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响乐团2023/24年音乐季
特别制作
Special Production
贾达群《大型交响协奏套曲-梨园》
Jia Daqun’s Symphonic Concerto Cycle  Impressions of “Liyuan” the Chinese Opera
演出时间:
2023年11月8日(周三) 20:00
演出地点: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歌剧厅
演出票价:
199元
*适用所有优惠券,可与任意折扣叠加,限微信购票使用
*本场演出未设置公益票
购票二维码:
Programme
演出曲目
贾达群《大型交响协奏套曲-梨园》
Jia Daqun’s Symphonic Concerto Cycle - Impressions of “Liyuan” the Chinese Opera
1.《序曲·梨园鼓韵,为独奏中国打击乐、川剧锣鼓与大型交响乐团》
Prelude - Charms of Gong & Drum Text from the Sichuan Opera, for Solo Chinese percussion with Gong & Drum of Sichuan Local Opera and Symphony Orchestra
2.《随想曲·梨园竹调,为独奏竹笛与大型交响乐团》
Capriccio - Melodies of Bamboo from the Kun Opera, for Solo Chinese bamboo Flute and Symphony Orchestra
3.《即兴曲·梨园弦诗,为独奏二胡、京剧三大件与大型交响乐团》
Impromptu - Poem of String Instrument from the Beijing Opera, for Solo Chinese Er-hu with Three Instruments of Beijing Opera and Symphony Orchestra
4.《狂想曲·梨园腔魂,为独奏唢呐与大型交响乐团》
Rhapsody - Spirit of the Tunes from Qin Opera, for Solo Chinese Suona and Symphony Orchestra
*曲目以现场为准, 曲目时长约70分钟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Duration: 70min
指挥:林大叶
Conductor:Lin Daye
打击乐:张佳婧
Percussion: Zhang Jiajing
笛子:王俊侃
Dizi: Wang Junkan
二胡:陆轶文
Erhu: Lu Yiwen
唢呐:刘雯雯
Suona: Liu Wenwen
#作 曲 家 简 介
贾达群
JIA Daqun
上海音乐学院二级教授,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音乐分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音乐与舞蹈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学术委员,《音乐研究》《音乐艺术》《音乐探索》等学术期刊编委,上海音乐出版社签约作者。
创作了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弦乐四重奏》1991年获日本“第十二届IRI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大奖,《蜀韵》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龙凤图腾》《两乐章交响曲》《巴蜀随想》等在国家和省部级作曲比赛中获奖。重要的委约创作包括:《无词歌》(日本文化厅),《响趣》(法国巴黎音乐城),《漠墨图》I-II(美国马友友丝路乐团),《融I》(荷兰Atlas室内乐团),《融II》(日本现代音乐协会),《融III》(爱尔兰国家文旅部),《水墨画意三则》(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美国朱莉亚新室内乐团),《梦蝶》(台湾当代传奇剧场),《云起》(新西兰国家艺术基金),《钢琴前奏曲三首》(日本SONY唱片),《蝶恋传奇》(国家艺术基金、上海交响乐团),《梨园》(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上海民族乐团),《逐浪心潮》(上海交响乐团)等。出版个人音乐作品专辑唱片和视频光盘7张(Naxos,2015,2016,2017,SMPH&SLAV,2019,2020),出版各类音乐作品乐谱20余部。主要创作有:大型交响乐作品4部、室内交响曲2部、协奏曲7部、民族器乐协奏曲4部、歌剧1部、舞剧2部、声乐套曲1部、弦乐四重奏4部、打击乐作品5部、各种室内乐14部等。
撰写有数十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研究论文与著述。论文《结构对位》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结构分析学导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银奖(2011)、专著《结构诗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专著《作曲与分析》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一等奖(2018)和教育部第八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出版有关音乐理论和分析的学术专著两部:《结构诗学》(2009)和《作曲与分析》(2016)。
其它相关奖项还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6),美国亚洲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创作研究奖(2005),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07),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2010),上海市育才奖(2014)等。完成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两项(《结构分析对我国新世纪音乐创作的核心价值》(2007)、《音乐的观念及其形式化程序》(2015)),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项(《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2015)),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音乐创作一项(《交响舞乐•蝶恋传奇》(2017-18)),以及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一项(室内乐《秋兴八首·男中音与钢琴》(2020))。作为课题首席专家,新近获得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作曲理论体系研究》(2021-2025)。
贾达群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五、六届成员(2003-2015),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2015),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2001-2014),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办主任(2008-2014),浙江音乐学院(筹)副院长(2014.10-2016.03)。
#曲 目 介 绍
贾达群:交响协奏套曲《梨园》
“协奏套曲”是贾达群创立的一种大型作品体裁,其定义为:一、套曲中包含数首为不同独奏乐器而作的协奏类乐曲;二、套曲中的数首协奏类作品具有统一的音乐主旨;三、套曲内每一首协奏类乐曲既可单独演奏,也可集合演奏;作为一个大型的集合作品,其作品总体结构应符合传统曲式中奏鸣套曲曲式的基本规范。
交响协奏套曲《梨园》是根据作者“大型民族器乐协奏套曲《梨园》”(2018-2019)改写而成,历时两年。原作作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之作,由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并获得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的资助,也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年度重点出版项目。
