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财会月刊》2023年第8期
摘要】股票上市交易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估值能否实现,而且直接影响股票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随着我国股票发行体制改革尤其是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上市交易制度不断优化,增强了对各类企业的包容性,扩大了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提升了市场交易规模和效率,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但是上市标准、市场交易机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在影响股票上市交易效率的问题。在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需基于我国股票上市交易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借鉴发达经济体上市交易制度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股票上市交易制度,为推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增效。
【关键词】资本市场;上市交易;注册制;信息披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党中央做出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战略部署,我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新一轮全面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以注册制改革为导向的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涵盖了股票发行、上市、交易等重要基础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股票上市交易制度是指,发行人公开发行的股票在符合监管机构相关条件的基础上,向交易所申请挂牌交易的一系列相关规则的统称。在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下,虽然股票发行与上市交易往往是两个独立的环节,但实践表明,上市交易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股票发行的效率和成效。2019年以来,我国新设科创板市场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由点到面,进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协同推进与股票发行密切相关的上市交易制度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定价、配售等环节的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建设、完善适应全面注册制改革需要的市场基础制度体系,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理清、理顺政府和市场在股票上市交易过程中的定位和关系,推动监管机构职能转型、减少市场干预,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一、注册制背景下我国股票上市交易制度改革进展
1.注册制改革推动各层次市场板块上市标准的全面优化。从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实践看,2019年新设的科创板市场构建了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开启并加快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多元化的上市标准改革步伐。科创板市场充分考虑了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特征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特殊性,淡化了核准制下高度侧重的盈利能力指标要求,进而构建了涵盖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研发投入等指标的多元化上市标准体系(见表1)。根据科创板市场上市规则,科创板市场结合不同企业类型,在市值及财务指标方面,共设置了“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市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等九类标准体系供企业选择。四年多的实践表明,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体系增强了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为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机会,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林丽娟和张宗新,2023)。
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新企业的存量市场板块,其上市标准的改革成效最为显著。注册制改革前,深市创业板上市标准单一、僵化,侧重于传统的会计盈利要求且不允许存在未弥补亏损;实行全面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进一步优化上市标准,针对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境外未上市的红筹企业以及特殊股权结构的企业不再设置净利润指标要求,并对未盈利企业上市做出妥善安排。除企业股本、股权结构统一要求外,创业板市场结合一般企业、红筹企业以及有表决权差异化安排等不同企业特征,在市值及财务指标方面形成了现行的差异化上市标准体系(见表2)。改革后的创业板市场赋予企业多样化的上市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利润、市值和收入等条件,自主选择适当的标准并据此实现上市交易,极大地增强了科创企业上市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总结沪市科创板、深市创业板和北交所注册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于2023年2月开始实行全面注册制改革。根据改革要求,沪深主板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均将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体系。至此,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各市场板块,通过调整、优化股票的上市标准,均形成各自多元化的上市标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各层次市场板块对各类企业的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进而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徐玉德和陈旭,2021)。
2.推动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引导市场合理定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长期以来,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新股不败”“炒新股热”等现象,究其本质是因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炒作行为。新股定价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需要综合考虑发行人的行业背景、市场地位、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新股发行定价不合理,股价背离发行企业价值,不仅容易导致股票上市交易的市场价格乱象,而且可能因股价异常误导而进一步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推动了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对发行价格、规模等不再设置行政性限制,新股发行不再受到核准制下23倍市盈率的限制;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不断完善询价发行方式,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让询价机构成为新股发行定价的主角。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以来,科创板市场进一步丰富了股票定价方式,在原来仅允许采用询价发行方式的基础上,开始允许采用直接定价方式,进一步推动科创板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各资本市场已形成包含询价发行、直接定价以及竞价发行在内的多种定价方式(见表3)。尽管不同市场板块股票发行制度仍有差异,但是沪深证券交易所在股票发行定价方式的制度安排上已基本实现了统一。
