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拙。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叫大学生到底有多脆弱,他们系个鞋带就能膝盖错位,转个身就大腿骨折。
最夸张的,是上体育课做操给自己整永久瘫痪了。
看到这里的朋友别笑了。最新的一条是学生一声大笑把肺给笑炸了,肺泡碎得七零八碎。
网上流传的大学生受伤合集
我原本不信人类能如此脆弱,直到遇见了一位医生——她就是负责拯救这些年轻人的。
她叫余一生,所在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也就是传说中的ICU。
她们负责抢救病情最急、最重的患者,每个月接收三百名患者,其中每十人就会有一人死亡。
她告诉我,死去的患者当中,有相当部分跟那些大学生一样,被某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害死”了。
余一生给我随意举了两个她接诊的例子。
有个年轻男孩在暑假结束时,昏迷进了医院,只知道男孩爱喝饮料,怎么喝都不胖。
最终男孩被确诊为先天性糖尿病。他从娘胎里出来那一刻,只要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控不了血糖就面临死亡。
比如他爱喝饮料,爱到了几乎不喝水的程度。
除了喝饮料差点喝死的,还有吃烧烤吃到血管里流油的。
对方是个胖子,烧烤吃完就感受到剧烈腹痛,抽出来的血上居然飘着一层油。
余一生眼看着胖子的腹部越来越肿,跟被灌溉出来的西瓜一样,慢慢变大,又越来越硬。
最终胖子被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越爱酗酒和暴食,越容易引发此病,它能让患者感受到极端的痛苦,且快速带走生命。
它的病发速度,有时快到连ICU医生都追不上,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七。
这两个患者都是少年,没到18岁,就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
在余一生从业的14年间,几乎每天都要面临这样的病例,当人们遇到她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她却不能着急,要比任何人都冷静,找到最初引起患者发病的那些微小的动作、毫不起眼的生活习惯。
她酷爱推理小说,甚至认为锻炼推理逻辑,也是自己医生工作的一部分——
“病人表面的症状,只不过是命案发生后的现场,找出病因这个‘真凶’,才可能遏制患者的死亡。”
她曾遇到一位患者连续高烧一周。她怀疑这是血菌症, 一种细菌进入血液导致全身严重感染的疾病。
但病人矢口否认,一口咬定自己身上从来没有外伤。
她问拔过牙吗?
没有。
她问扣过痘痘吗?
也没有。
就在追查陷入僵局时,余一生发现对方手上有块红。病人说,这是之前贴膏药留下的印记。
他始终不承认自己身上有外伤,余一生不断追问为啥贴膏药,他才想起前段时间搬东西时擦伤了,经过检验,余一生猜对了,病人确实是菌血症,创口就是这块擦伤。
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拖下去,这个病人死亡率最高能到25%。
类似于这种红,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问余一生,是不是只要被她在icu里查出来病因,就一定能够活下来?
她有些落寞,说就算查出来,有些患者也可能会死。
我以为是因为病情恶劣无法抢救而死。她却告诉我,她在病房里查了那么多年案,却发现害死太多患者的凶手不是哪种致命病因,而是“无知。”
她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死亡,才决定来到天才捕手,记录这些故事的。
余一生听过很多关于ICU的谣言。
其中破坏力最大的是很多家属告诉患者:“人进了ICU就没戏了”。
有些患者明明有治愈的机会,却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甘愿被家人放弃,或者自己逃离医院,回家去了。他们不知道人在濒死前会爆发巨大的求生欲,这求生欲又会因为自己选择了放弃,变成悔恨。
余医生见过太多这样例子。
她还常常听到人说,宁愿死都不要去 ICU 受罪。
其实在ICU里,病人会得到相当精细的治疗,几乎每个病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专属医生。
而且余医生他们也在努力的让治疗变得人性化:
对于生产后失去孩子的妈妈,将会被特意调换成和婴儿不同的楼层;
而那些平安产下孩子的妈妈,即使在ICU中见不到孩子,护工也会在她们床头贴上孩子的照片。
余一生说,一个好的ICU科室,不会只关注到人的病。
这个科室还能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温暖那些病的人。
她发现,与其遇到每个人都解释一遍,不如把这些经历写成故事,变成大家脑海里的知识——
让你第一时间关注到自己身体里的异样。让你了解医院,了解ICU这个科室,不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地狱。”
当每个人都愿意留出耐心,去了解这些知识,这世界将会少很多遗憾。
余一生还记得一个例子。
她曾遇到一个年轻男孩,因器官衰竭进入医院,父母只说孩子性格开朗,绝对不可能是自杀。
她相信了两位父母,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等查出男孩购买了自杀药物时,男孩身上的器官衰竭已经不可逆转,最终导致了男孩离开了。
每次出现这种还没来得及确认病因、病人就已经死亡的情况,余一生甚至盼望着法医来做尸检。
很多人对她表示不理解:“人已经去世了,又明确知道是病死,为什么还要执着于病因?”
余一生却说:“医学的进步需要真相。即使这次失败了,哪怕下一个病人10年后才能遇到,它依然能提供一些帮助。”
在她眼里,执着地去追问病人为何而死,得出的真相,会关乎于下一个病人该如何活。
她相信,记录这样的事件,将来遇到同样症状的患者,自己一定会得出正确的判断,抢救一条命。
她也因此给自己取下了这个笔名,余一生,希望自己的病人重症之后,都有余生。
昨晚,她刊发了【重症调查员】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故事。
一个28岁的女孩患上怪病,普通人日常的看电影、谈恋爱,都会引起抽搐、昏倒、甚至在鬼门关走一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