交响协奏套曲《梨园》包含四部协奏类乐曲,分别冠之以“序曲”“随想曲”“即兴曲”和“狂想曲”。分别采用中国传统戏曲中川剧、昆曲、京剧与秦腔的音乐素材予以重构、再造,其形式为独奏打击乐器加上川剧锣鼓打击乐组合、独奏竹笛、独奏二胡加上京剧三大件组合以及唢呐与大型交响乐团。
套曲中的四部乐曲名称及形式如下:
1.《序曲·梨园鼓韵,为独奏中国打击乐、川剧锣鼓与大型交响乐团》,演奏时长约11分钟。
2.《随想曲·梨园竹调,为独奏竹笛与大型交响乐团》,演奏时长约19分钟。
3.《即兴曲·梨园弦诗,为独奏二胡、京剧三大件与大型交响乐团》,演奏时长约17分钟。
4.《狂想曲·梨园腔魂,为独奏唢呐与大型交响乐团》,演奏时长约23分钟。
作品总时长为70分钟。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之魂的戏曲艺术中获取当代传承的创作灵感,在架构作品结构时采用古老昆曲艺术的曲牌体程式化手法,套曲的结构原则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创作特色,四部乐曲的名称生动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在标题中圆点前半部分呈现的是国际化语境下的普适性,在标题中圆点的后半部分则彰显了浓郁的中国梨园传统特色。运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素材来进行当代的音乐创作,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艺术特色,又有利于让中国当代的音乐创作在世界乐坛上留下独特的印记。这便是作者创作《梨园》的初心。
独奏声部的写法既凸显了传统戏曲的腔韵和节奏特征,又极具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表达方式,以此将传统和现代进行了个性化的融合。
作品的乐队写作部分,吸取并融合了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风格韵味和音响特征,希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西方管弦乐队发出鲜明而浓郁的中国管弦之声。
#演 出 阵 容
指挥 林大叶
林大叶,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特邀指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主任,深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级创新团队“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骨干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及上海青年联合会委员。此外,还分别荣获2020年和2022年贺绿汀艺术成果奖、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表演艺术家及2012年第六届乔治·索尔第国际指挥大赛冠军。
林大叶出生于1980年,先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教育家徐新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张国勇教授、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教授,并获德国最高演奏家文凭。
2009年,林大叶在杭州爱乐乐团担任驻团指挥。2010年至2015年,受聘为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期间,多次与广州交响乐团进行国内外巡演。2012年,荣获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第六届乔治·索尔第爵士国际指挥大赛冠军,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同年,获得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授予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突出贡献奖”。
2015年9月回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现任作曲指挥系副主任。
2016年5月,林大叶正式担任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至今每年率深圳交响乐团进行国内外交流演出,出访了德国、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纳音乐节、罗马尼亚国际广播音乐节、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音乐节、梅拉诺音乐节、多尼采蒂音乐节、卡斯泰洛城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此外,林大叶经常受邀指挥诸多国内外知名乐团,广受欢迎。
打击乐 张佳婧
张佳婧,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硕士研究生。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首席。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少儿艺术团打击乐艺术指导。师从罗天琪副教授学习中国打击乐,先后师从高华副教授、王玉燕博士、杨茹文教授学习西洋打击乐。
连续两届(第六届、第七届)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华奖” 打击乐专业青年组金奖。第二届IPEA 国际打击乐比赛中国打击乐演奏家组第一名。CCT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非传统组合第一名。第五届加拿大落基山国际音乐比赛世界打击乐演奏家组第一名;马林巴演奏家组第二名。首届新加坡国际打击乐大赛 中国打击乐第一 名;马林巴第一名。2022年美国亚特兰大国际青年音乐比赛世界打击乐学院组特等奖。第二届瑞士(卢加诺)国际音乐比赛打击乐演奏家组一等奖。
获得“傅成贤纪念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入选上海音乐学院“登峰计划”人才培养项目。
多次访问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全国各地交流演出。
笛子 王俊侃
王俊侃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专业教师,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上海市教委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科室负责人,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音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玉屏箫笛乐团副总监。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导唐俊乔教授及著名洞箫演奏家教育家戴树红副教授。
王俊侃是文化部“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中国权威竹笛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多年来他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央视音乐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录制个人独奏、重奏节目。
