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兄弟各奔东西
零几年校园网络上流行一个搞笑视频《那年老子从xx毕业》,主人公作为985废材一枚,最后找了个倒桶桶的职业。06年,我也作为废材真的从那里毕业了,没想到自己成了视频的主人公。不过倒没有那么凄凉无助,面对即将踏入的残酷社会,内心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当时学校的就业率基本上是超过99%的。那时候华为还到我们学校招本科生的,当时同专业有个胡子哥就进了华为。胡子哥算是比较优秀的本科生了,平时成绩优秀,也经常参加各种竞赛获奖。这哥们据说后面到华为工作了几年,还是按捺不住一颗创业的心,离职出来开了个餐馆,最后经营不善,倒闭了。


大学同寝室的兄弟各奔东西。马哥,猪哥读研后进了华为,一直干到现在,在华为应该级别不低了,收入当然也是杠杠的。野兽哥毕业后以国防生进了部队,前几年以营级干部转业回了老家。熊怪毕业后进了九院,为核物理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鸭哥毕业后先进了重庆一所军工单位,后面到宁波一个航空公司当领导。年龄最小的鑫仔毕业后与我交集最多,也一起在烟台工作过两年,后面回新疆老家考公上岸。


而我,懵懵懂懂中先于其他人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干了两年后,又换了很多公司,到现在还是做电子设计的苦逼打工狗一枚。
现在想想,当时四年都是一起“堕落腐化”,为何混得最失败的还是我呢?天资差异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更多是因为人生的机缘和选择的不同。长久以来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最失败的地方应该是缺少明确的人生规划。


作为资深电子打工狗,将近二十年的打工经历说不上精彩但也不算枯燥。是时候回忆回忆,给自己也给他人一点启示。
02 

从学生到打工人
现在想起来不论学生也好还是社会打工人也好,整体表现出来的状态都符合帕累托定律,也就是“二八法则”。学生中80%的都是水平接近的普通人群,特别优秀者和特别拉跨堕落的归于剩下的20%。
而我,当时应该算是80%普通人中特别拉跨的20%。毕竟虽然有几门补考,也算是都及格了,最后竟然还进入了世界五百强。当然这个世界五百强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当时富士康名声并不好。


对于我这种成绩刚好及格的拉跨生,当时没有投华为一类的公司,因为知道投了也没有用。但是既然找工作还是要正式些,于是下血本买了套西装。结果第一次投了富士康,根本就没有怎么面试,很快就通知被录用了。
开始还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后来听说凡是投了简历的,只要专业用得上都录用了的,顿时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西装只穿了一次自己就再也没有穿了,偶尔借给其它找工作的同学穿穿。后面我把西装一直带在身边,总觉得有机会能再用上,结果后来换了几次工作都没有用到,再到后来,人开始中年发福,西装再也穿不上了。


06年那时候毕业生工资都不高。像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生,如果是省内也就1500到2000左右,到沿海城市要高点估计2000到3000。当然那时候互联网大厂高工资已经初现峥嵘。记得有优秀者,年薪5万还是6万进入腾讯,着实让我等学渣羡慕了好久。

大学里面的专业能直接用上的知识其实并不多。只要不是搞专门的理论研究,其实初高中数学已经完全够用。现在做的电子设计,用得最多的还是初中的欧姆定律。当然有些专业的知识涉及到微积分之类,都有更专业的工具来帮忙处理了。那个时候觉得C语言编程没有什么用,现在做嵌入式开发用得最多的就是C语音。当时学的汇编基本没有怎么用了。
电子相关的数电和模电也是一言难尽。学得好,当然有用。学得不好,对工作影响也不大。复杂的数字电路早已经芯片化,需要自己设计的复杂点数字电路并不多。当然如果是微电子或者芯片设计相关的可能又另当别论。工作中更多要掌握的是一些经验套路,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大四最后几个月,随着散伙饭一吃,大家陆续离开了校园。因为去富士康报道是7月份,退宿舍大概在6月份。离开学校后离到公司报道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暂住到对门寝室一位同学的出租屋。最后终于等到去富士康报道的时间了,我辞别同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拖上大箱子,踏上了去东莞的火车。
03 

时代变迁下的我们
那时候直达深圳的火车很少,去东莞反而很多,所以坐火车到深圳一般先到东莞或者广州,再转到深圳。和我同坐一辆绿皮火车去东莞的还有一位高中同学栋梁兄弟。栋梁当时重大自动化本科毕业,考上了本专业研究生,准备趁暑假到东莞朋友那里去体验下生活。
栋梁研究生毕业后转行直接进入房地产行业,月薪直接上万,正赶上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代,随后十几年享受到了房地产发展的红利。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时代的变迁从来不会专门给某个人打招呼,随着房地产的落幕,栋梁也已经开始再次转行。


火车终于到站。到旁边的汽车站,买了到龙华汽车站的票,坐上大巴。车上也有比较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涉世未深,脸庞还略带稚气,从他们茫然的眼神中,我猜测可能也是去富士康的大学生。
在驶往龙华的车上,望着窗外时而连绵起伏的山峦,时而连绵不断的厂房,不知道目的地是怎样一番光景,心中未免有几分忐忑。
04 

