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饮食,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安全卫生。不过最近,一家日本著名乳业却“翻车”了。
近日,日本乳业品牌“明治牛奶”因产品中检出兽药残留,宣布召回4.5万瓶已上市的瓶装牛奶。
报道称,这一兽药残留名为磺胺间甲氧嘧啶常用于牛或猪等感染症的预防或治疗。
由于这种物质会残留在乳液中并对人体有不利影响,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这一药物在挤奶前72小时内不得用于动物身上。
检出残留的牛奶由明治乳业位于大阪府贝塚市的关西工厂生产,主要为送货上门的180毫升瓶装款。
6日,当地政府对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兽药残留,按照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命令明治公司召回问题产品。
截至目前,产品已召回约4.4万瓶。不过,由于这批问题产品的保质期截至11月13日,目前产品已销遍日本西部和中部等多个地区。
虽然该公司在公告中辩称,目前暂未有证据证明残留的磺胺间甲氧嘧啶对人体存在明显危害。
不过日本人明显不买账,对于此类事件,大家态度基本零容忍——
虽然企业宣扬没问题,但在这么重要入口的食物上还是会谨慎考虑,所以。。还没开封的牛乳可以退货吗?
到底为什么会混入这种东西呢?
难道是有人故意的?
如果是我,拿到牛奶的当天肯定会炫完,所以现在才召回是不是太晚了?就算官方一再言还未出现健康损害的报告,但也应该写清楚出喝了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我觉得明治应该好好说明一下事件的经过和饮用该牛乳后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按道理动物用医药品和食品生产线不应该混在一起,如果明治确实这么干了,就是在赤裸裸欺骗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明治酸奶抵制运动,也是必然的。
。。。虽然进行召回是应该的,但关于购买者的赔偿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回应,他们似乎打算静观其变。这个问题可能影响到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尤其是许多老年人和身体较弱者。
需要谨慎考虑奶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弊端了。
这确实不符合動物福祉标准,尽管人类明确禁止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性细菌的变异,但我们为何可以继续在牛身上使用呢?
我担心这些耐药性细菌会再次出现,给人类带来隐患。
其实自今年8月以来,日本各地就相继传出了集体食物中毒的新闻。
首先是福冈县柳川市的一家医疗机构内发生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20名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其中包括10岁至60岁的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这些人都曾食用该医疗机构提供的食物。
接着就是8月份在日本石川县一家“流水面馆”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因一家面馆在向顾客提供了含有大肠杆菌O157的牛肉丸子面导致了近千名顾客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食物中毒症状,当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这件事的风波还未退去,9月就爆出394人在食用百年老字号“吉田屋”的便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现象,这一事件波及“半个日本”,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
然后就是上周末爆出的明治牛奶事件,让许多消费者对日本食品信心大减。
这也不是日本牛奶第一次出问题了。
往前追溯80年就有一起严重的婴儿中毒事件。
1955年6月,在日本关西地区陆续有婴儿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这些婴儿都喝了森永公司生产的奶粉。
经查明,森永德岛工厂在加工中用含砷的劣质工业添加剂替代了高价高纯度添加剂,结果导致约1.3万名儿童中毒,130名婴儿中毒死亡。
森永砒霜奶粉事件后,在媒体的追踪报道和受害者群体的不懈抗争下,这才推动日本政府在1968年出台《消费者保护基本法》。
这是日本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意识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而“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首先是政府的责任”的理念也是在这时候建立起来的。
比之更甚的是2000年的雪印低脂肪奶中毒事件造成1.4万人食物中毒,这是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中毒事件。
原因是雪印的工厂把过期牛奶加入原料中重新生产,导致大批奶制品被细菌污染。
事件发生过后,雪印牛奶工厂宣布倒闭,1925年就已建立的70多年的老品牌因为自己的散漫管理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由于此次事件给日本民众带来非常大的恐慌,之后,日本政府便出台了新的农业标准,在法律上强化对食品安全的保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加强健全,日本已拥有庞大而全面的法规体系,覆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个食品生产和分销阶段。
这包括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限制,以及食品工厂的卫生标准。这些法规严格执行,违反者受到重罚。
可以说日本的食品规范,是在一次次惨痛教训中建立起来的,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做到百分百安全。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任何品牌都可能存在风险,作为消费者,我们时刻应该提高警惕。
或直接咨询
专业定制师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