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的结果是一定会失去些什么。真心希望,能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文 | 晨 沐
“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甚至,有学校出现‘高中生要带通行证才能进厕所’的规定。”最近,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引发众多家长共鸣。
随后,“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等相关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的进一步讨论。
这不禁让笔者联想起了此前引发关注的另一个热搜——“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当时,有网友称自己有次去北京安定医院做检查时,看到里面站满了学生。当看完病的一家三口从他身边路过时,女儿低头跟妈妈说:“你看吧,我真的有病。”而那个妈妈却回答:“我看你不上学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想想也是,或许不上学,逃离一个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存在的环境,真的能得到一些缓解吧。
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恢复课间10分钟。
事实上,学校课间活动变“圈养”的现象不是第一次引发大众的热议,可为什么媒体一再呼吁、家长一致反对,“课间圈养”现象多年来仍然存在?看到诸如“憋屎憋到放学”“不敢喝水”“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等让人心酸的经历,不禁让人追问,问题到底出在哪?
01
在媒体的报道中,某地的家长余霞发觉四年级的儿子整天郁郁寡欢,先是借故头晕、肚子痛请假,之后干脆说,学校太压抑了,不想去。在她的追问下,儿子表示,课间十分钟不让出教室,除非上厕所、接水。有同学提出想出去玩,老师就会说“你要呆在教室里”“作业写完了吗?”……这些都让他觉得很紧张、很累。
经儿子这么一说,余霞这才留意到,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几十米,但课间好像真的一直都是安安静静的。
不只是余霞,另一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张毓于9月15日在网络上发起了关于小学生课间情况的投票。截至10月8日,参与的1560人中,约72%的人表示,孩子的课间十分钟活动受限。
还有家长抱怨,儿子和同学经常跑到厕所玩,因为厕所是“比较安全的走廊死角”。于是,“在厕所聊天”“厕所社交”“在厕所里分享零食”等成了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快乐源泉”。
不看不知道,但网友的吐槽还是让没有孩子的笔者大吃一惊——
他们说自己孩子在课间十分钟里,除了上厕所、喝水以外,不能出教室。
三年级的学生,中午午休上厕所还得举手示意。
放学时,学生们得排成四列纵队,排得不齐要被批评。
更离谱的是,上厕所时甚至还得排成直线。
而为了检查谁大声说话,有学校在走廊里还装了分贝检测仪,这种情况下被监视一天,很多孩子的大腿都坐麻了。
神奇的规定带来许多“黑色幽默”,这里仅举一例:为了绝对安全,一些学校决定在教室内升旗。
究其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校空间、师生等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课间限制出现的重要原因。“一所适度规模的学校,平行班不能超过5个,最多不能超过8个。超过这个数量,学校很难做到安全管理的精细与有效,风险大大增加。”储朝晖说道。
某种程度上,老师就像是保姆 /《少年派》剧照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小学入学人数超过2000万名,已达近年峰值。南京某小学教师刘雨观察到,一年级今年已增至10个班级,六个年级共有2400余名学生,而全校的教师是100余位。
02
在学校不能跑和跳,不能到操场活动,“圈养”的孩子活动量减少,心理上的疾病如果不能直接关联的话,最直观的身体后果就是“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
《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指出,要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多项研究表明,非结构化运动,即自由、无组织的运动比结构化、有组织的运动对中小学生更为重要。充足的户外运动和自然光照则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因素。
脊柱侧弯也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脊柱疾病。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曾在媒体披露,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至3%,侧弯人数已超过500万,且发病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而长期久坐可能引发脊柱侧弯。
《青春派》剧照
彼时,上海市闸北区的一名政协委员还曾做过调研,发现上海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超过20%,平均五名学生中就有一个“胖墩”,而每人每周课外一小时以上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时间平均仅为2.1次。体育锻炼不足导致肥胖率提高。
03
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做过学校课间活动变“圈养”现象的相关报道。2021年4月,半月谈发文《只许喝水上厕所,神兽归笼如坐牢: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大量媒体和网友随之跟进,呼吁把课间还给孩子“透口气”。
政策随之跟进。2021年5月教育部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此外,2021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2022年1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学校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均指出: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9月26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耀华小学的学生在大课间练习足球操 / 图源:新华社
至于效果如何,从前文家长和网友的反映可见,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治。但“圈养”,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不会是一个长久之计。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劳凯声教授曾提到,解决中小学校责任能力不足问题的一种做法,是让社会分担公办中小学校的赔偿责任,建立学生伤害事故的保险机制。
笔者注意到,在上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校方责任综合险已经开始推广。
当然,校园安全立法尤为关键,只不过目前仍未提上日程。
回想一下,虽然说我们“80后”的童年有诸多不如意,可是那些课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美好。记忆里,上学时的课间很久很久,足够先去洗手间再去小卖部,还可以玩好久的沙包,跳好久的皮筋。
《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最后,笔者想说,过度保护的结果是一定会失去些什么。真心希望,能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往期推荐
他们,分了;他们,也分了……
《老友记》钱德勒之死
英国首相发帖称,邀请中国参加这个会“绝对正确”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