3.实施差异化的交易机制,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一直沿用“T+1”的交易制度。虽然该交易制度存在股票交易频率、资金使用效率低等缺陷,却能够防止市场过度投机且有助于稳定股价,对我国以中小股东为主体且缺乏相应做空机制安排的市场而言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注册制改革突破了核准制下正常股票交易“10%”的涨跌幅比例限制,各市场板块开始实行差异化的交易机制。根据现行制度安排,沪深主板上市的新股仍然保持了原来“10%”的涨跌幅限制比例,但是允许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科创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新股涨跌幅限制比例设置为“20%”。涨跌幅限制比例的差异化安排,充分考虑了不同的市场特征,有利于买卖双方通过博弈发现股票价值,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此外,连续竞价的“价格笼子”机制和临时停牌机制等交易机制改革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避免股票价格的暴涨或暴跌,抑制市场过度投机风险。为更好地提高北交所市场流动性,在新三板市场和科创板市场开展做市商制度基础上,北交所市场也积极在竞价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做市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价格发行功能,而且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息披露行为。高质量信息披露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核心,也是影响注册制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薛爽,2021)。注册制改革导向下的市场信息披露建设理念和监管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督促监管机构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2015年,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强化问询监管方式,对督促公司信息披露起到了积极作用。2020年实施的修订后的《证券法》专章规定信息披露制度,从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强化信息披露的有用性及违法责任主体民事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为了更好地落实证券法规定,证监会于2021年3月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细化临时报告要求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借鉴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经验,经过多年实践,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为主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了公司首次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且在法律层级上涵盖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全面规范约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注册制下我国股票上市交易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
1.各市场板块的上市标准尤其是财务标准有待优化。目前,我国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已形成多元化上市标准体系,沪深主板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也将实行改革后的多元化上市标准。从试点注册制的市场板块看,多元化、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为更多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的类似市场板块相比,我国目前各层次市场板块整体的上市标准要求仍然偏高,而且仍侧重于财务指标(徐玉德和李昌振,2022a)。以北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最低层次板块)为例,通过比较两地的上市标准可以发现,这种差异尤为突出(见表4)。除了一般可量化指标,我国各市场板块上市标准还侧重于行业属性的要求,但因现代科技创新链条的复杂性容易增加上市审核难度,有关行业属性判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明确。另外,上市规则赋予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上市标准的权利,但是从我国实践看,交易所在上市标准优化方面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在注册制改革后有待强化。
2.股票定价机制不完善导致交易价格异常现象频现。我国资本市场有关“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和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低发行价、低发行市盈率和低募集资金”的三低现象,以及新股发行频繁破发、新市场板块交易量低且流动性不足等现象交替出现,本质上是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完善所致。一方面,股票发行定价不合理是导致市场交易价格和交易行为乱象的关键因素。新股询价发行机制流于形式、“人情报价”等因素扭曲新股价格,偏离发行公司业绩和投资价值,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异常和严重的市场投机行为;询价对象范围偏小,又极易形成询价对象间抱团报价;网下询价权因主要集中在专业机构投资者手中,发行人、承销商和询价对象往往串通操纵价格。另一方面,股票发行的非市场化影响了市场对股票发行的预期,导致市场跟风投机炒作。监管机构以往将控制股票发行节奏作为监管手段,采用行政手段暂停IPO,以致产生IPO堰塞湖现象,进而导致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时断时续,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优质标的的供求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供求矛盾。
3.股票询价配售和市场交易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配售机制的有关制度安排同质化,在实践中缺乏应有的激励效果。在实践中,由于绝大多数公司采用询价发行方式,网下询价发行高价剔除比例的无差别调整(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由原来的不低于10%降至不超过3%);网下投资者分类配售,同一类投资者享有同比例配售。这些制度改革虽有所成效,但是,由于主承销商缺乏自主配售权,而网下投资者因获配数量少而导致定价研究动力不足,事实上难以形成买卖双方的博弈,最终影响市场化定价的形成。现有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制度未有效平衡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双边博弈,导致新股定价没有反映市场公允价格(方重等,2022),从而容易造成二级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异常。与此同时,个别市场交易效率低也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新三板市场、科创板和北交所市场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但是现阶段因做市商规模还比较小、做市商门槛较高、做市标的范围较小等而影响和制约了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
