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更新」
撰文:陆彦君、裘欢欣
编辑:王杰夫
Key Points
亚马逊将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
Meta将推出AI聊天机器人吸引年轻用户;
NASA首次从小行星收集样本;
Google或将在2027年放弃博通,自研TPU;
逐际动力发布四轮足机器人W1。
亚马逊将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
9月25日,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将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高达40亿美元,这家电子商务集团将在生成式AI领域与微软、Meta、Google和英伟达展开竞争。
Anthropic在生成式AI初创公司融资规模里排名第二,被视为OpenAI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公司的核心产品是Claude聊天机器人,功能类似于ChatGPT。新皮层团队在AI独角兽系列里专门介绍了Anthropic。
Anthropic能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什么?
加速融资进程:今年4月,Anthropic曾宣称要创建一个名为「Claude-Next」的模型,其功能要比当今最强大的模型还要强10倍。但是Anthropic也提醒,该项目需要在未来18个月花费10亿美元。当时Anthropic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筹集50亿美元的资金。现在,亚马逊一家的投资就高达40亿美元,可以说是加快了融资进程,Anthropic有了充足资金研发新版本的大模型。
获得AI芯片:研发大模型需要大量的AI芯片提供算力支持,亚马逊将向Anthropic提供自家的AWS Trainium和Inferentia两款AI芯片,帮助这家AI独角兽构建、训练和部署未来的基础模型。
亚马逊可以得到什么?
Anthropic表示,作为与亚马逊交易的一部分,Anthropic将使用亚马逊云科技(AWS)作为主要云提供商,安全研究和未来基础模型开发等一系列关键任务都将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新的托管服务Amazon Bedrock,使各家公司能够动用各种基础模型来定制个性化的生成式AI服务。通过Amazon Bedrock平台,亚马逊云科技将会给全球客户提供访问Anthropic未来几代基础模型的权限,Anthropic还将为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提供模型定制和微调功能。也就是说,即使一家公司完全不懂大模型领域,只要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客户,就能够享受到前沿的AI定制服务。
消失的Google
有意思的是,在亚马逊最新对Anthropic的投资中,并没有透露出关于Google的任何消息。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Anthropic都被看作是一家属于「Google阵营」的公司。
Anthropic是一家由OpenAI「叛徒」创立的公司。2020年6月,OpenAI发布第三代大语言模型GPT-4。半年后,负责OpenAI研发的研究副总裁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和安全政策副总裁丹妮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决定共同离职创业,这就是Anthropic的由来。
当今年年初OpenAI凭借ChatGPT爆红,势头超过曾经的AI王者Google后,Anthropic这家由OpenAI前高管创立的公司得到了Google的青睐。
今年2月,Google一次性向Anthropic注入了3亿美元的投资,换取Anthropic 10%的股权。5月的C轮融资中,Google再次跟投。这两轮融资无疑让外界将其划归到Google阵营,Google与Anthropic,正如微软与OpenAI。
云服务是生成式AI商业化目前最合适的载体,而目前美国最重要的三家云服务供应商恰好是亚马逊、微软与Google。
其中,微软与OpenAI深度绑定,Google拥有自研大模型PaLM2与Gemini,而亚马逊则在生成式AI方面缺少建树。或许是担忧Anthropic与自研大模型的潜在竞争关系,总而言之,Google并没有参与Anthropic这40亿美元融资。而亚马逊则趁机将Anthropic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生成式AI独角兽们的格局或许将再次发生改变。
参考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3/09/25/amazon-to-invest-up-to-4-billion-in-ai-startup-anthropic/
Meta将推出AI聊天机器人吸引年轻用户
9月24日有媒体爆料,Meta最快将在本周推出更具个性化的AI聊天机器人,以吸引自家社交平台上的年轻用户。
Meta想让AI聊天机器人更有个性
Meta正在开发数十款AI聊天机器人,它们预计将在周三的Meta Connect会议上一并推出。这被Meta视作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强与用户互动的手段。其中一些机器人还拥有很实用的能力,例如帮助编写代码。
此外,Meta还为这些机器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这将是这批聊天机器人与ChatGPT、Claude最大的不同。例如其中一位名叫「鲍勃」的机器人,在内部文件里被描述成高智商且会尖锐讽刺,他滑稽幽默的个性能引起年轻人共鸣,是不是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
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推出AI聊天机器人?
