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科专业是工业设计。设计的流程里,最吸引我的是前期筹备工作。
包括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都是与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有关的领域。
所以决定到香港读研的时候,我没有延续本专业,而是跨到与文化研究有关的项目。
事实证明这两者根本没有太大关联,应该读心理学才对。
毕业几年后,当我感觉工作陷入瓶颈、老板加工资都觉得毫无挑战的时候,我迎来最大的一次职业转折。
在最大风口期都快结束的时候,加入了香港保险大军。
如今,我是一个小婴儿的妈妈,在内地老家安心带娃,仿佛人生无欲无求。
可是在疫情之前,我却经历了此生最“年轻雀跃”的两年。
在那段时间里,我不再朝九晚五、不再听命于任何人,只为自己打工。
销售工作是不看工时、只看结果的。
即便你从来不出席会议、不去办公室坐班。
但只要一年下来有傲人的业绩,对于公司而言就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销售。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发现社会才真正向我敞开了大门——Everything is possible!
这时候我才发现,销售其实就是一门研究“心理学”的工作。
因为你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产品背后的理念和愿景。
与此同时,人们要认可销售人员的思路,前提是认可你这个人。
而获得认可和信任的过程相当于搭建个人品牌,vlog、plog也是普通人搭建个人品牌的做法之一。
为了业绩优异、也为了自己高兴,我疯狂结交朋友、筛选朋友、频繁奔波在香港和深圳两地。
说实话,有段时间我像个傻子——时而有钱,对人对己出手阔绰;
时而没钱,舍不得打车又不再满足于坐地铁。
总体而言,我常常像一头打埋伏的老虎一样,坚信自己未来可期。
而在这段人生奇旅中,有一些朋友,像冬天的暖炉般,温暖和支撑过我。
第一位,是我初入行时的另一位新同事小A,她是处女座,我是天蝎座。
都挺高冷的两个人,我们是怎么好到可以挤在一张一米二的小床上而不尴尬、好到愿意为对方两肋插刀呢?
还记得第一次踏进海港城楼上的办公室。
我远远看到一个很时尚的黑色长卷发女生,卷度有点像《老友记》里的Monica。
虽然她的广东话不太标准,但是语气却十分自信又开朗。
当时我租的房是在深圳,每次开会都需要长途跋涉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成了日常通勤工具。
累是不必说的,独自疾行也成了习惯。
那天开会比较晚,我几乎错过最后一班高铁,正在为难之际,她邀请我可以去她家将就一晚。
小A的睡衣和我无缝衔接
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唯独记得在尖沙咀站换乘时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她一路举着自拍杆,对着镜头不断说话、一边又不忘和我唠嗑。
我深感纳闷,一问才知她在给自己的Vlog频道录视频片段。
与她相比,当时的我不仅完全不懂自媒体,而且还特别孤独怕生。
看到她明明境遇相似,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坦然自信、在我眼里熠熠生辉。
那一刻我觉得好幸运能认识这么阳光的人。
也许有少数人能理解我当时的人生状态,这里稍作解释。
刚刚离开校园三四年,我仍然骄傲于自己从象牙塔里带出来的那点“余温”——
学术背景良好、英语能力突出、短短几年的工作表现也获得前雇主们的充分肯定。
但这“几碟硬菜”,只够带来稍纵即逝的满足感或虚荣,并没有真正让人在生活中变得自信和快乐。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Sheldon,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十足的安全感,但一出门就是个畏缩又怕生的巨婴。
所以他最后非常感恩那帮一直在身边的朋友们。
而我在遇到小A之前,大概就像是遇到Leonard之前的Sheldon吧。
在那次留宿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方法真是太省钱了!
