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对谈|一诺对话汪民安、李洋:在倦怠社会中,找回蓬勃的生命力

“你是否总有一种无法消除的疲惫?即使没在学习、工作,而是选择看剧、刷短视频,甚至外出度假,也不能得到纾解,反而感到越来越累。活力感和创造力似乎正在离我们而去,由于不想迎接第二天的诸多事宜,决定熬夜拖延,对即将到来的周末或假期毫无想法。有时看着街上的孩童奔跑嬉闹,常常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活力去哪儿了?”
人物杂志在《我们为什么越活越累?》中的这段描述,击中了许多人。
正如前些日子无数人被戳中的《大梦》里唱的,“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该怎么办……我像部机器,不能停歇,该怎么办……”
疲惫、越活越累、像部机器,描画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倦怠状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越来越忙碌,却越活越累呢?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提出了倦怠社会的概念,指出在当下追求绩效和成功论的社会里,人类的多样性行动消失,追求绩效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于是,害怕在内卷中被淘汰的主体不断地陷入焦虑之中。同时,他还指出,在“创造最大的价值”“一切皆有可能”等积极暗示下,很多人自己监督、催促着自己,无需外界的压迫,自己就主动地剥削自己。
倦怠社会,普遍的“倦怠”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倦怠是当下时代所特有的吗?
如果说,倦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作为普通个体,如何不做一条随波逐流的鱼,如何在充斥悲观、无力时,依然保持内在的活力?
北京时间11月23日(周四)20:00-22:00,一诺将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洋一起聊聊在倦怠社会中,找回蓬勃的生命力。
点下方预约按钮,直播时将收到提醒~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