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金鸡奖成功斩获“最佳故事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漫长的延期密钥和路演后,也最终面临和观众暂别。但宏大的题材与精益求精的美学铿音并未绝迹。

第一部还有哪些设定上的疑问?
编剧还有哪些不被知晓的新意赋予这个嵌入当代的古代神话故事?
第二、第三部我们都能期待些什么?
在金鸡奖颁奖后,我们对《封神三部曲》的编剧冉甲男再次抛出了问题,尝试解开《封神三部曲》的神秘面纱。

关于故事本身

观众最想问的和最期许的

POST WAVE FILM

后浪电影:有观众看完电影对于姬昌救雷震子、雷震子救姬昌的时间线不太清楚,我大概理解为是因为雷震子在昆仑迅速长大了,但观众因为这段删减可能会觉得bug,续集关于这一点会有一个「圆回来」的安排吗?到雷震子长大之间时间隔了多久?
冉甲男:雷震子是瞬间长大的。他本身就是妖,送到昆仑,又是一个道场福地,他的长大不是正常逻辑,可以理解为古典小说中的“见风长”。
事实上,雷震子虽然体格长大了,但心智还在幼年,且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出来。
后浪电影:大家喊的少主回来了,指的是哥哥还是姬发?
冉甲男:少主回来了,应该是看到雪龙驹的反应,至于是伯邑考还是姬发,对大家来说都是少主。
但设身处地的想,“大家”已经多年没见过姬发了,应该不认识。而伯邑考也应该说过雪龙驹带回来的一定是弟弟姬发。
所以,这句少主的关键并非具体是谁,而是一种希望,少主回来了,以后西岐是有主事人的,不管他是谁。
后浪电影:姬发的台词被很多网友评价为“有点可爱、萌萌的”,台词设定有种很强的少年感(比如“你这老头见到你准没好事,你胡说,大王是大英雄”),演员的演绎方式、语气是一个方面,但感觉在台词设计上也故意突出了这种纯真的感觉。想知道您当时写的时候是怎么设定的,乌导在这方面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呢?发在决定杀纣王前的一晚上运筹帷幄让人钦佩,他都了些什么呢?
冉甲男:主要是突出姬发的当代性,虽然穿着古装,但行为和语言却非常当下,也很日常,与观众拉近距离。
杀掉纣王前夜的脑回路就留给小伙伴们脑补啦。
后浪电影:好像南方质子们也一起加入了姬发劫法场的阵营,感觉是个很有意思的彩蛋,很想听冉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南方阵营质子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让他们信任姬发、追随姬发?
冉甲男:八百诸侯国分别归四大诸侯国管理,那质子也是这样一个结构,西岐所管辖的二百诸侯国质子始终是以姬发为首领的。相当于部队里一个连的概念。生活起居训练都在一起,自然有深厚的感情。
质子团的演员们在一起训练不到一年,他们的感情肉眼可见的深,如果一起生活8年呢?信任往往是非理性的,和情感相关。
后浪电影:关于天谴这部分的设定在后两部会不会有补完?因为感觉第一部删减了很多。
冉甲男:天谴的表现其实是违背现代科学观的。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很多人都坐过飞机,知道天上云彩后面什么都没有,也都知道日食不过是一种天文现象,不管是怎么渲染蝗虫灾、水灾或者旱灾,在现在观众眼里,那就是自然灾害,而不是天谴,天是没有意志的。
所以提一下天谴,一个神话历史背景下的故事,观众都接受这个假定性。但继续深化表现,反而会像是一个迷信和谣言。
天谴的关键并不是天谴本身,而是人如何应对。
后浪电影:作为一部史诗级的神话电影,片尾落脚点是一个极其家常的画面:一个孩子回家和一个父亲的微笑。是怎样想到这样的结尾设定的?为什么把落脚在【弑父情结】上?
冉甲男:第一部的主题就是少年姬发的觉醒,回家、回归就是对觉醒的比喻,是希望。是正常的父子亲情战胜了扭曲残酷的父子相残。
整个《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全部围绕两对父子展开,姬发面对精神上的父亲和情感上的父亲,做出最后的抉择,这个抉择是符合我们当下价值观的,也符合人之常情。姬发的个人转变承载了电影的价值观——回家的路很长,很艰难,但值得。
雪龙驹象征了兄弟情感,由雪龙驹带他跑过麦田非常有意味。结尾虽然看起来家常,与整个影片的残酷相比,片刻的温暖和安定是何其珍贵。如此人伦情感的价值在片尾得到了肯定和加强,这也符合姬昌,或者说周朝后来所建立的价值观。
关于“弑父”这个情节的设计,最初还是为了塑造纣王。因为仅仅杀掉自己的父兄,抢夺王位,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也不足以说明他恶,所以要逼迫质子集体弑父,才能将这个人物的肆无忌惮推向极致。
这是我和父亲共同的创作,而且是逐步走向最后这个设计,事实上,四子弑父的情节是我们最早确定下来的核心情节。
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情节,一直在如何丰富这场戏,如何让这场戏合理,如何让这场戏塑造更多的人物和人物关系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是先有了这场戏,才给四方伯侯立传,让他们的每个举动都是有根由的。
后浪电影:哪吒和杨戬在后两部的戏份多吗?哪吒还会有三头八臂的造型设定吗
冉甲男:哪吒和杨戬的戏份是三部贯穿的。第二部各种造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很快就能看见。