4.严监管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股票发行、上市、交易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运行,上市公司应该履行持续信息公开义务。长期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突出,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给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证券期货稽查执法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2021年证券违法案件中,也就是在信息披露类案件、内幕交易类案件、市场操纵类案件及其他类型案件的四大类案件中,信息披露案件在当年新增立案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24.2%、20.5%、29.9%、24.7%、29.8%和25.3%。整体上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处于高发阶段,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证监会近年来的行政处罚统计数据也表明,严厉打击虚假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任务非常艰巨(见表5)。自2019年以来,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案件总的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但其中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的数量却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2019~2021年信息披露违法案件数量分别是27家、23家、28家,分别占年度处罚总数的20%、20%和25%。
三、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股票上市交易制度的经验借鉴
1.灵活多元的上市标准体系增强了对各类企业的包容性。美英等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早、历史长,历经多次市场危机的洗礼,制度上也得以不断完善,形成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及投资者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全球资本和优秀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美英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市场交易双方构建差异化交易市场体系,并通过完善多元化、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体系,实现了对科技企业尤其是不具备盈利能力但有市场潜力和前景企业的融资支持(徐玉德和李昌振,2022b)。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均设置了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其中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标准灵活性和多元化特征最为突出。纳斯达克各层次市场针对科创企业盈利不稳定、市值低、风险大等特征,设置了多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供企业选择,形成了由“权益、市值、收入、资产”等指标进行不同组合的多元化标准体系,不同科技企业根据其符合的不同标准实现直接融资;纽交所主板市场及其各分层市场板块则构建了涵盖“税前利润”“市值及现金流要求”“市值及收入要求”等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英国资本市场的各层次市场板块均没有设置盈利方面的指标要求,并进一步降低了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促进了英国科技企业发展。从美英资本市场发展看,灵活多元的上市标准并不意味着降低上市难度或者忽视投资者权益保护。由于现代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强有力的资本市场监管、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和灵活的上市标准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美英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成熟资本市场的代表。
2.高度市场化的上市交易机制提高了市场流动性。资本市场通行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主要有固定价格机制、累计投标机制、拍卖式以及混合式机制,每种机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关键是应适合本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征。在美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主要采用累计投标制,由发行人和承销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因能反映市场需求而避免了最终定价偏离过大(刘刚,2014)。为了稳定市场股票价格,美国还允许承销商在新股发行时引入价格稳定机制即赋予承销商超额配售权,以维持交易市场股票价格的稳定。在股票发行承销中,承销商被授予充分的自主权,以引导新股发行合理定价。流动性是衡量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和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市场交易制度的有效性对市场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普遍采用的“T+0”交易制度,因市场交易量大、资金使用效率高、投资灵活而备受发达资本市场青睐。为了强化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市场流动性,美国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均采用了集合竞价与做市商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增加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并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在美国纳斯达克各分层次资本市场,具备一定数量的做市商是公司上市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些制度实践切实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效率。
3.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升了市场全球竞争力。美国资本市场重视信息披露建设和监管并以立法形式强制规范。美国会计准则等制度建设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都突出了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制度建设初衷。2002年美国出台《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萨班斯法案),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过了《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构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要求金融企业保证充分的信息披露,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拥有庞大的专业团队按行业开展发行审核工作,要求发行人信息披露详略得当、风险揭示全面准确、语言表达明白清晰,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安青松,2022)。英国市场高度关注投资者利益保护,不仅构建了涵盖纠纷投诉处理制度、金融服务赔偿制度等内容的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体系,而且允许股东采取个人诉讼、代表诉讼等方式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高效的投资者保护救济制度突出了投资者利益保护导向,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吸引了全球投资者,持续提升了美英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四、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股票上市交易制度的对策建议
