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谷雨星球(微信ID:guyujihua2021
作者:马里奥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这两天我们很气愤,因为竞赛圈又出现了泄题和作弊……
这次出问题的是全球最知名的竞赛之一、几乎人人都在参加、被称为「刚需」的美国数学竞赛AMC,波及人数超过15万人。
可想而知,有多少孩子的努力付之一炬。
日前,主办方MAA官网证实了泄题一事,并且要求过了拿奖分数线的学生重新报考下周的考试,以此检验真实水平。
■主办方表示已经确定了泄露源头。该特定考点已被取消本次竞赛周期的资格,并禁止今后参加 AMC。
竞赛泄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从去年的AMIE到前几年的物理碗,再到层出不穷的托福、SAT包过、买答案等等,每次都在挑战着大家的神经。
前几年,泰国拍过一部电影《天才枪手》,改编自亚洲最大考场作弊案的真实案件,讲述了亚洲最一群学生利用时间差出国考SAT,再泄题回泰国,大规模卖答案作弊,最终前程尽毁的故事。
任何戏剧都来自现实,现实也比真实更加魔幻。
电影结束了,只要有超出预期的升学欲望,同样的事情就会一再重演。
到底这次泄题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又要如何应对?更重要的是,这些被炒得如此热门的竞赛,是非得跟风去打不可吗?
01
竞赛作弊
这次AMC泄题最早出现在美国。
跟以往比,被爆出来的时间更早,足足提前了一个星期。甚至中国组委会还没拿到题,美国那边就出现了真题。
AMC考试分为A卷和B卷,这次泄题的是昨天11月9日开考的A卷,至少大规模扩散到至少10%的考生。
11月4号时,美国大型竞赛社区Discord上出现了一条题为「AMC10/12 最佳猜测信」的帖子写道:
「Evan Chang向之前有疑问的人确认过,这就是2023年AMC 12A的考题。他说他认识两个人,并询问了监考人员,他们确认是真题。」 
当时浏览数据显示,美国已经有2000多人看过。
消息随即迅速传开,当天国内社交媒体上就有大量机构号开始售卖AMC12的A套真题和答案。
AMC考的都是选择题,答案非常好背。
据悉,一套题仅售2000人民币。
真题泄露的第二天,有考生提交了请愿书,要求更换考题,或者采取严厉措施:「根据 MAA 概述的对作弊的零容忍政策我们敦促董事会立即对此事展开彻底调查。
距离 AMC 10/12 A 考试只剩下三天时间,我们强烈建议向所有注册地点分发修订后的考试材料,并采取严格措施,避免后续 AMC 10/12 B 考试出现任何违规行为。」
事件大规模扩散后,全球共计有几千人在请愿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就在考试当天,A套题并没有换,依然是泄露出去的那一套。
有网友参加了当天的考试,发现题目和泄露出去的一模一样,并没有像官方承诺的修改题目。
据说,提前得到真题的考生有人一阵狂欢,导致上午考试完统计出来40多个满分,而top1%的分数高达135分。
要知道,去年AMC 12A的honor分数也就是106.5,可想而知135分有多么离谱。
根据网上的爆料,已经有人扬言要泄露11月16日即将开考的B套题目,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大波的「求真题」。
更令人悲哀的是,据有些AMC辅导老师爆料,也正因为近几年频繁出现泄题,已经有孩子不好好做题,就等着考试前几天让家长去买真题来拿个高分。
目测这场闹剧还会有新的波澜。

02
全球最火爆的竞赛之一
这次风波闹得人尽皆知,跟AMC在国内的火爆有很大的关系,几乎所有读国际化学校的学生都会去参加。
除了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外,学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许多学校公号常会发学生们AMC满分的喜报,用以检测学生的学术水平。原因也很简单,目前国际化学校并没有统一学术标准,AMC弥补了这个空缺。
■来自AMC主办方MAA官网最新数据,2023年参加AMC的美国和国际学生人数。
同时,AMC的体系非常清晰。
从AMC开始一步步爬坡往上走,直到挑选出最优秀的6名学生,组成「梦之队」去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的代表队。
也就是每年刷屏的国际数学竞赛,中国队连续多年获奖,而美国队里也都是华裔,每年都会引起一阵讨论。所以,AMC相当于美国竞赛体系的第一级阶梯。
不过即便是第一级,也是相当有难度的,需要3个级别的爬升,几乎都是选择题:
  • AMC 8:适用于14.5岁以下和8年级以下的学生,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25分。
  • AMC 10:适用于17.5岁以下和10年级以下的学生,考试时间75分钟,难度逐步加深,满分150分。
  • AMC 12:适用于19.5岁和12年级以下的学生,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50分。
以AMC8为例,题目主要分为4个模块:代数、几何、数论、组合。考虑到很多孩子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学习。
如果在AMC10或12比赛中成绩优异,就可以进阶一级,被邀请参加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同理一步步进阶,从AIME中到美国青少年数学奥林匹克 (USAJMO) ,再到美国数学奥林匹克(USAMO)。
最后,通过选拔,决战IMO。
所以,美国数学竞赛的体系就像漏斗一样,
从最基础的AMC8开始,一步步筛选出最具实力和天赋的凤毛麟角。
■2022年美国IMO拿奖的学生也基本是华裔。
晋级的过程是残酷的。
从AMC10 A卷晋级AIME的比例并不高,不过在在2020年至2021年秋季的考试中,晋级率却出现了较大的上涨,达到了历年最高。
数据显示,从 AMC12 B卷晋级进入AIME的比例最高,达到 18.85%。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球每年都有超过60所学校的30万名学生角逐AMC——大家都想踩上通往学术顶级殿堂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晋级比例的提高,也让AMC10/12的含金量日益降低,成为了人手必备的一场考试,几乎失去了稀缺的选拔性。

