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传闻,说香港要引进城管制度了。
说法来自一个微博大V,他拿出三张图,告诉网友:
“香港引入内地城管的管理办法,将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霓虹灯招牌统统拆掉。”
后续一些网友添油加醋进行传播,比如说城管制要来香港了。
讽刺“一块招牌都容不下”。
接着,像“香港内地化,内地格式化”这样的评论被大量扩散。
言外之意,内地的一些糟糕做法会耽误香港的发展。更深的讽刺含义,不言之明。
一直以来,大家被香港霓虹灯视觉效果所震撼,大家又反感于网上流传的城管丑闻,一拍即合后,这种怒斥之声在网上不绝于耳。

但偏偏,这件事不简单,既然说的那么一板一眼,我们有必要来验明正身。
1、看似有图有真相,那图就是真的吗?
很多人用不同算法去测过,发现卡车车身部分和蓝色招牌存在明显差异的对比度,说明图片是经过了处理的。

实际上原图来自香港博主,他几乎所有作品都是超现实作品,说白了就是用PS修出来的。
就像这次,他在X站和INS上的内容,带了不止一个的PS标签。
为了怕别人不知道,他还给货车P上了自己的署名。
巧的是,微博博主三图里的第三张,是英国摄影师Keith MacGregor 在2002年时候问世的P图。
做法是他将各类霓虹灯拼接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
2、卡车运招牌的事会这么发生吗?
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拆下来霓虹灯不可能这样装车。
这样装,容易掉下来砸到人;这样装,因为限高问题,过不了香港很多天桥。
更何况,在香港这样超高度装车,会被狠狠罚款。
所以原来微博三张图里两张是假的。

3、那拆招牌事不存在吗?
这不得不回到图里的焦点“美都餐室”上。

美都餐室开了70多年了,其招牌挂了58年,许多明星来打卡吃饭,久而久之店铺成为了油麻地地标。
然而这么一个长3.9米,宽1.2米,重心距离地面6米以上的商店招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雨淋,日常基本不维护,怎么可能不存在安全隐患呢。
再推想一下,这么一个几十斤重、两三个人体型大小的金属架子从半空坠落,会带来怎么样的伤害呢。
有人会说,招牌有风险,不代表可以被城管一样的人员肆意强拆。面对这地标性招牌,老板也可以自己补救的吧。
新问题来了:
4、是不是被强拆了呢?
恰恰不是,老板知道招牌有风险,自己去修护又成本大,不如把这块拆了。
香港屋宇暑的回应也表明,拆除的是那些有安全风险的招牌。
这是屋宇署从2013年9月就开始实施的“招牌检核计划”,通过定期街道排查保留符合规格的招牌。
按规定和检核结果来说,美都餐室招牌要拆,所以和强拆无关。
屋宇署也辟谣过,根本没有要引入城管这回事。
可以说,整件事就是被添油加醋制造出来的谣言。
不能信,但还是有人深信不疑。

耀眼的霓虹招牌,在视觉包装下当然好看。所以相关素材一直很火。
但从动图里,你也能看到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伸出街道半米的招牌,会不会被台风吹掉;
比如,街角的招牌年久失修,突然掉落了,怎么办;
比如,那副铁架子是不是承受得了招牌材料的重量。
再考虑香港那么大的人流量,和已经出现的意外事故,任何人是没法打包票说没问题的。
2008年,湾仔道180斤的招牌砸下来,招牌里的A字直插妇女头顶,她不治身亡。
2017年,元朗一块4米招牌砸下来,砸伤一位路人。
同年,元朗两块共550斤重的横幅砸下来,砸伤2名路人。
同年,油麻地一块270斤的招牌掉落,砸伤3个路人。
到了去年,伤人事件还在发生。
2022年,尖沙嘴一块招牌,在4米高的地方掉落,砸到了路人。
今年依然无法避免此类意外。
岛东区的灯箱甩脱,令路人锁骨受伤。
看着好像15年里案例总量不多,似乎没啥可怕的。印象背后的真实数据带来不小的隐忧
2014年香港给出过一组数据,当时香港有12万块招牌,其中大部分是违例招牌,大多没什么潜在危险。
问题的关键是,申请保留并能获准的,只占0.06%。注意了,不是6%,而是0.06%。
这说明绝大多数招牌存在安全风险,且很难通过保留审核。
这时候很多人会说,我看着很美观,也不大可能马上掉落吧。

那难道我们要等掉落了,才再想拆除隐患这事吗?
反正当地居民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反映了。
2018年光是油尖旺地区就接报61起招牌危险事例。
香港人干脆把这些带着美学滤镜的霓虹灯归类到了:
都市炸弹。
毕竟自己的命,还是要自己看重。
除了不可忽略的安全风险外,整治力度欠缺一直被吐槽。
记者2015年去回访,得出一个招牌整治行动“虎头蛇尾”的结论。
他们看到了很多招牌出现裂缝,在半空悬晃。
他们去采访2008年砸死人事件附近的一位店主,店主吐槽:
“新界有些地区,一些不做生意的店铺,招牌空置着,所以你说有没有改善,有,但好轻微。”
上面的回访和吐槽有多真实不得而知,但一个逻辑共识无法忽视。
因为按规定,要么改装到符合规定,这很难,而且很费钱,动辄百万。要么就拆除,这要便宜不少,只要几万元。
要是不拆除的话,发生事故的店铺店主还要被监禁,以及罚款20万。
这么一对比就能知道,多数店主是宁愿执行清拆令的。
总的来看,居民和商家是欢迎拆除违例霓虹灯的。

当然,香港拆除霓虹灯舆论事件中,大多数网友表达的是惋惜之情。
夜幕降临,这座城市的繁华,被灯红酒绿点缀出来。
‍‍‍‍
这些璀璨时刻也在香港电影的推波助澜下,为人知晓。
杜琪峰电影里,大D在被阿乐爆头前,我们可以目睹散发着金钱味道的尖沙咀夜景。
王家卫电影里,摄影师杜可风把香港的斑驳夜景与黎明的阴郁气质巧妙结合。
到了好莱坞,全球影人更是恨不得把这赛博朋克味道再点燃一把。
他们觉得招牌里缝合了多种元素,也足够接近生活的烟火气。
他们把这理解为中国的发展,而我们回过头来看,香港的繁华回忆确实浓缩于霓虹灯之中。
霓虹灯就这样成为了香港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既然如此在拆除方面值得重视,而不是随意为之。
只不过如何传承文化元素是个复杂问题。
说来说去,香港引进城管,拆除霓虹灯这事是起谣言。
稍加甄别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只是很多人不知为何停下那稍加思考的劲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简单点说,没必要去以讹传讹,没必要散布阴谋论。
而应该辩证看问题。
相比来说,不愿意思考,只顾泛滥情绪,就成了不怎么友好的互联网交流方式。
如果对方放弃了有效对话,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为什么不远离一点呢?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回复给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