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潇泺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接受我的关怀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就是相互支撑……
约有三十多年了,随着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热播,片中插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融进了万家灯火。
如今,剧情忘得差不多了,那首童声合唱依旧宛然在耳,“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堪称歌曲里的金句,用童音唱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2019年年初,曾为千年古县,作为地级市存在了27年的莱芜,并入济南,省会发展空间更大了,有人担忧的“齐鲁中部塌陷”之问是不是破题了?
拿过新修订的地图,猛然发现,地图上的“人”字形济南,告别了一腿长、一腿短的历史,他像个膀大腰圆、膂(lǚ)力过人的健儿,迈开大步走在齐鲁大地的版图上。
图1:济南地图
有人分析莱芜并入济南的意义:“承平年代,都市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是‘融合’。正是依靠一个‘融合’,国外的巴黎、伦敦、多伦多,国内的昆明(1998年与地级市东川合并)、合肥(2011年将地级市巢湖大部并入)才豁然开朗,走入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天期待得太久,有朋友惊呼:济南有个人样了!
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儿,此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语义是微妙的,几多欣喜,几丝揶揄,老济南咂摸得分分明明。
性格决定命运,生活在人字形的地方,这座城市里的人,性格是个什么样子?性格如何形成的?好像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赵孟頫何来的惊恐

1292年,赵孟頫来济为官,刚踏上济南的土地,他就作了首七律,题目为《初到济南》,诗的尾联是:“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伏生。”
原来,赵孟頫路遇一老翁,不由一惊,面前策杖独行的人物,可是西汉尚书再造的伏生?
是年,赵孟頫38岁。
赵孟頫是南宋至元代的艺术全才,大凡文学、书法、绘画、音律无不样样拔尖,如果那时设有作协主席、书协主席、美协主席、音协主席,由赵孟頫一人拿下,完全没有问题,谁要有异议,谁是傻帽,谁是文盲。
赵孟頫对济南的文化贡献,往大里说不少于两条:
一是他留下一幅千古名画《鹊华秋色图》,时人杨载评价它:“诚羲之之兰亭,摩诘之辋川”。一幅山水画,好到与王羲之《兰亭序》、王维《辋川图》比肩,这评价要多高有多高。
二是他写过一首七言律诗《趵突泉》,该诗首联即先声夺人:“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据学者研究,截至清代,吟咏济南泉水的诗赋超过五千首,其中颂扬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名篇就有不少,堪称压卷之作的,毫无疑问是赵孟頫写的《趵突泉》。
不过,赵孟頫的《初到济南》,济南人似乎留意不多。依笔者之见,此诗应视为赵孟頫对济南的第三个贡献。
何以见得?
这就不能不说到伏生老先生了。
公元前260年,伏生出生在济南郡,他初为秦代博士。博士的职责为“议政事,备咨询,掌管图书”。
要命的是,暴秦偏跟图书过不去,焚书坑儒的大劫难降临华夏,辗转回到家乡的伏生冒死将《尚书》藏于自家墙壁夹层,《尚书》由此躲过秦火。
秦亡汉立,“挟书律”废除,儒学再兴。公元前180年,皇权交到刘邦第四子手中,此人便是开启“文景之治”发端的汉文帝刘恒。刘恒得知伏生藏经传经的事迹后,欲召他入朝,怎奈伏生年逾九十,无法成行,刘恒便派太常掌故晁错到伏生家里学习《尚书》。
问题来了,老伏生口齿不清,方言难辨,好在脑子灵光依旧,难题留给了晁错。关键时刻,伏生女儿羲娥充当起翻译。于是伏生口授,羲娥转述,晁错笔录,流水作业结束之日,正是笔录完成之时。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图2:相传唐代王维绘制的《伏生授经图》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最早叫做《书》,后人将此书列入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中,《诗经》列五经之首,《尚书》紧随其后,列第二。
古人言中“饱读诗书”的“诗”为《诗经》,“书”即是《尚书》。
伏生对文化的贡献,赵孟頫心里最清楚,看到老翁行路,立马想到伏生,既“惊”且“恐”,他是在提醒自己,还是在提醒后人?
