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话题是如何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我每次参加会议都有一个困惑,每次参加会议的都是老师、教育工作者,按理说教育工作者是最守时的,可每次论坛都“拖堂”。最近我们谈论课间十分钟消失,一方面老师、学校怕安全责任,采取推责式管理,因此干脆取消课间10分钟,不让孩子走出教室,不让走到楼下去。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很多老师拖堂,本来课间10分钟,老师拖堂2分钟或者3分钟,剩下7分钟,甚至6分钟,孩子们想想,干脆不出去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教育问题在哪里,我们都有方案,但是我们都不落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我想简单讲三个方面,引起大家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当前教育的困惑;
第二,教育改革的困惑;
第三,我们怎样走出困惑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困惑,大家都很困惑。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惑就不走出来,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也是面对基础教育的问题。
我们当前教育的困惑
普及化时代的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困
首先看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们已经实现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是95.5%,初一初二的辍学还是很严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9.6%,其实我们已经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这么焦虑是因为我们已经走进了普及化时代,但是我们的观念还在精英化教育时代。
每年高考的时候,我都要接受记者采访,我很奇怪,为什么总被问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恢复高考制度多少年了?那个时候高考的升学率是多少?而现在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结果我们全体社会所有观念还停留在80年代、90年代的大学。我们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是1076万,结果我们还以90年代的大学生来评价今天大学生的就业。我们整个时代发展了,但是观念还是这么落后。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焦虑的问题,因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怎样才能让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优质?
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很多老师、校长张口就来,我们要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请问什么是教育公平?什么是教育质量?是不是我们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高分学生考进好大学是不是公平。如果这样的话,那些薄弱地区的孩子怎么办?如果说高考是公平的,很多人认为高考制度现在没办法撼动,请问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在本省范围内进行高考的时候,跟城市孩子一起竞争,公平吗?我们在2010年之前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农村孩子高考分数平均比城市孩子低40分,虽然我们推行了国家扶贫专项招生计划,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解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的问题,这个问题到现在一直困惑着我们。
功利教育视角的教育公平观、教育质量观
年来教育资源在不断发展,包括高等教育资源,高等学校2700所,我们却把教育当成分层的工具,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中考之后普职分流,普职分流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变成普职分层,因为地方政府既办职业教育又办普通教育,结果各种政策歧视职业教育。我们在发展高等教育的时候,本来说每个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搞985、211、搞“双一流”,成功地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今天我们反对第一学历歧视,请问第一学历歧视是怎么来的?如果没有985、211,用人单位还会非用985、211毕业生吗?
摆脱教育焦虑与内卷:建立适应普及化时代的新公平观、新质量观
因此从根本上,是我们整个价值理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没有建立起面向人人的教育观。现在是唯分数、唯升学,大家都考虑我们怎么样考出高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蔓延到高等教育,今天我们是大学“高四化”,考研“高考化”,请问未来怎么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由此导致我们整个学历内卷、教育焦虑,也导致教育非常困惑。
