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2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昆明丑小鸭中学、云南育才教育集团承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昆明举行。本次论坛聚焦青少年抑郁症问题,邀请国内著名教育家、校长、一线教师、心理学家、临床医生等各界人士,围绕青少年抑郁症问题进行多方互动交流,深入探求病理,分享解决方案,为有效解决青少年抑郁症问题贡献力量。
1.
21日上午
致辞
云南省原常委政协昆明市原副主席,昆明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叶菊致辞,欢迎全国各地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老师、医生、教育机构、社区工作各行各业的人员。期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帮助身边抑郁的孩子走出抑郁,走出阴霾,走进希望,走进成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作为论坛主席欢迎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员。李主席介绍了教育三十人论坛组织以及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期待更多参与者进行分享,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青少年心理安全问题。
刘长铭:教育首先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当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大的困境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破解?
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理事长刘长铭从学校的角度来谈论抑郁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做自己特别不愿意做的事情。实际上,学习是人的本能,学生天生爱学习,天生会学习——这是我们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他希望老师们让课堂充满笑声,因为每一次开怀大笑,就会分泌抵御抑郁的物质。“改变观念,勇敢行动”是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李新影: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中科院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新影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来谈论青少年抑郁、焦虑、抽烟、网瘾等问题,分享研究青少年积极心理学意义。
她认为,父母的高期待会让孩子增加压力,导致孩子焦虑,高期望和孩子的成绩呈负相关,父母期待越高,孩子的成绩越低。面对社会的压力,父母应该主动隔绝,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孙时进:天使、天赋、天职——构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天堂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老师就家长和教师如何做才能隔绝抑郁症谈到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培养自信、理性、平和的学生,先减掉那些工具性的教育,知识性的教育,增加快乐幸福的因素。“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公平、公正的环境,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是每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的人应该肩负的责任。
王旭明:将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落实落细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老师说,将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做细,是现实社会和教育生活之需。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教育生活,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幸事件,我们社会和教育太需要心理健康了。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个短的历史。正视现实,更加需要我们在用心理科学指导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时,将“计划”做实做细,始终坚持科学精神统领。
杨东平:把“减负”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老师谈到,落实减负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要以人为本,因为幸福比成功更重要;要善待儿童,使儿童免于恐惧,保障儿童睡眠休息;学校要培养勤劳善良、有正义感,能够自食其力并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业精神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会迅速过时的考试机器,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
圆桌会议
在各专家精彩纷呈的讲座之后,刘长铭,李新影,孙时进,王旭明围绕青少年抑郁进行圆桌会议,并和现场关心青少年的观众现场对话。
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衷,心理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需要继续认真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去理解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希望我们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暖阳。
2
21日下午
詹大年:问题是一种生命的方式,教育者应该有信仰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被称为“问题孩子他爹”,他说,学生不是因为玩手机而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学习不好才玩手机。学习不好是因为关系不好,关系不好是因为情境不对。
如何建构关系,詹大年校长强调了四句金句:学生是关系的主体,帮助比“转化”更重要,共情比“感化”更重要,构建比“改变”更重要。
郭文红:被看见才能被疗愈
南京芳草街小学的郭文红老师有着丰富的“问题学生”转化经验。她认为,学生的问题在学校出现,但根源在家庭,学校教育是纠正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身为一名普通教师,到底能做什么呢?郭老师提出两个策略:一是寻找孩子问题背后的根源;二是了解儿童,做孩子沙漠里的指南针。
陈瑜:请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
“少年大不同”创始人陈瑜称,她在大量访谈后的感受是大多数成年人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
现在孩子们面对各种学习压力:学习时长、重复刷题、竞争压力、负向反馈、管理严苛 等,这些压力导致学生厌学更早,休学更长,复学更难。孩子希望被当作人来对待,我们应该看懂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自带粮草和地图;我们要为孩子全面托底,因为孩子不怕辛苦,他们怕痛苦。
范丽荣:找回孩子们心中的晴天
范丽荣老师是资深精神主治医生,在丑小鸭中学连续担任12年的志愿者,她认为,抑郁如果能早介入,好治疗,能做到雁过无痕,但是如果做不到,就会变得迁延不愈。她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生建议要早发现,早干预,系统规范治疗,开展全病程管理。
她说,一定程度的轻微抑郁可以调整我们注意力的深度和宽度,帮助我们聚焦,所以不要把抑郁患者当成病毒。老师们可以帮孩子建立边界,让孩子知道他和这个世界是可以有边界的。别人怎么做怎么说,孩子可以不被影响。
冯恩洪:有差异的孩子,被无差别地教育
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认为,教育价值出现问题,后果之一就是成长的校园不再是乐园。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学校和老师要相信学生有差异,尊重差异,释放潜能,研究学生,适应学生,发展学生,最后就能享受学习。我们要从我做起,善待学生,善待差异,让每一个学校都是健康快乐的场所,让学校服务老百姓,中国抑郁症何愁不解。
圆桌会议
下午的圆桌会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第一、面对问题孩子,家长不面对不配合的时候怎么办?