从剧本改编到电影呈现

POST WAVE FILM

后浪电影:“封神”本身有它IP影响力不够强的基础的问题。创作时,有没有考虑过打造“电影宇宙”的想法?
冉甲男:“宇宙”是个概念,这种概念往往跟融资有关,而与具体的创作无关。我们只关注眼下这个故事的主题、人物、事件的变化。
如果人物或者某一个段落具有可以继续深挖或阐释的空间,那么故事自然具有延展性,但这种延展性并不是IP改编时会考虑的因素,而且这种延展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和观众的反馈。
如果观众没兴趣,延展也不会获得什么回应,如果有兴趣,观众自己就会搞二创同人文。
后浪电影:《封神三部曲》在整个编剧架构的水平上,体现出来了一种我认为的国产电影新高度,对传统演义小说进行改编,在宏大叙事中找到依托的主线都不容易。创作初期,改编上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冉甲男:创作初期最大的难点是确定主题。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很庞杂,到底要借这个故事向当代的观众传达什么?一个描述三千年前的故事,当代的观众能有什么样的共鸣?跟我们眼下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当主题确定之后,其余细节和人物的增删、改动,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
《封神演义》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改编源头,但大多数改编都是截取一个段落或者人物来做,这次《封神三部曲》是将这部小说进行整体改编,是完整的形成三部电影。那么主题就格外重要。
这个主题不但是封神这个原始故事的主题,这个主题也能够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在当代依旧值得花费整个电影来讲述的主题,是有价值的内容。
同时还必须是非常中国本土的主题,是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生长出来的。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确定一个主题是困难的,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探讨,最后锁定在天道人伦这个点上。
电影故事,简单的分为正派和反派,双方在天道人伦上有非常极端的冲突:
纣王殷寿破坏规则无视禁忌与妖共生,无视人伦违反天道;姬昌则遵守规则,有道德底线,坚守人伦重视情感。电影通过主角,给出最终的价值倾向和道德判断。
最后通过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包裹在神魔大战之中,建立周礼,建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这才是封神这部小说穿越3000年,直到今天都有价值、都能够与当代观众形成对话,产生文化共鸣的根本。
后浪电影:您刚刚也提到了和当代观众形成对话、产生共鸣,记得乌尔善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了《封神三部曲》的剧本改编原则:他希望《封神三部曲》能在保留“国民神话记忆”的前提下,将更符合当代观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用戏剧化冲突展现出来。以当代的语言讲好一个人尽皆知的上古神话故事、表现那个时代的真实,很难,也可以说是奢求。在具体创作中,在娱乐的外壳之下,怎样做到讲述并嵌入当代的故事?如何召唤及回应当代精神?
冉甲男:一切的关键是人物。只有人物是当代的,故事才具有当代性。
整个故事的视角是从年轻的周武王姬发渐渐打开的。纣王是他眼中的纣王,所以纣王才可能英明神武、众望所归;因为纣王是他眼中的纣王,所以他后来才挣扎和痛苦,因为他发现自己所崇拜的英雄塌房了。
整个故事就是姬发的觉醒,他从纣王的脑残粉转为黑粉头子,他的变化在当下的社会中也很常见。
如何召唤、回应当代精神,这个话题有点儿抽象,但总的来说,还是要把创作眼光放在当下观众身上,当代的观众能不能理解、能不能赞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我们在创作会上经常讨论的。