爆料称,Meta此举是为了应对TikTok的竞争。过去几年,TikTok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Instagram,这一转变促使Meta的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21年10月表示,公司将重组团队,将服务年轻人作为首要任务。
Snap和Instagram前高管梅加纳·达尔(Meghana Dhar)表示,Meta的整个新产品战略通常围绕提高用户参与度建立,用户在平台停留更长时间,Meta就有更多提供广告的机会。如果这些AI聊天机器人可以增加用户在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上的使用时间,Meta将最终受益。
用AI聊天机器人吸引年轻用户早有先例
  • Snapchat在2月向用户推出了My AI,这是一款基于OpenAI的GPT模型创建的聊天机器人。6月时,Snapchat称已经有1.5亿人使用了My AI聊天机器人,并发送了超过100亿条消息。
  • 初创公司Character.AI的产品更是将个性化作为主要卖点,这个平台可以让用户创建性格各异的聊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既可以模仿现实人物如伊隆·马斯克,也可以模仿虚拟人物如蝙蝠侠等。
  • 中国的小冰公司也推出了类似Character.AI产品的X Eva,并称其为「克隆人计划」,App上也有着李白、亚里士多德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此外小冰还邀请网红名人入驻X Eva,例如最初宣传时,它就邀请半藏森林生成了模仿自己的AI机器人,机器人能与粉丝互动并产生收益。
这类机器人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为机器人赋予个性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布的论文显示,给ChatGPT赋予个性会导致输出结果更有毒性。再比如,My AI和用户谈论酒精和性,一度令Snapchat头疼。Meta在做机器人测试时也出现了问题,一个名叫加文的AI机器人发表了厌恶女性的言论。
参考链接
https://www.wsj.com/tech/ai/meta-ai-chatbot-younger-users-dab6cb32
NASA首次从小行星收集样本
9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携带着小行星Bennu的土壤样本,历经12亿英里的旅程,在时隔7年后终于回归地球,降落在美国犹他州沙漠。
这是人类历史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于2016年9月发射,目的就是为了采集小行星Bennu的样本。NASA现场报道,团队已经将太空舱带回便携式洁净实验室,并于周二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打开。目前,OSIRIS-Rex本体航天器已经完成了初始工作,但仍然留在太空研究一颗新的小行星Apophis。
  • 2016年9月9日,OSIRIS-Rex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 2018年12月3日,OSIRIS-Rex经过两年的旅程抵达Bennu。
  • 2020年10月20日,OSIRIS-Rex成功接触到行星表面并采集到了大约250克的岩石碎片。
  • 2021年5月11日,OSIRIS-Rex发动推进器开启返程。
  • 2023年9月25日,OSIRIS-Rex的太空舱在犹他州测试训练场上方约5000英尺处展开降落伞,并成功着陆。
为什么是Bennu?
小行星Bennu是太阳系早期的古老遗迹,可能是在大约7亿至20亿年前从一颗更大的富含碳的小行星上分离出来的,距今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
科学家预测Bennu可能有大量和矿物质结合的水以及约5%至10%(按重量计)的碳,进而证明Bennu含有与地球上生命起源相似的有机分子。NASA表示,Bennu可以帮助寻找生命起源的线索,并学习如何通过阻止近地小行星来保护生命。
此外,Bennu被认为是有着撞击地球最高度危机的小天体,距离地球大约1.22亿公里。它大约每6年会穿过地球轨道,是已知小行星中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最高的。据预测,到22世纪末,它有万分之四的概率会与地球碰撞。
Bennu的样本有什么用?