1.持续优化上市标准,增强各类企业直接融资的包容性。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股票上市标准不断优化,不再过度强调公司盈利能力,而是更加关注企业发展前景、市场交易程度及市场价值等指标,凸显了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趋势。加快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统一股票发行制度,破除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障碍(徐玉德和李昌振,2022c)。在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沪深主板市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以及新三板市场均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体系。从国外经验看,上市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产业发展等因素变化及时调整优化的。建议在总结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交易所在企业上市标准调整中的主体地位,适时调整优化现行上市标准,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进一步明晰各市场板块行业产业的定位判断标准,各交易所应出台更加细致的衡量各市场定位的行业产业的具体指标,以增强市场对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板块定位的可操纵性和可预期性。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及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加快落实沪深主板市场的注册制改革,适时进一步优化主板上市标准,增强各市场板块上市标准的差异化和协调性,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2.优化发行定价方式,持续提高股票定价的市场化水平。资本市场各市场板块应积极优化定价方式,不断提升市场化定价水平。一方面积极推动直接定价方式的应用和优化。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科创板市场已经进一步优化市场化定价方式,允许企业采用直接定价方式。沪深证券交易所应根据市场发展进展,考虑进一步放松直接定价方式所采用的限制条件,取消同行业二级市场市盈率的限制,从而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现行询价发行制度。一是进一步扩大询价对象的范围和规模,参与询价的投资者来源越广、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二是进一步完善报价剔除机制。实行差异化的高价剔除机制,加大对买卖双方的激励和约束,进而引导投资者独立研究、自主参与报价。三是加强发行定价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或惩处违规报价行为。督促承销商、询价机构等主体履职尽责,将在发行定价方面尽责履职不力的行为纳入监管评价;对于触碰规则底线、挑战监管的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
3.完善新股发行配售机制和交易机制,切实提升市场交易效率。一是完善新股发行配售机制。由于现行新股配售机制采用同一类别配售对象按照相同比例统一配售,单个投资者获配金额非常小,极易影响其报价积极性。因此,应该赋予承销商较大的配售权,允许其结合配售对象机构类别、持有期限等特征,分类实行差异化的比例配售,并适当提高机构配售股份的锁定比例且延长期限,引导培育其价值投资理念(郝雨时和耿德林,2022)。二是逐步推动交易机制的市场化。各市场板块应择机酌情考虑逐步放开涨跌幅限制比例要求,稳步推动交易机制市场化。三是推动完善做市商制度。积极推动科创板、北交所做市商资质扩容,可以考虑将更多具有做市经验、做市表现好的新三板做市商纳入北交所;进一步丰富做市标的范围,提升做市商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做市商制度优势,提升科创板及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4.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高质量信息披露制度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资本市场有关股票发行、上市、交易等行为均离不开公开透明的信息支撑。信息披露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交易双方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和市场交易决策,而且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应聚焦信息披露这一资本市场核心环节,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强化市场信息披露监督。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设,适时整合现有法律制度,制定专门的投资者保护法规。现行有关投资者保护的立法散见于《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刑法》等法律规范,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缺乏完整系统的保护机制。借鉴发达经济体做法,适时推动专门的投资者保护立法,为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各方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压实各方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突出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各中介机构的独立责任,强化各参与主体的归位尽责意识,加大违法主体惩罚力度,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注释
① 根据沪市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的要求,尚未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还应具备的条件是“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其中,“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指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0%以上;(2)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5亿元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以上;(3)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的,发行人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平均增长水平。此外,处于研发阶段的红筹企业和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的红筹企业,不适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要求。
② 根据深市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的要求,红筹企业不再设置净利润指标要求,但要求“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其中,“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是指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5 亿元的,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10%以上;(2)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低于 5 亿元的,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20%以上;(3)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的,发行人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平均增长水平。另外,根据规定,处于研发阶段的红筹企业和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的红筹企业,不适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安青松.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动中国特色投资者保护新实践[J].清华金融评论,2022(6):22~25.