教育改革的困惑
教育改革内容
针对这些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其中的核心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政府部门不能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又是评价者,由此导致管办评一体化。我们在推行管办评分离改革之后,强调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其核心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能够自主办学,激发学校的办学合力,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整个教育行政化的问题
 第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个学校要实行现代治理,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家办学,才能保证学生的权利、老师的权利。我们要求学校有章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在学校内部要行政权、教育权分离,行政权不能掌控教育权、学术权,要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这才能回归教育本身,让学校是学校,让老师是老师。
第三,教育评价综合改革。
2020年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我们要破五唯,破唯分数、唯升学等单一的评价,变成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因此,整个改革的设计都很好,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行政化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解决了现代治理问题,评价改革解决了教育生态的问题。
教育改革困惑:教育改革悖论与怪圈
憾的是,我们的改革遭遇巨大的阻力,陷入了怪圈,陷入了悖论。我们发现我们的改革方案设计得非常好,每次改革方案出来之后,都有很多亮点,觉得教育改革的春天到了,结果我们还是困在冬天之中。
教育改革的阻力与挑战
  第一,教育改革悖论:由行政部门推进放权给学校的改革
我们推进去行政化的改革,恰恰是行政主导,我们要求行政部门放权,结果行政部门主导放权,请问他们能放权吗?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我想放权就给你,我不放权就不放权。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今天讲的教师减负,请问各位老师,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吗?2019年是教师减负年,出台了教师减负20条,结果现在很多老师仍在抱怨,现在有30%的时间用在教学就不错了,70%的时间用在非教学事务、行政事务。为什么减不轻?因为我们对老师的考核评价是行政管理、行政评价。甚至现在全国有2/3的教育局局长都是来自乡镇的镇长或者局委办的主任,他们就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直接用于管理教育、学校。
前段时间,一个地方教育局局长跟我说,他当局长之后,当地的交管局找他说管理学生戴头盔的问题。调查发现,当地至少有60%的孩子坐父母的摩托车或者电动车上学不戴头盔。这个事情交警管起来很难,所以需要学校管。这位局长回应道,我们学校有教育职责,你们可以把有关的安全事项发给我,我们进行宣传教育。但是头盔戴不戴,是你们交警部门的职能。这位教育局长是懂教育的,知道学校该干什么,但有的教育局领导、校长马上说我们来管,因此要求学生戴头盔进校园,还要检查是否戴头盔。如果各种各样任务全部下到学校里面来,那么学校还是学校吗原因是我们是行政为主导,学校变成了一个行政部门,而不是作为一个教育部门。
今天我们都在讨论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很重,但是我们没有切实落实减负措施。如果上面下派任务,请问校长和老师可以拒绝这种任务吗?拒绝之后,对不起,考核、评价不合格。不仅不能拒绝还要非常欢迎地说,谢谢您给我任务,我一定完成,而且完成之后第一时间汇报。这是很大的悖论。
第二,中考改革、高考改革真的改了吗?呼唤改革与反对改革并存,知易行难。
孩子的负担沉重,内卷现象严重,一定要改革中考制度、高考制度,一定要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但是真正谈到改革的时候,真正要打破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又说了不能改革,这个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我们就是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谈了多年的高考改革、中考改革,最后都遭到了这个阻力。有人说把自主权交给大学还得了,一定是人情交易,一定会出现腐败,因此一定不能给大学自主权,一定要用分数为依据招生,一定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大学招生制度,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样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破除“唯分数、唯升学”说得很好,但是落在实处的时候,一个个逻辑推不下去。不赋予学校自主权,就没有办法建立多元评价,无法建立多元评价,就没有办法鼓励基础教育个性化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在的舆论中,一方面在喊改革,一方面我们走在改革的反面。
当前我们的改革陷入了“知易行难”的困境,我们都知道要改,但行动很艰难,这是必须要突破的。怎么突破?