伏生精神要传扬,伏生大功不可忘啊!
怎么会呢?
历史眨了眨眼,时光来到18世纪。济南大藏书家周永年创立了一家名为藉书园的公共图书馆,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
周永年饮水思源,在藉书园里专门设台祭祀伏生。
历史又眨了眨眼,2021年2月12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开播,首选典籍正是《尚书》。道理明摆着,《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不选它,选谁?
伏生甘冒死罪藏经传经,播文明火种于后世,故事惊天骇地,“剧情”一波三折,不选它,又选谁?
在世界上,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民族像我们老祖先一样,对修改地名与官名,抱有如此过度的热情。
“济南”之称始于汉代,因济南地处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在历史长河里,济南称过泺邑、齐州等等,但唯有“济南”之名存续最久如济南郡、济南国、济南路、济南道、济南府、济南市等等。
由于行政区划屡变,如今的山东邹平已不再是济南辖县,伏生户籍虽然离开了济南,济南人却一直视他为市民,谁要不同意,他们便拿着《史记》说事,捧着《汉书》较真,擎出祖宗“有史为证”的利剑,权威得很,谁也奈何不得。
爱之深,敬之重,怎么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生活在泉畔的济南人性格如泉,泉清可见,泉深难测,不少泉池看着水清见底,人下去就没过头。
现代心理学证明,谁懂得感恩,谁的幸福感最强。
济南人对历代名士,不管他是济南人,如济南二安(易安李清照、幼安辛弃疾),如张养浩,还是外省人,如李白,如杜甫,如曾巩,如赵孟頫,如元好问,如《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凡是对济南文化有过贡献的人,济南人总怀感恩之心,叨念他们的恩德,缅怀他们的过往。
特别是曾巩,他之于济南犹如苏东坡之于杭州。苏东坡在杭州治水,曾巩在济南治水,两位父母官除水患利万民,前者留下苏堤,后者留下曾堤。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泉之城的济南,从来不缺涌泉,不缺感恩的人。
2020年央视报道,根据权威调查统计,济南幸福感指数位列全国第三,高出全国近十二个百分点。
一座北方城市,又不像西安、南京、杭州一样,历史上曾为皇城,市民能沾一身皇气。再说济南人均收入算不得亮眼,幸福感指数直冲全国第三,为什么?
一城山色,半城湖泉,泉甲天下,算第一条;不忘先贤、知恩图报,算第二条。
如果说有第三条,那是什么?
图3:赵孟頫《趵突泉》诗 
图4:《鹊华秋色图》(局部)

要是伏生来到书博会

第三条是济南人对读书、藏书情有独钟,知书必然达理。
济南大藏书家周永年(字书昌),是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拜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担任过“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为编纂《四库全书》做出过突出贡献。
翰林院庶吉士,官职虽不显,做过此职的名人却不少,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一门三进士”之一的梁清宽,晚清曾国藩、近代蔡元培等名震一时的人物,都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
在古代,宋椠元刻、孤本善本,往往藏之深阁,秘不示人。
周永年痛感历代公私藏书不能长久保存,他认为:
“藏之一地,不能藏之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
书籍只有通过流通与传借,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为此,周永年在济南五龙潭畔创立了藉书园。
他说:“藉书园者,书昌之志也,书昌故温饱槖馁,于书积卷殆近十万,不欲自私,故以籍书名园。藉者,借也。”“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
藉书园积书十万卷,供人阅读抄写。
北魏藏书家李谧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藏书家都是嗜书如命的硕儒,周永年藏书“甲于山左”,搜书之苦备尝,藏书之乐备享。到底是哪个因素触发,让他突破了传统藏书观,成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之父”的?笔者寻觅其密码有年,至今未能破译。
在中国古代,皇家有御花园,富家显宦有后花园,没有公园;私人有藏书楼,公众没有图书馆。“公园”“图书馆”的概念皆由日本引进。
藉书园距离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只有一步之遥了。
