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实不相瞒,我最近也迷上了在多邻国上打卡。截止今日,已经打到第四单元了。
但不得不说,它提供的最大价值,不是语言能力的提升。
而是一种“安心”。
学习,做题,打卡,太正反馈了。
凡是含有这几类元素的存在,我都很喜欢。MBTI是这样,多邻国是这样,考研考驾照都是这样。
一做题就进入某种心流,一打分就开始兴奋,这不就是我苦苦追寻的舒适圈吗?
不止如此,做题还能解决情绪问题。
觉得迷茫吗?打个卡吧,至千里先积跬步。
觉得焦虑吗?背单词吧,背下来就永远是你的了。
觉得失望吗?做套题吧,答案是几就是几,卷子不会背叛你。
我发现了,题库就是华夏大地的板蓝根,考级就是中国人的连花清瘟。
没有什么问题是做一套题解决不了的。
做题,真的包治百病。
中国人为什么爱做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做题能缓解焦虑。
@在也门钓鲑鱼 说自己的妹夫面临了中年危机,想要考研。结果一套卷子做下来,神清气爽,整个人倍儿有精神,像是被激发了小镇做题家的血脉。
这也不难理解。
因为做题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充满确定感的事情了。
有一个很老的段子是这样说的:
“友谊会走散,爱情会变淡,困难会让你痛苦,生活会使你屈服……只有数学不会,不会就是不会。”
看,这就是做题的确定性。
@皋月廿一111111 说自己周一上班很烦躁,结果背了半个小时单词,做了套高数题,立马整个人都好了。
朋友们,什么叫药到病除啊?这不就是吗。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你心烦意乱,你焦虑难安。
这时候,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ipad从包里拿出来立住,水杯放在一边,戴上耳机,然后开始刷题。
你听听,中国人做题不叫做题,叫刷题。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遍遍地做,大量地做,来回反复地做,刷刷的,太有安全感了。
在题目里,你不再有对生活的迷茫,你只想搞清楚为什么自己算出来的答案不在选项里。
在题目里,你不再担心碌碌无为,只感觉目标明确,自己在砥砺前行。
仔细想一下,和做题相关的,考个好大学,考公,考研,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是可以直接作为人生目标的。
注意,不是阶段目标,是人生目标。
@爱你么么哒蟹 说,备考就是中国人的 gap year
是啊,这种“明确知道美好的明天在朝我招手”的感觉,能抵消一切不安的情绪。
所以还等什么,如果你也迷茫,焦虑,失去了某种意义,现在就打开一堂行测入门或是考研 300 讲吧。
沉浸在刷题的世界里,忘却一切烦恼。
中国人还为什么爱做题?因为做题能提升信心。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在国外留学,托我从国内寄一本五三给他。
过了段时间我问他做得怎么样,正答率如何,结果他说根本没对过答案。
“只写,不对答案,我们这个年纪,五三就得这么用。”
后来才知道,他那段时间被英语授课折磨得不成样子,信心也很受挫。直到那本五三的到来,让他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大杀四方,才重新找回信心。
身边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一有空就上驾校宝典,开始刷科一的题目。
我问他说你不是考完驾照了吗,结果他说,考完了之后再做,心里才踏实,而且越做手越顺。
车开得多好他不敢说,但理论知识这块现在已经成竹在胸了。
和上学时相比,现在做题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随便做,做错也没关系。
成年之后,做题是没有副作用的多巴胺。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 MBTI?几百道题,还全是选择题,完全不用担心做错的后果。
而且 MBTI 测试下面的注意事项里还特意写明,“性格类型没有好坏,只有不同。”
生怕你有什么后顾之忧。
说到底,做题为什么能提升信心?
因为和生活本身相比,做题已经是很简单的事了。
而做一件简单的事,是很能提升信心的。
数学五三的第一章讲的是集合比大小,
科一有一道题问你车前面有人,你是让还是撞,
多邻国学英语第一道题,
问你 English 是什么意思。
题目难吗?不难。
但是打个卡,考个照,做套卷子,成就感立马就上来了。
更何况,我们还对做题这事儿极为熟悉。
数学题解不开,但是“解”字你会写吧?
英语作文不会写,从阅读理解里抄句子会吧?
政治大题看不懂,把背的都先写上可以吧?
你可以说你没有工作技巧,没有社交技巧,但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答题技巧。
而所有这些技巧,都只传达了一件事:
你总有办法能搞点分数的。
至于单词背了又忘,卷子做了又错怎么办?这个可以先不用管,有信心了就可以。
毕竟,我们这个年纪,题就得这么做。
中国人爱做题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事儿足够隆重。
几乎每个人在展望人生新阶段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学英语。
也几乎每个人在立明年的 flag 时,都有一条是考个证儿。
之前网上有一张梗图,说派大星其实有很多证。什么婚礼执照,钓鱼执照,麦田圈执照等等。