另一方面,机考也让高分含金量掺了水。
AMC的考试在国内只能线上考,考生准备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电脑需要开启摄像头,并且用于在线考试,手机用于第二视角监控。
但是一搜社交网络,很多人在分享如何作弊,且屡试不爽。
今年的AMC考试新增了一个「霸屏」功能来阻止作弊。
但从史上最大规模的泄题,以及背后的狂欢来看,恐怕任重而道远。
03
竞赛是爬藤利器?
随着升学的越发竞争激烈,越发不确定,大家就更想抓住那些确定性的东西,而其中最能标准化、量化和出成绩的竞赛,就成为了刚需。
在各种推波助澜下,竞赛就此越来越火。
诚然,大学想要招收的是对特定学科有热情、且有能力的学生。
那么,除了校内成绩外,我们可以通过用竞赛向大学证明自己喜欢某个学科,有热情花时间投入用该学科思维解决问题、且有能力学好该学科从而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做准备。
竞赛是学生学术能力的体现之一。
但若想靠打竞赛就拿到名校的入场券,就有点太天真了:
“学生有某学科的学术热情和能力,与参加竞赛并没有因果关系;竞赛只是体现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竞赛要有校内成绩和其他申请材料有一致性。”
假设有这么两个学生:


A学生,校内成绩一般,参加了不少竞赛,有的拿到了不错的名次,有的则一般;
B学生,校内成绩优异,但是很少打竞赛,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且有着深度思考。
如果你是名校招生官,你会倾向于选哪个呢?如果选A,活动列表是很多,我会怀疑竞赛成绩是真实的吗?如果真有这水平,为什么校内成绩考不好呢?


「学而优则赛」,
竞赛是建立在学科学有余力的学习能力之外上,千万不要觉得成绩没那么好,就先去打竞赛弥补,填满活动列表,那就大错特错。
竞赛是体现学术的能力之一的后半句话是,这并非申请的全部。
要想让竞赛成为决定性因素,就得让含金量变得足以稀缺。
像客观题类赛事如数学、生物和化学竞赛等,如果没有拿奖对升学作用很小,就是去当炮灰,这些赛事唯成绩论。
一般来说:
  • 前30%通常属于有效参赛(通常比赛的三等奖,或铜奖线);
  • 前20%属于优秀(通常比赛的二等奖或者银奖线);
  • 前10%属于在本学科内有突出优势;
  • 只有前1%或更高名次可以让申请者有巨大的学术优势。
主观题赛事如文社科类的竞赛及科研类赛事能拿奖当然好,如果没有拿奖,也在向大学呈现出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深度。
很多人说是申请是玄学,我确实见过拿奖学生与名校失之交臂,也见过什么奖项都没有的学生得到青睐,拿了奖并不等于包进名校。
所以,对待竞赛正确的方式就是,千万不要过度功利。
这就是帮助孩检验学习成果、深化兴趣、探索方向的过程,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得到的成长,如果过度看重结果,不仅孩子会越来越累,钱越花越多,结果也不好,得不偿失。既然打不打竞赛并非是被名校录取的刚需,那么有没有共性呢?
我也一直在观察,除了运气外,那些优秀学子身上的相似性——
不管是不是打竞赛,这个决定是他们自己经过清晰且深刻的思考做出的;
不管竞赛是否拿奖,校内成绩一定非常过硬,同时对学科有着自发的热情和驱动力。


不然花了再多钱、再多精力,都只能当「炮灰」。最后,我真忍不住想骂人:泄题者真可耻!
■图片来自谷雨星球小红书,前段时间John Locke发榜,各大机构写着入围率 100%,有一个新的竞赛被卷起来了。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 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