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于启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节日,正在引导价值
在中国市场,有一句话叫“无节日,不营销”。
为什么?
通过马克斯·韦伯的一句话或许能很好理解——“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而饱含意义传承的各个节日,就是自带势能,不断吸引人们的流量入口。
从春节、七夕节、中秋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中外传统节日,到“双11”“618”等国人熟知的购物节,一年中带有消费场景的日子早已被“瓜分”。
也正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失宠”的日子。
就好比过去不久的重阳节。
重阳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存在感远低于春节和中秋。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商业选择”的结果。
很多品牌将这一天单纯理解为“老人节”,认为与主力消费人群不贴合,便选择性忽视,可是在消费之外,节日的深层价值难道就不值得挖掘吗?
当然不是。
前不久,笔者就观察到了一个“清流”。展开一叙。
登高凌云,
这个121岁的品牌成为清流
很多人不知道,我国1989年开始才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赋予了重阳多一层的含义。
但在此之外,重阳节还有着深刻的健康文化内涵。
农历九月初九,双阳九九,长长久久。
插茱萸、登高、喝菊花茶等一切重阳习俗都为了扶正祛邪,重阳也因此变成了中华民族对健康、长寿美好期盼的承载符号。
生命如露亦如歌。
如果我们观察当下的很多社会热词,“内卷”“消费主义”“摆烂文化”……无不映射着人们对于一种评价体系的反叛,在这个节点上,回归对于生命和健康本身的关怀,显得极有必要。
121岁的云南白药站了出来。
笔者了解到,在今年重阳节(10月23日)前后的10月12日到10月30日这段时间,一场名为“凌云行动”的另类团建在云南白药内部反响热烈。
为什么说它另类?
因为我们很少见到一个团建能持续15天,甚至涉及全国99个地点。
为什么这样的活动会反响热烈?
我想,少不了独特的意义加持。
云南白药创制至今121年了,这个集品牌、产品和公司名称于一身的存在,使命直白淳朴到了极致,就是一句“守护生命与健康”。
在重阳节这个难得的“健康节”到来之际,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感传承中,一场合力打卡的登高之旅恰如其分。
自古以来,高山、高楼一直是中国人的壮志寄情之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永远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勃发的少年气。
知名的“92派”企业家黄怒波就在自己的书中分享过登上珠穆朗玛峰时感受到的心绪澎湃:
“天一亮,你发现自己站在了世界之巅,看到的尽是万丈深渊,如山鹰在海拔7000多米高空飞翔,整个人都被宏伟无垠的山震撼了。”
对于每个参与“凌云行动”的一份子来说,此次登高打卡纵然不会面临如登珠峰一般严峻恶劣的环境,向上攀爬与顶峰相见所带来的心神激荡却是共通的。
克服对舒适的依恋迈出第一步,在气喘吁吁中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掐灭放弃的念头,在整个过程中持续面对不确定性……登山天然与征服相挂钩。
于个人而言,也正是诸如“凌云行动”这样对于体能和意志的全方位磨练,才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对自我的超越。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将视角拉远一些,在“凌云行动”中,团队和组织在其中的闪光也同样不容忽视。
一方面,本次团建,云南白药中一个个自行组成的小队要同一时间段内齐心协力完成99个登高处的打卡,本身就是一次对于“团魂”的淬炼。
看一看他们精心制作上传参与投票评选的vlog和plog(视频日志和图片日志),灿烂的笑容、昂扬的劲头、站在一起的身影,轻易便能被这种鲜活健康所感染。
云南白药传承至今121年,通过“凌云行动”,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个长寿品牌无处不在的生命力。
我们常说“行胜于言”,云南白药用一个“另类团建”,以自身为表率,鼓励人们走向户外,走进健康,不忘登高,全方位传递着对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实现的人文关怀。
事实上,随着时代越来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虚无感可能将很多人引向了分化的两端,用时下大家熟悉的话来说,要么“内卷”,要么“摆烂”。
而云南白药在重阳节提出了它的“良药”——
一方面,回归健康,比起被单一的价值判断所裹挟,我们应该更加关心自己;另一方面,找到自己心中的高地并走去,重拾意义感。
就像尼采说的,“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不论外部如何,我们总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到支点。
云南白药也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我想,“凌云行动”所蕴含的“修炼自身,登高望远”的劲头,一定也能为当下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中国企业带来鼓舞。
为什么是云南白药?
作为一个老字号,很多人对云南白药其实“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这个品牌历经121年,早已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老朋友,气雾剂、创可贴、牙膏……不少产品在国内相关市场都占有绝对优势。
陌生,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老字号的产品覆盖36个品类,390个品种,单品销售上亿的就有12个。
至此,一个发问自然产生:为什么是云南白药?