第二、有哪些通道可以帮助问题孩子看到希望?
第三、老师处于心理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
专家认为,首先,要分析出并评估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受伤害的程度,然后制定切合孩子实际的解决帮助方案,保护孩子的情绪,感同孩子的心理。其次,面对问题孩子,我们没有径直的通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而研究问题孩子永远是一个“逗号”。最后,专家们给出建议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职业幸福感的人  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修炼自己 。不要去背自己背不了的担子,建立好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 ,这样在三维一体的关系中找到最舒适的关系,构建教育良好的生态。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郭跨存在现场分享了学校的“五会1000分修炼”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活动的展示。这个模式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会做人、会学习、会生存、会关心、会创新”这五大方面进行修炼,通过21个A级指标,159个c级指标,670个D级指标提出共计1000分量化考核标准来拟定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这对破解当前‘五育’评价缺失、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新范式。
3
22日上午
陈默:冲突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心理怎么会不安全呢?”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老师以一个问句开场,引出话题的核心:是因为有冲突。以前的学生是工具化的培养,以考试和求职为主要目的;如今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积极探索,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冲突的出现。
如:以“集体中表现和集体的适应为主的”集体主义与和“以电子产品为主、独处、与虚拟世界统一”的个体化之间的冲突;以“集爱一身、自尊感高”的平等人格与“受上代控制、权威模式”长大的传统秩序之间的冲突;以“善良、爱同类”的互爱需要与“宣扬竞争、比赛型读书”的竞争环境之间的冲突;以“生命意义和宇宙观为主”的意义寻求和以“个人利益、目标资源”为主的资源抢夺之间的冲突;以“宽敞环境和高关注度”为主的少子家庭与“人数众多、低关注度”为主的大班教室之间的冲突。
陈江:爱是关系的表达,是充满生命的逆熵运动
艺术家、建筑和室内设计师陈江的分享让论坛有了跨界的视角,他以幽默、颇有北京风味的自述开场,分享他的主题演讲《你不是一座孤岛》。
在陈老师看来,人不是孤岛,因为身份与自我认知是在关系中逐渐形成的。抑郁症是心理的问题,可我们大多时候却总是去解决大脑的问题。
陈老师从人的三重属性:动物性—利己,社会性—被动利他,再到灵性—主动利他进行阐述,引出“利欲”和“熵”的概念。而当一切的私欲崩塌,唯有爱是唯一的关系。那什么是教育呢?教育一词与走出自我紧密相关,即走出错误的自我认知,走出错误的关系。
陈老师列举巴别塔和活石的概念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而不是抢到那个公认为最好的位置。
张皓:与世界建立起最亲密的联系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皓老师从一个调查引入今天的演讲——青少年存在“四无现象”:学习无兴趣、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无与现实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对生命无兴趣。触目惊心的资料让我们警醒:生命的本质是关系。
当下的青少年为什么这么脆弱呢?张老师认为,正是由于他们跟这个社会的联络太少了。以劳动教育为例,当代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考试,减掉了他们的家务,减掉了他们照顾老人,减去了他们与世界的大部分联系。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喜欢做家务的人未来一定是“三低一高”,即就业率高、自杀率低、离婚率低、犯罪率低,由此可见,劳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总说奋斗是为了自己,在厘清了父母让孩子努力学习的逻辑之后,张老师以《菜根谭》书中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为了挣钱而奋斗。只有准确、科学的定位,生命教育才能有效。
李镇西:我们要把怎样的“人”奉献给未来的中国?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老师从他早年研究的“宁晓燕之死”谈起,告诉我们美好的教育不能只规范行为,更应关注心灵。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李老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状况问题进行摸排,统计情况让人触目惊心。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和四十年前相比,他提出质疑:儿童们的作业负担是更轻了还是更重了?近视眼是更少了还是更多了?体质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睡眠时间是充足还是减少了?自杀率是更低了还是更高了?想象力是更丰富了还是更贫乏了?创造力是更强大了还是更枯竭了?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深深地叩问着教育者的心灵。我们到底要把怎样的“人”奉献给未来的中国呢?
李镇西老师的答案是:未来中国需要的人,是有高尚的人格、聪慧的大脑、卓越的创造能力和伟大的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前提是身体必须健康,心理必须强大。
针对调查反馈的问题,李老师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建议:从国家层面来看,要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为学生开辟多条人生通道,给学生一个心灵驿站,类似于丹麦的“青年学校,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自身的人生规划;从教师层面来看,我们要有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教师要“多搞活动多谈心”,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从家长层面来看,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接受孩子的平凡,别逼着孩子出类拔萃。
美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发生?李老师说,只有当人与人之间彼此生命相融、互相倾听对方的心跳感受对方的脉博时,美好的教育才可能真正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把健康善良智慧的公民奉献给未来的中国!
