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綦江”活动顺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领衔,12位高层次专家头顶骄阳、不辞辛劳、深入基层,为綦江的企业园区、学校医院、项目工地传经送宝,播撒智慧,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连心帮扶、手把手指导,有效解决了困扰綦江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为綦江区的高质量发展献智赋能。
“智”造有“数”
专家布局智能工厂建设
烈日炎炎,万里无云,在位于綦江区的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一行热情欢迎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的到来。
生产线如何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怎样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旗能电铝公司正面临多个建设工厂智能化的“难点”问题。为此,綦江区委、区政府将问题清单打包,会同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共同邀请了谭建荣院士走进綦江企业园区、生产一线,实地考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谭建荣以数字化赋能工业现代化为切入点,从理念、机制方法拓宽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视野,用生动案例解答工艺自动化、生产智能化难题,并与企业签订长效帮扶协议,有力助推旗能电铝公司转型升级。
▲谭建荣院士与旗能电铝公司代表签订长效帮扶协议
他提到,要提高电解铝生产工艺流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必须加强底层电解工艺流程的科技创新改革,而在局部操作流程、产品质量把控等环节,应采用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替代。“工厂车间智能化,工艺流程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能耗。”他认为,以建成智能工厂为目标,既符合工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又能凸显出綦江区现代制造业的亮点和特色。
▲谭建荣院士与企业人员进行交流
当前,数字重庆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制造业技术力量雄厚,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从传统型制造升级为智能制造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谭建荣说。
把握发展趋势
专家拓宽装配式建筑路径
綦江区是重庆市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地区,也是整个中西部最早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地区之一。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已加工好的建筑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技术趋于成熟、标准趋于完善、成本逐渐降低,为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长足发展,綦江区相关产业在资质提升、人才培养和企业业绩上面临着重大挑战。
▲汪洋(右)一行考察混凝土生产车间
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洋应市人社局邀请,深入綦江区装配式企业,顶着高温酷暑,走进混凝土生产车间、永桐新城保障性租赁住房工程(一期)施工现场,实地考察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
重庆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技术创新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綦江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的起步成效大,我们要扩大这种优势,并不断深入推进。”汪洋建议,要坚持差异化,因地制宜,构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课程;要强化数字化,加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抓实抓好顶层策划。
▲汪洋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经验
谈及此次活动,汪洋感触颇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綦江’活动有效促进了川渝专家与两地企业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形成专家科研与企业发展的‘双赢’,让理论性研究变成应用型成果,助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
专家献智挖掘产品市场潜力
第一次来到重庆华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教授白红伟直言“超出想象”。不论是公司十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还是标准化的厂房建设、产品研发中的绿色环保设计,都给白红伟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红伟与企业人员开展座谈交流
而如何让产品的生产“再上一层楼”、摆脱进口依赖、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正是白红伟此行要解决的重点。座谈会上,他从两大方向给出意见: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双碳”战略,重庆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推行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因此,白红伟建议华塑科技公司抓住时机,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深挖市场潜力,开发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能够适应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求的产品。
▲白红伟一行人走进生产车间
作为四川人社厅精心选派的对口专家,白红伟对本次活动表示了高度肯定。他谈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重庆的活动,重庆市人社局的‘保姆式’服务让我感到非常舒心。目前,我的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转向了产学研合作,科研课题主要围绕运营需求展开。此次活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帮助,也丰富了我课题研究的内容。”白红伟还透露,本次活动与华塑科技公司达成了合作共识,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入合作,在新产品研发和老产品迭代上加强研究。同时,作为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之一,白红伟计划将技术带到企业,把学生带到企业,以促进人才培养的理实结合和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家简介》》》
谭建荣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提出了多品种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多性能数字化样机设计技术和多参数分析与匹配设计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12项。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列为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9项重大进展之一。
汪洋
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工程咨询行业和工程信息化(BIM)领域的开拓探索,带领团队开发“i瞰建”协同管理平台和“悠里”数智运营管理平台。首创了全国独有、行业领先的“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并成功运用在深圳、南京以及重庆广阳岛、科学谷等重大项目中。
白红伟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生物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如增强、增韧、耐热、耐久、透明、阻隔、透气、过滤、催化降解等,涉及PLA、PBS、PBAT、PGA、PHA等材料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聚烯烃等结晶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原理与新方法等研究工作。
来源:重庆日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