2015年王俊侃受邀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院校成功举办其个人全国巡演笛箫专场音乐会,获得好评。他曾先后在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宁剧院、上海图书馆、宁夏大学等举办中国民族吹管乐专场讲座;受邀担任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竹笛邀请赛等赛事评委;培养学生多次在文化部文华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竹笛邀请赛、北京全国竹笛邀请赛等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王俊侃的演奏为苍劲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灵魂。”——音乐周报乐评。
二胡 陆轶文
陆轶文,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二胡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与文华奖的双金奖获得者。自幼随王向阳老师启蒙习琴,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直至上音硕士毕业,先后师从刘捷、陈春园教授以及二胡大师闵惠芬。
作为二胡艺术领域极具演奏实力的青年领军人物之一,曾入选“2016-2017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和“上海青年文艺家”计划。近年来,陆轶文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频繁与国内外一线乐团、室内乐团体和独奏家合作,演出足迹遍布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她是首位与纽约爱乐乐团演绎大型协奏曲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她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的演奏视频在Instagram和抖音上收获数以百万计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打破了乐团社交媒体的点击记录。
她的演奏技艺精湛、音乐表现自然流畅,舞台感染力强,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且擅于驾驭不同题材与体裁的作品。在其弓弦之间不仅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技法与情愫传递,更能听到包括她自己创作与改编的许多当代二胡新作,品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018年起,受邀担任世界顶级琴弦品牌Thomastik-Infeld以及世界顶级琴盒品牌Bam的全球二胡产品形象代言人。
唢呐 刘雯雯
青年唢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教师、中国首位唢呐博士生。
“90后”的刘雯雯是当今活跃于国内外乐坛最优秀、最年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之一,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涌现出的顶尖青年演奏家,师从于著名唢呐大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教授。
近年来,她受邀赴悉尼歌剧院和墨尔本艺术中心作为谭盾指挥的新年交响音乐会特邀独奏家与悉尼交响乐团和墨尔本交响乐团合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CCTV央视新闻全程跟踪报道; 同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参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演奏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的唢呐协奏曲; 2018年跟随深圳交响乐团赴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新春交响音乐会,也是整场音乐会唯一一个担任独奏的演奏家,获得驻美大使和华盛顿市长的热烈好评;
2019年跟随由余隆先生担任艺术总监的广州交响乐团欧洲巡演,担任特邀独奏嘉宾,其中有瑞士米格罗艺术节、以及由中国驻欧盟使团主办的第五届中欧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等。
10月在开封举办的著名作曲家关峡作品音乐会中担任独奏,并现场全球直播,直播观众近4000万。11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的开幕音乐会中作为特邀演奏家与圣彼得堡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唢呐经典作品,也是整场开幕音乐会唯一的独奏家,演出结束后受到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好评。2020年初,受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邀请,与国际著名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大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合作唢呐独奏作品。
2021年开启“雯唢为闻”刘雯雯唢呐专场音乐会全国巡演。
合作过的指挥家先后有夏飞云、谭盾、叶聪、汤沐海、邵恩、王甫建、张艺、张亮、林大叶、刘沙、张列、王永吉等。
曾和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苏州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圣彼得堡国家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法国尼斯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合作演出。
深圳交响乐团
深圳交响乐团成立于1982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40年的不懈追求,深圳交响乐团成为国内外业界的一支劲旅,跨越海内外,让深圳的声音在国际大舞台上频频传播,赢得同行们的尊重。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他们被公认为中国优秀职业交响乐团之一,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深圳交响乐团现任艺术委员会主席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小提琴家聂冰。他的专家治团思维,仁德加科学管理模式,尽显人文情怀,赢得乐团上下拥戴;音乐总监是杰出青年指挥家林大叶,他将德奥古典情怀深植乐团,并不断砌筑高度;著名指挥家余隆担任艺术顾问,德国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爱华德为荣誉音乐总监,著名音乐家谭盾为荣誉首席指挥。这是一支被人羡慕的最佳组合,一个雍容豪华的古典精英阵容。
“追求一流,服务大众,立于时代潮头,演出、创作双轮驱动”是乐团艺术建设的坚定理念。为此,乐团将改革不止,创新不已,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断奏出深圳(中国)的“好声音”,为弘扬华夏文明、传播时代先进文化、为深圳鼎力打造的文化建设以及宏伟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近期演出推荐
RECOMMENDATION
湾 区 艺 术 领 跑 者
 · 深 圳 滨 海 艺 术 中 心 · 
BAY OPERA OF SHENZHEN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涵盖歌剧、音乐剧、舞蹈、戏剧、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亲子剧等众多艺术品类,致力于打造湾区艺术风向标及深圳西部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
官方网站:
http://www.szbo.com.cn/
咨询热线:
0755-23305639(10:00-18:00)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宝兴路欢乐港湾16号滨海艺术中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