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在香港工作了10+年,呆过三家风格迥异的公司。
我一直很坚信“人生这条路上你所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造就了现在的你”这种说法。
在港工作的这些年,我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阶段接触到的不同的人,都或多或少塑造并影响着我。
回头看看,不胜唏嘘。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创业板上市的小型港资公司,准确一点可以说是小型跨国公司。
老板是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和上海也有办公室。
为什么说是小型公司呢?因为当时这家公司甚至没有独立的HR。
面试是line manager直接联系我的,她和管理综合事务同事一起面的我。
后来我办理签证的各种证明材料也是直接问管理财务的同事拿。
可能这就是小公司的特点吧,中后台没有很清晰的职能范围,什么都兼着做一些。
我们的大老板与我父母同龄且非常有竞争意识,可以说是很典型销售出身的人,热衷于加班。
公司规定六点下班但不到七点是没人敢站起来离开的。
即便是销售六点见完客户也必须回公司当天把跟进邮件发给对方。
周末收到客户邮件必须在两小时内回复以示礼貌。
商场如战场,从草根一直爬到上市公司CEO,他早已习惯了利益至上。
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人工不会很高,人员流动大,也难怪销售都总是哪里佣金高就去哪里。
全公司大部分同事都是销售或业务拓展,所以这家公司是最符合大家在TVB里看到的那样。
每个人都穿着得体,画着精致的妆容,公司里此起彼伏的电话和交谈声。
下班后直奔中环开始丰富的夜生活。
公司里当时有几个跟我一样20出头的年轻同事,都有相似的特点:
中产家庭,英美留学,懂吃懂玩,活在当下。
他们对我这个国内教育背景,从小循规蹈矩的同龄人充满好奇。
总是邀请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带我融入本地的生活。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本地朋友。
后来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以为我是local,也许正是因为我曾经跟这些local真实亲近地相处过。
记得那时老板喜欢带着我们几个年轻同事出入高档米其林餐厅。
不停给我们讲述自己各种发家创业史,骂那些背叛过他的人,灌输他的人生观。
当时我嚼着几百一块的牛扒,只觉得这些我没见过的世面都极大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老板的倾诉也好、说教也罢,很多故事我都听了不止一遍。
但也还是学会了以一无所有的低姿态仰望并附和他的成就,也理解了薪水本身就包含讨好老板。
大家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成立时间较长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本地公司。
算是家族企业,相对比较传统,有较为成熟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整体业务量属于稳定发展类型。
员工平均年龄较大一些,流动性相对稳定,也有不少从早期就开始打拼的元老级员工。
所以层级关系会明显一些,平时工作上基本没什么机会接触到大老板。
这家公司看起来就是很典型的港企。
办公室处在生活气息浓厚的老城区而非CBD,大楼外观和公司内部装修、软硬件配备都可以用平平无奇来形容。
像一个40岁左右稳重的中年人,没有什么fancy的元素,但也能算得上得体。
同事们大多都是已婚或已育,平时很少穿戴名牌,打扮也很生活化。

就是那种放到人群里再也找不出来的平凡。
大部分同事中午会自己带饭,给人感觉充满了烟火气息。
可能因为都各自有家庭生活,大家下班后基本也各回各家,保有很强的边界感。
曾经一个团队经理某天晚上和周末在群里谈工作相关的事,一个同事就毫不避讳提出希望她可以避免在非工作时间发工作信息。
大家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工作时兢兢业业,下班后六亲不认。
公司规定五点半下班,大部分同事都在五点半到六点之间就走了。
因为业务发展比较稳定,也不属于新兴行业,我们整体工作是比较模式化的。
对内会跟几个工作相关的部门协作,对外也是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伙伴打交道。
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
所以工作量除了少有的高峰期之外,整体来说是可控的。
我在这种相对轻松、压力小的环境下也经历了自己人生的进阶——结婚生子。
公司还算女性友好,会根据我的身体状况调整工作安排。
同事们也很帮忙,整个过程我都很顺利地渡过了。
说实话,如果对职业发展没有太大野心、对个人能力提升也没有太高追求的人,在这样的公司图个轻松安稳,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几位元老都在公司慢慢做到了退休,有心有力的话,还能以顾问身份在公司兼职。
赚钱养老两不误。
考虑到相似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第三份工作我选择了中资公司。
一说到中资,闭上眼也能随便说出不少典型的特征:
层层等级分明,见谁都要叫句“总”。
内部流程复杂且冗长。
公司内藏龙卧虎着各种“关系户”,一不小心就不知道会得罪谁。
没有下班、周末甚至休假概念,收到领导信息最好以最快速度回复。
很多工作形式效果大于实际效果的工作等等……
但是我在这家公司呆的时间最长,是之前两份工加起来的时间。学到东西最多,成长也最快的。
我想这跟公司本身激进的发展目标和很多能力出众的同事有很大关系。
一个积极扩展全球业务的公司让我在短时间内有机会尝试本职工作相关的更多职能领域;
到世界各地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一起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内外部关系等。
在职几年,大部分时间我就像海绵一样,每天都在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沟通技巧、为人处世方法。
我想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这些经历都能给我叠加不少buff。
因为中资待遇和福利普遍比较好,也关心员工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
所以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相比本地公司,中资的同事来自全国各地,当中不乏行业的佼佼者。
也有很多不知被哪位领导安插进来的“关系户”。
在这里我遇到过专门给你使绊子或推诿扯皮的老油条,也曾不自知地卷入过复杂的人事斗争;
还曾因为不够准确的邮件用语被心思敏感的上级不爽过。
所以我学会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领导怎么看你真的很重要。
自己埋头苦干的观念真的已经过时,且不管自己能力到哪里,都要让领导觉得你能。
二是当别的同事讨论公司八卦时,要学会闭嘴、放空、微笑。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无心的哪句话会被谁恶意解读。
我在一个需要跟各种部门沟通协作的团队,可以说从来没有准点下班过。
感觉大家整体工作量都比较多,每天大会小会不停确实很忙。
但长期的共事让我们培养了良好的工作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推进。
因为工作时间长,经历过很多重大项目,所有取得的成绩和遭遇的挫败,都让我快速成长。
最后想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是谋生的手段。
现在职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供求也不平衡,确实很难找到各方面都满足自己期望的工作,总要学会取舍。
也无需太质疑一份工到底值不值得做下去。
就像我在开头说的,你现在经历的一切,无论大小重要与否,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帮到你。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本 文 作 者/
小舍
In solitude,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
一站式专才优才服务
香港
香港体验官成立2年半啦!

经过时间的沉淀,
这里已经聚集了5万港漂
成为在港小伙伴分享生活见闻的根据地,
也成了内地小伙伴了解真实香港的窗口!
最近,有很多非香港地区粉丝前来咨询,
其中不少都计划以后要到香港定居!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来港,
我们也请了一位专家给大家答疑解惑,
并且提供一站式的优才专才申请服务!
邓老师不仅手把手带你
闯关香港优才专才,get香港身份!
还帮你快速融入香港!
比如来港后找对口好工作,
加入优才专才社群,
结识行业相关大佬,
参加香港重要活动和协会,
实现破圈社交和资源互助,
邓老师都可以帮你!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邓老师微信咨询↓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投稿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Ro_salie
那些年我在香港上过的班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