只可惜,观念的超前不代表条件的具备,周永年将个人私藏变为天下公器的理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显得一厢情愿。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调元,当时正在编辑刊刻《函海》,为了帮助朋友,周永年借给他抄本30种,哪知李调元借书不还,周永年索要多次,李调元就是装傻。作为大藏书家,李调元藏书十万卷,藏书楼取名万卷楼。李调元编辑刊印《函海》与文化有功,借书不还,令人不齿。
评说历史人物,必须条分缕析,贡献是贡献,问题是问题,一码归一码。
济南人没有忘记周永年,2021年,济南市命名中央商务区道路,“书昌街”赫然在目。
在济南老商埠的经三路上,曾有一家古旧书店,它的前身是家新华书店,那是笔者儿时常去的地方。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样子,不知是何原因,这里变成济南古旧书店。
书店为一座二层小楼,楼上楼下盈架充栋,四壁皆书。古旧书店既收旧书,也卖新书,图书种类偏于文史。
记得书店经理姓尤,当时约摸40来岁,人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个文化人。听朋友说,这位尤经理很会为国家搜罗善本古书。在读者眼里,这家书店进书地道,能把书进到读者心里。在尤经理影响下,店员温文尔雅,细语轻声;小小书店里,只有书页翻动的刷刷声,似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什么所在。
小小门市与其说是一家书店,不如说是一座书香四溢的书房,即使空着手出来,也会留一身余香。
后来,像一滴水滴进河里,古旧书店消失得没有一点动静。
过去,济南老辈对谁家孩子挣大钱不太感冒,对谁家孩子读书多格外看重。有条件的人家搬新居,总是把书房先确定下来,只要能给自己增加愉快,哪怕用图书“装修”门面,也没有人非议。
济南是泉城,也是书城,全市规模最大的书店就叫“山东书城”。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到了1914年,济南市已经拥有了10家书店,13家印刷厂。上世纪20年代,位于二大马路的邮政总局已经开设了图书邮购业务。
其时,读高中的季羡林开始买英文书读了。老人后来回忆:
“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办法很简单,只需写一张明信片,写上书名,再加上三个英文字母COD(cash on ddivimg),日文叫做‘代金印换’,意思就是:书到了以后,拿着钱到邮局取书。我记得,在两年之内,我只买过两三次书……从邮政总局取出了丸善书店寄来的书以后,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然而内心里却似乎增添了极大的力量,一种语言文字无法传达的幸福之感油然溢满胸中……70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回忆起来仿佛就在眼前。这种买书的好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至今丝毫没有减退。”
季羡林这段回忆写于2002年。2020年,济南获得“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称号,一组数据给济南人长了文化的面子:
业余休闲时间,济南人看书学习的比例为2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据近期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美好生活大报道·调查》显示,2022至2023年度,在36个大中城市中,最爱看书的五个城市是:
济南、宁波、厦门、大连和拉萨。
济南城里“书虫”多,来济南办书展的出版商们,对此印象最为深刻。
2023年2月25日,第三十五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即首届济南书市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开幕当日,笔者甫一走入会展中心,仿佛掉进爱书人的海洋:逛书市的人摩肩接踵,有家长带着小孩来的,有一家三代倾巢而出的,拖着拉杆箱来的,扛着成筐的书走的,要不是缴费处排起长龙,真怀疑书市的书好像是不要钱了似的。
《首届济南书市上演“扫书大战”》《济南人买书都论筐?疯狂的爱书人来晒单了》,媒体报道的题目抢眼得很。
图5:首届济南书市现场人山人海,摄影 季朋阳
更为爆棚的一幕发生在五个月之后。
2023年7月27日,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是继2021年第30届书博会之后,全国书博会再次花落济南。
得知书博会再次在济南举办的消息,笔者颇为担忧,两届书博会选在同一城市,济南书市刚刚过去五个月,再承办全国书博会,会不会搞砸了?天气预报说,书博会期间济南连续大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城市西部,那里地势较低,读者能从市区赶过来吗?
