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被视为标杆之一。九年级学生就要进行实习,怎么让对职业、工作还没成形概念的孩子找到方向,不仅是职业启蒙,也能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渔黑板报(ID: xiaoyuheibanbao)
文丨小渔老师    编丨May
今天,想跟你们说说德国中学九年级实习的事。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读完后特别震撼,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它从根源上改变了我的思维认知!
举一个例子,比如咱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词语叫做“寒门学子”,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寒门”指的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以农村地区为代表)。但是,读完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实际上很多一线城市的普通人家甚至小康之家,也可被视为“寒门”。
因为,真正的寒门其实指的是精神格局的寒门。
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长辈或者直接抚养者)采用的是寒门的思维方式,那么下一代人甚至下两代人对人生模式的选择也很可能受到影响。
换句话说,除非下一代认知觉醒,开始自我觉察,否则,很可能受困于“孔乙己们”的怪圈中去,虽有一肚子的文化,但却不知如何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将它们转变成为养家糊口所需的真金白银。
图源:Pexels
该书名为《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全书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 
我们总以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意味着人生接下来一定是顺风顺水,可以高枕无忧。但实际上,有不少考入顶尖大学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们,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时,出路并不理想。或者换句话说,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并没能给他们在踏上社会后带来对等的价值回馈。
是的,这个社会需要文凭,但又不仅仅只看文凭。很多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文凭背后那个真实的人。
那么,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才能获得社会的喜爱呢?
正好,最近和文艺哥就德国中学实习周的事进行了一次闲聊,这其间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就把它记录下来,跟你们分享交流。
九年级中学生眼里
实习长啥样
前两天,文艺哥放学回家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妈,今天老师和我们说,学校会给我们九年级安排一个实习周,我们要自己去找实习单位。
我一听,有点意外:怎么德国中学生这么早就有实习活动了?
文艺哥摇摇头:不早呀,德国中学的实习周一般都是从九年级开始安排的。
然后,他带着一脸憧憬又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妈妈,你说我去咱们村的小学实习怎么样?要不然……嗯……去警察局也不错。对,我其实可以自己去咱们地区的警局问一问,看他们那里需不需要实习生。妈妈,你觉得选哪里比较好?
去小学还是去警察局?一时间也把我给问住了。这两个地方,呃,好像……很难比较耶。
我还没想好回答呢,他已经自己开始分析了:去小学吧,我可以跟小朋友们玩。我有很多玩的点子,绝对能搞定这些小朋友!(他一脸自信的样子)警察局嘛,我蛮喜欢看侦探小说的,说不定还有机会能了解一下警察们怎么破案。
说完还冲我眨眨眼,抛来一个“你懂的”表情。
虽然我对这两个职业没有过深入了解,但是很显然,文艺哥比起我来,更是无知者无畏。
想了想,我说:这些地方我觉得——都可以呀(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在最后关头硬生生地把否定的语气给转折了过来,不容易呀不容易)。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学校要给你们安排这么一个实习周呢?你看你才九年级,离真正走上职场还早呢,学校为啥现在就让你们去体验一份工作?”
他挠挠后脑勺:“大概学校想……让我们感受一下工作是怎么一回事?”
我说:“对呀,那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工作,你要怎么选呢?”
他思考了一下:“选——自己喜欢的?”
我点点头:“选自己喜欢的是个好主意,只是,在实习之前你都没有接触过这个工作,那又怎么知道喜不喜欢呢?”
我这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终于让文艺哥的大脑运算不过来,宕机了。
图源:Pixabay
对于一个青春期的骚年,你问的问题他答不上,这就给他一种“这个问题特别有深度”的感觉。
好,聊天之前要烘托的氛围已经到位了。
我开始抛重点了:
其实怎么选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当然,你现在可能完全不知道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因为不知道,所以对待实习这件事就会有盲目性。
这样吧,咱们不妨用“人”来打比方,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事。你看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但总体上仍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型和外向型。工作也是如此。
虽然这个社会上工作种类很多,但是大体上也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适合于内向型性格的人做的,或者说这类工作环境及氛围会让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心理上感觉更轻松自在,而这一类工作的特点,是有一个闭环型的工作人际圈,简而言之就是,工作环境对人际社交要求相对比较弱,比如办公室文员、园艺师、工厂流水线工人、机器检修员等,甚至我和你爸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都可以归为这类。
另一类呢,则是外向型性格的人比较喜欢从事的工作,这一类工作的特点,是有一个开放型的工作人际圈,也就是工作环境对人际社交要求会更高一些,需要跟他人发生互动才能开展工作,比如市场销售、广告传媒、公共服务等工作。
你可以把这两类作为选择的入口,再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去找你想要实习的工作。
所以,你要先想一想,你是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还是更愿意个人去承担工作任务。如果你不知道,那么九年级的实习,目的就很明确了,可以从这两类里分别挑一个工作去体验,感受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工作氛围。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你现在体验的目的,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
今天的实习,其实也是为了给将来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就读做准备。因为说不定在实习的体验中,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向,那么在大学里,就会更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并且在大学里也同样可以继续通过实习来积累相关工作经验。那么等到将来毕业求职的那一天,这些实习经历也会给你带来很多帮助。
第三,我建议你利用假期时间,尽量多给自己找些实习的机会,体验越多,你也就越清楚自己喜欢何种职业。
简而言之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九年级的实习,虽然在目标上有不确定性,但是这个不确定性并不等于盲目性……
文艺哥在听的过程中,几次欲言又止,但是我正说的滔滔不绝,所以完全没有理会。
好不容易他看到我停下来了,他开口道:“妈妈,你说得很好——”
我竖起耳朵,准备听听他对我的这番高见有何感悟。
“——不过,我现在真的不能再听你说了,我已经熬了很长时间,现在实在熬不住了,我要去厕所来个大的了——”
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我眼前。
图源Pexels
德国中学实习到底咋回事
好吧,既然娃离席解决大事去了,那我就只好把还没有说完的都放到这里了。先来一波德国中学实习的“常见问题”吧。
1.德国中学实习是每所学校都要安排的吗?