因为我们始终面对的是当代的观众,当代观众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观众,他们获取影视的资源更便捷,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是资深影迷,很多人观片量大于阅读量。
这些都是理解当代性的前提,他们的消费习惯、看待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困境,都将塑造当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在于让我们自己警醒,电影不是要复原一个传统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而是借传统和历史的皮相,讲一个当代人的故事。
当代人都可能碰到的处境,例如少年时代崇拜偶像,看低自己的父母;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回头发现默默支持你的还是父母。或者碰见领导善于pua,该怎么办。这些感受是有意被放进故事里的。
后浪电影:商纣是很难重新建构的,他本身在中国历史上就已经是脸谱化的,荒淫无道。而封神的第一场戏就告诉我们,很清楚,质子就是人质,质子是用来干嘛的。回到故事本身,我们发现,这部片子讲的是殷寿和他的质子们的故事。怎样避免角色的脸谱化问题?创作时,您认为封神想表达的立意是什么?是天下共主吗?
冉甲男:封神表达的立意是:一个人应该并能够做正确的选择,尽管他可能犯了错。
故事本身并不是讲殷寿和他的质子们,而是电影里殷寿和他的质子们非常迷人,非常有吸引力,导致后来观众们爱上了这些人物。
有吸引力的、有迷惑性的、美的方式去塑造反派角色,就是要呈现权力者的两面性,纣王虽然被后世钉在荒淫无道的面具之下,但回到故事现场,他依旧是最有权力的人。纣王的恶在于他肆无忌惮无视天道人伦,但他本人真的是英明神武,打仗的时候身先士卒,是真的具有英雄气概,同时也非常善于蛊惑人心操纵他人。这样看来,任何一个侧面似乎都不足以成为有魅力的反派,但三个方面同时共存的时候,这个反派就不可能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
避免脸谱化,主要还是去塑造人物,让人物具有可信度,而不是局限在人设上面。
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和他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而且每个质子在具体事情上的态度、对待彼此的态度都是有差异的,这才是人物而不是人设。而且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矛盾性,而不是一以贯之的,这样才能让人物鲜活,演员表演的时候能够具有层次感。
最沉默的鄂顺在最后一刻突然爆发,隐忍的姜文焕最后做出的选择,这些变化让这些戏份并不多的角色,有鲜活的感觉。
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最乐观的人也有绝望崩溃的时候,要是一直乐观下去,那可能是个傻子。但人物塑造却很容易让一个角色一直乐观下去,这就是脸谱化。
此外关于“天下共主”的设计,其实姜子牙把封神榜带走不肯交给纣王,这个情节跟小说已经相去甚远。但这个动作观众接受起来并不困难,说明在中国人心里,天下共主并非一定是拥有权力的人,他应该是众望所归的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观念到现在依然如此。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
后浪电影:朝歌风云中的朝歌的空间处理是怎样的?市井的部分其实关系到整个故事讲述时的立体和结实程度,在后面两部还会强化市井的视觉建构吗?
冉甲男:朝歌城的故事主要发生都在朝堂之上,市井部分由姜子牙带入;市井的部分主要是外化了纣王对民的伤害,而民虽受苦却不自知。这使得整个朝歌城和商代比较具体有实感。
后两部的视觉,很快大家就能看到了。
后浪电影:可以看出,封神三部曲》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了戏剧化建构上,最初对于封神整体戏剧架构的把握是怎样设定的?如何从戏剧角度上找到它叙述的正确路径呢?