事实证明,老济南看济南也会看走眼。
书博会期间,成千上万的读者冒雨赶来,扫书大战再度上演。新华社消息说,本届书博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展出各类出版物76万余种,总交易额达8.6亿元,举办各类活动750余场,吸引读者达80余万人。
《济南日报》发布的消息说:
“从秦代济南的经学大师伏生冒死壁藏《尚书》,教之齐鲁,传之后世;到宋代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到明清时期成为山东图书创作与制作(刊刻)中心、山东最大的图书市场,再到清代著名藏书家周永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济南“藉书园”,私藏书籍10万卷与天下万世共读……济南人读书、爱书、藏书,将阅读刻进了基因里。”
这段文字写得真好。
假如历史真能穿越,赵孟頫老爷子搀着伏生老爷子,从时光隧道驾临书博会,目睹眼前一幕,他们会作何感想?
设若周永年大叔穿越历史,走进书博会,他又会作何感想?
图6:全国书博会一角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元代《遂间堂记》对济南人有个评价:
“敦厚,阔达,多大节。”
这段话原来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说是刘秀“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元人将范晔对光武帝刘秀的评语搬过来评价济南人,聪明得没法说。
何为“大节”?
《现代汉语词典》“大节”词条下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二是“指临难不苟且的节操”。
三国何晏的解释也差不多:“大节,安国家,定社稷。”
“多大节”,就是以大节为重。
孔门弟子曾参,曾将“大节”用在他定义的君子上:“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文采斐然,指向性极强。
反复玩味曾子的话,感觉他对君子的标准定得过高,一般人眼中的君子做不到。如果按照曾子的标准,在汉唐两朝各选出一位济南人,我会把票投给终军和秦琼。
长期以来,终军被定位为外交家,这不能算错,只是拉低了终军的贡献。终军出使南越之前,曾自请出使匈奴。汉武帝时代前期,汉军击败过匈奴,民族英雄霍去病征战漠北,一战消灭左贤王所部七万人,封狼居胥即为光辉战例。
在汉武帝晚年,匈奴又击败过汉军。作为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有本事与汉朝兵戎相见,杀掉对方使臣犹如碾死一只蚂蚁,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终军敢于请缨,说明他懂得“安国家,定社稷”乃臣子大节
守住大节,常常要拿命来换。
拿命来换的时刻说到就到了。
公元前113年,南越(今广东一带)王赵婴齐去世,儿子赵兴继位。赵兴是赵婴齐与汉朝女子樛氏所生之子。
汉武帝刘彻认为,这是一个使南越归附汉朝的良机,他决定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安国少季是樛氏前男友,如果樛氏念及旧情,南越归附汉朝就顺当多了。
朝堂之上,终军站出来请命:“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翻译过来就是,请赐给我一条长绳,(如果南越王不听宣),我一定将他绑回汉朝。汉武帝批准了终军请求。
“请缨”由此出典。
汉武帝没有看错,安国少季面子不小,在樛氏协助下,终军一行成功说服南越王归附汉朝。汉武帝得报大喜,赐给南越国王和大臣官印和绶带,诏令南越采用汉法,命安国少季和终军暂留南越,以备镇抚。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次过于乐观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南越丞相吕嘉发动了政变,杀害了赵兴、樛太后和终军等所有使臣,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史称“吕嘉之乱”。
消息传到长安,已经是第二年。汉武帝震怒,发兵直捣南越,吕嘉战败被擒,汉朝统一了南越。敢跟汉武帝硬刚,吕嘉有个胆儿,只是看错了对手。
“请缨”从它一出典,就与“报国”“杀敌”“出战”等动词搭配起来,自带浩然之气,气冲牛斗。
秦过去是汉,汉过去是唐。
说起唐,人们首先会想到唐诗,想到“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中,王勃排在首位,他临场发挥写的《滕王阁序》文采灿然,典故迭出,绝对是骈体文的天花板。700多字的文章,调动典故20多个,“请缨”即在其中。
两千多年倏然而过,“请缨”这个拿命换来的词汇,依然鲜活在中国人的文章和口语里。
再看下面这首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南园十三首·其五》。诗句浅显却又“顿挫激越”:
男子汉大丈夫你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黄河两岸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到凌烟阁看看二十四功臣图吧,哪个书生能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凌烟阁是座什么阁?
