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写了篇《校外培训新规颁布》,有读者留言说“教培人瑟瑟发抖”,“太迷茫了”。
其实这个话题也经常有人在评论区提到。

根据《中国企业家》统计的数据,我国校外培训机构超过7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千万人。
这些人里超过六成都是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的。
所以这就相当于,这几年的就业市场突然涌进来至少几百万重找工作的人,还都是“聪明脑子”,这是相当可怕的数字!
再加上这几年本来就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厮杀的惨烈可想而知。
那么教陪人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今天就来分享几个我搜集和观察到的成功转行的案例,希望有需要的人能得到一点启发。
第一梯队:考公考编队。
case1:
18年外院研究生毕业,一毕业就进了一家英语
教陪
机构当老师。

当时正赶上暑假,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教陪行业的火热。
还记得刚上岗第一周机构就给我安排了5个班,每天上课连轴转,从早上到晚。
有时候遇到学生补课或者是答疑,还要和家长做沟通,几乎要忙到九点十点才能下班。
不过收入是很可观的,当时每个月工资在近2万。
当时整个行业都在不断融资、扩张,到处都是招生信息,热火朝天。
但这份工作干了不到2年,双剪来了。

虽然我们机构没有第一时间就裁员,但大面积的退费潮让公司摇摇欲坠,很多同事开始自寻出路。
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准备考公的。可能是因为一直在教陪机构上班,学习的状态一直在还,努力拼了一年多,终于上岸了。
但据我所知,能成功考公上岸的还是很少的,我算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尽管工资少了很多很多)。
周围还有不少人去考教师编,这个算是干本行,考上的几率会比考公稍微大点,但竞争也很激烈。
我一个原来的同事没考上教师编,但去年成功应聘到了一所本地的第二梯队民办小学做英语老师。
(因为去年是二胎放开后那批孩子入学的第一年,所以很多学校挺缺老师的,这也是一个好方向吧,能力和资质不错的可以试试。)
还有就是听说有进外贸行业干同声传译的和翻译的,但是这种工作对业务要求高,机会也是可遇不可得。
Bing点评:
话说教陪机构老师这群人号称“最会考试的人”。
又有教学经验,又对自己教的科目了解,又有高学历,考个教师编确实更有竞争优势。
但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编,除了竞争大到逆天(今年是考公考编竞争最激烈的一年),更大的问题是35岁的年龄限制。
像前文case里的女孩18年研究生毕业,大概率今年还不到30岁,那拼一把还可以。
35岁以上的,这条路连想的资格都没有。
相比之下,现在民办学校待遇也不错,缴社保有双假,可以一试。
第二梯队:彻底转行队
case1:
这几年双剪加疫情双重叠加,大家都越来越没有信心,原来行业实在待不下去了。
我之前不是教师岗,一直做的是和家长沟通以及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岗,不像老师有代课技能傍身,所以也没办法像其他人一样考学校或者自己代课。
面试了无数家公司,但整个行业紧缩,只能转行。相当于十几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基本全部作废了。
但后来我想了想,我个人的强项还是在共情能力和人际沟通上,销售可能是条路子,经历了好几个月艰难的求职,终于找到了一个销售类的工作。
不过30多岁了,突然转岗+降薪,还是挺难适应的。
现在的收入只有原来双剪前的一半都不到。就这样也只能感恩。
除此之外,对未来的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也一直比较困扰我。

