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稿,传达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完成了对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实践。会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为此,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潜力,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意见》强调:面对时代风口,北京市应打造数据要素政策高地,率先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结构性分置运行机制,完善数据收益合理化分配;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深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支持发展数据服务产业,加强数据要素技术和产品创新,建立和发布一批数据赋能产业、城市和生活的创新应用场景;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等。
北京数据要素资源优势显著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数据要素资源,现有规模大、发展基础好、成长速度快,未来前景稳中向好。2021年7月,北京市委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首都“城市数字化”的总体建设方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同时,北京是各类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总部聚集地,具有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汇聚了国内最丰富优质的科研和商业数据资源,在数据资源类型、层级、规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北京全面推动实施“十大专项计划”,打造数字消费新生态,助力老百姓新型消费升级,让数字经济走进千家万户。再次,北京各大数据交易所遍地开花,架起了沟通基础设施和不可见数据的桥梁,是数据要素资源扎根现实、地方性实践的良好写照。综合来看:北京数据要素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优势明显。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
作为“21世纪的石油”,数据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从20.3%提升到36.2%。因此,重点着力数字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数据流通环境的成熟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基础,而这离不开培育数据交易平台、构建数据交易规则、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
我国目前的数据交易规则和治理体系还有待完善,亟需开展数据确权及定价服务探索试验。为此,应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更灵活的数据交易模式,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鼓励开展数据确权及定价服务试验,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定价规则、试点开展数据权属认定,规范完善数据资产评估服务。此外,应逐步规范数据交易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严厉打击数据违法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数据要素市场化保驾护航。
数据要素驱动北京数字经济发展
推动数据公共开放,提高数据共享质量。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需求,优先将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的公共数据纳入开放清单。积极对接中央部委、央企等掌握高质量数据资源的相关机构,在重点区域共同建设分领域分行业全国性数据中心,减少数据割据,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跨区域共享。通过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以及智能制造、数字金融等重点行业率先推进数字化建设,在为实体经济和传统行业赋能的同时,沉淀并汇聚更多的高价值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资源库价值。
全方位助力居民数字消费升级。布局数字消费新基建,尽快实现市级重点商圈等区域5G网络商用示范应用全覆盖;推广数字消费新场景,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丰富数字消费产品新供给,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研发应用;培育数字消费新生态,推进智能制造、反向定制、数字零售等数字经济新模式。
营造城市数字产业生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形成“泛在连接、协同高效、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引导数据资源与产业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以数据链有效联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四链协同”制度框架,推进数据驱动型创新研发;推动数据与实体经济、优势领域的深度融合,提高数字技术在运输、医疗、金融等行业的应用水平,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探索“数据财政”模式,破解数据开放激励不足、价值变现动力不足的痼疾,推动实现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的根本性变革。
打造全球一流的数据枢纽城市。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改革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构建科技攻关型产业链,努力实现自主可控;推动数据跨区域互联共享,基于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进一步衔接区域数据资源与算力资源,逐步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区域协同新格局;推动数据跨境汇聚流通,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探索建立数据跨境流通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数据管理枢纽。
来源:第一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