方重,程新,娄皎虹.优化注册制下A股发行定价机制的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2(4):71~76.
郝雨时,耿德林.我国股票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方金融,2022(11):25~29.
林丽娟,张宗新.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错位协同进阶式支持新经济[J].财会月刊,2023(6):124~129.
刘刚.美国新股发行机制及IPO市场概览[J].金融市场研究,2014(11):89~94.
徐玉德,陈旭.警惕资本无序流动强化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支持[J].财会月刊,2021(11):22~26.
徐玉德,李昌振.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效、困境及政策建议[J].财政科学,2022a(5):15~30.
徐玉德,李昌振.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经验[J].财会月刊,2022b(10):140~147.
徐玉德,李昌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机理与现实路径[J].财会月刊,2022c(16):141~146.
薛爽.法制环境变迁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J].财会月刊,2021(18):11~18.

作者单位
1.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42;

2.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 济南 250002

 ↓↓↓ 推荐阅读(以下链接可以上下移动)
名家论坛║资本市场·隐性债务·财会监督论5篇——2022年徐玉德论文集徐玉德, 贺恩远║合并会计中控制的理论内涵及合并范围确定
徐玉德, 李昌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机理与现实路径
徐玉德, 李昌振‖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基本经验
徐玉德|新时代财会监督论
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视角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逻辑徐玉德 , 李化龙|公共风险转化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实路径徐玉德 , 董木欣|数字政务建设整体性治理模式、 架构分析与路径选择
张绘║公共预算管理衔接性不足与政策建议张绘║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践、挑战与优化路径
郑石桥║政府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衡量及实现路径
名家论坛║碳审计.内控缺陷.政府审计10篇——郑石桥论文集(2022)
郑石桥‖论碳审计结果及其运用
郑石桥‖论碳审计方法
万仁新║内部存货交易抵销调整分录的理论分析——基于契约理论
万仁新‖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中两类调整、抵销分录原理探究:基于契约理论
万仁新‖合并报表理论的缺陷与改进:基于契约理论的思路
‍‍《财会月刊》2015年被转载109篇.作者158人,看看是哪些人?

《财会月刊》2016年被转载96篇.作者147人,您认识哪几位?《财会月刊》2017年被转载109篇.作者174人,看看是哪些人?《财会月刊》2018年被转载121篇.作者183人,您认识哪些人?
《财会月刊》2020年被转载109篇.作者186人,您认识哪几人?
《财会月刊》2021年被转载134篇,有您认识的作者吗
《财会月刊》2022年总目录《财会月刊》清华大学论文集.23篇《财会月刊》北京大学论文集.20篇
《财会月刊》厦门大学论文集.31篇
《财会月刊》中国人民大学论文集·91篇
齐保垒, 王文文, 孙泽宇║资本市场开放与盈余管理
徐京平, 朱哲茹║框架解构与效应剖析 : 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
陈元,贺小刚,李鑫,李婧文║亲缘关系视角下家族创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叶丰滢, 黄世忠║重要性的不同理念及其评估与判断
黄世忠║可持续发展报告迈入新纪元——CSRD和ESRS最新动态分析名家论坛║ESG·可持续发展论9篇——2022年黄世忠论文集
黄世忠‖ISDS与ESRS的理念差异和后果分析
黄世忠‖第六次大灭绝背景下的信息披露——对欧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准则的分析叶钦华, 黄世忠 等‖严监管下的财务舞弊分析——基于2020~2021年的舞弊样本
叶丰滢, 黄世忠‖SEC气候信息披露新规的解读与分析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质量特征评述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双重重要性原则评述黄世忠, 叶丰滢‖《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黄世忠, 叶丰滢‖《可持续发展治理和组织》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黄世忠, 叶丰滢‖《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叶丰滢, 黄世忠‖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优秀实践分析黄世忠, 叶丰滢, 李诗|碳中和背景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叶丰滢, 黄世忠 等|碳排放权会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王鹏程,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温素彬, 温皓然, 张兴亮, 李慧║兼听则明 : 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与方案设计