从那以后,她到深圳拜访客户的时候住在我家,我到香港开会的时候,住在她家。
再之后,我们各自租约到期,便一起在香港租房。
总体来说,在和小A“结盟”之后,我在香港的漂泊生涯仿佛找到了一个锚点。
你问我们做了些什么,其实无非只是努力工作、承担压力、时常出差。
但是有了小A的陪伴,我的生活突然从黑白灰变得五彩缤纷;
内在的安全感和直面社会的自信心也受她影响而逐渐建立了起来。
这基本上就是我和小A的故事了,后来她对我越来越唠叨,但这已经是后话。
我需要感谢的女生好友,实在不止她一位。
在香港和深圳两地经常跑,临时回不去的情况下,住酒店当然是正常选择。
但是由于在深圳也有一些热情的好友,所以我借宿的几率大大提升,高品质的友谊也越来越多。
其中一位是深圳的前室友小E。
有趣的是,她也是做香港保险,但是在保险经纪公司上班,相当于我的竞争同行。
奈何我们境遇十分相似,也比较投缘,所以她每次都热烈邀请我到她家里住一两晚。
久而久之,我也不再推辞,经常带上奶茶和小龙虾,一起看看电视唠唠嗑。
我们的友谊就在这一次次的相聚中,历久弥坚。
有时候也在小E楼下吃个火锅
另一位深圳好友,是我在相亲活动中认识的,叫她小W吧。
当时她是男生投票的最高票——没想到吧!最高票的女生竟然被我这个runner up捷足先登!
放在以往,这种交友的主动性是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但是那年,由于职业的推动以及小A的正面影响,我变得极其外向,再也不掩盖自己对优秀之人的欣赏之情。
那天W的着装和谈吐确实比其他人都更有水平。我们聊天后更是发现:
她早早就自己白手起家做生意,如今拥有自己的品牌和门店,也已经在深圳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
她甚至比我还小一岁!
总而言之,当时我对她真的是佩服万分;而她却对我的香港身份很有兴趣。
一来二去,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在W家也借宿过几次。
其实,借宿的目的远远不是为了省钱,因为去她家的打车费已经足够住酒店。
但是比起冷冰冰的酒店,以及自己一个人的安全考虑——
能和W多聊聊天,又能围观一下她所在的生意领域,后者对我的吸引力大多了。
W也是极其热情的一个女孩。
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进门才发现她妈妈也从省外来了。
在床位明显不够用的情况下,她坚持让我睡床,自己则工作到深夜后睡沙发。
更不好意思的是,那天我还忘记带睡衣。
于是她翻了翻满是LV、Chanel的衣柜,给我一件GUCCI经典款大T恤。
那时候我的生意还在起步,买名牌是行业内大家都在追求和攀比的东西。
但是耳濡目染她的松弛感之后,我彻底决定:
不浪费精力研究名牌了,先像她一样努力赚钱吧!
其他我一直感恩在心的,还有几位当时住深圳时邀我到香港同住相聚的好友。
只是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在香港做职场白领的时候,我一直以为那就是人生的模样,升职加薪每天996。
却真的没有想到,在香港误打误撞做销售的时光,真正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这当中默默帮助我促成改变的,少不了我的朋友们。
她们让我真正明白:当你还未成家的时候,朋友就是家。哪里有朋友,哪里就有家。
希望更多与曾经的我一样孤独内向的人们,也能遇见美好的友谊、感受朋友带来的温暖。
并且在一段段积极上进的人际关系中,让自己青涩的人格得到滋养和成长。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本 文 作 者/
瑞秋
经历就是财富

一站式专才优才服务
香港
香港体验官成立2年半啦!

经过时间的沉淀,
这里已经聚集了5万港漂
成为在港小伙伴分享生活见闻的根据地,
也成了内地小伙伴了解真实香港的窗口!
最近,有很多非香港地区粉丝前来咨询,
其中不少都计划以后要到香港定居!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来港,
我们也请了一位专家给大家答疑解惑,
并且提供一站式的优才专才申请服务!
邓老师不仅手把手带你
闯关香港优才专才,get香港身份!
还帮你快速融入香港!
比如来港后找对口好工作,
加入优才专才社群,
结识行业相关大佬,
参加香港重要活动和协会,
实现破圈社交和资源互助,
邓老师都可以帮你!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邓老师微信咨询↓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投稿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Ro_salie
多个闺蜜多个家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