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的撑腰,后果有多严重?

来源:博雅人文
导读
40多年前,一个在街头卖瓜子的人,居然惊动了邓小平。他叫年广久,曾有“中国第一商贩”之称,在改革开放初期,其命运甚至一度被视为“个体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
从年轻时起,年广久就在安徽芜湖街头靠做小生意谋生。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经营头脑,敢想敢干。
▲位于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总店
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大,1976年,当芜湖市民在弄堂里嗑着瓜子说玩笑话时,他已经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然而,发家致富却给年广久带来了大麻烦。当时,有人质疑:“社会主义还能准许出现‘百万富翁’?年广久算不算‘私人资本家’?”
2
1980年,一份关于“傻子瓜子”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了邓小平手中。邓小平当时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对一些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他的态度是“放一放”“看一看”。
然而,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20世纪80年代初,年广久的雇工达到100多名,人们又围绕“‘傻子瓜子’是不是在剥削”的问题争论起来。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再次给年广久“撑腰”:“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2年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1992年,改革开放迎来又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再次提到了“傻子瓜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邓小平几次为一位卖瓜子的个体商贩“撑腰”,成了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这组了不起的数字背后,映照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大门的壮阔历程,也映照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广告:
阅读原文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