温素彬, 李慧 等║鉴往知来:国内智能会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罗进辉, 戴芷歆, 巫奕龙║亲清政商关系的绿色治理效应 : 来自绿色创新的证据李佳霖 罗进辉║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董事会多样性罗进辉 李佳霖‖国有企业混改动因与模式匹配问题:基于多案例的研究罗进辉 杨楠‖中国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概况、特征与问题
姜若溦,郑蓉,干胜道,李传宪║“以退为进”的战略性主动退市分析——以二重重装为例
名家论坛║财务公平.财务资助.财务宽裕等5篇——干胜道论文集(2022)刘光强, 干胜道‖新经济背景下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技能干胜道 等‖财务资助公告的市场反应探究干胜道 等‖上市公司财务资助:现状、动机与治理——以上交所为例
黎精明, 曹泰舸║对财务共享若干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娄祝坤, 毛瑾晔║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程平, 常吉║财务共享下资金滚动预算审计预警研究——基于决策树算法程平, 晏露║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的企业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智能审计研究·名家论文11篇:2021年《财会月刊》程平论文集程平, 俞津|基于RPA的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赵新星|基于RPA的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程平, 毛俊力|基于RPA的审计抽样软件机器人研究程平, 聂琦|基于RPA的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钱涂|基于RPA的函证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罗梦晴|基于RPA的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程平, 徐涵璐|基于RPA的长期资产循环实质性程序审计机器人研究
名家论坛║论可持续披露·会计准则13篇——张为国论文集
王浩宇, 薛爽, 张为国║会计准则变迁对永续债分类和发展的影响——基于财政部永续债新规执行结果张为国, 陈战光, 谢诗蕾║恰当应用会计准则 助推国家级战略管网建设——基于中国铁塔的案例研究何安宁, 张为国 等‖修订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一种思路——基于我国A股医药企业年报的案例研究
张为国 等‖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展前景的谨慎估计张为国, 薛爽, 王浩宇|从G7影响力工作组报告看可持续披露的发展趋势国际会计准则·名家论文9篇:2021年《财会月刊》张为国论文集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下)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中)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四:理事倾向(上)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下)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三:业绩报告(上)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下)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中)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二:理论之争(上)张为国|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国博弈
黄松, 薛爽, 王金平║政府补助会计判断及信息披露合规度提升的思考——以雪松发展为例徐锐, 薛爽‖子公司失控的判断及会计处理——以围海股份为例高军,薛爽,李志刚|新股低价发行: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还是“选美博弈”——以上纬新材为例薛爽|法制环境变迁与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
姚圣, 侯思茹║母子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合并披露制度设计
胡耘通, 廖佳榆║基于资源安全视角的矿产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胡耘通‖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再思考胡耘通|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协同监督路径研究蔡春 , 杨肃昌 , 胡耘通|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修改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魏明海|公司财务研究的五大陷阱——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思考
邢春玉, 张立民, 张莉║信息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审计中的应用——基于“计算审计学”新领域
吕颖菲, 刘浩║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现状及会计问题研究张倩, 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GRI准则的改进及启示吕颖菲, 刘浩‖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双重重要性的概念、转化和评估——兼与财务报告重要性的比较王文红, 刘浩| 叙述性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最新发展——基于对管理层评论的分析