是座英雄阁,是座贤相阁。
唐代贞观十七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为他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烟阁,他命大画家阎立本为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将画像陈列阁中,以示纪念。二十四位功臣,山东人占五位,济南秦琼名列其中。
正史中的秦琼,是一位跟随秦王李世民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英雄。
文学里的秦琼是一条“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好汉,他的兵刃从马槊换成双锏,书中说:“他祖传有两条流金熟铜锏,称来可有一百三十斤。他舞得来,初时两条怪蟒翻波,后来一片雪花坠地,是数一数二的”。
在秦琼故事中,“秦琼卖马”传播最广,而最能彰显秦琼性格特质的词汇,是后来成为成语的“两肋插刀”。
在小说家笔下,秦琼不仅勇武过人,还写得一首好诗,人物性格更是鲜明多姿。
比如秦琼与罗成相互传武,事先二人发下毒誓,绝不藏私,如若不然,一个吐血而亡,一个乱箭穿心。结果,双方各留一手,秦琼没有传授他的必杀技撒手锏,罗成没有教给对方他的绝招回马枪,两人双双食言,毒誓一一应验。
这一经典细节的刻画,洞见了人性的幽微,给作品增色不少。
正史一旦插上文学的翅膀,不让它飞都难。秦琼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代长篇小说《隋史遗文》里,由于秦琼是小说结构故事的中心,世间便有了“一部隋唐史,半部秦琼传”的说法。直到传奇小说《说唐》问世,以秦琼为中心人物的叙事方式,才被以瓦岗寨群英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取代。
或问:卖马怎么卖出这么大动静?
答曰:卖马虽寻常,但看谁来卖,为什么要卖?
或问:不就是卖匹马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答曰:秦琼生病,又欠下店小二银钱,只好卖掉黄骠马。英雄落魄,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秦琼卖马的故事打通了天上和地上、庙堂和民间、英雄和常人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个故事小说里写,京剧里演,大鼓书岂甘落后,敲着鼓打着板儿说唱起来。
再看两肋插刀。
某一天,历城县令派秦琼抓捕响马,秦琼得知响马是朋友,他决定冒充响马去登州自首。
路过两肋庄时,发现面前岔道有三条,一条通汝南庄,是抓捕响马的必经之路;一条通登州,是向官府自首的路;一条路是回家的路。经过思想斗争,超我战胜本我,秦琼一跺脚去了登州。
“岔道”与“插刀”谐音,久而久之,“两肋岔道”演变成“两肋插刀”。
清代济南人华广生,历时三年,编选了一部小曲总集《白雪遗音》,“两肋插刀”最早出自此书,后来成为成语。
人们说起某个人为人仗义,常用“两肋插刀”来形容。
一千三百多年过去,凌烟阁早已不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来的结局也各有不同,有的犯罪被诛,有的流芳千古。
无论庙堂还是民间,无论正史还是在艺术,秦琼永远是个正面形象,最后变身门神,与尉迟敬德一起为千家万户驱邪避鬼,守卫平安,贴在门板上的“秦琼”,手执双锏,威风凛凛,一看就是驱妖避邪的英雄汉。
图7:门神照片,左为秦琼,右为尉迟敬德
2004年10月14日,有着“泉城神捕”之称的马绪元走了,泉城有关各界陷入深切的缅怀里。

马绪元生来是个路见不平、拔刀向前的好汉,当兵服役的经历,更练就了他的侠肝义胆。某年某月,他路过山东省立医院,发现一位农村妇女跪在路边嚎啕大哭。
原来她的丈夫身患重病,来济南求医,不想3000元救命钱全被偷光。马绪元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块钱给了农妇。他后来说:“我就恨自己当时不是警察,否则我要见一个贼就要抓一个。”
马绪元没想到,“见一个贼抓一个”的机会当年就来了。
年底,济南泉城路派出所成立联防队,所里从辖区各单位抽人,马绪元说服家人报名参加,上阵当月抓了17个贼。
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设有流动红旗制度,红旗一月一流动,哪个联防队抓的贼多,流动红旗就归谁。自从马绪元到了泉城路联防队,流动红旗再也流动不起来了。
13年时间,马绪元带领他的联防队弟兄,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277名!平均每年抓获175人!反扒13年,无数次生死搏斗,留给马绪元十几处伤痕,左臂上的两处伤痕是扒手咬的,后脑勺上的一块塌陷,是扒手用铁链子打的。
秦琼当刑警队长抓响马是文学故事,马绪元干联防队抓贼是现实镜头。

在济南,英雄传奇的大幕拉开就没有合上过。
武将有武将的大节,文人有文人的大节。
