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作家”书单已经发布了2期,为读者们介绍了10位来自“小国”却有着世界声誉作家。
系列书单第3期,继续为大家介绍5位容易被忽略但绝对值得一读的作家及其作品。
PS:各位读者有什么感兴趣的书单选题,可以后台留言给译文君哦!
波黑
杰瓦德·卡拉哈桑
杰瓦德·卡拉哈桑,波黑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他生于1953年,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杜夫诺(现为波黑共和国多米斯拉夫格勒)的一个穆斯林家庭长大成人,大学时代攻读文学理论和戏剧学,后在萨格勒布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中学时代起,卡拉哈桑就热衷文学,尤其崇拜歌德等德国名家大师,并在学习研修中掌握了德语。
1993年波黑战争期间,卡拉哈桑逃出水深火热的萨拉热窝,移居西欧,先后生活、工作在奥地利的格拉茨和波黑的萨拉热窝。其文学创作的体裁涉及小说、戏剧和散文随笔,题材则大都聚焦于故乡的世态人情和社会矛盾,将自己对不同宗教和文明共存相处之中的切身体验付诸笔端,娓娓道来,形成了多民族聚居背景下的鲜明地域特色。
他著有大量戏剧、小说和随笔作品,如《一个古老的东方寓言》《沙莉雅的指环》《夜空的抚慰》《迷园经》等。获得海涅文学奖、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歌德奖章和歌德奖等文学大奖。
《夜空的抚慰》
[波黑]杰瓦德·卡拉哈桑 著

宋健飞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部由三部曲组成的长篇小说取材真人真事,讲述了伊斯兰文明中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本书的主人公是奥马尔·海亚姆,一位波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海亚姆青年时代的两位挚友,后来一位成了权倾朝野的宰相,一位成为了以刺杀活动播散恐惧的匪首。海亚姆本人则醉心于头顶浩瀚的星空和其背后的真理。作为王室学者,他以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见证了塞尔柱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也见证了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中最为闪亮的人物和传奇。
萨尔瓦多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
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萨尔瓦多作家,出生在洪都拉斯,持萨尔瓦多国籍,之后在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西班牙和德国都生活过。他曾在墨西哥及危地马拉的新闻机构、杂志社和报社担任编辑二十余年,现在美国艾奥瓦大学西葡语系讲授创意写作。代表作品包括《错乱》《恶心:托马斯·伯恩哈德在圣萨尔瓦多》《记忆暴君》《归国梦》《镜中的女恶魔》《与蛇共舞》等。2014年,他被智利政府授予曼努埃尔·罗哈斯奖章,该奖章为西语文学界最高奖项之一。
《错乱》
[萨尔瓦多]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 著

张婷婷 译

花城出版社
众所周知,中美洲以其特殊的历史,至今仍是全球暴力现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小说原名《我们都知道谁是杀人犯!》,其背景就是长达36年的危地马拉内战期间军队对国民犯下的种种暴行。小说讲述的是一位毒舌作家逃亡在国外,莫名发现自己被一个教堂雇去编辑一份长达一千一百页的口述档案。这份档案记录和揭露的,是十年前军队对当地原住民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其中包含很多受害者的泣血证词。
在编校的过程中,他逐渐沉醉于证词中醇厚的字句,于是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被吞噬,因病态的妄想而陷入神志错乱,直至分不清历史与现实,不可避免地对施害者和受害者都产生了认同。这是一部荒诞不经的黑色喜剧,在叙述者悲喜交集的喋喋不休中,我们都被裹挟进一个恐惧和癫狂的急速的意识旋涡,一边疯狂爆笑,一边感到痛苦不安。
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思考:在同样充斥着疯狂与暴力的今天,我们何以抵御精神错乱?毕竟,造成大屠杀的刽子手们仍然统治着那个不具名的拉美国家……
马耳他
卢·德罗菲尼科
卢·德罗菲尼科,出生于马耳他,现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澳大利亚接受教育,获得了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担任过各种职位。
她的小说和短篇小说探讨了马耳他人的移民问题,特别是妇女移民、移民创伤、长期流亡以及对移居国家日益增长的热爱。她的小说在澳大利亚和马耳他均荣获多种奖项。
除了写作,卢对有机种植很有热情,她热爱自己的花园,在那里种植了各种花卉、水果和蔬菜。卢有四个子女和七个孙辈。
《甜品店的女儿们》
[马耳他]卢·德罗菲尼科 著