陆正飞,蒋朏,祝继高,许晓芳║注册会计师行业价值贡献的测量: 方法、模型与指标陆正飞 , 李慧|同行业企业收入确认政策差异的成因及影响
袁敏║灰熊研究做空蔚来汽车的会计分析
罗党论 等║贪婪抑或冲动 : 注册制下新股破发研究——基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视角袁亮亮 , 罗党论 等|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崔竹 李培培 等‖非现场数字化审计与现场审计协同路径创新
刘淑媛, 黄火灶‖“一体双轨、四轮驱动”的RPA应用管理框架构建
冯巧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的管理会计创新
吴水澎‖我的“监督会计”观——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
张庆龙, 方汉林‖保守抑或激进:中央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张庆龙, 方汉林‖数智化企业司库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张庆龙‖中央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分析——基于SWOT模型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分析——基于2016~2021年数据张庆龙,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熟度分析张庆龙, 方汉林‖企业司库管理体系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张庆龙, 方汉林‖中外企业司库管理:比较与启示张庆龙 , 张延彪|企业司库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基于组织身份变革和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张庆龙 , 张延彪|财务转型视角下的企业司库管理研究

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信息化关系的历史演进——基于信息技术二重性理论分张庆龙 等|内部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动因研究张庆龙 等|新时期内部审计创新之路:从数据审计到智能审计张庆龙 等|财务机器人规模应用与会计人员工作不安全感智能财务研究·名家论文12篇:《财会月刊》张庆龙论文集(2020-2021)
郝炜‖政策跟踪审计的规范构造与法治保障——以《审计法》第26条法教义分析为支点
名家论坛║会计指数·数字资产等4篇——曲晓辉论文集(2022)邬瑜骏 曲晓辉‖数字资产监管框架与会计问题研究——兼评美国数字资产行政命令邬瑜骏, 郭晶莹 ‖“供应商融资安排”会计列报  披露问题研究——兼评IASB《供应商融资安排(征求意见稿)》曲晓辉 李莹 张国华‖经济指数和会计指数研究: 回顾与展望高利芳, 曲晓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高等教育的调查与反思曲晓辉, 王俊, 张瑞丽‖税率优惠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研究
万仁新 , 唐国平|复式记账借贷符号奥秘的训释
秦荣生‖创新驱动 高质量培养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名家论坛║公司治理与财务论5篇——2022年杨雄胜论文集杨雄胜‖公司治理制度赋予财务管理新动能
杨雄胜‖立足公司治理夯实财务与会计制度基础
闫华红, 闫佳睿‖软件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与对策
王鹏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的审计委员会职责与政策建议
王鹏程‖可持续发展信息鉴证服务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应对
王鹏程‖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考虑
王鹏程 , 黄世忠 ‖ 净化审计环境 推动良法善治——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十大建议
韩洪灵 , 陈汉文 等|庞氏分红行为的界定、判别与监管——恒大集团分红现象引发的思考韩洪灵, 陈汉文 等|数据伦理、国家安全与海外上市:基于滴滴的案例研究
名家论坛║企业并购与融资·财报分析等5篇——谢志华论文集谢志华, 谢昊宇‖对现金流量表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
叶陈云, 叶陈刚‖会计理论规范与实证研究范式:比较与反思
谭祖谊‖政府会计下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剖析——基于经济学视角
冯圆‖全国统一大市场情境下的成本管理发展
孙永尧‖商誉后续计量:减值还是摊销——基于IASB合并会计问题调查证据
代婉瑞, 宋良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名家论坛║碳审计.内控缺陷.政府审计10篇——郑石桥论文集(2022)郑石桥‖论碳审计结果及其运用
郑石桥‖论碳审计方法
名牌大学会计系主任论文集 : 财务转型.会计准则.企业改革等16篇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金若 等:上市公司商誉披露现状、问题及治理——以掌趣科技为例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金若 等:信息披露视角下的商誉减值会计准则改革
名校会计系主任论坛‖张敏 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融合性课程设计——以“大数据审计”课程为例
杨有红‖整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助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杨有红 , 蔡婷婷|空转贸易的动机、后果及对策