而底下排名第一的热评是:
“感觉派大星应该是中国的海星,怎么这么爱考证。”
考个证儿,报个班儿,学个英语,
堪称开启人生新阶段的三驾马车。
而它们的特点就是,足够隆重。
我们要理解一个事情:做规划,立 flag 时最怕的是什么?是不够正式,不够体面。
中国人真的很怕“不务正业”。
但是你想想,世界上还有比学习更义正言辞,理直气壮的事情吗?
咱妈听了都要夸一句,孩子终于长大了。
我身边有很多人,从拿到驾照那天起,就再也没碰过车。
也有人说自己的性格当不了老师,但背地里还是偷偷去考了教师资格证。
我问过他们,既然不喜欢也用不到,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去考。
他们的回答很统一:证书嘛,多几个总是好的。
我的同事@皮卡,几乎每年都会报一个绘画课,但目前为止一节课没上过。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课嘛,报了又没有坏处。”
这就是报课考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百利而无一害,这是绝不会出错的选择。
也只有这样的事情,才值得我们托付上自己的未来。
除此之外,做题这事儿的隆重性,还体现在它丰富的形式上。
微博网友@爱酱在大阪 分享了一个日常的瞬间,夜晚十一点,两个中国人,在日本的温泉旅馆里,正紧急地刷着多邻国连胜。
所谓连胜,就是看你连续学了多少天。
如果超过 12 点到了新的一天,你没打上卡,你的连胜就断了。
许多做题和背单词的软件都有类似的功能,打卡,pk,连胜,听起来就挺唬人。
打卡是什么意思?是持之以恒,自我监督。
pk 是什么意思?是舍我其谁,全力争胜。
连胜是什么意思?是不能间断,挑战自我的极限。
所以,当一个人说“我真的要开始努力了”的时候,最合适的选择,真的就是去做题和学习。
既有正当性,又有意义感,听着就让人觉得这个人要动真格的了。
而你看着手里的证书和手机里存着的连胜图片时,心中也不免会泛起涟漪。
报的课是投名状,打的卡是军功章。
我目前对 2024 年的规划也大致如此:
学学英语,报个课,顺便再找个时间,把我已经过期的驾照给补考了去。
中国人爱做题,有的时候没有原因。
当做题这件事足够深入骨髓之后,你就会发现,爱做题其实不需要原因。
你想做题,是因为题就在那。
微博网友@他所黄昏 说自己在白天的时候咔咔做题,导致下班之后没心情做了。
白天为啥咔咔做题呢?因为有点无聊
再比如,这是一张平平无奇的梗图:
它的本意可能是想说,一个人是很难真的抵达另一个人的心的。
但是这都不重要了,因为下面那颗心出来的时候,没人能忍得住不用眼睛盯着它,然后开始走迷宫
这有什么原因吗?没有,没有原因。
我就是见不得有题在我面前,而不去做它。
有一段时间,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一些贴子,标题是“现在的小学数学题,你还会做吗?”
我承认我当时有点不服气,但是做着做着发现,确实有点上瘾。
作为一个新媒体工作者,惭愧地说,我很久没有动笔写过字了。但是为了那道题,我翻箱倒柜找出了纸和笔,开始打草稿画图。
想得起来的那点数学定理全都用上了。
后来,平台看我逗留挺久,开始疯狂给我推小学生数学题。
然后我就开始疯狂地做题。
做题能够成为打发无聊的方式,契机有很多。
首先,它有挑逗性。
当一道题目出现在信息流里时,外国人可能还会觉得我做不来,我才不要看这个。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道题传递的信息是: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别让我瞧不起你。”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有不做的道理了。
其次,做题真的很适合消耗时间。
做题的时候时间流速会加快,而当做题成为我们的舒适区之后,这个流速还会更快。
经常是这一道题做着做着,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说真的,爱做题不是我们的主动技能,而是被动技能。
它是一种习惯,一种不需要条件就会触发的东西。
没做完的题就像碗里剩的饭,是不可以的。
看到横线就想填,看到括号就想选。
客观题就是我们的膝跳反应,
主观题则是我们的脱敏疗程。
没人能回避这种烙印。
总之,做题本身是不是无聊的事,我不知道。
但无聊的时光里,不能没有做题。

写在最后:

但不管怎么说,“做题包治百病”这事,本身还挺让人唏嘘的。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条微博,@诨名唤作巴布尔 说他学游泳的时候,逼着自己的教练给自己打分。教练不打,他非要打。
还跟教练说,你不给我打,我也会给自己打的。
我们好像真的对这一套体系,会更得心应手一点。
打个分排个名,心里就踏实很多。
做个题学个习,人生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十几年做题生涯带来的巨大惯性,仍然在扯动着我们前行,以一种正义的,不容置疑的姿态。
也是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做题里寻找安全感,寻找确定性,寻找自己的舒适区时,才偶尔会发现一些标准答案的漏洞。
比如:
也许做题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它是症状本身。
撰稿:许无
 晚祷时刻:

小时候做题是为了以后的无限可能,
长大后做题却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