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mars_black
晚美国CPI低于预期。
很多人预测:
美国这史诗一样的加息,可能要拐弯了。
今天全球股市一片红彤彤,我们癫A表现凑凑合合。烂得不像样的港股...表现反倒更强劲。
我最近泡美国理财论坛,发现美国人民今天格外开心
因为美股最近几个月一直挺萎靡。像指数一天涨2%的情况,已经很久没出现了。
“感觉像是梦一样”

洋韭菜们纷纷晒出了收益:
有人说自己1天就赚了8000美元;
有人说我今天赚到了3个月的资,好爽。
没买股票基金的美国人民也挺开心,纷纷表示——
通胀终于要停了么,我钱包快扛不住了。
自己都要加不起油、租不起房、去不起taco餐厅了,只能回家自己做饭。
因为“政府不想让我们花钱”

哈哈哈,什么鬼。
跟我们这边的网友一样爱吐槽。
日常看美国人民发的各种理财帖,有个很直观的感受。

加息加到现在——
房子方面的情感纠葛、烦恼越来越多。
一是房价涨了;二是房贷利率也飙升了。
从2020年的2.8%左右,涨到了现在的7%多,贷成本直线上
充满了金钱的狗血味
有个美国小伙就发了一个幽怨的贴子:
我想在女友房产证上加名,错了么?
这小伙跟女朋友交往七年了,去年看中了一套房子。
但当时他正失业,不好贷款,就以女朋友的资格贷了款。双方各付了一半首付然后平摊月供1300美元。
本来挺开心。
但现在小伙越琢磨越不是滋味。
他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因为房子在女友名下。自己花大钱装修,欠了一屁股债。
“万一分手了,钱收不回来咋办?”
小伙纠结了很久和女友摊牌说:
“这不公平,我出了一半钱,得在房产证上加名。”
女友说,你加名可以。但要以我们俩的名义重新贷款,然后再加名。
小伙挺不开心:“现在重新贷款,利率多高啊。”
女友说:“那就等利率降下来,再贷呗”
小伙不乐意了,觉得这是给他画饼:“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也太遥远了,夜长梦多...”
俩人僵这儿了

我一八卦,我就打不住。
再讲一个贴子。
中年失业,要卖掉一套房么?

贴主是40岁中年美国人,他2020年花15万美金,买了一套70m²的房子。
当时
利率2.8%
,一个月还700美元。

现在涨到了30万。
开心呀〜
买房之后,把妻子接过来了,还生了娃。今年又买了一套“老破大”,改善改善。
然后房贷利率变成了7%,个月要还2100美元。
正装修着呢,突然迎来了坏消息——

公司裁员了。
全家这一下没了收入。毕竟,妻子是全职妈妈。
他现在很纠结——
要不要把第一套小房子卖了呢?
卖了之后压力小很多,但也失去了一份未来的房租收入再说了,原来2.8%的房贷利率太珍贵了,舍不得。
如果卖自己的大房子,又觉得自己装修已经花了好几万,这不打水漂了么。
而且房价如果还能继续涨,不就亏了。
问大伙该怎么办。
网友们就七嘴八舌给意见。


你看,这就是美国人的真实烦恼和幸福。
也被高通胀、高房贷困扰着。
前几年放水时房价飙涨,工资上调,美国家庭更富有了;
但现在刚需想买房换房,成本也直线飙升了。
有一个报道说:
2021年12月,美国人买一套30年房贷的房子,平均月供为1400美元,2022年12月平均月供是2045美元,增幅达到46%”
现在家庭收入需要达到六位数,才能负担得起月供。
哦哟,听起来好吓人
除了房子,美国人民的理财纠结还有但不限于:
1)到底是买5%收益的国债/存款,还是买股票基金呢?
2)是提前还房贷,还是把钱放到401k退休金账户里,买基金买股票呢?
3)是应该买分红ETF、成长股ETF、还是全市场ETF,还是标普500呢?
等等吧。

回报都挺高,难以抉择啊
这就是美国人民的水深火热了...
但美国人的理财策略,倒是很简洁。
就像他们理财书里写的:
少花钱、少负债、有钱就买ETF基金,下跌时保持一颗扛造的心。
然后坐等慢慢变富。
哎,如此地蠢萌和快乐,可如此偏偏还很奏效。
ps.
我隐隐中在期待不久将来的一件事:
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内货币宽松的话——
内外共振,迎来一个丰水期。
那会是市场的蜜月期。只是,我们很难确定这会在啥时发生。
我最近在聊宽基时,聊创业+科创挺多。
拿科创来讲:
一是,它已经深度调整两三年;二是,科创是对放水敏感的板块。
明天有一个科创100ETF华夏(588800)上市,它是目前首募规模最大的跟踪科创100指数的ETF。流动性会不错,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
科创100和科创50,会有所区别:
科创50是科创板里最大的50个公司;科创100呢,是第51名-150名的100个公司。
也就是说——
科创50偏巨头一点。主要集中在芯片、半导体行业,中芯国际、金山、寒武纪等等...
而科创100的公司偏中小一些。风格更均衡一些,医药、信息技术工业都会沾沾。
科创100的涨跌弹性,很可能比科创50更大些。
它丰富了科创品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灵活做做挑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