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2023雨果奖”/
前不久,最新一届雨果奖在成都出炉,海漄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科幻作家。在获奖后的采访中,海漄透露自己经常看《科幻世界》杂志,曾经首刊于该杂志的短篇科幻《吞食者》就是他的科幻启蒙小说之一。这篇由科幻名家刘慈欣所著的经典小说,也被收录于C计划寒假L4的阅读思辨课程中。
或许很多人的科幻阅读进程还滞后,但对于想象力最丰富的孩子们来说,讨论“外星人”、“机器人”的热情却从来都不缺。不止于启迪想象力,我们的批判性阅读课堂上要做的则是更深入带孩子理解科幻小说里的思想实验。
因为科幻小说能从更客观、宏观的角度带读者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秩序与道德
也有人会觉得科幻小说距离我们遥远,但实际上,它给出的思考题却离我们很近。比如很多家长都关心的校园霸凌问题,当我们回看我们的社会,以强凌弱也比比皆是,局部战争也持续不断。在《吞食者》的批判性阅读中,孩子们就能反思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一规则的悖论。当孩子们都能从根源上意识到以强欺弱的反面,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让未来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Mathieu Le Berre/

阅读科幻小说之前:建构科幻认知

课堂的前采环节,不少孩子虽然热衷讨论科幻话题,却会告诉我读不懂科幻小说。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科幻小说不比奇幻作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科学常识和科幻认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认识到,当孩子们读懂了科幻,他也将同时在思考深度和科学素养两方面都再上一层楼
因此,在打开一篇科幻小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起孩子脑海中对于科幻的架构。当孩子对科幻有基础的认知后,再去阅读具体类目也将获得更深的感悟与冲击。
作者:刘慈欣
C计划L4寒假思辨阅读课用书
这次,要一起共读的《吞食者》属于探索外太空的科幻主题。在展开剧情讨论前,我先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有外星人,我们应不应该和他们取得联系?
“我觉得应该,因为同在宇宙,我们能交换一下和他们的观点。能知道以现在人类科技探索不到的事情。”
“我也觉得应该,了解外星文明的成果可能能利用到地球上,造福人民。”
“我觉得不应该,因为外星文明很可能比我们强,我们主动联系有危险。”
孩子们讨论着,我也把这些讨论写入利弊分析的方框中。让每个孩子能更全面看待我们与外星文明关系的利弊。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去别的星球,我们为什么会去?”我追问道,并给出了一道选择题。
选项为:来抢占资源、祈求帮助、交个朋友,其他。投票结果中,“交个朋友”这一选项获得高票。
思考拉入更深一层,我问孩子们:“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故事里面,外星人总是看起来那么邪恶,地球人看起来更善良?”毕竟,对于其他星球的生物来说,如果我们去往他们的星球,我们也是外星人。
“可能是因为未知的就是可怕的。”这么回答的男孩想到了心理层面的因素。
“看到的(影视里面)外星人形象也很可怕,会让我们觉得他比较坏。”有着这个答案的男孩,隐隐反思到媒体对人的影响
“其实现在不能确定有没有外星人,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不能理解他的来意。”这么回答的女孩,有着细腻的思考。
在讨论中,我们一起展开对《吞食者》的批判性阅读。
/Joey Guidone/

否定“弱肉强食”的《吞食者》

《吞食者》的前半部分剧情是常见的——“外星人”吞食者们即将侵占地球,地球与人类文明岌岌可危。但在后半部分,当人类最终在抗争中失败,故事却没有结束。
在此前与吞食者们战斗的人类代表被称为地球战士。一切都结束后,地球战士中的元帅和吞食者代表大牙进行了对话,也知道了那场失败战役的后续——约有20亿人类被转移到吞食帝国,他们被豢养起来,等活到60岁再被当成吞食者的小零食吃掉。因为要保持肉质,吞食者们给人类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品质,保证他们在被豢养时过得无忧无虑。
说罢,大牙还拿出了一段视频资料,那是元帅的曾孙留给他最后的讯息。
本以为曾孙会感念地球战士的英勇,或者表达对元帅的思念,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视频里因为被饲养的生活十分幸福而辱骂维护地球生活的元帅:“您知道您让我多么恶心吗?呸!不要来找我!呸!快死吧你!!”
元帅感到凄凉。大牙告知他,他的曾孙可以一直活下去,不会被吃掉。元帅还以为是自己的缘故,因为吞食者们都在战役后感叹地球战士们的英勇,可是大牙否定了他的想法。他告诉元帅,是因为他的曾孙满含怨恨,所以肉质大概率不合格。
很显然,科幻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思考模式。
故事最后,地球战士们在去吞食帝国享受普通公民待遇和留在地球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在大牙留存的战前地球草地上发现了蚂蚁。此时的地球已经没有供人类生存的条件了,这批蚂蚁也将在吃完草后死去。但因为地球战士们选择留下,他们的尸体将成为蚂蚁的食物。
最终,常识里的强者成为弱者的食物,但这足以让这群蚂蚁繁衍下去,让地球文明再次经历演化,延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吞食者虽然使人类在地球上暂时灭亡了,他们也成功掠夺了资源,但也因为人类的反抗和牺牲,地球文明没有灭亡。
/Alex Asfour/

科幻的价值之一:伟大的思想实验

《吞食者》的故事其实能让我们看到两对强弱关系,吞食者和人类、人类和蚂蚁
在吞食者面前,处于弱势的人类反抗看起来英勇,但很多时候是徒劳的。失败后,人类就成为吞食者的小零食。而日常生活中,蚂蚁在人类面前一样是不值一提的。但当地球环境最后还能让蚂蚁存活时,地球战士却做出反常识的选择——他们没有选择去别的星球过看似更好的生活,而选择牺牲自己,让地球文明从蚂蚁生长开始重新延续。
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否定。社会达尔文是一种西方社会学流派的主张,他们认为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只有适应当前环境的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但当我们的视角从人类社会扩展到更宽广的宇宙,就会发现,人类也会处于弱势地位,我们换位思考,这一针对人类社会的规则也是荒谬的。即便同为人类,自主定义强弱、以优胜劣汰之名来进行战争也有很多。
但战争的后果从来不如人意,只是让仇恨持续延展。
在批判性阅读完包括《吞食者》在内的三篇经典科幻短篇后,我把这三篇故事中的人类形象罗列了出来。这其中,有的故事中刻画的人类贪得无厌、自相残杀,有的故事中也能看到人类的勇气、智慧与牺牲精神。
“你们觉得哪个才是真实的人类?”我问孩子们。
“我认为是第二种,第一种可能有,但应该是少数。”第一个孩子回答着。
“我认为是第二种,因为现在还有袁隆平那样无私奉献的人物。会感受到有第一种人,但我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第二个孩子给出了例证。
“我认为介于两者之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世界上还是有不停的战争。第二种也是有的,还是有人会无私奉献。”回答的孩子已经会使用刚刚感知到的道理联系现实生活了。
在孩提时代也可以通过阅读逐渐明白人性是复杂的,弱肉强食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我想这就是科幻带来的价值之一。
撰文|大麦

排版|番茄
编辑、校对|袁振、许栩

最新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可以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拥有思辨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想让孩子——
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
会选择,负责任
  点击下方图片,来体验我们课程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
微信咨询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