是的,所有中学九年级的学生都要进行为期至少两周(或三周)的实习。
2.德国中学实习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中学生的实习跟成年人找工作的流程非常像。都是要经过这样几步:找实习单位,递交实习申请,接受实习面试,得到实习位置,开始两周实习。
3.实习单位会给中学生劳动报酬吗?
中学生实习虽然是在企业或者公司打工,但不会获得任何劳动报酬。简而言之,就是无偿劳动。
为啥?因为这个实习,从某种角度说是属于中学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也即实践部分,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了解和体验职业的机会。所以,就没有报酬一说了。
4.实习单位有哪几类?
从表上可以看到实习单位可分为九大类:林业园艺及动物类、原材料开采类、建筑设计测量类、自然科学地理环境类、交通运输安全类、销售服务类、企业组织及财会类、健康及教育类、社会经济类……
5.实习会被评分吗?
实习本身不会被评分,但是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上交学校。学校会对该报告进行评分。如果该成绩优秀,对将来申请大学相关专业的就读也会带来正面影响。
6.实习单位怎么找?
可以问父母或亲戚所在的单位是否同意提供两周的实习机会;
或者直接去发布招聘中学实习生的信息网站上找,比如:https://www.schülerpraktikum.de,或者:https://www.sprungbrett-bayern.de
当前可以看到有两万多的实习位置“虚席以待”。

普娃受德企青睐的秘密
既然申请实习岗位跟成年人去公司递交应聘申请是类似的,那么什么样的中学生更容易获得企业或公司的赏识并给他们实习的机会?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先来看看德国企业招聘者的想法。
德国也有类似于知乎的网站,关于公司招聘毕业生,上面有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高考分数是1.0(也即优秀),那么公司会更倾向于招聘他们吗?
是的,在德国孩子们的心里,也同样认为分数高,被企业相中的机会就更多。
那么,德国公司的HR们对此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
这位Stephanie说:

我曾有几年时间从事过招聘工作,查看推荐信并进行面试,从旁决定谁获得工作机会或谁被拒绝。我当时在社会部门工作,可以说我们没有那么重视成绩。相反,证书上的“失误”会让申请人更讨人喜欢,最终我们会更加关注申请人的言行举止和某些“软技能”。……
总的来说,我们聘用的人非常棒,但他们并不都是优等生。
这位Sebastian说:
这么认为。我在招聘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时会非常谨慎,虽然他的学业成绩也许很抢眼。但是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没有实习经验。相对于做研究,他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
过高的薪资期望。因为这么高的学业成绩可能会让人觉得有权要求获得更多薪酬。 高中毕业考试获得 1.0(即优秀)的人不一定都擅长与人打交道。也许他是那种死记硬背、学习到昏厥的人。
他会不会有社交恐惧症?
完美主义。一个人想完美地完成一件事而花三倍的时间,这对我来说没啥用。
我更喜欢具有商业头脑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那些以学术严谨性为标准的完美主义者。
从这些职场HR们的回答中,咱们也可以看到,即使是普娃,只要具备软实力,擅长与人交际沟通,那么在职场上也同样会获得招聘者的青睐。
现在问题来了,这”软实力”到底是啥?咱们不妨从下面招聘的具体要求中去一探究竟。
市场研究的实习岗位,其要求是具备积极的交流沟通能力。 
其实,别看这么简单的一个单词kommunikativ,但实际上背后指向的是孩子是否有自信的一面。有自信的孩子,才敢于主动跟他人交流。
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生活中每一件通过他自己的能力去做成的小事积累,来自于每一次父母如何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失败的思维格局。
专业电脑工程师实习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强,会电脑。
这背后指的是孩子平日有时间也有机会能自己去捣鼓什么。
园艺师实习岗位,要求是有健康的体格,不畏惧风雨天气,同样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且知道如何操作各种机器,有计算能力。
专业的税务人员实习岗位,要求对税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经济等内容感兴趣。
也即孩子需要做好随时学习新事物的心理准备。
所以,由此可见,咱们对孩子的养育,如果能从“人际关系、动手能力及不断学习新事物”这三个角度去把握方向,就能真正帮助孩子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需求。
只有知道想要什么,才走得更远
自从那天讨论过后,文艺哥好像真的开始走上了自我探寻之路。
他告诉我,在决定要做什么实习之前,他想先多多去了解各种职业内容。
所以,前几天,学校给高年级学生组织P-Seminar的活动(德国高年级一块与了解职业方向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后会单独开篇再详细跟大家讲),文艺哥也报名参加了。
他跟我说,妈妈,我虽然不在高年级,但因为我给学校帮过忙,所以老师也同意我这次跟着一起去。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不光可以去陌生的城市看看,还可以顺带了解一下建筑方面的知识。
所以,他今天一大早6点多就起床赶去出发集合地了。
我想,一个普通的孩子,当他能看到一条路的出口,知道自己走得明明白白,那么他就会更有动力往前走。
也许他会在路上绕路,也许会摔倒,但,无论早晚,他终将——到达!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