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乃至全北美,“小费文化”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个别商家却为了牟利,竟然开始强制客人给小费、服务费...
长此以往,大家对国外的小费文化也是褒贬不一。
小费税前还是税后?是不是必须要给?正成为不少人争论的话题。
加拿大税务局说了这些话
而就在刚刚,加拿大税务局(CRA)给出了答案...
根据最新公告来看,客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小费,小费或服务费通常不计入账单中,无需缴纳 GST/HST。
一般来说,顾客会向服务员、理发师、理发师,和出租车司机等  服务提供者支付账单金额的一定比例的小费。小费的百分比,以及是否根据税前或税后账单金额计算,取决于客户的决定。
但是如果商家在客户的账单中,添加强制性或建议金额作为服务费,则必须针对该金额收取GST/HST。
当有网友把这份官方说明转发后,不少网友都参与到讨论中。
有网友表示自己就不给,除非特别好吃!“你能把我怎么样?报警啊。
当被问及是否会被追要时,他表示没被追过,追也不给,不接受这种文化pua。付的餐费里本来就包含了服务员的工资。
也有网友反驳:“不想给就不要去享受服务。
“如果这么计较小费干脆别去餐厅吃了,很多时候出去吃饭除了为了吃东西,也是享受一种餐厅氛围的体验。吃完不收桌子不刷完啪拍屁股走人,不给小费确实不体面。
如果遇到极其恶劣的服务和用餐体验另算。”
“小费不是法定,但是在美加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商业交易的约定俗成。如果没有对服务特别不满意,一般就是15%。
就像在中国,被邀请参加朋友婚礼,没有规定说你不能空手去,但是真的空手会被视作社交异类。
本人也特讨厌小费文化,索性不如直接加入餐费,一目了然,一视同仁。对顾客和提供服务的人都公平。”虽然对于这份说辞没有太多人反驳,
但是也有网友对于比率有不同意见:
“以前common sense就是10%,真不知道什么时候  莫名其妙默认成15%了”
“不好意思,15%是你自己訂的,公认是10%。你是怎么看待CRA的小费标准呢?
据悉,小费文化最早起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当时酒店的饭桌中间摆着写有: 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里面。
顾客将零钱放入碗中,将会得到招待人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把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译为小费,大概付总支出的5%25%。
当时的小费文化更像是花钱获取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刚到国外,会很不明白不给小费的时候会感觉很尴尬,因为周围人都在给。
但也不必而裹挟自己,小费就是打赏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何况服务场所现在最卷的不就是服务体验嘛,比如海底捞,想要资本给最好的服务,作为消费者我们没必要去卷自己。
在报姐看来,小费文化发展至今更像是一种互联网早期的打赏行为,消费与否全凭个人喜好和经济能力,确实不应强求。
各国小费文化的差异
泰国和马来西亚:
关于小费的惯例非常西化。饭店小费为10%,少于10个泰铢会被视为羞辱。在泰国,对象无论男女必须付小费。
新加坡:
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美国:
在美国,一般来说小费是消费的10%-15%。有些餐厅在结账的时候专门列有一项是"小费"(gratuity),必须要交的。付小费的其他情况包括坐出租车和到旅馆请人搬行李等。在这些情况下付一两块钱小费就行了,而不是15%。坐出租车付10%的小费。
加拿大:
在这里上饭店是必须给小费的:净价格上要加上15-20%。要人送披萨饼上门同样如此。有时小费直接打在账单上。
在加拿大,提箱子的人每件行李可获得1加元。每住一个晚上要给清洁女工1至2美元。上理发店,坐出租车,都要给15%的小费。
英国和爱尔兰:
饭店小费额度为10%到15%,爱尔兰最高不超过10%,如果账单里已单独列出一项"服务费",小费可酌情减量。俱乐部的酒吧里无需小费,如果客人想对酒吧老板表示感谢,可以请他喝一杯。至于行李工,小费不会超过1个英镑,对于出租车司机也是免找零钱。
法国:
不能低于总价款的10% ,服务员的小费计算入财政税收中。在餐馆或咖啡馆,通常给10-15%的小费。假如已经对餐费和饮料费加计了服务费,可以适当少给一些。小费应该放在桌上,然后走人。旅馆里不一定非给小费。但客人也可留些小费在床头柜上。给出租车司机的小费是10%。在法国,坐在厕所外面的dame pipi(嘘嘘夫人)也是有小费的哦!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些习惯我们尊重就好,没必要顺从。
欢迎大家积极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网络非法外之地,禁止言语攻击、诽谤、侮辱等
注:信息来源官方报道及网络,如有错误欢迎勘正,图片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