凝心聚力,为孩子护航: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昆明共识
最后,由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席李镇西老师宣读《中国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昆明宣言》。围绕青少年抑郁症防治问题,此次论坛经深入探讨后达成共识:重视学校专业队伍建设;正确看待生命成长问题;更新家长固有教育观念;采用客观公正心理测评;实现社会医疗心理统一;坚持多种方式对症治疗。
4
22日下午
厌学、上网成瘾、打架斗殴、抑郁……面对这样的孩子,普通中学的办法通常只有一个:劝退。丑小鸭中学接收的就是这样的孩子。
这些孩子普遍来自三高家庭,即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却是很多学校管不了,教不了的孩子。因此他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随时可以入学。丑小鸭中学没有寒暑假,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因此只有三个班。
怎样让这些被传统学校边缘化的孩子得到帮助呢,老师们走进丑小鸭中学,寻找答案。
学校占地面积不大,有着常规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深入了解却发现了它很多的不同之处。面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丑小鸭中学不得不用木质栅栏围起了教学楼走廊,用钢铁围栏封住了每一层,但孩子们的心灵却在这里被治愈,将来飞往更高更远的地方。
走进丑小鸭中学,同学们已经在各个地方等着老师们的到来,教室、心理室、寝室、操场上、音乐室、美术室……孩子们为老师们热情地介绍,自信、大方,充满活力!
通过聊天,我们知道,初来乍到的孩子们会经过军训和军事化管理,目的是让他们先能睡饱觉。詹大年校长说:其实人能够睡饱觉,情绪也会好很多,丑小鸭中学的孩子每天都能睡到九到十个小时。当然,这和他们的生活老师分不开,陪吃陪睡陪聊天,生活老师的床位就在孩子们的身边,时刻和孩子们在一起。军事训练还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除了站军姿,也会学擒拿,打格斗,提升自己的力量,不少孩子来到这里都长高了许多。
丑小鸭中学的角角落落都是学生的作品,他们参加活动的照片,几乎所有墙壁上都有孩子们的涂鸦。
孩子们在这里是比较自由的,他们可以去楼道里面弹钢琴,可以到楼梯下面小角落里读书,可以到操场上躺下晒太阳,可以在画室安静地绘画、可以参与每月一次的大活动——秋游、露营、艺术节、徒步、话剧……孩子们说,学校会给很多机会让他们找到存在感,这里的老师也很关心他们。丑小鸭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学校,他们来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来自全国很多地方,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感受,就是愿意在这里待下去,不想离开。因为被看见才是教育真正的模样。
这里的教室也很有特点,面积大,墙上没有黑板,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书写墙,孩子们可以用各种笔在上面写写画画。谁要是有什么新奇发现,直接找空白位置书写、绘画,书写墙上主题不一致却又格外和谐。课程设置跟普通学校不太一样,除了常规的学科课程,更多的是各种户外活动。
食堂乍一看就是个图书馆,到处都是书,亮堂而宽敞,只有零散摆放的小方桌和条凳跟食堂能对上号。其实不止食堂,这所学校每一处都能看到书。这些书,不用借也不用还,孩子们拿到哪里都可以。明信片上,有孩子写道:“风起了,草长了,我现在又精神了。”
“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没有关系,不可能有教育。”丑小鸭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就建立起了一种有力量的关系,他们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陪他们吃,陪他们睡,陪他们学,也陪他们玩,找一切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帮他们找到存在感和自信。一个小姑娘这样说:“姐姐对我们可好了,中秋节我们班有一些同学没有回家,姐姐也没有回家,留在学校陪着我们。”
詹大年校长说:我们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关系是教育的方法,也是教育的目标,关系改变了,教育也就改变了。在丑小鸭,没有坏学生,也没有差生,也没有不可爱的学生,只有没有被好好对待的学生。
丑小鸭中学的校园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镇西茶馆”,这是李镇西老师每次来到丑小鸭中学工作的地方,凭借着独特的魅力,有趣的灵魂,孩子们都喜欢来这里找李老师聊天。
是的,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关系。平等地对待,做孩子真心的朋友,倾听他们的故事,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美好的教育就此悄然发生。
本次论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学校教育问题和管理问题等方面的折射,也是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科学防治,共同回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共同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安全的黑洞,提升健康促进的能力,让他们尽情绽放幸福灿烂的笑容。
文稿 | 李镇西博士工作站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全新推出了《父母养育实操指南》线上课程。
经过2000+家庭数据调研,500+创新学校走访,400+专家教授指导,300+天产品精心打磨,我们对“具有幸福感的孩子”所需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科学拆解,更符合中国孩子的特质,也更便于我们家长实操。
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课程报名页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