济南人“多大节”这一棒传到现代中国时,季羡林和他的同学李长之接过了这一棒。
季羡林说过,李长之是他唯一一位小学、中学和大学“三连贯”同学。
1935年,根据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的交换研究生的协定,季羡林考取了哥廷根大学交换留学生。两年之后的1937年,一心要当文学批评家的李长之,也办理好了留学德国的手续。
那时,到德国放洋,走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苏联转道德国。李长之得知,车到“满洲国”要办理“入境”手续。一向崇敬德国古典哲学、文学、音乐的李长之,宁愿放弃赴德留学,也不承认什么“满洲国”。
德国人做学问,向来崇尚“彻底性”。
在大节面前,李长之的“彻底性”比季羡林来的彻底。当年车到山海关,季羡林按照“要求”下了火车,在屈辱中办理了“入境”手续,还交上三块大洋的“过境费”。
人总是会成长的,如果你想成长的话。
1941年,时年30岁的季羡林拿到了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这一年7月1日,德国政府承认了汪伪政权,二战正在进行,季羡林回国无路。
问题是护照到了期。季羡林后来回忆:
“到哪里去请求延长呢?这个护照算是哪一个国家使馆签发的呢?这是一个事关重大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同张维等几个还留在哥廷根的中国留学生,严肃地商议了一下,决意到警察局去宣布自己为无国籍者。这在国际法上是允许的。所谓‘无国籍者’,就是对任何国家都没有任何义务,但同时又不受任何国家的保护……从此我们就变成了像天空中飞鸟一样的人,看上去非常自在,然而任何人都能伤害他。
宁担“任何人都能伤害”的风险,也绝不与汪伪汉奸政权沾边,这是1941年这些“无国籍人”的“大节”。

“踢门槛”背后的名堂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开通,济南城已然成了书画艺术重镇,传统医学重镇,戏剧曲艺码头。
在书画界,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岳祥书四大家驰誉画坛;在中医界,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大名医悬壶济世。
济南号称曲山艺海(一说“书山艺海”),曲艺演出全盛时期,北京相声、山东快书、梨花大鼓(山东大鼓)、山东评书、山东琴书、山东落子等传统曲艺八仙过海,全面开花。

山东快书大家高元钧、杨立德,梨花大鼓四大玉(
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山东琴书邓九如等等,各路名家云集历下,他们与京津大角儿同台演出,各擅胜场。
济南大观园商场里的晨光茶社,与北京启明茶社并称“北启南晨”,马三立、骆玉笙、刘宝瑞、孙少林等名角儿都曾在此献艺。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笔者在大观园商场、新市场等地,还能看到说书的、变戏法的,摔中国跤的。
图8:谢大玉演出照
长期观曲山,涉艺海,济南人眼睛尖,耳朵灵、鉴赏水平高。
民国时期,京津曲艺界大腕名角,欲自立门户,欲南下演出,必先到济南试水,正所谓“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
演员在济南站住了,门槛就算踢开了;演砸了,卷铺盖走人,重新练活去。
老济南最认传统艺术,但凡生计过得去,墙上挂字画,案上摆瓷器的济南老户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英雄山文化市场、新世界商城为中心的济南古玩文化市场,交易量一度居于全国第四位。可惜后来管理跟不上,好的流出去得多,坏的流进来得多,好好的牌子糟蹋了。
图9:邓九如演出照
1954年,一位江西人被派来山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他就是红军书法家舒同。

舒同书法开宗立派,自成一体。舒同为人谦逊低调,人们说他“身居高位而没有官架,学识渊博而没有傲气”。在山东工作期间,不管何人求字,只要条件允许,他总是有求必应。
一时间许多领导干部学舒体写舒体,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温度原本就不低的济南书画热,仿佛再续一把柴火,火苗子蹿得更高了。舒同之后,山东省级领导干部队伍里,书法好的不乏其人。
不过,一块硬币有两面,喜欢传统文化,热爱国粹是好事。假如对新的东西缺乏敢吃螃蟹的精神,如同功课偏了科,影响了总分。
传统与现代,也是个人字结构,得相互支撑。较长一段时间,除了电影,其他艺术样式,比如美术领域里的雕塑、油画、水彩、水粉,表演艺术里的文明戏(话剧)、歌剧、芭蕾,体育领域里的足球、拳击,济南人参与的兴趣明显不足,有兴趣的体育项目,中国式摔跤的成绩比较突出。
从民国到新中国,济南与北京、天津、保定同为中国四大跤城之一,出过不少摔跤名手和全国冠军。