王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外婆的外婆的故事——一部女性家族史。一个马耳他家族五代女性逐一登场,她们在乱世中谋生,凭一己之力养育孩子,与无情的世界抗争,与自身的欲望缠斗,却不可避免地经历亲人离世、婚姻、丧偶、抚养孩子、逃婚等种种命运。甜品店既是她们奋斗的地方,也庇护着所有人。海绵蛋糕的甜、咖啡的苦......各色各样的交错的食物,一如她们交错的身影,她们在隐忍中寄托希望的生活。
古迪㜓,利西娅,弗朗西丝,克莱尔,达芙妮。她们用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执着,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遭遇着截然不同的磨难,但女性特有的品质让她们忍受、适应、生存和相互关怀。最终,最小的女孩重返马耳他,把曾经中断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掌权的男人们何时才能停止彼此间的战争?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不再指望女人生那么多孩子?也许有一天有人能站出来说:‘你们不必一个、一个又一个地生,你们可以决定孩子的数量,这样你们就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衣服、住房和教育。’但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呢?女人何时才能获得自由?”
匈牙利
科斯托拉尼·德若
科斯托拉尼·德若,1885年出生在苏博蒂察(现塞尔维亚境内),1936年病故于布达佩斯,诗人,作家,记者,多语种翻译家,20世纪匈牙利现代文学先锋和旗帜人物。他为匈牙利语制造了可观察、可知觉、深入日常的改变,且带来了一种斯多亚式的关乎死亡的写作精神。
科斯托拉尼因诗歌成名,1920年代开始尝试长篇小说,1922到1926年间连续出版《尼禄,嗜血诗人》《云雀》《金色风筝》《甜妹安娜》4部长篇。1928年后他转向短篇,围绕人物“艾希蒂·科尔内尔”的短篇小说集在1933年问世。艾希蒂·科尔内尔的人物形象被视作匈牙利乃至中欧文学的现代堂吉诃德,也曾对达尼洛·契什、米兰·昆德拉产生过启发。
《夜神科尔内尔》
[匈牙利]科斯托拉尼·德若 著

汪玮 译

作家出版社
艾希蒂·科尔内尔是一个来自外省的文学青年,他在布达佩斯的夜色中古怪地穿行,癫狂而放纵,如孩童般天真将痛苦与恐惧轻描淡写,认真地网罗每一个拜访者身后的阴影。徘徊于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的他却又含着深刻的包容与同情。
谁是夜神科尔内尔?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子,一部自传?都是,也都不是。四十岁莫非是生命的尽头?但生命的尽头并非是时代的尽头,时代的尽头又并非是时空的尽头......在科斯托拉尼笔下,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意、精巧,于幽默有严肃,于假象中见真理。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197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埃努古,起初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在美国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在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紫木槿》获得2004年橘子小说奖的提名,该小说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尼日利亚的政治骚乱和一个被信仰裹挟的家庭的悲剧,最终获得2005年英联邦图书奖最佳新人小说奖。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半轮黄日》窥探了尼日利亚的内战伤痛,小说获2007年橘子小说奖。2009年,她的小说《绕颈之物》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
2010年,阿迪契入选《纽约客》评出的“二十位四十岁以下的小说家”。2015年,《时代》杂志评选阿迪契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2014年,她的TED演讲被集结成同名散文集《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她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佬》呈现了作者对美国种族政治的思考和感受,该书摘得2013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小说奖。
《半轮黄日》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著

石平萍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半轮黄日》是20世纪60年代的尼日利亚内战(1967—1970)的一曲哀歌。小说以史诗般的结构,通过几对普通男女在尼日利亚内战中经历的变迁,去拷问:在种族屠杀、饥荒、人的尊严不再的战争面前,身份、国界、爱情、友谊如何幸存。当那场极端残暴的战争爆发,当尼日利亚的北部和南部为后殖民主义的诅咒所驱使并走向自相残杀的结局,这几个主人公的命运随之遽然改变......
沉默不代表失去了记忆!
“我之所以写这部小说,是因为我想描写爱和战争;因为我仍生活在比亚法拉的阴影下;因为我在尼日利亚—比亚法拉战争中失去了两位祖父;因为我想参与到我的历史中,以便寻找当下对我的意义,导致那场战争的诸多原因在今天的尼日利亚仍悬而未决......因为殖民主义的野蛮遗产仍让我愤怒;因为我从未想过忘记。”
- END -
小国大作家书单
👉
第1期
👉 第2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
“🌸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