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慈善事业并不是教会的主要任务,因为教会的最大使命从来就是广传福音、为人施洗,但是,17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变,许多社会问题大爆发,贫病交加者、流离失所者大有人在,教会做慈善事业是要以基督的爱来挽救因经济贫困或社会因素而堕落的人,实际上,慈善事业是服务于实践大使命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些受到“物质恩惠”的人,极有可能对教会产生好感,甚至好奇,进而愿意进入教会接受“属灵恩惠”,也就是“神的恩典”,所以,教会人士从事慈善事业和社会改革正是实践圣经真理的要措,不管是国教教会也好,还是非国教团体也好,大家都致力于扶贫济困,致力于社会和制度的改革。
除了上面讲过的慕勒创办孤儿院、卜维廉创办救世军之外,还有: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毕生致力于监狱的人道主义改革;罗伯特·雷克斯(Robert Raikes)推广主日学,为贫民窟失学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成为现代主日学之滥觞;乔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创立了规模庞大的服务于青年人的慈善机构“基督教青年会”(YMCA);国会下议院议议员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领导废奴运动,以致于在1833年英国彻底地废除了奴隶制度;等等。实际上,这个时期的社会公益方面的巨大成就,都是英国各派教会属灵复兴所结出的果子。
说到孜孜不倦地为废除奴隶制度而奔走不歇的威伯福斯,我们还要特别介绍一下他的另一项重要贡献,那也是教会复兴所结出的果子。这个果子就是“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的成立。该会英文简称BFBS,有人将之中译为“英国圣经公会”或“英国圣书会”,为讲述方便起见,笔者就用“英国圣经公会”这个名称吧。这个享誉世界的圣经公会就是由威伯福斯和威尔士加尔文派循道会牧师托马斯·查尔斯(Thomas Charles)等人所共同创立的,这个机构的主要使命就是“促进圣经的更广泛的流传和更广泛的使用”,具体做法就是翻译、出版、发行圣经,但不加注释和评论。其实,英国圣经公会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圣经公会。早在1712年,德国的坎斯坦男爵(Carl Hildebrand von Canstein)就曾在哈雷创办过圣经公会,1779年和1792年,分别在英国和法国出现过类似的机构。 英国圣经公会成立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799年。当时,一群讲威尔士语的年轻基督徒希望能购买到威尔士语圣经,于是他们跑到格温内斯(Gwynedd),找到了循道会的牧师托马斯·查尔斯。当时虽然已经有威尔士语圣经,但是印刷发行价格很高,因着巨大的属灵复兴,威尔士各地对圣经有着超大的需求,查尔斯曾经从一些慈善家那里筹得资金,在1799年,协助推出过1万本新版本的威尔士语圣经,他自己得到了其中的700本。那群年轻人从查尔斯手中得到了一些圣经之后,又有人陆续来求圣经,很快地,查尔斯手中仅留下了一本圣经。
不久,有一位叫玛丽·琼斯的年轻女孩在极其恶劣的天气之下独行26英里来向查尔斯购买圣经。当年没有象今天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加之威尔士地区多是荒蛮野地,独行26英里路需要一整天,而且还会随时遇到不测。对玛丽冒险求经之举,查尔斯非常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玛丽告诉他,她从小就帮邻居做零工,然后将微薄的所得存起来,6年后,她才存够了买这一本威尔斯语圣经的钱。
    查尔斯把手中最后一本圣经给了玛丽之后,他和他的同事们心中就有了一个极大的负担,那就是向人们更快地提供更多更便宜的圣经。为此,查尔斯等人组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1802年圣诞节期间,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一个“以各种语言分发圣经的圣经公会”,首先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欧洲大陆发行圣经,然后再到更偏远的地区,不过,具体先用哪种语言翻译圣经,把圣经发送哪里,都要视财政状况以及特定情况的紧迫性来决定。
当然,成立圣经公会容易,运作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资金来源问题,其次是后勤组织问题。查尔斯早就听说威廉·威伯福斯下议员是废奴运动的领袖,而且也为宣扬福音而不遗余力,并是圣公会福音派的支持者,如果有了他的支持,凭借其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借鉴其在废奴运动中的一些智慧和做法,即将成立的圣经公会所遇到的阻力可能会大大减轻。1803年2月,委员会决定让查尔斯尝试联系威伯福斯。威伯福斯听罢查尔斯等人的建议,丝毫没有犹豫,立即拍案同意加入圣经公会筹备委员会。
威尔士加尔文卫理公会牧师托马斯·查尔斯
1804年3月7日,在威伯福斯的倡导下,在查尔斯等人的同心努力之下,英国圣经公会正式成立。1806年5月,圣经公会首先出版威尔士语新约福音书,1807年5月出版威尔士语圣经,首先出版的这两部圣经全是由查尔斯亲自编辑。此后,圣经公会的工作范围扩展到英国、印度、欧洲及其他地区,世界各地都设立了辅助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后来成为各自独立的圣经公会,比如有:苏格兰圣经公会、美国圣经公会、俄国圣经公会、中文世界有台湾圣经公会、香港圣经公会,等等,均由基督教新教各宗派联合组成。
据报道,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圣经公会以80多种语言向战争各方的战斗人员和战俘分发了超过900万本圣经。尽管战争期间面临各种巨大挑战,比如供应短缺、纸张成本上涨、纸张配给限制、潜艇的封锁和商船的沉没,圣经公会还是成功地向人们分发“上帝的话语”。1946年,因发展需要,成立了世界性的“联合圣经公会”(United Bible Societies),旗下共有153家分会,分别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作,肩负了全球80%圣经分发的重任。根据2015年的一项统计,在全球已翻译了563种语言的圣经中,超过70%是在联合圣经公会的支持下完成的。联合圣经公会在世界上发行的各种语言的圣经已达9亿册。
圣经公会跨宗派的独特事工,就是以最广泛有效的方式翻译、分发、推销圣经;这些圣经译本的印刷和分发,极大地促成了世界各地教会的建立和增长。圣经公会这项国际性运动,虽然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却日久弥新,长盛不衰。
下面是“教会史演义”第四部分博文的草稿目录

    《教会史演义》是我从2012年6月起开始构思写作的一个博文系列。起先陆续发表在中国新浪博客里,后来被它们完全封锁。于是我又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tongchenseattle)内。不久,微信又开始把我写的文章下架,最后,我决定将我写的所有东西慢慢全部搬到美国的博客。我的本职是软剑攻城师😁,研究历史和写作博文纯粹是我个人的业余爱好。为写《教会史演义》,我从本地多家图书馆内搜寻并借阅了巨量的相关资料。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我写的是演义,基本上算是历史小说不完全是严格考证过的信史。这个系列的博文里面是有不少演绎的部分,主要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大家读来轻松有趣对于研究信史的读者来说,我建议你们去坊间寻找教会史教材或专著来参考。
    如您在长城以外或可避开长城,可去我的美国博客阅读所有文字https://usstamps.blogspot.com
    这个博文系列按历史年代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创始期到古典期”,第二部分是“中世纪”,第三部分是“宗教改革时期”,第四部分是“近现代”。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愿神继续祝您!谢谢您一直的关注,祷告和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