在书画界,画中国画出名的人很多,鲜有画油画出名的。长期下去,集体无意识变成了习惯,习惯变成文化,文化又制约着眼界。
这种现象不独济南如此,北方城市好像普遍存在。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传统与现代也得相互支撑,丢掉传统等于大树刨掉老根,死守传统等于大树缺了水。
济南人对外地人的包容性,较少体现在对新的艺术样式和现代体育的追求上。
不过,话不能说死,时势造英雄的传奇,无时不在上演。
先说远的。
1957年11月17日,北京先农坛体育场。
20岁的济南姑娘郑凤荣凌空一越,飞过1.77米横杆,打破了美国运动员M·麦克丹尼尔和罗马尼亚运动员巴拉斯共同保持的1米76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诞生了,郑凤荣同时成为1936年以来亚洲打破世界田径纪录的运动员。第二年,郑凤荣的彩色照片登上了《人民画报》第1期封面。济南女儿的高光时刻就是中国体育的高光时刻。
济南人心里美死了。
郑凤荣是用剪式跳法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比起传统“跨越式”,“剪式”“跨越”了整整一代。13年后的1970年,福建人倪志钦用俯卧式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又过了13年,1983年,上海人朱建华用背越式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三种姿势,三项世界纪录。
从那至今,三个十三年过去了,中国跳高一直没能跳出新高度,只好在长长的寂寞中,期待着尊严到来的一天。
图10:郑凤荣创造世界纪录照片
图11:《人民画报》1958年1月号封面
再说近的。
2023年9月27日上午,在杭州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 13岁的济南小姑娘崔宸曦,以三轮成绩242.36分的高分勇夺金牌,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亚运会冠军。
滑板项目进入亚运会是在2018年,进入奥运会是在2020年。比起跳高运动,滑板运动可谓新之又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济南人能在新之又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夺冠,意味着济南人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图12:崔宸曦亚运会夺冠照片
近期让济南人高兴的消息是,2023年10月1日晚上,经过两天比赛,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女子七项全能最后一项800米争夺结束,中国选手郑妮娜力最终以6149分的总成绩夺得金牌。
郑妮娜力生在加拿大,从小跟随外公外婆练习田径,在外婆建议下主攻女子七项全能。郑妮娜力2018年向国际田联递交申请,加入中国籍。2021年4月正式加入中国田径队,成为中国田径首位归化运动员。2021年,郑妮娜力正式获得代表中国田径出战国际比赛的资格,由此她成为中国田径首位归化运动员。
郑妮娜力的成功得益于出生在体育世家,外公和外婆都是跳高运动员。而加入中国籍,则来自外婆的鼓励,她的外婆不是别人,正是济南出生的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运动员郑凤荣。
2023年3月27日,一条电视新闻让济南人眼睛一亮:
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会见了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
陪同会见的市领导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市政协主席雷杰、市委宣传部长戴龙成、市委秘书长李国强、市政协秘书长郅良。
韩美林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已经有年头未回故乡走一走、看一看了。刘强欢迎韩美林重回故乡,向他介绍了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韩美林表示,自己是喝着泉水长大的,对家乡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自己愿意尽一份力量,为济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以如此规格接待一位艺术家游子,笔者还没有见过,引起济南人的关注,一点都不奇怪。
拥抱新时代,不意味着丢掉优秀老传统,这是济南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排版 | 微澜
编辑 | 微澜  轮值主编 | 夏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