冉甲男:没有所谓的正确的路径,一切都为主题服务。
在确定真正的反派以及主角的行动线之后,戏剧性的建构以如何将这种表达用最集中、最力量的方式表达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场戏里将人物的特点、故事的走向、或人物的处境推向极致。
例如,开篇纣王的出场,杀死苏全孝。这个设计并不是从攻占冀州城要怎么写开始,而是从纣王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在历史上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形象,是一个纯粹的反面,极尽脸谱化,要用什么情节让这种反面形象一次性、具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人物还要具有可信度,那么纣王的恶,应该具有极高的欺骗性。在一系列这样关于人物的探讨之后,才有在剧情上的设计,并最终确定用这个方式让纣王亮相。
《封神》故事的改编基本上只取用了原著小说的人物名称、人物关系、人物色彩;除了最著名的几处情节之外所有的事件都是重新编写的,其实包括著名的几个情节,如比干挖心、姬昌食子的情节,都是将人物重新梳理,改变了人物抉择的动机或处境。
重新编写、创作难度很大,一方面原著小说的很多情节过于琐碎,信息量重复,另一方面电影的形式也促使我们需要提供更适合电影表现的情节和场面。
后浪电影:创作者花了这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2014年6月,《封神三部曲》开了第一次剧本策划会,项目开启,之后就是将近五年的剧本创作。《封神演义》是100章回、约20万字的传统小说,而一部电影则需要在两三个小时内去完整地讲一个故事,“三部曲”也只有6至9个小时容量,在进行改编时必然做出取舍,需要根据戏剧性原则重新去设定结构,并对主线、主角做出相应删减。想知道具体取舍了些什么,定稿剧本和送审修改后有大的区别吗?之后会出剧本小说吗?
冉甲男:具体的取舍,其实第一部上映后,大家也都看到了,有些资深的《封神》读者感到很多熟悉的人物都消失了。主要是很多人物和法术在剧情功能上相似度太高,做了删减。法术的选择也以适合电影化为原则。
主线其实并没有变,依旧是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只是把主角从姜子牙变成了姬发。
剧本在定稿后的修改基本上都是细节调整和台词的修缮,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塑造都没有变动。
之后会不会出剧本小说,这我不知道,要三部电影都上映之后再说吧。
后浪电影:您和父亲之前一直合作,这一次在封神的共同创作中,有受到父亲怎样的影响?之后还会和父亲继续合作吗?
冉甲男: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很难描述这种影响是什么样子的。
但共同创作封神的时候,我们已经共同工作了很多年,彼此也比较默契,度过了争执不休的阶段,我自己也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在具体的创作上,是一个彼此配合、相互促成的感觉。
要不要继续合作,得看具体项目,这个不好说。
后浪电影:这次整体和乌尔善导演合作下来感觉如何?介绍一下您新的项目吧,今后的创作还会继续延续神话奇幻题材方向吗?
冉甲男:《封神三部曲》是跟乌尔善导演第二次合作,第一次是《画皮2》。这次项目大又庞杂,中间波折也很多,我是挺佩服他的,一直保持头脑清楚、情绪稳定、坚定的推动,从不放弃。
在创作上,因为合作过,所以是有默契度的。合作的过程还算顺利,没有推翻重来这种事儿,效率高。
我目前手头的项目还不方便说,以后大家自然会知道。是否延续神话题材,其实关键不在我,而是市场,毕竟这类题材都挺费钱的。
作者丨Celeste
从媒体人努力转行为创作人的真影迷

编辑丨Celeste/你大怡儿    排版丨知识饼干
媒体统筹丨佐爷灵魂贩卖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好课 | 故事片创作工作坊 
好课 | 影视剧本写作(项目班)
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