经过这两年的打击,我确诊了轻微的焦虑症,心率也经常不太稳。
不过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我现在的公司是做文化产业的,工作强度不算大,氛围也还可以,因为和正斧合作有固定客源,没有太大的销售压力。
而且目前的工作需要大量和人沟通以及对接,算我的优势。
至于这份新工作能做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确定,现在就先苟着吧。
业余时间我也在想,能不能再考几个别的证学点别的技能,实在不想再这么被动了。
Case2:
说说我从教陪出来后的面试经历吧。
面的第一家是电商公司,充分准备了一晚上去的,结果对方说行业不匹配,没过。
第二家是XX充电宝地推工作,当时听说干这个收入还可以,就去面了,对方说准备好了就能入职。看来是真缺人。
但是当天晚上思来想去,难道我以后真的就到大街上一家一家推充电宝吗要不再看看别的吧。
第三家是地产公司,去之前想得很好,结果去了一看,发现尼玛是网上黑料很多水很深的房屋租赁中介+贷款公司。
听说已经有同类型公司暴雷了,这个不能去啊。
第四家是某餐饮连锁企业,负责公司各品牌门店陈列,提升店铺整体形象,定期巡查店铺,对相关人员进行陈列培训。
目前就留在这了(也确实是找不到更好的了,哭死)。
说实话,现在的工作和我之前的工作实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收入也降低了很多。
但对原来的行业实在没信心了,趁着年轻抓紧转行,说不定还能博个出路。
Bing点评:
这两个case都挺典型的,那就是不把自己局限在原行业,而是跳出来看问题。
找工作之前先问问自己:你的个人特质是啥?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出于教陪人的个人优势,运营、销售、培训这些岗位其实都可以考虑。
岗位需求和你的个人优势匹配上,才能干得长远。
第三梯队:行业内转型深耕队
@case1:
如果不想离开本行业,或者说只会做老师,那么试试转型吧。
说一下我们机构目前做的转型。
比如语文,可以从纯学科改成语言表达、精读指导、名著读书会、大语文&国学传承等等。
再说数学,本人就是数学老师,现在我们新开发的课程有逻辑思维课、益智桌游课、趣味数游课等等。
我们会设计游戏,尽量把课程联系到课内的知识点。
英语就更简单了。因为英语本来就是学科和非学科的中间地带。
现在转型后的课程有绘本阅读课、表达沙龙课、英文戏剧表演课,主打玩中学,在低龄孩子里招生效果都挺不错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继续开发非学科类的内容,把重心慢慢转移到美育、steam、编程机器人这些,还是比较安全的。
说白了就是要自己脑子灵活,饭是自己找来的,不能等着别人喂。
@case2:
本人原来是某著名机构教初中英语的,现在转到了成人赛道,去教雅思和商务英语了。
我一个朋友转到了考研英语,也还比较顺利。
周围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大家打开思路。
除了我俩这种情况,还可以考虑转到考公,这边现在是风口,根本不愁生源,大家都是拿着钱挤破头报名,收入也不会差的。
不过这个就取决于你是教什么的,再就是能力如何。
说实话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大浪淘沙、真刀真枪靠抢生源说话的,一般没有两把刷子,行业里都留不住。
所以只要你是有点能力的,还是能自己找到出路。
case3:
教陪
出来后
做自媒体个人IP
,目前已经一年了。

以前在机构带的是作文课,现在出来,就专注做教孩子写作文的视频内容,这个大内容又可以细分拓展为阅读篇、识字写字篇、表达篇等等。
刚好家里有个学龄孩子,成了我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可以做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之后我又慢慢拓展了如何帮孩子刷英语分级,怎么帮孩子选书,怎么给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等等内容。
因为都是可实操方法+干货,慢慢有了一点流量。
这时候就可以变现了。
变现方法么一个是把自己的内容整理成系统,包装成知识付费内容。
第二就是可以带货一些教辅、教材、学习用具、课程等等。
虽然我不算大V,但因为关注我的用户都是很精准的小学生家长,所以转化还不错,慢慢已经追上甚至超过我之前的工资收入了。
据我所知,如果在B站和小红薯上粉丝能达到10万级以上,靠带货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收入。
不过难点也是有的,就是你要持续输出有用的内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其实比原来上班要累多了。
而且刚开始是没流量没收入的,确实头都快掉秃了慢慢才有了一点粉丝。
为了持续输出,我现在除了鸡娃干货也会加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内容。
幸好我儿子比较乖,肯配合我,学习成绩也不错,属于领先同龄人一点点的早慧型,我才能做教育类个人IP(带货有说服力)。
如果家里是学渣加叛逆娃,估计会很难带货吧。。。
Bing点评:
教陪这个行业其实挺特殊的,你说郭嘉重锤,怎么着也应该是个夕阳产业吧,但从实际出发,旺盛的市场需求还在。
所以从内部转型深耕是个很好的思路。
而且老师天生有个优势就是学习能力强,有知识有干货,不管是微转型还是做自媒体,都比别人要起步快、积累多。
Bing总结:
话说前些年的教育行业是真风光啊。
那时候行业里一不缺钱二不缺人才,广告客户追着打广告,无数有才华的年轻人为了高薪一头热血涌进来。
但现在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高歌猛进的背后又有多少是泡沫呢?
只不过当时整个行业如日中天,大家都看不到罢了。
现在挤掉泡沫,行业遭到重锤,教陪人的去向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再往大看,其实这不光是教陪人的话题,对年轻人来说各个行业是相通的,那就是面临失业,怎么找到自己职业的第二曲线?
总结刚才那些再就业的案例,发现无非就是几点:
充分了解自己
追踪市场需求
挖掘自身优势
只要肯琢磨,办法总比困难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