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随着乌军陆续接受F-16战机飞行培训,留给俄军的时间不多了。
11月7日,荷兰国防部宣布,5架荷兰F-16战机正前往罗马尼亚的欧洲F-16训练中心,这些飞机将用于培训乌克兰飞行员。泽连斯基称赞这是“关键一步”,并对荷兰表示感谢。
今年8月,美国对F-16战机援乌松口,丹麦和荷兰都承诺,一旦乌克兰飞行员训练完毕,将向乌克兰交付61架F-16战机,保守估计,到明年年中,乌克兰将陆续获得100-150架F-16战机,将一举扭转乌军在空中的劣势。

1
目前,乌克兰飞行员同时在美国和罗马尼亚进行培训,到明年年初,就可以初步形成战斗力。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说:普里戈津叛乱后,普京清除了内部的反对派,俄军也通过坚守不战的策略也挫败了乌军的反攻,俄罗斯的局势短期步入平稳。但这个平稳只是短期的状态,并不代表俄军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实际上随着乌克兰空军的壮大,胜利的天平正在迅速倒向乌克兰,俄军正丧失稳固战局的时间窗口。
这一年,虽然俄军抵住了乌军的攻势,但仍未解决两个根本问题:

1、俄罗斯仍然没有进行全面动员,俄军仍然面临人力短缺的情况。

2、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并未变化,得到的外部支持相当有限,只能以“守株待兔”的心态盼望西方内部出现分裂。
这和1942年苏联的处境完全相反,当时虽然苏军主力损失惨重,但成功进行了全国动员,并在国际上与英美结盟,大势上处于空前有利的状态。
对于俄罗斯现在的困境,俄罗斯人有充分认知,比如被监禁的狂热民族主义者、前俄罗斯军官吉尔金(斯特列科夫),就通过其妻子发表了一封信,其中概述了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
吉尔金认为俄军的状况正在逐渐恶化,虽然俄军在夏季和秋季成功抵御了乌克兰的进攻,但并没有改变根本的趋势。他观察到,俄军已经无力完成任何进攻行动或攻取任何重大作战目标,俄军在阿夫迪夫卡、莱曼、库皮扬斯克的反攻陷入困境,在阿夫迪夫卡更是损失了大量兵力。

尽管俄军进行了充分准备,竭尽全力,但俄军甚至无法在非常狭小的区域内取得优势。
吉尔金认为,当下俄罗斯最大的问题仍是没有全面动员,这让俄军的人力相比乌军仍然处于劣势,他认为如果不强制动员,光靠正常的招兵,已经很难满足军队的需求,他认为俄军此前的几轮招募,已经耗尽了潜在的志愿者和职业军人。
他担忧,一旦乌克兰在明年春季获得足够的F-16战机,乌军将在任何地区获得局部优势。
吉尔金的判断与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一致,扎卢日内在《现代阵地战及其获胜方法》中也认为,西方提供的军事装备和空中优势将帮助乌克兰克服阵地战。
(吉尔金(斯特列科夫)认为俄罗斯最需要全面动员)
俄罗斯大部分的民族主义军事博主都同意吉尔金和扎卢日内的判断,他们旁敲侧击的暗示俄罗斯离赢得战争还有很远,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俄军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而且不惮于公开发表评论。
但是这种“大多数人”的呼声并没有得到回应,普京当然知道全面动员有利于战场形势,但他也深知,动员是一把双刃剑,相比伤害乌克兰人,它更有可能伤到自己。

2
普京经历过苏联解体,他深知将俄族人,尤其是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发达地区市民送往战场的后果,当时大量发达地区的子弟被送往阿富汗,他们的死伤引起了莫斯科权势阶层的震动,促进了苏联崩溃。
他也深知二月革命的教训,那些被动员的士兵没有战胜德国人,反而推翻了沙皇政府。

明年3月17日是俄罗斯总统大选,虽然很多人质疑俄罗斯选举的真实性,但选举在理论上仍有可能改变政治生态,作为统治者,普京不能冒这个险。
在明年大选前,普京都不会冒险得罪俄罗斯选民,尤其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市民,实际上普京一直在维持这两地的福利,目前俄罗斯仍可以通过石油贸易维持财政,两地市民的福利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制裁影响的只是富裕阶层和部分中产阶级,对普通人的影响非常有限,也是普京目前“高支持率”的基础。
政治利益上,普京的选择符合逻辑,但战争形势不等人,等到俄罗斯大选后,F-16战机也将逐步投入实战,战局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时再进行全面动员,很难说是否还来得及。
我甚至怀疑,拜登之前拖延F-16的交付也是为了选举,如果明年春季乌克兰能展开反攻,并在8、9月取得重大战果,将对拜登的选情极为有利。乌军反攻的太早,并不符合拜登的利益,因为选民是健忘的,会忘记拜登的成绩,唯有恰到时候的反攻才能让拜登顺利连任。
这个角度讲,俄乌战争再次将拜登和普京两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如果乌克兰明年反攻取得优势,将有助于拜登的选情,如果反攻不利,将拖累拜登,间接增大特朗普的优势,而特朗普派的上台,又是普京体面退出战争的最大希望。
对拜登和普京来说,明年的春季战争,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