三、如何走出教育困惑
·依法治教
第一,坚持法律底线和教育底线。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依法治教而不是以舆情治校。
法律底线是所有学校依法办学,依法办学非常重要,是不是真的做到依法办学是尤为关键的问题国家已经完善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我们有《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等教育法》,现在还在制定《学前教育法》,有人说还要制定《高中教育法》。我们制定了很多法律,但是是不是真正保障了法律的落实呢?比如最近整个社会舆论还在讨论一个问题:教师要取消寒暑假,说教师的工资已经接近公务员工资了,公务员不休假,教师也别休假。这是《教师法》规定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结果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炒作。
依法治教是关键,今天很多的教育问题是不依法治教造成的,改革最终也是要依法治教任何改革的方案一定要立法,通过立法之后变成法规,随后我们才能依法治教,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当前,依法治教遭遇的一个巨大困惑,是以舆情治校外面出了一个舆情,我们要尽快地扑灭舆情,而不是真正对事实负责。比如某个地方出现一个事情,发现上午媒体报道,下午校长已经免职了,哪有这么快的?国家行政处罚法都有规定,调查要进行听证会,要听取申诉者的意见,这个过程走下来至少要几天,结果没有走过程,校长当天就被免职了,请问这是尊重校长、尊重老师的权利吗?请问这是把法律放在什么地方?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但是根本不执行,很多教育问题不是缺法律的问题,而是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问题,包括现在有些政策出台经不起推敲,因为跟现行法律是抵触的,我们必须要合法性审查。
第二,教育改革创新应尊重教育本质、规律,不能反教育、伪创新。
今天一直说教育创新,我们发现很多教育创新的口号都来了,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于是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都在谈教育强国,但搞清楚教育强国的内涵了吗?我们要建设未来教育,马上很多未来学校出来了,请问你是未来学校吗?未来学校究竟是干什么的?你有未来学校的实质吗?现在教育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因为我们要AI+教育,请问AI应用到教育中就是促进教育发展吗?而现实中是用AI来监控孩子,有的地方甚至给孩子戴一个监测器来监控孩子上课是不是发呆,请问这是教育吗?如此,AI加教育变成了刺激应试教育,AI+教育变成了反教育。如果不坚持教育的伦理,不尊重教育的规律,我们可能只是打着教育改革的旗号,走到教育改革的反面,而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形成改革合力
第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必须通过改革来缓解教育焦虑,给每个学生好的教育。
教育面临的内部挑战,已经走过了规模发展时代,现在要面临质量的挑战。一旦进入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会发现,以前那种规模发展的思维已经行不通了,要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进行深层次改革,否则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教育面临外部的挑战,按照现在的人口出生数,面向整个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改革的话题。2016、2017年是出生人口高峰。2019、2020年是幼儿园入学高峰,结果到2022年,整个幼儿园规模减少了5610所,按照2019-2021年的出生人口,中国的幼儿园到2024年只有3700万孩子,而2022年幼儿园在园人数是4600万,因此2024年的幼儿园的幼儿比2022年减少900万左右。这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怎样对待幼儿园的发展,是不是要推进小园小班政策,是不是要提高幼儿园师幼比等等。如果没有这样的措施,任由幼儿园倒闭,幼师失业,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包括有的农村的孩子无法接受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问题。
随后这个问题会传递到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2032年是中国的高中入学高峰,2035年是中国大学入学高峰,到了2038年,中国大学的招生数超过中国的出生人口数。到时候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大学还招不满,2040年大学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招生计划完不成。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体系,还在说高考录取必须强调唯分数,是与发展人人都能够更好成长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不管是教育内部的问题还是教育外部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应该有改革的紧迫性。
 第二,教育改革的系统性: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很多人都希望自上而下的系统改革,给出全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但是要注意,改革涉及的问题特别复杂,因此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应该形成合力。各个地方教育局和学校,更应该有改革的自主性,在国家倡导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学校当地的教育改革,形成改革的合力,真正改变当地的教育生态。
现在很多时候是等待,甚至把整个教育的体系问题,视为我们不改革的一个原因,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些问题跟我们没关系,其实任何问题都跟我们自身有关系。中国的高中学生80%以上近视,有调查显示,中国很多普通高中的高三孩子,睡齐八个小时的非常少,甚至有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五个小时。现在很多高中,假期里面根本不放假,一周放一两天是很少的,往往是一个月放一两天。请问我们怎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怎样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怎样做到孩子核心素养的发展。形成改革的合力,每个人都有改革的责任。
 第三,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学生为本
我们不缺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先进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大计学生为本,都说得很好,但是请问我们做到了吗?这很关键,因此求解这个问题的答案,走出这个困惑,重点在我们各位的实际行动。谢谢大家!
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全新推出了《父母养育实操指南》线上课程。
经过2000+家庭数据调研,500+创新学校走访,400+专家教授指导,300+天产品精心打磨,我们对“具有幸福感的孩子”所需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科学拆解,更符合中国孩子的特质,也更便于我们家长实操。
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课程报名页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