一切生活所需,比如幸福里、上升新所、茑屋书店,每年上海电影节重镇上海影城都在这圈里,简直是个快乐指数超高的街区。
新华路

这两年上海积极在打造“15分钟生活圈”社区营造工程,正在重构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大到街道绿化公共艺术,小到人行道平整,各年龄层出行便利,以及消除安全隐患,都在工程范围内,新华路就是个试点街道。
比如新华路旁边,90%匆匆路过的人不会留意到那扇小门,里面是座迷你可爱的秘密花园。

这地叫新境花园,前几年即使两旁老房子都整修了,夹在中间这块闲置用地还是脏乱差,安全隐患挺大。两年前15分钟生活圈计划开始,街道与社区营造师合作,在居民的建议下,规划成一个小公园,简直完美展现上海什么叫”螺丝壳里做道场”
前几天我也去了普陀区的曹杨新村一带逛,15分钟生活圈艺术季的另一处展区,就更具有代表性了。

曹杨新村建于1951年,是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规画思路用了美国那种郊区拥有社区中心,配备完整公共服务设施并的社区,居民步行七到八分钟就能走到像邮局、澡堂、合作社、文化中心等设施,就是为了让工人生活无后顾之忧,每天有效率地快乐工作,可说是现在上海“15分钟生活圈”的原形
这一带街道非常美,70年前的超前规画现在收获了成果,我听过最好的赞美是“美得不像普陀区”,真不知道到底是在赞美还是在黑。

作为上海首座70年产权到期的小区,70年前它具有乌托邦实验意义,70年后,曹杨街道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在社区全面翻新时,又引进了数字化管理,“智慧养老”的思路,对于面临即将老年化的中国,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依然有试点的实验意义。
在15分钟生活圈艺术季里,曹杨和新华这两处街道党工委虽挂名策展人,其实艺术计划都是艺术家或公益组织主导,街道给予充份的信任。
《曹杨的微笑》

街道艺术季也只是一个尝试,更多是希望人民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共同找出“15分钟”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生活服务,让街道生活更美好。
疫情下的上海让不少人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上海速度”,甚至都快成沪吹了。其实上海住久了就会觉得,这种速度感也没那么神,不过就是尊重专业:防疫是种专业,搞社区营造也是专业,环卫工也是种专业,放手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自然有效率。
上海是座务实的城市,追求速度同时,也从没忘记温度。
从不扫落叶、民众参与新华路小公园设计、当年曹杨新村的超前设计,以及艺术季街道对艺术家的信任,其实都是一次次的治理实验,任何能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新技术都能拿来试试。
像金山区政府最近与美团合作,建立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营运中心,简单地说,就是无人机送外卖。
这技术现在已经在内测,预计明年常态航线就会落地金山区,通过网络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15分钟生活圈。

众所周知,金山区属于上海郊区,也许在城里觉得15分钟生活圈习以为常,可是郊区的麻烦有时真的难以言表,甚至15分钟步行一公里也找不到一家便利店。这样来看,有了无人机后的15分钟生活圈,足以让三公里外生意做到家门口,恰好满足了大多数集镇中心到周边村子的距离。这又是一次同时增进人民幸福感与效率的新实验。

金山区也相当有信心让美团飞起来,但当然不只是你看到简单的无人机挂货物而已。了开发各种符合末端配送场景的飞行器外,还要求配有相应的地面装备:包括商场、写字楼、社区都有不同的机场及电站;并且要开发合理调度的后台交通系统,制定相关标准,确保用稳定高效服务,给上海市民带来全新的物流体验。

现在你觉得新奇,甚至会以为是宣传噱头,哇上海那么多高楼无人机还乱飞,那不是挺危险,但这种智能调度多样化物流管道的技术,就像科幻电影里的画面迟早会普及开来,并且试点从需求最多的地方开始,幸福感的提升更是远超其他。
从另一方面说,如时效要求高的蛋糕冰淇淋咖啡,或夜间药品配送,美团这种技术的出现就更显重要,让缺少烟火气的地方也拥有15分钟半径应有尽有的便利,运用新技术提升人民幸福感。
很多人觉得上海很“小气”,从人到城市都是,我不知道大气跟小气怎么定义啦!但这座城市的人似乎都有个信念,各人都先把自己的小事做好,自然慢慢就汇成大事;就像从环卫工,街道办、防疫人员.....其实都是在做小事,并且都在想要怎么不断优化工作提升效率,汇聚在一起让上海速度越跑越快。
而落到市民的生活中,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城市软硬件革新体现上海速度, 无人机15分钟生活圈试点体现上海速度,海纳百川引来人才增长同样体现了上海速度。前不久,迪士尼几万游客在晚上十点前完成核酸检测,这更让上海速度享誉全国。
以前都喜欢谈大城市,似乎忘了城市也是一个个小社区组成,差异化管理,思路精细无非是为了尊重不同个体,15分钟生活圈实验就是在城市速度与温暖间找到平衡,让生活更美好,社区生活更便利。幸福指数高,整座城市就会好。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