富士康入职
一个多小时后,大巴驶入车站。下车后,和其他几位也是去报到的年轻人一起上了富士康专门的大巴车。到了富士康园区。报到的地方在一个超级大的食堂,富士康的食堂确实是个神奇的地方。
培训,汇报,就餐,基本上是做到了充分利用。大学生是作为新干班招聘入职的,所谓新干班,就是新世纪干部接班人。可以看出公司是准备把我们作为长期人才进行培养的,当然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辜负了公司的厚望。
新干班人员进公司有一套流程,包括入职培训(公司文化培训,军训),产线三个月实习,定岗。熬过这几个月,才能成为公司一枚崭新的螺丝钉。报到完,领上工服和工牌,去分配的寝室安顿好,下午休息,准备第二天进行正式的入职培训。


由于富士康龙华园区比较大,从东往西走路大概40分钟。所以园区内都有免费的电瓶摆渡车。当时因为是上班时间,我看厂区开阔路面内到处空空荡荡,以为没有多少人,但后面到了下班的时间,才发现人是真的多。可以想象,十万左右的工人,同一时间段,从厂房涌出,是何等壮观。
所以不要以为富士康只是外面传言的血汗代工厂,没有什么科技含量,这种十万人规模的厂区,工作生活得井井有条,其实就已经很了不起,本身就体现了其极其科学的管理。特别是后面我在消费电子事业群定岗后,更是颠覆了以前我对公司粗浅的认知。


入职培训大概进行了一周时间,主要内容就是公司文化介绍,园区生活熟悉,军训。入职培训总体没有什么可讲,培训最后一天,新干班还进行了汇报表演。然后上千名新干班员工根据专业被分配到相应事业群的产线实习。而我,和其它专业接近的百来号人一起分到了消费电子事业群(CCPBG),开始了原计划三个月的产线实习。
05 

产线实习
我被分配到NB产线,即生产SONY笔记本电脑的流水线。


这里有必要大概介绍下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主板PCB生产完后,会到SMT产线进行贴片。贴片完成后的PCBA就会送到FCT测试组进行接插件手工焊接,焊接完后会进行FCT(FunctionalCircuitTes),进行测试程序下载,功能测试,看看主板功能是否正常。
只有所有功能测试通过的PCBA才会流入成品组装产线。而成品组装,主要是对电脑外壳,显示屏,键盘,主板,内部线束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整机功能测试。测试成功的再进行整机上电老化测试,同步进行联网及程序下载,最后的合格品才会包装出货。


整个产品流程及测试是相当严谨的,每个作业人员,收到半成品后会先扫描工牌上条形码,在执行操作时会同步对组装的元器件进行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扫描,并同步将这些信息和该工位的测试结果上传服务器。实现产品,人,机,料的可统计和可追溯。
每条成品组装线都有一个吊起来大的LED显示屏,实时更新最新组装下线的产品数量。而富士康这一套东西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在当时中国大陆来说应该还是比较领先的。这一整套高效运转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是其产品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我在FCT测试组和整机装配组都待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说是产线实习,其实就是穿着白色静电服,戴着静电帽,手里拿个本子,傻傻站在那里看其它工人操作,有时候和工人聊下天,别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去帮一手。
线长不会让我们去担任一个独立岗位的操作人员的,一方面知道我们是暂时在产线上待一段时间,后面还会去坐办公室,何必把精力浪费在教我们怎么做事上呢,另外我们这些大学生,看着书读得多点,文质斌斌,其实实操能力弱爆了,手脚笨拙。
哪里比得上产线那些十几岁的小姑娘手脚那么灵活。流水线,不是说着玩的,稍微不注意,你的工位就会被流下来的半成品堆满。如果碰上测试问题,技术人员必须来迅速解决,否则不得不停线,那事情就大了。我在那里干得比较多的只能是包电源适配器这种不过脑,没人催的工位。就这样一天下来,也是两腿酸麻,累得像狗一样。


就我一个多月的产线实习来看,外界那种认为富士康就是压榨普工的血汗工厂其实是很片面的,事实上富士康连管理层也压榨。不过相对来说,富士康普工的工作环境还是不错,产线车间基本无尘,温度也合适。不过普工工作量也确实大,每天产线上不停地工作十来个小时,人其实就是机器化了。


不知道是哪个发明的站着操作,据说这样干活效率最高。反正我在产线那段时间是天天都想找个地方坐下去。因为每天在产线游来荡去,双腿已经麻木。工人呢,虽然都是站着的,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也没有太多怨言。后来我去办公室搞研发,又觉得坐着太累,想站一下,又感觉太引人注目。看来人都是站久了想坐,坐久了想站,站与坐之间,到最后还是躺平的好。


总的来说,新干班到产线实习,还是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可以接触一线产品,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为后续工作建立一些概念。退一步说,即使啥也没有学到,产线上的苦吃了后,办公室的苦也就不算啥了。对于公司来说,让新来大学生到产线实习,其实是亏本的,这几个月不但工资照发,这些人为公司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


在产线实习也要跟工人一起加班,加班时长照算。记得有段时间生产任务重,我加班达差不多40个小时,基本工资算上加班费,有五千多,算是在富士康领得最多的一次工资了。后面到办公室做研发,加班时长受到了限制,很难超过三十多小时。
虽然加班工资高,但还是不想加班,因为后面上了半个多月的夜班,那种痛苦确实让人想逃离。原计划三个月的实习,进行到一半的样子就结束了,据说是研发需求比较急,公司改变了策略,让大家停止实习,尽快到部门上岗。
(未完,待续)

来源:面包板社区

作者:江海自在寄余生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社区立场。

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文有删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