陈虎, 朱子凝‖数据可视化的财务应用研究
陈虎, 杨利明‖数据分析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研究
陈虎, 刘雅琼‖财务数据源及数据采集研究
李晓冬 , 马元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逻辑机理与路径构建
黄冰冰,马元驹,戴德明|利润确定的变迁与启示马元驹 , 黄冰冰|论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马元驹, 李晓冬|国有四大银行半年报让利信息披露质量探析
名家论坛║政府社会资本·企业资本论6篇——2022年王竹泉论文集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重大经济风险王竹泉, 孙文君‖政府社会资本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竹泉 等‖政府社会资本的规模、结构与测度王竹泉|公共资源配置与政府社会资本王竹泉, 槐莹‖制造业企业资本脆弱性评价研究
谈多娇 等‖碳排放核算与碳绩效评价——以“范围三”为研究对象
叶丰滢 , 蔡华玲|气候相关风险的会计影响分析叶丰滢 等|新收入准则执行的十大困惑与思考邓建平, 白宇昕‖域外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回顾及启示
刘勤, 陆诗婷‖人机协同模式下财务流程优化研究——以K公司费用报销流程为例刘勤|智能财务中的知识管理与人机协同
吴世农 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再探析——基于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和决策者方言差异的三重视角
刘峰‖企业财务目标:一个解构性讨论
蒋楠‖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蒋楠‖论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
陈斌, 张仕奇‖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以X公司永续债为例
名家论坛║投融资.绩效评价.自贸港等6篇——贾康论文集高亚莉, 贾康 ‖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基于修正的成本—效益分析法贾康 等|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贾康|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杨志国‖中概股外部法律环境以及开展跨境监管合作的制度保障杨志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及其民事责任问题
林斌 等‖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分析
沈洪涛 等‖基于风险视角的ESG评级价值相关性再思考
贺宏‖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进展、评述与思考
张敦力 , 王沁文|“包庇”抑或“蒙蔽”——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反观独立董事问责之困
名家论坛║会计修法.自然资源.财务风险5篇——杨世忠论文集杨世忠, 陈晓梅, 尹美群|对新一轮《会计法》修订的思考
曾雪云 , 张舒铭|Prosper商业模式的“双刃剑”效应——兼论社区自治与风险隐患
国企财务研究·名家论文5篇:2021年《财会月刊》李心合论文集李心合|国有资本出资者财务监管问题研究李心合|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概念的裂变与解析李心合|国有企业财务决策机制的特殊性研究李心合|主流企业财务目标函数解析与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函数重构
王立彦|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考评应用
樊行健 , 李慜劼|智能财务标准规范建设的前置性研究
荆新 , 丁鑫|基金会计之原理、演变与建制 ——基于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
谢德仁|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十问
孔东民 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商业战略
郝玉贵|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
白晓红|法律视角下审计证据短板与完善路径
刘国英 , 周冬华|IASB概念框架下数据资产准则研究
徐少春|会计的本质就是“真实”——会计管理的变化、趋势及其本质
王爱国|再论智能会计——兼谈智能会计的科学属性
张志强|公司破产风险的定量模型及其应用张志强|实践走到理论前面了吗——以金融理论与实践为例张志强|论普通债券的价值评估
刘志远 , 官小燕|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险中求胜”的财务逻辑
韩鹏|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
栾甫贵 等|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刘晔 , 张训常|宏观税负与企业生存——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静 , 蔡春|审计结果公告对审计移送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胡明霞 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黄伟 , 徐莉萍 , 辛宇|“母弱子强型”控股集团债券信用评级主体错配——基于华晨集团的案例分析
崔学刚 , 王蔚桐|会计吹哨:公司治理机制重大创新
曹玉珊 , 陈哲|企业信息资源资产化问题再探——基于信息资产分类的视角
雷宇|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
叶康涛|业财融合:从财务动因到业务动因
田昆儒|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