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配图)
作者|实习生 张岳怡

编辑|杨杰
小孩哥爽约了。

深秋的北京,3个女大学生随口答应了1个小学生,周六再次一起踢球。3个成年人刻意留出了时间,生怕不小心辜负了小男孩。小男孩却没有来。
博主@王福豆吖的视频画面里空空荡荡的足球场,让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网友猜测小孩没有来的原因。没有按时结束补习班?怎么也写不完作业?偏偏在那个时间点家里来了客人?或者仅仅是父母的一句:“她们不会来的,人家几个大人干嘛要陪你玩?”一个小孩想要履行承诺会面临的不可抗力可能并不亚于一个成年人。
我想起小学时的自己,几乎每一个暑假都被困在房间里练琴准备考级。窗外的小伙伴们奔跑笑闹的声音,像蜘蛛网一样缠在我的身上,怎么也拨不开。我又抓又挠试图挣脱,心里却越来越痒。刚开始,小区里还会有很多小伙伴喊我的名字叫我下楼一起玩,时间久了再也没有人喊我了。我的童年,似乎被节拍器“滴答滴答”的声音划出了规律的段落。
而10岁时的我们所能做出的反抗,除了吃米饭不夹菜,以及在房间里抹着眼泪发誓以后做一个不会笑的学习机器之外,再没有更有力的抗争。当父母一个眼神瞥过来,我们甚至连放下碗筷、关上房门的声音也不敢稍重一点。
但是小孩哥比小时候的我们幸运得多。“小孩哥”是网友们对少年老成或年少有为的孩子的“尊称”。故事的主人公尽管仍是一个“小孩”,却被大学生们称为“哥”,她们将他视为同龄人,给予他对成人的尊重和信任。
一周后,在网友的期待下,大学生们又来到了足球场。没想到,小孩哥和爸爸妈妈早早等在那里。小孩哥妈妈说,他上周发烧到40度,嘴里却一直念叨着:“我答应她们踢球了。”
那天是雾霾天,阴沉沉的天空下,球场上小男孩的笑脸却亮晶晶的。他穿着亮橘色的球衣球裤,在一片灰蒙蒙中显得格外耀眼。没有阻拦他赴约的家长、没有爽约的大朋友、没有扫兴的声音。每一个人都相信他会来。
《樱桃小丸子》里有一集,关口同学有个要好的邻居搬家了,他们曾约定3年后的星期天下午3点,要在巴川桥上扮演牛仔重聚。因为没有约定具体日期,关口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都“全副武装”来到巴川桥上等待。那个邻居最终有没有来我不记得了,但小丸子的爷爷听了这个故事后,第一时间身穿牛仔服来见关口,属实令人感动。
成年人让孩子的诺言落地,没有比这更生动的说教了。故事的后续里,大学生告诉我们,小孩哥的妈妈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不通人情。她会陪孩子一起踢球,主动提出要当守门员。原来,曾经怀抱着遗憾的那一代人已经长大成为家长,正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小小的承诺。
有人说,90后是最会做家长的一代人。有人从小被教育不要让别人为难,成为家长后告诉孩子要先问问自己想不想,如果不想就要勇敢拒绝;有人在习惯扫兴的家庭里长大,拥有儿女后不再吝啬自己的赞美,大声夸赞孩子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有人成长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顺应家长的期许读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师范专业,长大后鼓励女儿坚持计算机的爱好……
许多教育方式的革新,源于家长被亏欠的童年。最近,“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的话题很火。从小被嘲笑“四眼仔”或“地包天”的孩子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近视手术和牙齿矫正;偷用妈妈化妆品被斥责心术不正的小孩,长大后把梳妆台塞满化妆品;总是坐在教室角落里,习惯了被忽视的孩子,在成年后重新培养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特长……
童年未曾实现的“诺言”,长大总想着“找补”回来。长大后的我会把自己的暑假塞满聚会、旅行、实习、实践,恨不得每一天都和一群人一起奔波在路上,但我好像始终没有走出童年的那扇房门。
在博主的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分享了小时候无奈爽约的经历。曾经,一页练习册、一首诗、一道题都有可能把我们锁在房间里,却困不住我们赶赴陌生世界的好奇和勇气。长大后,我们不再受限于书本作业,不必听命于家长老师,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和工资,却发现,困住我们的,是赴约的勇气。
当小孩哥出现在操场上,网友们感叹,“好像远远的某一部分的我自己也完整了一点。”这一次,我们被允许带着小时候的那份天真和质朴去赴成人世界的约,而不必害怕再次失望。
- END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