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零散专注时间,

用10分钟语文微课来填补!

孩子越大,课业负担越重,时间也就越宝贵。
有很多云闺蜜在后台咨询,我是怎么安排娃时间的,才能让他在完成学校课业要求的同时,还保持广泛阅读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非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把孩子的零散专注时间用起来。
什么叫零散专注时间呢?
举个例子,早上收拾完毕后,距离出门上学还有十多分钟。
虽然只是短短的10分钟,但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一天当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磨磨蹭蹭就过去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所以,我们家的鞋柜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杂志架,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刚好够娃坐在换鞋凳上,读完几篇精彩的小文章。
又比如,一家人出去吃饭,娃胃口小,早早地就吃饱了,可大人还没结束。
这段时间,短则十多分钟,多的话大半个小时。
为了避免孩子闹腾或者乱跑,有些家长会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们玩一会儿游戏,刷一会儿抖音小视频。
我们家也会把手机给娃,不过,不是让他玩游戏,而是让他进行语文熏听拓展
简单地说,就是让他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听一些细碎的语文知识点。以时间换空间,靠积月累的点滴沉淀,收获语文素养的日益深厚,将来才能厚积薄发
听什么样的语文课程好,大家一定要预约明天的直播,给大家讲一讲,好的语文伴读课程好在哪里。
(直播中会不间断穿插和大家纯聊天,分享一些育儿、阅读的聊天直播
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广泛而细碎,不是死磕课本就能学好的。
尤其是近些年来,“大语文”的概念兴起,很多知识点都在课本之外。
如果将语文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校内教育只会教孩子如何画树干。
那些柔嫩的枝条、翠绿的树叶、点点的繁花、还有红宝石一般的果子,都得靠孩子自己从课外阅读中汲取,去领悟
所以,孩子必须保持长期的、广泛的阅读,才能在这门学科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阅读,所以,我给毛豆找到了一个随时随地都能用起来的语文熏听拓展工具——
馒头大语文伴读。
在紧扣语文课本的基础上,馒头大语文伴读的老师们上天入地,采撷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帮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兴趣,沉淀大语文综合素质。
每堂课不超过10分钟,刚好可以完美填补孩子的零散专注时间,不浪费孩子宝贵的注意力。
馒头大语文伴读做得最好的地方在于——
一方面,它紧扣教材,课本儿里讲什么,它就跟着讲什么。
可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又特别跳脱。
从课本儿给定的主题出发,上天入地、从古至今,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一路讲到现代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给孩子一顿丰富、让人念念不忘的语文课后小点心
举个例子,娃这学期不是五年级了吗?(时间过得好快!)
他们的课本儿里有一篇文章,叫《桂花雨》,讲的是作者小时候跟妈妈一起摇花的故事。
↑毛豆的语文课本儿。
馒头大语文伴读抓住最核心的“桂花树”,洋洋洒洒讲了8分钟,把桂花树的前世今生和它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都讲得透透的。
故事从月亮上那棵桂花树开始——
传说月亮上有一个五百丈高的桂树,桂树下有捣药的玉兔,后来,有个叫吴刚的人,因为学习仙术犯了错,被罚到月亮上,每天以砍桂树赎罪。
可是那棵桂树有着神奇的体质,每次吴刚挥斧砍出缺口,桂树不久都会自己愈合,于是在这反反复复的砍伐、愈合的循环中,吴刚将砍树这项事业进行了数千年
然后,从“吴刚伐桂”讲到桂树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人对桂花树的喜爱是从上到下的,从皇家贵族到文人大夫再到平民百姓,都对桂花树有着偏爱。
从汉朝开始,皇家园林的建造中,桂花树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中间,还顺便八卦了一把,讲了讲南朝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陈朝有个皇帝叫陈叔宝,他更是在皇家庭院中为他的爱妃张丽华造了一座宫殿,叫做广寒宫。
在这个宫殿的庭院中,也种植了桂花树,并在树下放置了一个捣药的杵臼。
这个皇帝还让张贵妃养了一只白兔,你看,他就是完全模仿月亮传说里的广寒宫。
可惜,这位复刻了广寒宫的皇帝,只图享乐,最终投降了隋朝,后半生寄人篱下,而曾经在园内扮演嫦娥的张贵妃,更是被扣上了红颜祸水的帽子,最终遭到斩杀。
再然后,又讲到了桂花对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味——
文人常常用桂花树来比喻人的品质,比如西晋时期的左丞相郄诜就曾在皇帝司马炎面前,将自己比作““我就像桂花树林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引得后人纷纷效仿,将人才比作“桂枝”,将科举考试中榜称为“折桂”,典故就在这里。
最后,来了个精彩的收尾,介绍了桂花的吃法——
平民百姓们对桂花树的喜爱,则就要务实多了,主要就集中在一个字上,那就是吃。
比如酿酒,早在屈原的诗句里,就有过“桂浆”的说法。
又比如,腌糖桂花,这在江南几乎成为吃汤团圆子这些甜食的重要佐料。
还有就是随处可见的各种桂花糕点,如桂花糕、桂花糖等等。可以说,食物的属性构成了中国老百姓对桂花和桂花树的情感基础。
我看毛豆听得专注,也专门听了听,结果非常惊喜!
紧扣教材,思维发散,从古代神话到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特征,从古代历史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再到普通百姓的吃吃喝喝……几乎无所不包。
孩子太需要这样的课后知识科普了!
并且,上面这些丰富的内容都集中在短短8分钟内,短小精干,孩子早上等牛奶变温的时候,坐车去学校的时候,上完辅导课等车的时候,晚上洗脸刷牙泡脚的时候……这种碎片时间,通通可以利用起来。
从我上面的文字摘录就能看出来,馒头大语文伴读的内容更倾向于杂谈,而不是说教。
里面的神话故事、历史知识、饮食民风等等,都精确地瞄准了孩子的兴趣点。
再加上,朗读这些杂谈小故事的馒头大师,非常善于用音调的起伏节奏吊起孩子们的胃口,所以娃常常听得如痴如醉
明天中午12点20,大家一定要预约,来给大家详解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