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中美关系已经走出了最坏的时刻,“竞争不对抗”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线。
历经三年,中美关系终于走出了最坏的时刻,中美重新开始破冰之旅。
10月26-28日,外交部长王毅访美,为即将举办的旧金山会晤铺路。王毅在访问中提到应“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10月31日,人民日报发文《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为未来一年的中美关系定调。
11月10日起,新华社更是开启“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规系列评论”,连续发表五篇策论,力促中美关系缓和向好。
美国的态度也相对积极,沙利文和布林肯均表示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对抗或冲突,美方期待与中方加强沟通,并在气候问题、宏观经济稳定、粮食安全等方面与中国合作。
看到这些“信号”,我感到很欣慰,这表明中美两国都在回归理性,开始重回谈判桌寻求共存之道。我判断,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将扭转恶化的趋势,两国将维持“竞争不对抗”的状态,不会发生大的冲突,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都会逐步恢复,那些在美的企业和学生,大可以放心了。
1
中美两国仍有很大合作空间
中美两国仍具有共同利益,美苏爆发冷战,很大原因是两国的利益缺乏交集,因此一旦一方出现误判,很容易导致双边关系急剧恶化。但中美关系不同,两国自建交开始,就存在很大的利益交集。
1972年中美建交是为了对抗苏联,2001年加入世贸是因为各有所需,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和庞大市场,中国则需要美国的科学技术和企业投资。
这种利益的重合今天也没有消失。
经贸方面,虽然中美贸易额过去三年出现了下降,但中国仍然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也仍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对华关税并没有改变中美经贸的大局。
拜登政府对中国企业施加的出口禁令和技术管控,效果也不尽如意,不少美国企业绕过了政府的监管,继续向合作伙伴出口设备和芯片。
这表明美国内部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亲华人士”,他们出于利益不愿意与中国实质脱钩,对于美国内部的亲华力量,最佳的策略绝不是将所有美国人拒之门外,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统战,让他们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相对于共和党,民主党一直和中国有着更多交集,民主党的金主是跨国企业,很多跨国企业都在中国进行投资。民主党的支持者还包含大量18-29岁的青年,他们大部分是TikTok的忠实用户,在共和党发起TikTok禁令后,年轻人站出来努力捍卫美国的言论自由。这些都是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力量。
民主党的普世主义也让其和中国存在更多合作议题,比如气候变化和俄乌战争。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没有中国的配合,拜登政府削减全球碳排放的计划不可能成功,中国之前许下双碳目标,有力促进了世界范围的减排工作。
再比如俄乌战争,民主党需要中国保持中立,中国也是俄乌战争中重要的促和力量。只要涉及国际事务,美国就离不开中国的配合,这让双方有了更多的利益交集,只要共同利益多,就很难闹掰。
与民主党的普世主义相比,共和党的孤立主义反而是更大的威胁,一个致力于与世界脱钩的美国,将逐步失去所有外部制约,反而会给中国造成更大的伤害。
只要民主党政府长期执政,中美的合作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2
中美关系的两条底线
说完了合作空间,再谈谈中美关系的两条底线,能否恪守底线直接关系到两国是否会爆发军事冲突。
中方的底线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和“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
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对于这个问题,中方已经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是不容触碰的底线,是中美关系存在的政治基础,在这一问题上,中方没有退让的空间。
对这一底线,美国一直在打擦边球。美国一边在官方声明中不断强调美国没有改变对华政策,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大对台军售,拜登本人也经常用“口误”的方式威吓中国,经常“误称”美国会军事介入台海局势。
美国的算盘是,既不想放弃台湾当局这个盟友,又不想真正激怒中国大陆,所以美国一直不支持法理“台独”,但又希望通过威慑,降低大陆武统的可能性,好让台海现状无限期的维持下去。
美国的这一战略存在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两国的直接冲突,台海问题未来仍将是中美关系最大的威胁。
相比于台海问题,第二条底线分歧要小得多,虽然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热衷于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输出,但随着美国影响力的衰退,美国已经放弃了此前的激进路线,开始更加关注本国事务。拜登、布林肯、沙利文均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这给中美关系注入了稳定剂。
中国是一个注重安全感的国家,中国政府一直认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外部环境越安全,中国开放的决心就越大。
只要两条底线不被突破,中美关系就不会出大问题。
3

对未来中美关系的三个判断
综合以上信息,我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有三个判断。

1、“竞争不对抗”的主线不会变。
虽然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但不代表中美进入了蜜月期,中美仍存在利益上的分歧,两国关系仍没有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两国精英对彼此的意识形态差异也仍抱有怀疑。两国间的互信仍没有完全恢复。

未来,中美的主线还会是“竞争不对抗”,双方仍会在经济、科技、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面竞争。只是这个竞争不会演化为全面对抗或军事冲突。
2、科技竞争加剧,但中美经济不会全面脱钩。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仍没有脱离遏制的范畴。
美国仍会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贸易禁令和技术管控会更加严厉,以前“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将一去不复返,中国企业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但科技竞争不意味着中美全面脱钩,正常的经贸往来将不受影响,也会有大量的美国企业继续在中国发展业务,比如波音、特斯拉、苹果和高通。
虽然过去三年,苹果和一些美国企业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分散风险,但不意味着它们会完全放弃在华市场和产业链。
3、美国亲华力量不会消失,民间交往逐步恢复
随着中美关系缓和,美国的商界人士仍会是美国最大的“亲华势力”,他们会持续在选举和国会中发挥作用。

美国的高校,年轻群体也是促进中美友好的关键力量,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远比中老年人要友好。
在去年共和党要求封禁TikTok时,48%的18-34青年表示反对,只有37%的人表示支持。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还显示,在2021年,大部分18-29岁青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但只有20%的青年认为中国是敌人,另有14%的青年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考虑到美国年轻人的“左转”,中美友好的民间基础,会越来越大。
理解源于交流,目前,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中美正在恢复民间交往。比如美国运输部10月27日就宣布,11月9日起,中美航班将增加到每周70班,已恢复到疫情前25%的水平。
据文旅部消息,中美双方还同意在2024年上半年举办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进一步恢复发展两国旅游合作。
民间交往的恢复将有效化解三年来的敌意,进一步巩固旧金山会晤的成果。
我们中国人必须意识到,美国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不宜将其一棍子打死,而应团结其中的友好力量。
我们不能因为少数民粹的声音就将自己主动封闭起来,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始终是不变的真理。
我们应该秉持现实的乐观主义,以一种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就是对中美关系最大的助益。

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