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斯克的神经科技公司 Neuralink 开始招募四肢瘫痪的志愿者,参与公司首次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人体试验。
这次实验是为了测试公司植入体和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还将评估脑机接口的功能性,以及使瘫痪患者控制设备的能力。
不过对马斯克来说,帮助瘫痪者实现意念打字,让瘫痪者行走,让盲人看见还不是最终目的。他的最终梦想是创造出「人机共生体」。
这样充满科幻感的未来,有可能变为现实吗?文末还有精彩音频,不要错过。
 图源:Vox
声动活泼
现在我们说到脑肌接口,除了想到医疗上的应用,往往会还想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比如植入记忆。那么脑机接口到底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吴承瀚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最准确的定义就是大脑和机器之间有直接的互动。
我们现在每天使用手机、电脑,大脑也在和设备互动,但这些不是直接的互动,而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传输到大脑,大脑接收信息后,再通过手等方式与设备产生互动。脑机接口则可以让输入和输出都只靠「想」来完成。
脑机接口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穿戴式」和「植入式」。它们各有优缺点。
「穿戴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任何手术,直接戴上就可以,所以普适性最强,人们的接受程度最高。不过这也让大家往往把它看成玩具,戴上它就可以控制一台遥控车,控制家电,出错了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穿戴式」和「植入式」脑机接口。| 图源:YEAR2049.com
另一种「植入式」的脑机接口我们做得比较多。神经外科就是擅长开颅,然后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去完成一些介入手术,可以说脑机接口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植入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它需要做手术,但好处是可以把设备放在大脑表面,甚至大脑的深处,这样能最大限度接收信息。
可以打个比方,比如要记录房间里 100 个人的声音,「穿戴式」就像是在房间外放 100 个麦克风,每一个录到的都是混杂的声音,虽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把信号提取出来,但效果绝对不如把麦克风设备别在每个人的胸口,甚至放在每个人的喉咙上。后者就体现出了「植入式」的优势。
声动活泼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家公司 Synchron,它的设备是从血管植入,所以不用开颅。之前也有一种声音,说 Neuralink 「植入式」的方案是不必要的冒险,只是为了完成马斯克疯狂的想法。但从您刚才的讲述看,我们选择哪种方式,还是要看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一些疾病可能确实需要开颅,才能实现医疗的目的和手段。
吴承瀚
没错。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也会告诉患者,如果可以避免手术,当然是最好。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一些疾病可能还是通过手术疗效更好,比如帕金森病。
声动活泼
Neuralink 植入脑中的设备,似乎是汽水瓶盖大小,里面含有 60 条电线,配备 1024 个电极,还有电池,以及一个外壳。这个设备感觉挺大的,要植入大脑,难点在哪里呢?
图源:TESLARATI
吴承瀚
首先,把一个汽水瓶盖大小的设备放入大脑难不难?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会告诉你,不难。但要把这个设备安全、有效地植入大脑,是有一定难度的。
虽然我没有见过这个设备,但可以想象,这个设备表面有 1000 多个电极,会非常脆弱。Neuralink 为了植入这个设备,甚至专门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来完成手术。
另外,作为医生,肯定不希望今天植入一件设备,过几年就没用了,还要把它拿出来。Neuralink 也计划了一个 6 年的随访期。人体由于自我保护机制,会在植入的电极表面形成一些膜,把植入的电极包起来。一旦包起来,接受到的信号还会足够好吗?我相信 Neuralink 会在设备表面做一些特殊处理,能保证要么不发生包裹,要么就算包裹,也能采到优质信号。
但这都是假设,唯一能证明的方法,只有真的植入,然后经过 6 年、8 年、10 年甚至更长时间,观察到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医学研究非常耗费时间和经费。
声动活泼
浙江大学 2019 年完成了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研究。一名四肢瘫痪的高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系统训练后,能够用「意念」控制外部机械臂和机械手,成功完成抓、握、移等一系列动作。现在我们的研究又有了哪些进展?
吴承瀚
过去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和浙大团队研究脑机接口信号的新算法。这个算法会是未来脑机接口技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点。
脑机接口设备采到的信号可能很复杂,首先是怎么把一个复杂信号里真正有用的信号提取出来。其次就算提取出来了,还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只是通过信号来做开灯、关灯这样一个二分类的任务,相对容易;但如果你的目的有 20 个甚至 200 个分类,要如何确保正确?
回到开灯的例子。大脑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不会一直想着「开灯」,而是想了「开灯」以后,就去想别的事了。如果要一个人开灯以后还一直想着「不要关灯」,是非常不实际的。
 图源:TheScientist
此外,我们对大脑的理解还非常的有限,如果我们对它都不了解,又何谈把它上传到云端,实现永生?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声动活泼
脑机接口可以给哪些疾病的患者带来实质性改变呢?
吴承瀚
高位截瘫的患者是最适合接受相关治疗的。截瘫患者最缺乏的输出是肌肉动作,我们透过脑机接口帮助他们完成无法完成的肌肉动作,是脑机接口最直接的应用。
另外,帮助失明患者再次「看见」,也是脑机接口最早的应用领域之一。
除了行为的输出,还有情绪的输出。比如,抑郁症患者可能是大脑输出了太多负面情绪,躁狂患者则可能是输出了太多兴奋情绪。精神疾病的医治难就难在它是看不到的,只有患者本人能够体会到痛苦。同样,疼痛也是只有患者本人才能够感知的东西。这些都难以量化。未来脑机接口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患者输出精神上、感知上的的东西。
图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声动活泼
您曾提到,脑机接口目前主要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治疗患者,另一种是功能提升。功能提升具体指什么呢?
吴承瀚
最常见的功能提升就是就是让你变聪明,记忆力变好,运动能力提升。比如,以前我需要记很多账号密码,但有了脑机接口,我就不用记了,需要某个密码时,它马上就能传给我。这听上去很科幻,但这就是所谓的功能提升。
声动活泼
您认为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里,脑机接口最快的突破点会出现在哪里?
吴承瀚
这有点像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术,或是 OpenAI 的 ChatGPT。它们都不是在单一学科上实现的突破,而是积累了很多失败案例,然后突然成功一次或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经验,然后从这里出发找到一条可行的路。
脑机接口也是这样,目前我们对材料、硬件、软件和神经科学的基础理解,都在同时推进。
不过,目前脑机接口的案例几乎都是在理想的实验室环境下出现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见到真正因此受益的患者。
如果要我设想一个脑机接口「成功」的例子,那可能是当我在路上亲眼见到一个脑机接口植入患者。又或者说,有患者发短信告诉我 —— 自己现在在家,没有任何实验室人员在身边,但能自己发短信了。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以上对话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想了解更多脑机接口的发展和应用 
欢迎点击收听
监制/徐涛
编审/东君
编辑/Jecci
设计/Mori
排版、运营/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