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6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新周刊》发表题为《改革亟须新突破》的社论,该社论提前在财新网站发布,旋即引发关注。《财新》社论从十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切入,对今天的改革提出带有全局性的追问与反思。
社论开篇即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予以极高评价。“十年前的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总计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年来,政商学界人士常常以叹赏的语调,引述这份俗称‘60条’的重要文件。”“在40多年改革开放史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开启改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四大及其十四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决定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在正文中,该社论也对《决定》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追问。一方面是客观形势之变。“与十年前相比,今天中国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经济持续面临增速下行压力,人口红利已经骤减,外部环境恶化,叠加三年疫情冲击,目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拮据,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显露,令人担忧的就业形势关乎民众福祉与社会稳定。近期形势虽有所好转,但是,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中国经济尚未完全重返正轨。在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如何通盘思考和全面部署改革开放新突破,便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是民众观感与当年预期之间存在一定温差。具体来说:其一是有形之手干扰市场配置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倘若真正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今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矛盾与困难,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必须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把权力之后关进制度的笼子。”其二是改革停留在口头与纸面。“有些官员口称的‘改革’,其实与决定精神背道而驰。曾几何时,收缩性政策频出。尤其是三年疫情中,微观干预过多,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市场主体苦不堪言。正面改革是改革,纠正错误同样是改革。市场主体迫切盼望一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能够尽快拨乱反正。”
在最后,该社论引用了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决定》所做的“说明”,“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因为“改革开放才是信心的终极来源。”放眼未来,“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不进则退。”
确如《财新》社论所言,十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诸多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的确前所未有,提出之际也的确令海内外颇为振奋。也是在这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华社主办的党刊《半月谈》发文称这次全会是“划时代的”,并将其重要性等同于历史转折关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面对的内外形势已不同于十年前,尤其是经历过三年疫情的消磨,民众对于中国能否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忧心忡忡。虽然最高层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但还是无法抵消人们的疑惑,社会面的预期与信心也因此持续低迷。所以如《财新》社论所言,改革亟须新突破。且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包含财税、金融、国企、土地、社会保障方方面面做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时下最关键的是“答好这些十年前出的题目”,而答好的前提是思想解放,是保证一份份好文件能够得到严格落实。
推荐阅读:
新書推介
點擊圖片
即可購買
《看見香港訪談錄》
作者:吳婷
ISBN 9789620450259
2022年7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