毕竟,很多老字号往往叫好不叫座,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中逐渐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落得一个遗憾退场。
云南白药不仅一次次穿越周期,甚至多次引领,这背后的经验和路径格外宝贵。
通过这次“凌云行动”,笔者得以从一个切面入手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发现,登高精神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云南白药其实是一个“三高企业”。
1. 高战略布局,铸就稀缺性
云南白药是一个实打实靠产品打响品牌的企业,从最初的国家级“绝密”配方到如今一个个行业冠军单品,对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力的深度探索,无可替代的稀缺性,是其能够保持引领的关键因素。
如今,这种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布局思路仍在延续。
去年6月,云南白药正式成立中央研究院,从云南中药精华、赋能健康产品升级、精心布局创新药物到AI辅助的药物设计,三个方向与一个技术,点名了云南白药接下来的战略高地。
同时,这个研究院的人才配备也非常引人注目,300余人中,20多位博士、140多位硕士,有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种重磅专家和行业未来之星。
从研究入手,从底层突破,从高处引领,云南白药的思路极为清晰。
2. 高格局,成就生态
商业领域有一个水大鱼大的道理,说的就是当产业生态健全,市场局面开阔,处在这一“池子”中的企业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云南白药深谙这个相得益彰的道理,在产业生态的战略规划上具有很明显的高维视角。
就拿原材料来举个例子。
云南有一种地道药材叫重楼,这种生长在海拔1400-3100米深山的植物,此前就曾因为过度采挖引发产生短缺,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价格飙升,一度炒到1200元一公斤。
成本拔高直接影响加工企业的意愿,最终导致的是普通老百姓更是无法享用到重楼的药用功效。
怎么办?
很多人都能想到——既然野外存量有限,那不如人工种植。
只是,愿意去做的人几乎没有。因为重楼育苗需要3-4年,成长需要5-6年,从种下去到入药需要8-10年,整个期间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还极高,可谓周期长,投入重。
最终站出来的,是云南白药。
难又如何?正确就去做。
2001年成立武定基地,入深山,访农户,将具有药用价值且适宜人工种植的重楼样本带回基地,研究授粉、克服虫害、推广技术,关关难过关关过。
一晃20年,如今云南白药完成了850亩的滇重楼设施建设及规范化种植,其中种苗繁育250亩,优质种源种植600亩,让重楼市价降到了比较合理的500元一斤。
甚至做出成果没多久,云南白药就启动了“滇重楼同心计划”,将优良种苗以及技术支持共享给行业内10家优质种植商,一起做大做强重楼种植。
这种互利共赢,合作共创的高维战略在云南白药的很多动作中都有所体现:
携手北京大学创办“北大-白药医学中心”和“2023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致力于前沿研究和成果转化双向突破;
召开健康品商业生态大会,聚焦大健康赛道,与行业大咖,商业伙伴,共探未来趋势和商业新增量;
精心打造数字三七产业平台2.0,不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变革了生产关系,更与天津医药、上海医药、云南维和医药等友商共建共享……
单一的自我生长从来不是登高精神的可选项,从更高远的眼光出发,塑造行业,建立生态,是云南白药致远的正道。
3. 高责任感,引领企业进化
正所谓有本之木,繁茂长青。
作为一个医药企业,“悬壶济世”的仁爱之心深刻在云南白药的基因之中,也反哺着这样一家企业持续进化。
从1902年到2023年,云南白药一直秉持“守护生命与健康”的本心,要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怀揣着对于更大社会价值和民生价值的极高使命感,云南白药多年来一直在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健康公益活动。
比如,15年来,他们坚持每年向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洽州福贡县捐赠乡村所需的药品和健康品,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可以说有效提升了当地乡村医生知识技能水平,也进一步保障了当地居民能够享受更高水平的救治。
又比如,云南白药作为健康中国研究中心合作伙伴,这么多年来不仅见证,更守护和陪伴着中国人提升健康意识。
伴随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云南白药与政府、机构等多方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入,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及各种行业标准的共建,同样为推动全民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难发现,一直以来云南白药都将自己放在一个高站位,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自我要求,这恰恰引领了云南白药在积极承担的过程中与用户不断贴近,也引领了其自身的进化。
结语
这片热土上每天都在涌动着的诞生与消失、创新与失败的活力现象,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在追逐金钱的忙碌中死去了,唯有少数伟大的品牌在锈铜铸就的商业原野上,像玫瑰花一样绽放。
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说:“金钱有一点像上帝。”
的确,我们有太多的人视金钱为上帝,太多的企业视利润为最高信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但齐美尔还有一句话:“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一个真正拥有凌云之志的企业,才能进化为一个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命体,以不变的内核走过时代的变迁。

排版 | 冉润
编辑 | 正风  轮值主编 | 夏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