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的样本通常是太空坠落到地球的陨石碎片,但这样的样本无法确定来源,而且有可能在坠落过程中吸收沿途物质并受到环境污染,从而无法确保数据的准确和有效性。另一种研究方式是使用航天器上搭载的科学仪器来研究,但由于航天器在重量、体积上的局限性,科学家无法展开精密研究。
因此,OSIRIS-Rex采集的原始小行星样本能更好地帮助科学家展开详细分析和研究。NASA的研究员表示将对样本进行碳基分子的检测,找出样本中的原始有机成分,试图了解地球生命来源自宇宙的可能性。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verge.com/2023/9/24/23887975/nasa-asteroid-sample-osiris-rex-bennu-explained
Google或将在2027年放弃博通,自研TPU
9月22日,据报道Google可能会在2027年之前放弃从博通(Broadcom)处购买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单元)芯片,转而自研TPU,以节约数十亿美元。
TPU是Google为AI深度学习定制开发的特殊芯片,它基于ASIC架构,制造上要比GPU更简单,功耗也更低,所以有大量AI计算需求的公司会倾向于研发这种定制化芯片。但TPU便宜、功耗低的代价就是灵活性差,TPU一般都会对特殊算法做优化,因此在运行其他陌生算法时,TPU的效率会变差,因此目前主流的AI芯片还是GPU。

Google为何准备完全自己做?
博通公司的关键技术,例如快速串行化/反串行化接口,为Google的TPU(张量处理单元)提供支持,这些接口使TPU之间的并行计算成为可能,这对于开发大模型非常重要。但是,Google与博通在芯片的定价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数月的谈判陷入僵局。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时,博通芯片就涨价了30%之多。
Google或许会通过自研AI芯片,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去年,Google尝试用迈威尔科技(Marvell Technology)取代博通,使其成为连接Google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网络接口芯片供应商,Google和Marvell还计划明年推出改进的网络芯片。
据Google估计,博通在TPU芯片上的利润率为70%。同时,按收入计算,博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AI芯片销售商,仅次于英伟达。为了减少对芯片公司的依赖,Google正追随亚马逊和微软的脚步,尝试自研AI芯片。
不过,终止合作这件事并没有一锤定音,具体结果还是要看博通的定价。如果博通的TPU成本低于Google的芯片开发成本,合作可能还会继续。至少Google发言人表示,公司与博通的关系「非常好」,目前没有计划改变现有的合作。
博通公司是做什么的?
博通公司是一家半导体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主营业务包括设计、开发和销售各种半导体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公司设计和制造的半导体芯片适用于网络通信、存储、数据中心、无线通信、工业、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博通公司CEO陈福阳(Hock Tan)近期曾表示,明年生成式AI芯片将占到该公司半导体营收的25%以上。截至4月底的2023财年第二财季,人工智能营收约占博通半导体业务营收的15%,而到2022财年这一比例为10%。
参考链接
https://the-decoder.com/google-may-ditch-broadcom-build-its-own-tensor-processing-units-by-2027-to-save-billions/
逐际动力发布四轮足机器人W1 
9月25日,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正式发布首款全自研四轮足机器人W1,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预订。
W1采用四轮足设计,是由逐际动力自主研发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据悉,W1搭载感知与控制融合的算法框架,能够实现自主地形感知并在复杂场景行走。通过实时步态规划与控制,四轮足机器人W1能够完成上下楼梯、上下斜坡等动作。
四轮足机器人的优势
针对通用足式机器人,W1搭配了自研机器关节,能够兼具足式的高通过性和轮式的高效率,更适用于大部分的落地应用场景。
根据逐际动力发布的演示视频来看,W1能够调整身体高度和步态,来应对台阶、单边桥、碎石路等离散地形。四轮足机器人能在平坦的路面采用轮式移动提高运动速度,在复杂地形,如泥泞、废墟瓦砾等非结构化环境中采用足式行走来提高适应能力。
成立于2022年,逐际动力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通用足式机器人创业公司,研发和制造运动智能(Motion Intelligence)与足式机器人(Legged Robot),产品包括人形双足、四足机器人及相关软硬件。
逐际动力表示,W1将主要应用到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特种作业、科研教育等B端领域,并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市场。
-END-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以下是最近发生的其他智能资讯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