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翻译文学,中国读者了解得比较多的,还是英、美、德、法、意、日这些国家的作品。
这当然是因为上述国家的大作家与文学作品比较多,不过也和国内翻译人才的语种分布有些关系,以及涉及到文学领域的文化话语权等诸多问题。
许多小国,或者说,在文学领域不太被中国读者注意到的国家,其实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并隐藏着不少世界级文学大师与宝藏作品。
从今天起,译文君将分几期与读者们盘点这些值得一读的“小国大作家”——
捷克
米兰·昆德拉
捷克和斯洛伐克——曾经合称为捷克斯洛伐克——是中欧小国,他们的文化有种强烈的“夹缝求生”的特征。
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他的写作兼具哲学性与文学性,用幽默笔调解读人类境遇,以犀利讽刺剖析社会态势,对复杂的人生命题展开冷静而富有智慧的思辨。
昆德拉的小说与文论,译文君已经推荐过很多次,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相信就算不爱好文学的人也有所耳闻。
今天,译文君要分享的是他的文化随笔《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
《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
米兰·昆德拉 著

董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发表于1967年和1983年的两篇思想文化随笔的集合,也是他生前最后授权出版的作品。
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小国文化的重要性,以捷克作为出发点,探讨弱势的、勉强维系的国家应如何在不得已委身强权的情况下反抗“大写的历史”,保持自身不可被同化的独特文化,并以文化支撑起民族生存的精神空间。
进一步说,这也是无数小国的意义所在:小的也可以是美好、重要的,无数小国撑起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变得没那么无聊。
这正是“小国大作家”系列书单的母题,所以译文君将昆德拉和这部文化随笔放在了首位。
安哥拉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1960年出生于安哥拉,曾在葡萄牙学习农学和林学。
近年来,阿瓜卢萨在英语世界声名鹊起,成为当代安哥拉乃至整个葡语世界的代表作家。
《贩卖过去的人》获2007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是该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非洲作家),《遗忘通论》入围2016年布克国际奖决选名单并获得2017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遗忘通论》
[安哥拉]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著

王渊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个女人自我隔离的故事,一个游荡漂流的现代都市传说,一段国家内战与身份建构的坎坷命运……《遗忘通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构世界中,饥饿、酷刑与杀戮悉数展开,但其中仍有温暖流动的基调——爱。
在这部侦探小说、田园牧歌和内心独白自由切换的安哥拉内战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与世界紧紧相连。
瑞士
罗伯特·瓦尔泽
严格来说,瑞士其实不算文化小国,在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但是这个国家被德语区、法语区、意大利语区一分为三,它在文学上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某搜索引擎搜索“瑞士作家”,排在第一个的是索绪尔……)
罗伯特·瓦尔泽虽然是瑞士作家,却是20世纪德语文学的大师更被誉为现代德语文学的奠基人。
他在世时读者稀少,死后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受到了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
《唐纳兄妹》
[瑞士]罗伯特·瓦尔泽 著

次晓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写给现代社会步履缓慢的掉队者的童话故事。主人公西蒙·唐纳在城乡间漫游,与他的兄弟姐妹不断相遇又分离。
在追求成功和累积名利的现代社会,西蒙·唐纳对生活仍然保有乌托邦式的幻想,竭力追求诗意与生活的重新统一,希望在工业时代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他不断地更换职业,与“具体的人”打交道,试图挣脱被精确时刻表控制、被待办事项填满的生活方式,在独白与梦境中寻求自我拯救。
每一个被困在工位上的打工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唐纳时刻”。主人公的犀利吐槽与不懈追求,一定能跨越近百年时光,引发现代读者的共鸣。
古巴
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
来自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让世界感受到了拉美文学爆炸的魅力,在他过于耀眼的光芒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拉丁美洲国家与作家。
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1929-2005),古巴二十世纪至今最重要的作家,拉丁美洲第二代新小说家代表人物,1997年获得塞万提斯文学奖。代表作有《三只忧伤的老虎》《因凡特的哈瓦那》《神圣的烟草》等。
40年代初,少年吉列尔莫跟随父母家人从乡下老家搬迁到哈瓦那。城市里宽阔的街道、夜晚闪烁的霓虹灯、街边演出的乐队等等,所有繁荣美好的景象给这个来自乡下的少年带来了巨大的震撼。40年代初正赶上哈瓦那人口激增、向外扩张、大兴土木搞建设,因此他的整个青春期同哈瓦那的发展时间相重叠。
到了《三只忧伤的老虎》中故事发生的1958年,哈瓦那更是成了一个西半球繁华的不夜城,形形色色的人出没在在哈瓦那繁华又明亮的夜色里,而他正是游走在哈瓦那夜里的一只老虎。
《三只忧伤的老虎》
[古巴]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 著

范晔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拉美“文学爆炸”风潮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一干人物在夜店的介绍中上场下场,在不明确的故事线中呼应彼此,无数碎片化的剧目篇章合奏了一场绚烂夺目的演出。宛如文学、电影、音乐和城市在作者回忆中的狂欢。
凭借《三只忧伤的老虎》,卡夫雷拉·因凡特得以跻身拉丁美洲小说家的前列。该书已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少数派”经典。地位毫不逊色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被誉为“拉美《尤利西斯》”、“哈瓦那版《追忆逝水年华》”。
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伊斯梅尔·卡达莱(1936-),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
1963年,他发表了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其后陆续出版《破碎的四月》《梦宫》等长篇小说,迄今作品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出版。
2005年,卡达莱获得第一届布克国际文学奖。此后,他一直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梦宫》
[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著

高兴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尔巴尼亚虽是一个东欧小国,但《梦宫》这部小说所展现出的文学性与深刻性却足以让阿尔巴尼亚和卡达莱站在世界文坛的聚光灯下。
小说虚构了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阿尔巴尼亚,有一个苏丹亲自创办的帝国机构——梦宫。梦宫的任务是审查所有居民的梦,对它们进行分类。在反映帝国真实状况方面,它要远胜过督察、警察或帕夏管辖区地方长官撰写的任何调查、陈述或报告。
每一种热情或歹念,每一种苦恼或罪行,每一次叛乱或灾难,在实现之前,甚至早在实现之前,都必须要投射出它的阴影。它荒诞、暧昧、恐怖,“一切都在扭曲,一切都在闪烁”……
各位读者有哪些珍藏的“小国大作家”?欢迎在评论区提名、分享!

这个系列译文君会持续更新哦,敬请期待后续。
- END -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
“🌸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